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潜龙升天 第三十章 安定战事
第三部潜龙升天第三十章安定战事
我郑重其事的拿出了遁甲天书献宝。可沮授略显意外的看了我一眼,顺手翻了翻后就把它随意的丢进了怀里。这让我的眼珠都差点蹦了出来。
沮授给出答案的时候,对于郑玄,我只能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郑玄开始应该是有过教我奇门遁甲的心思,可惜我不是那块料。他把遁甲天书给我其实颇有深意,固然是希望借我之手把书给沮授,这更是对我的历练,如果我贪心强学它的话,以我的资质自然是一事无成,而知晓此事的沮授也许就不会选择我。
若非沮授的通情达理,因为这本破书我差点永远失去了他。虎牢关时沮授理解了我,他的解释是处于敌对立场下无人会把如此重要的书拱手交人。刚才沮授再次原谅了我,他觉得我可能已经把书给了贾诩。
对于奇门遁甲,沮授的解释是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很难做到灵活应用,盲目的去对号入座反而容易适得其反,类似天象之类的事又只有面对重大变化时才有征兆,用于能够现学县用的占卜之道他又兴趣不浓。这不是说这门学问不是博大精深,问题在于没有很长时间难以大成,应用之道又太过繁复,由于现在正值战乱之机,在有余暇前这书对沮授来说算得上意义不大。
我极为感动,以沮授的性格对遁甲天书应该很感兴趣,他处理的如此轻描淡写全是为我。以郑玄地学究天人都要到垂垂老矣的时候才能大成。很多内涵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碍于没有精力好好研究沮授只能把它束之高阁。
樊稠言行如山,他真的解散了那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强悍骑兵,仅仅从中带走了数百亲随,山谷中留下了堆积如山的军械物资。我军前段时间善待百姓的作用开始显现,三三两两散去的士兵并没有流露出大多地敌意,面对曾经将他们迫入绝境的敌人。他们除了冷冷地看上几眼外没有任何表示。
贾诩和沮授的相逢简单而深刻,淡淡一笑中他们轻轻握了握手。一切尽在不言中。我依稀能感觉到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
沮授忽然问道:“马腾其人如何?”
贾诩脸色严峻的说道:“在击败樊稠之前,我不想太多考虑此事。既然此间事了,我建议主公即刻前往新平或者安定,一旦爆发战事的话,张将军那里的形势不一定对我军有利。”
“马腾是不是有个儿子叫马超?”我这是明知故问。
贾诩想了想后说道:“当年董卓征讨韩遂、边章时,华雄曾经与韩遂女婿阎行有过一场恶战,最后以两败俱伤结束。由此可见阎行之勇委实不下于华雄。就是那个马超,十四岁时便能和阎行杀到枪折刀断,险些同归于尽。过了这么些年,此子心智力量肯定都已大成,实在不容小觑啊。”
贾诩不自觉的看了我一眼,其用意不言而喻。
事实上如果不是担心万一马家军会出现,当天我也不会给张辽留下王双和武安国。加上李儒地智谋,狼骑即使不能击败马腾。自保应该无虞吧,我当下问道:“马腾能够动员的军队大概有多少?”
“直属部队总数大概在两万左右,凉州军一万五千人加上护羌校尉所属的五千边防军,但这些军队几乎都是骑兵,野战能力极强。另外,马腾一向在羌人和氐人中威望极高。如果他说动羌王姚平和氐王苻蔺的话,多出个五六万人是没什么问题的。”久居凉州的贾诩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
听到姚平和苻蔺名字的时候,我心里格登了一下,后秦和前秦创立者的祖先终于浮出了水面,五胡乱华地时候这两族算得上是风光一时了,借此机会打击下他们倒是好事。只是听到他们能动员五六万人时,我马上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马腾有意趁牛辅之死扩展势力的话,张辽他们岂不是危在旦夕?
