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架空历史>涅槃——逆天吕奉先 > 第一章 风起云涌

第一章 风起云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沧桑回眸,落ri下断垣凝为一幕残照。行走在贫血太阳的余晖下,我们象骆驼一样跋涉着悲壮的逦歌,路边依稀白骨累累。
报信的城堞,遗忘了烽火狼烟,烈风抽尽了绿荫的筋骨,荒野颓废了后人的脚步。阳关何去?晴川何在?

唯有无数沙丘象战士隆起的背,潜伏了万千搏杀,如拉满的弓在旷野上窥视。

因为自龟兹而回,我们选择了丝绸之路北道。现实面前,我无法想象这就是曾经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时至今ri还偶断偶通的丝绸之路。在苍茫岁月和浩瀚自然的持续荡涤之下,它就象跛足的老骥呜咽低鸣着于烈烈西风中艰难跋涉在无尽古道上,唯有漫漫黄沙相伴。

多少繁华如梦,我暗叹一声,却是触景生情。大汉曾经盛极一时,宛如百年前这川流不息的丝绸之路,时过境迁下,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强大存在也在苟延残喘,而我匆匆的行程难道是去延续这最后的一帘幽梦?

到了敦煌后,张勇给我带来了很多中原的第一手信息。仅仅几个月时间,天下格局就变得让我有些看不清了,历史有时在古板着脸一丝不苟,有时却又浅笑着让我雾里看花。也许是我的到来打破了世间的平衡吧,又或者是郑玄的九星镶天改变了天道的循环,总之就是二个字,“乱了”。

孙坚真的死了。汜水关的恶战让我记忆犹新,这个值得尊敬的对手真的按照历史死在了箭下,让我不禁嗟叹在宿命面前冥冥中自有安排。我甚至苦笑了下,我呢?老天会怎么安排我呢?我很快排除了这种情绪,事在人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籍籍无名的吕公是不可能杀得了孙坚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黄祖军中一定有一个不世出的高手。想到南阳黄汉升的刀弓双绝,我胸膛中的热血就有一种勃发而出的冲动,这些强者将让我的三国之路分外jing彩。刘表绝非一个中庸的宽厚长者,他就象一只钻进鸡窝呆了一晚上的成jing狐狸,抹完满嘴荤腥后还可怜兮兮的大喊“狗来得早了,我什么都没吃到。”关于那一战,世间说法很多,刘表自己的说法是大败之后的侥幸,事实却是孙坚的班底几乎被一网打尽。这份韬光养晦让刘表值得我jing惕,也许黄忠前半生的籍籍无名就是刘表刻意为之的。

是役,孙坚领军狂攻江夏,黄祖据城不出,刘表部将李通、霍峻分别自武陵、江陵而出直接威胁孙坚的大后方长沙。孙坚佯装退兵时,黄祖果然出城追击,遭到迎头痛击后黄祖领军仓惶遁逃,急于毕其功于一役的孙坚在砚山中伏被杀。史书山常有人垢病刘表斩草不除根,在我看来刘表义释孙坚家小之事高明之极。孙坚苦心经营长沙、衡阳、湘东、零陵四郡多年,极得民心,这些地方汉蛮杂居,一旦生变的话必定后患无穷,此举可以让刘表在这些地方的统治容易很多。至于ri后成就大业的孙策、孙权,此时孙权尚是黄口小儿,而孙策有勇无谋,ri后机缘巧合下成为一方之雄的前景确实不是此刻的刘表所能够看到的。

漫漫冬季是草原民族的噩梦,同样也是饥寒交迫的中原贫民的梦魇,声势浩大的青州黄巾象蝗虫一样扫荡了懦弱的孔融领地后排山倒海的涌进了兖州境内。鲍信算是个不错的父母官,这年头能够战死在敌军阵中的高官已经很少了,当然他的死极有可能是曹cāo不经意的安排。我见识过曹cāo麾下那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强悍骑兵,如果他们在的话要想在面黄肌瘦武器简陋的黄巾军中救出鲍信并非不可能的任务,可那时虎豹骑的前身据说是去断绝黄巾军的后路了。最后曹cāo勉强抢出了鲍信的无头尸体,缝上个木制人头后曹cāo为这个好友哭晕了过去。等曹cāo醒来后,那些感恩的济北相旧部陆续归其所有,包括大将于禁。坚壁清野下,青州黄巾的覆亡水到渠成,曹cāo宽宏大度的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号称百万的青州军估计五六十万人是有的,虽然老弱妇孺居多,jing挑细选的话两三万jing兵是挑得出的,算上鲍信旧部,难怪小器的张邈会愿意把粗鲁的部将典韦送给曹cāo。

借升迁之举陷害别人是很好用的计策,孙坚和刘表的战事就与这有关,但这不适用于曹cāo。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李儒得了曹cāo的好处,表曹cāo为兖州刺史是能为他带来不少仇视的目光,问题是张邈、刘岱之流怎么可能是曹cāo的对手,反倒是曹cāo借此机会收服了懦弱的东郡太守刘延。兖州人才辈出,这确实是最让我头疼的的地方。曹cāo在短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多人才,郭嘉、荀彧、程昱、荀攸、戏志才。。。,对了,还有那个强到让我掉口水的“虎痴”许褚。

