第六章 差点死一回
九十年代末,某一天,张成要去总部开会,车队派了一辆213吉普车,司机不熟,和张成岁数差不多,也剃了一样的寸头。"师傅贵姓?"张成递上一根烟。"免贵杨"。司机回答到。"师傅是刚来的吧?""嗯,以前在七分公司,上周刚调过来。"
车发动了,司机技术不错,车开得挺稳。车上就俩人,不说话有些闷。张成找点话题,司机跟答记者问一样,挺节约用词。"闷葫芦!"张成心里骂了句。开完会,有朋友发出邀请,反正回去也赶不上饭点了,"走,喝一壶去!"
酒桌上推杯换盏,始终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进行着。张成没忘了说一句"杨师傅你随意!"杨师傅点点头,闷头不停筷子,一会儿功夫,他站起身来,"我吃饱了,在车里等。"张成回了一句"你先在车里眯一觉。"
喝得有点high,张成上车后话多了起来。东拉西扯中,张成问"杨师傅,今年多大?""二十八,奔三了。""咱俩一年的,你中学在哪里上的?""十六中,小学在老滨南中学念的。""滨南中学?你在几班?""四班,班主任王老师。"
张成酒醒了一大半,他仔细地瞅着正开着车、一脸不屑的家伙。"杨子?"张成试探着小声叫。司机明显也愣了一下,侧过头来,数秒之后爆发一声"我*!张成!"
1978年的冬天,很冷。爸还是没有躲过胃病的困扰,在家躺着,炉子上熬着中药,屋里有股子淡淡的药香。很暖和,烧着火墙,门关得严严实实,风在外面吹着号子。
张成放学回来,后面跟着同学杨子泉。杨子泉住nǎinǎi家,爸妈在外地,他喜欢和张成一起写作业,写完一块玩。
两个人在小饭桌边写作业,爸在里屋躺着看书。困!张成觉得眼皮在打架。"杨子,你先写着,我要睡一会儿。"
这一觉醒来,张成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小家伙,你醒了。"一个阿姨正对着他微笑,"你在医院,天然气中毒,你睡了两个小时,幸亏发现的早!"我爸爸呢?杨子呢?""爸爸还在睡觉,杨子?噢,你的同学吧,他在隔壁。"
张成坐起身,发现自己只穿着棉裤,"我要去找杨子。"打开隔壁的门,杨子正坐在床上,nǎinǎi在床边守着。"张成,我们中毒了。对不起,我吐了你一裤子。"
时间倒流三小时,张成刚爬上床就睡着了,其实是晕过去了。不到两分钟,杨子泉也困得睁不开眼了,他摇晃着走到床边,只来得及张嘴吐了张成一裤子,就趴在床沿上。
爸在里屋听到外面的动静,凭着当采油队技术员的经验,他突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一反映是关闭气阀门。他一起身,一阵晕眩,但坚持走到气阀门跟前,手握住阀门拧紧最后一下,身子轰然倒下。
人生总有幸运的关键几步,幸亏爸在最后一刻关上了阀门,幸亏十几分钟后妈因牵挂着病床上的爸提前下班看到了这恐怖的一幕。邻居们纷纷赶来,进了医院。爸因本身在病中,又重重地摔了一跤而被抬进了急救室直到第二天醒来。
晚上,两个曾共过生死的同学坐在一起,没有客套和寒喧,一杯白酒仰脖而尽。"杨子,你当年怎么转学了?""跟着爸妈转战南北呗!中学毕业上了技校,开车十来年了,老人退休,我调回来有个照应。叔叔胃病好了吗?""最后还是动了手术,恢复得不错,现在能喝白酒了。"
二十年没见了,聊着喝着,都有些大了。
"张成,你得赔偿我!""我欠你了?""对!自从我中毒后脑子就不灵了,要不,早考上大学了!"
"拉倒吧你!一年级你要考试不抄我的就得留一级。要不是天然气把你熏开窍了,**的连技校也考不上。干了这杯,算你交了大脑开窍费了!"干!
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最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一篇文章的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之引发的大讨论,中国开始重新思考前途与国家命运的深刻课题。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
转眼1979年即将来临,采油厂举办元旦晚会,没有更多的jīng神食粮,晚会让石油工人们付出了极大的热情。每个单位组织文艺骨干排节目,演出当然是在厂第一建筑_大礼堂举办,没有暖气,冰冷的很;但人们的热情快能掀开房顶,很多如张成家一样倾巢出动,穿得象粽子,早早赶来占座位。熟人互相打着招呼,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期待。
那场冰冷环境中的热情演出仍留在张成的记忆中。有一个节目是丑化“四人帮”,四个老爷们化得能多丑有多丑,尤其是演**的那位化了一张媒婆脸,手里拿着一条毛巾,边说边哭,亮点是用毛巾一擦脸,闹了个满脸花,大家笑的开心;更来彩的是一拧毛巾,水“哗哗”地,人们全都忍不住了,笑喷的、笑岔了气的。刚走过“10年特殊时期”的人们对“四人帮”有着切齿的恨,难得现出这样发自内心的笑。
接下来的节目是一个双人舞,两个男女跳的,舞蹈挺欢快的,也就是蹦跳旋转之类动作,jīng彩处是一个托举,下面一帮荷尔蒙积蓄过多的采油工们发出了“嗷嗷”的叫喊声,伴随着口哨声。这帮冬天穿着“四十八道杠”的坏小子们起哄的本事大着呢!直接的结果是一对演员方寸大乱,动作出错,女演员跑进幕后,男演员尴尬地站了数秒,一鞠躬也下去了。
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已被冰封多年,融化需要一个过程。
1979年,胜利油田年产量达到全国第二名,进入快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