沮授看了看我的脸色:“以马腾一贯温和的个性,他不一定会大举出兵攻击张将军。即使想出兵仓促间也很难马上就征集到两万大军。至于羌族和氐族的助战。我觉得可能不大。又不是什么生死存亡的大战,马腾不可能冒着控制不住两族援兵地危险来让他们为祸边境。但我觉得马超领一支奇兵出动的可能极大。他现在还没到知道体恤民力的年龄,强大的对手对他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
马超的这种心态我完全理解,翻过阎行这座大山之后,再无敌手的苦恼会让这个意气风发的强大武者如刺在喉,怪我树大招风啊。
只要西凉军不是精锐尽出,我还是可以勉强放下心来。战场之上不只是比拼单人的武力,以张辽和李儒的用兵之能,我自信狼骑不会输于任何部队,马超再强也不可能击败张辽、王双和武安国地联手。
但我隐隐还是有种不安地感觉,不应该有问题了啊?我忽然心中一动,怎能把他给忘了呢?当下张口问道:“除了马超,西凉军还有其他猛将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除了阎行应该没有了吧,北宫伯玉、粱兴、杨阜、姜叙这些人离猛将还有些距离,何况仓促之间韩遂是不可能出兵相助的。”
连贾诩都这么说了,看来庞德还没有出仕吧。
“董卓有次对提起过,说他几年前遇到过一个少年长大后可能会有万夫不挡之勇。”既然贾诩想不起来,我只好编个理由最后验证下了。
“主公这么说地话,我倒是想起了一个流传于南安一带的传说。据说恒道附近有个住在山上的少年,人家放牧都是赶牛下山吃草,他嫌牛走得慢每次总是把牛背下山。主公所说的大概就是他了吧,董卓当年听闻后曾经想过征召他入伍,可惜派去的人回来说根本没有这个人。”
南安恒道,不就是庞德吗?可怎么会回报说没这个人呢?
“应该是确有其人吧,只怕是派出寻访的人出了问题。”
沮授的话很对,如果有人不想董卓如虎添翼的话自然会作些手脚的。
历史有的时候是会很公正的,辗转之下庞德很有可能还是最后加入了马家军,甚至有可能是慕名而来的马超与他大战一场之后的惺惺相惜。马超加庞德,这让我开始有些担心张辽的安危了。
不象贾诩奇计辈出,沮授的稳重敦实与他相映成趣,在治政方面更是得心应手,当然贾诩对人性的透彻了解又要高明许多。樊稠将两地拱手相让之后,冯翊郡和北地郡百废待兴,惶惶不安的民心需要安抚,沮授的到来可以让这些千头万绪的事情条理清晰,换作是我面对这么多纷杂的琐事只怕早就挂冠而去了。我有些惭愧,沮授的身体其实还不是很好,不过为了安定一带极有可能已经爆发了的战事,我必须尽快赶到那里。可惜我把张既和杜畿都给丢在船上了,不然他们肯定能帮上沮授很多忙。
鞠义本人是极想前往安定的,强大的对手同样是他所渴望遇见的。樊稠军散去后广袤的两郡土地需要由一支强大的军队迅速有效的控制起来。由于陷阵营和先登军都是以步兵为主,他们的机动力决定他们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实现这繁杂的任务,还好现在两支军队的分布刚好可以做到分别负责东部和西部。和沮授一样,先登军的将士们现在实在太疲惫了,军械也是严重不足,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休整下,用不了多久他们又是一支龙精虎猛的军队了。
把云中营丢给贾诩、刘豹他们之后,我选择了先行出发。赤兔的速度不是那些骑兵所能匹及的,也许我到达安定时他们最多只能到半路,
赤兔四蹄翻飞下,我风驰电掣的奔驰在无垠的旷野中。
乱哄哄的难民证实了我们的担忧。马超确实出兵了,据说张辽他们已经被团团围困在了安定城。更有流言说张辽被马超在战场之上搏杀了。
所有人都在说战事在安定城附近展开,这让我忧心忡忡起来。从时间上来判断,正常的话,长途跋涉下张辽和李儒根本来不及控制到安定城,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们兵分数路轻骑突进了。强敌四顾下,为了尽快控制这些地区,这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可那样的话,安定城附近的我军数量肯定极少,面对骠悍的西凉骑兵,张辽他们很可能处于极大的危险中。难道流言是真的?我有些不敢去想。
好个马超,他极有可能是营造了一种他即将出兵的假象迫使张辽先下手为强兵分数路突进,事实上他的大军早就潜伏在安定附近了。一旦繁华的安定城落入马超之后想要夺回就难了,张辽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为过,但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一旦失败后安定城照样夺不到。以张辽和李儒的精明强**们怎么可能会一头掉入马超的陷阱呢?这让人有些费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