如果说这些还勉强算是正常的话,刘备的崛起绝对出乎了我的意料。刘备是我极为忌惮的人,我本来以为他会颠簸流离上好一阵才能成些气候,可事实上现在他已经zhan有了青州。其实青州黄巾是急了些,如果他们耐心些的话也许拿下北海城的机会很大,虽然他们军中没有象管亥这种猛将。管亥本来是活动在东莱一带的,得知青州黄巾声势大起后本着同根而出的友谊,管亥选择了与他们会合,可惜他们赶到时青州黄巾已经走了。失去武安国后,孔融的军队是否很弱我不敢说,但确实不是管亥的对手。损失了大量士兵后,在管亥锲而不舍的围攻下,北海城岌岌可危。历史在这里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太史慈在求援途中居然病倒了,袁绍的援军就成了镜花水月。倒是刘备因为情报工作到家,自告奋勇的带上了三千兵勇赴北海解危,半路还遇上了刚刚勉强能动弹的太史慈。刘备绝非演义中那个只会一哭二闹三背叛的沽名钓誉之人,管亥虽是猛将,百万青州军都不是曹cāo对手,四五万比农民强上许多的流寇怎么可能匹敌与曹cāo争雄了一辈子的刘备对手呢?何况还有关羽、张飞这种万人难敌的猛将和北海城中的近万官军。管亥为关羽所擒归降后,在城内因为压力患上重病的孔融竟然没几天就嗝屁了。气息奄奄时,孔子的第二十七代传人象历史上他的邻居陶谦一样拱手把青州托付给了名声不错的刘备。这种好事都能遇上?难道就是因为刘备耳朵大的象猪。

董卓绝不愿意刘备乘势而起,大概因为青州是孔丘的家乡吧,士大夫实在太驯良了,找来找去竟然找不出一个雄心勃勃的可利用之人。无奈之下,董卓只好用当世大儒管宁来充当青州刺史。如果说任命曹cāo为兖州刺史是无知的话,那么强推管宁为青州刺史绝对是失败。管宁大概是书读多了有些地方神经不大正常,目瞪口呆的接过印绶后,他晕头转向的转了几圈后就跑去找刘备密会了。不知大耳贼给他灌了什么**汤,最后管宁当众把印绶交给了刘备委托其代为保管,声称将联全青州士大夫之名保举刘备为青州刺史,并愿意鞍前马后为刘备效劳。失去了赵云之后,刘备得到了太史慈,这个勇冠三军的猛将多半是在为刘备弥补了自己的失责而感恩。象邴原、王修这种人才在群英荟萃的三国也许算不上出类拔萃,但绝对是可堪一用的好官。有个人不得不提,弥衡其实才智高绝,就是嘴巴实在太臭才招致杀身之祸的,不过据我所知刘备他是不骂的,所以刘备邀请他出仕时他欣然同意,没想到大耳贼甫一出道就有了自己的军师。

我特意向张勇询问了一件事:“琅邪的诸葛家族是不是没有搬走?”

张勇想了半天:“作为当地名门,诸葛家族等闲是不会搬迁的。好象有个叫诸葛丰的族人响应刘备的征召到北海出仕了。”

若非张勇在前,我几乎要破口大骂,最后只能自我安慰诸葛亮只不过是个十一二岁的小毛孩,得不到高人指点的话定会明珠投暗。不过我心知肚明,对普通人来说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能够成才,对真正的天才来说百分之一的努力也许就够了。学风极盛的青州能教好诸葛亮的人是不多,但要想真正出类拔萃需要的就是博采众长,单一的风格反而会限制人的发展。诸葛家族中还有诸葛谨这个行将成年的德才兼备之人。

我怀疑公孙瓒和袁绍之间订有密约,一个对付刘虞,另一个对付韩馥,而且这两个枭雄背地里可能都耍过花枪将信息泄露了出去。

爱民如子的刘虞是王族中的另类,将许子将对曹cāo的评价修改下就很适用于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冤魂”。历史上袁绍等人曾经想推举他为皇帝替代名存实亡的汉献帝,可他决然拒绝了,要知道有雄兵在手的他绝对会比刘协有作为得多。人太老实了有时就是迂腐,所以对他的死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公孙瓒对刘虞的攻势颠覆了常理,由于冬季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根本不可能,所以刘虞极有可能将袁绍的jing告当成了蓄意的挑拨离间。白马义从是名震天下的强悍骑兵,但他们下了马照样是一等一的步兵。借着茫茫风雪的掩护,徒步数百里的公孙瓒军配合早期潜入城中的内应一举拿下了蓟城。刘虞在部将鲜于辅、鲜于银、阎柔等人拼死护卫下退往居庸。可惜居庸守将齐周卖主求荣,刘虞被擒,羞愤之下嚼舌自尽。鲜卑强盛边民一ri三惊的情况下,公孙瓒以誓保边境平安为由劝降了刘虞的一干部将。既成事实面前,董卓让献帝升迁公孙瓒为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军务,屯驻蓟城,种下了公孙瓒和袁绍不和的诱因。

韩馥优柔寡断,虽然爱民却能力一般,听说他被迫投降袁绍时我本以为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毫无悬念可言。可能是与我太熟悉了吧,我并不觉得沮授有多厉害,可在袁绍与韩馥的对决中,就是沮授用jing巧的布局差点扭转了乾坤。听张勇细细叙述时,我才知道其间过程竟然曲折至此,可谓惊心动魄,袁绍更是一度面临败亡窘境,更让我想不到的是韩馥的失败竟然间接成就了我在西域的辉煌。

...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