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潜龙升天 第二十六章 进军冯翊
第三部潜龙升天第二十六章进军冯翊
作为水利名臣,王景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明帝年间永平十二年,王景主持修治黄河和汴渠,接下来至今的百余年间黄河从未泛滥成灾一次。作为王景的副手,事实上的具体事务操办者,现在还知道王吴名字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我没有兴趣对古人的功过是非作出评论,但王吴现在和我有些关系,因为王克就是他的后人。无意中发现这事之后,我和王克的谈话变得非常有趣,我总是想知道有关水利的知识,而他则是对船的知识更感兴趣。王克的事还让我引发了一些感慨,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优秀的人才就是在无声无息中淹没的,就拿王克来说吧,正常的话十有八九他会在将来的某天死在某次冒险失败中。
冯翊和北地两郡是雍州最贫穷的两个郡,为异族所累固然是原因,但土地的贫瘠才是根本所在。由于这里的土地大多是盐碱地,很多地方粮食产量低的吓人,产出的粮食就比种下去的种子的稍微多些。盐碱地多了如果能产盐倒是件大好事,可惜盐脉都集中在了与冯翊郡隔黄河相望的河东郡那边。贫穷容易让朝廷觉得这里无利可图进而放松防守,这与异族进攻之间又形成了恶性循环。直到檀石槐死后的这些年里,两地的情况才略有好转,去年董卓甚至派来了爱将樊稠,这里的安全也有了保证。哪怕已经开始略显蓬勃之姿,这里依旧没有能力负担樊稠的三万边军。这还是在朝廷有大量资财拨给地情况下。
准备离开长安的时候,对于选择哪里作为落脚点,我和贾诩、李儒曾经商量过很多地方。对于冯翊郡,我们只能勉强找出一个优点,那就是这里离繁华的河东郡很近,作为跳板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就算冒上太早卷入中原纷争的危险,去河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那里林立的汉人望族根本不会接受我地出身。最后,我们决定宁可冒着东面留有三万敌军的危险也不去打这两郡地主意。
可当我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后。冯翊郡的地位又不大一样了。控制冯翊的话,黄河就可以成为我避开中原纷争的界河。没有冯翊郡在手,控制黄河就只是一句空话,游弋在渭水中的水军也将成为气势磅礴的摆设,虽然我还没看到我地水军经费会在哪里。可为了战略上的需要,难道就让我们负担起两郡近四十万边民的生计吗?我实在想不出有好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王克的横空出世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可能。虽然他的兴趣已经有所转移,但王克不愧为水利专家的后人。他地原话是“只要有水,我就有办法改良土质。”洛水的上游贯穿冯翊郡而过,而泾水则流经了大半个北地郡。
对于改良盐碱地,王克的建议是采用大定额灌溉,冲洗淋溶土壤盐分,并用排水系统将之排出灌区;然后引洪放淤,将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引入地表,届时沉淀就会留下相对肥沃的泥沙;最后用竖井排水法引出地下水。因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可以有效防止土壤再次盐碱化。
最后王克无奈的承认这些措施还不足以让土地肥沃起来,这只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地有所改善,否则他的先人早就造福于民了。这听起来不大可行,为了些许的提高将整片土地空置一段时间的损失并非百姓们所愿意看到的。尽管收成少得可怜,毕竟这些土地上总还算是有些产出。对此,我并不困惑。因为我有个远在西域的部下号称能在沙地上种出粮食来。有王克打下的良好基础,张勇一定有办法让这些土地变得生机勃勃,他们两人应该是绝配。
看到雨势稍小点后,我提议让候成过河去探下情况。看到徐盛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笑着建议让这小家伙在负责送侯成过河的时候,他自己也可以另外去探探。徐鉴略带感谢的看了我一眼,看来他也希望利用这次机会小小打磨下徐盛地锐气。小家伙还有点骄傲,受些挫折未必是坏事。
“没有敌人,方圆十余里我找了个遍。”回来地时候徐盛高声叫道。
“附近应该没有大队的樊稠军。我没时间仔细找,但下邦城东二十里处有大队骑兵北上地痕迹。”侯成如一贯那样轻声细语的答道。
“不可能。先不说你能不能跑那么快。这么大的雨早就把行军的痕迹冲走了,何况就算你能找到痕迹你也无法知道他们是向北还是向南了?”
“不得无礼!你年纪轻轻懂?”徐鉴厉声喝道。
徐盛的话让我很满意。一个人骄傲些很正常,争强好胜的话只要不过度就是好事,敢于把对同僚的疑问直接表达出来那叫胸怀坦荡。
“侯成,你告诉他吧。”我淡淡的说道。
“大雨是可以冲走行军的痕迹,但有些变化却是冲不走走。在大队骑兵经过的地方,那里的地面会比边上略略低一些,积水也会深些。至于我为说他们北上了是因为地上的草,小的草被践踏过后很快就会恢复过来,而那些比较大的草恢复就要慢些了,我看到它们的根茎大多是往北偏的。好在这几天刮的不是东南风,否则我还是很难判断。另外,从草的恢复情况来看,樊稠军可能是在昨天或者前天晚上才北上的,这就是说他们对我们肯定怀有敌意。”
“换作我是樊稠,我也会有敌意的,毕竟没人会愿意身边出现一个强邻。张辽的动向他应该早知道了,如果他没去干涉地话只会是把矛头指向我们了。既然樊稠没有针对张辽。那我就放心了。这樊稠还真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啊!”
“前面那些话我能理解,但你为说樊稠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呢?”徐盛很快从打击中恢复了过来。年轻就是好啊,在挫折中可以不断成长。
“以樊稠的能力,他应该是会觉得我对占领冯翊郡和北地郡没兴趣的。这种情况下,他完全可以抛下我们去攻击兵力相对单薄的张辽军。有我在他的防区,樊丑甚至不用担心外族地侵略。我之所以没有沿渭水西进找个狭窄的地方渡河,目地也就是为了想牵制樊稠。文向。你说乐意选择强大对手的人是不是值得尊敬呢?“停顿了下后,我顺便指点了下徐盛:”你现在这种态度很好。不懂就多问,不要怕张口,闷在肚子里的问题永远没有答案,而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其实我们象你这个年纪的时候,知道的东西也许还没有你多呢?”
“明白了,谢谢主公教诲。”徐盛高兴地说道。
“你先别高兴,雨停前你需要回答我一个问题。那就是樊稠军为会急着北上?如果你答不出来的话,”我想了下说道:“要不你就回琅邪老家吧。”
我当然舍不得这样一个大将之才,我这是想看看他是不是将来能在水军里面独当一面。徐鉴毕竟年纪大了,三五年内还可以,时间长了只怕身子骨就不行了。我有信心这个历史上号称“徐大胆”的水军将领的智商绝对不低。
徐鉴疑惑的看了我一眼:“主公,你留给他考虑问题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了点呢?按照我的经验来看,这场雨只怕至少还要再下上一天一夜。”
如果有个地洞的话,我真想一头钻进去。
徐盛没有让我失望。一个时辰之后他就给了我答案。这与我对他地判断完全吻合,颇有头脑,但算不上惊才绝羡。这种人只要谦虚一些,最适合独立指挥一支军队,因为他们往往知道自己能力不是很足,事实上他们的能力又相当强。
因为这场大雨。樊稠军只能放弃截击我军的机会迅速北上。大雨过后水位肯定会剧增,到时候骑兵要想渡过洛水将会变得很困难,他们需要抢在河水上涨前返回冯翊。在樊稠看来,我虽然没有占领冯翊郡的打算,但肯定不会放弃打胜仗的机会。由于樊稠此次出征并没有带出所有军队,我军可以冒雨顺渭水而下,越过渭水和洛水的交汇口后找个地方登陆,有陷阵营在分散地守军就有可能迅速被我们各个击破,所以不冒雨行军的话时间上也会对他们很不利。
本来我是想渡河后直接从陆路去安定郡和新平郡的,现在我改变主意了。我非但要拿下整个冯翊郡。连北地郡我也想拿下。
陷阵营和云中营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两千人,以这种兵力击败樊稠统领的三万边军谈何容易。一开始贾诩和陈宫等人都被这题目难住了。事实上我也是。难道就放弃现在这机会,等到和张辽他们会合后再卷土重来?
贾诩脸上露出标志性的狡黠微笑时,我好象也想到了办法。我有些郁闷,为我总是找不到机会去压他一头呢?
既然樊稠有了对策,我就让他去随心所欲的集结兵力,甚至按照他设想的情况去安排我军部分军队的登陆。过了洛水之东后,我将把云中营和陷阵营分开,云中营直接上岸,而陷阵营则由渭水入黄河再沿黄河北上。云中营上岸是没办法的举动,在船上呆太久的话,骑士还好点最多晕晕船,可那些优秀地战马都会蔫掉地。只要动作够快,我们应该是能够赶在樊稠军骑兵到位前登陆的。要说骑术之快,这世上能追上云中营地汉人骑兵里肯定没有樊稠的边防军。
可怜的侯成,真是天生劳禄命啊,我暗暗叹了口气,觉得自己好象是有些对不起他,把他从山里骗出来就是为了把他作苦力。
顶着瓢泼大雨,徐鉴真如高顺所说的那样将无数船只串在了一起。为此,高顺得意的去了好几次贾诩的营帐,可贾诩总是不在。谁让高顺是君子呢?换作我的话,哪怕卫兵说没人我也会进去看看的,下雨天贾诩会愿意出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