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筑垒鏖战第一百一十九节 朝中密议
第五章筑垒鏖战第一百一十九节朝中密议
刚与郭壮图、方光琛两人商议完,当天傍晚平西王就召夏国相入府议事。夏国相感到有些意外,难到上午与方、郭两人所议之事被王爷察觉了,自己正说用个方式告诉他,只是觉得眼下还不够成熟,想再缓两天而已。再说这事情是好事,想王爷也不会怪罪,所以夏国相并未想的很远。
到了内廷,君臣坐定,吴世蹯对夏国相道:“丞相大人,近来红军大胜清军,红逆日见强盛,丞相可想过我等应对之策?”
夏国相想这位平西王是否已有些主意,一时也不好径直将晌午所议之事和盘脱出,这里应道:“王爷,眼下我等与丁逆已有协议,只要双方尊章而行,想是短期内他不会对我有何不利之举。若说今后如何应对,臣以为还是应隐蔽实力为好。”
吴世蹯心道,这夏国相怎也如此圆滑,看来他是要先看我的心思。只是眼下朝中大小事体都靠他支应,自己心想之事必须得到他的支持。这里就说:“丞相大人,前时祖王爷曾嘱托诸事多与你商议,近日本王细思眼下时局,虽说朝廷十分强盛,只是看丁逆并不怯手,康熙眼下竟是接连败退。若较之丁勉、康熙两人,本王以为当年祖王爷为满人夺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可康熙不记前功,反而屡屡为难。想祖王爷反清之举,实为无奈;那满人毫无信义,竟加害严父。论起今日我周吴衰败之根源。满人乃是罪魁祸首。若他日天下重归满人,康熙必会清算前怨。倒看丁勉作为,虽是屡屡为难我大周,细想其最终目的,实都直对满清而为。本王思量再三,就他两人相较而言,究竟夷人性蛮。还是丁勉更为易与尔。不知丞相有何见解?”
夏国相听了他地话,心中竟生出一些同感。当年康熙步步紧逼,直将王爷推向反清之路,至今仍是历历在目。若说今日困局,根由实拜朝廷所赐。这位王爷虽是懦弱,可他对康熙、丁勉两人见解确也有几分道理。不过细想王爷的心思,他怕是已没了争夺天下的雄心,他只是在想顺了谁会多几年的安逸而已。如若不是上午郭壮图、方光琛两人的一番说道。今日夏国相兴许会从了小王爷的打算也未可知。可上午郭、方两人的主意实在更为引人,如若说动原吴军将领归附,那对周吴更为有利。只是王爷今日所言,看是他已思虑多时,径直回了他是为不妥。想到这里夏国相对吴世蹯道:“王爷所言,皆为至理。若是将满人与丁逆相比,想是丁逆更好交往。只是眼下丁逆对我十分刻毒,屡屡为祸我大周。若是就此与之款洽。一则众人心有不服;二来眼下时局更宜于我置身事外,只要我大周两不相近,他两方都会有求于我。若有亲近一方之举,另一方必不利于我;再说那丁勉小贼,心怀叵测,实在不是可信之人。依臣之见。眼下万全之策还是两不相靠为上,只等他们相斗一时,看大局有些端倪再行定夺也不迟。”夏国相原想将上午与郭、方两人商议之事合盘说出,可见吴世蹯地心中向着丁勉,一时又不想说了,他想待事情有些眉目再说。
吴世蹯原想与丁勉结盟,但他也料想到底下大臣、将军不会有人同意。现在见夏国相如此言语,知道事情的阻力比原想地大的多。再说眼下确实是两不相近为上,若说与丁勉接近实在有些操之过急了。
那边周吴在商议对策,这边朝廷里却乱作一团。原本议定三个月后围剿四川红匪。不料丁勉先向云南平西王动起手来。得到消息。康熙心中一惊,过后又有些心喜。惊的是丁勉向吴世蹯开刀。这与他广泛结盟反清力量的主张相悖,此举将使各藩王、地方士绅与他的乱党交恶,丁勉行事果然乖张暴戾。喜的是原本还担心吴世蹯东山再起或是他两家合力为乱,现在看这担心是多余了,那吴逆上下一定将丁勉狠入骨髓,这个梁子他们是结定了。最好是他两家拼的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最后由朝廷大兵将他们一起收拾掉。过了几天,从前方传来吴军节节败退地消息,康熙又有些拿不定主意了,真若是丁逆很快将吴军击败,那对四川的包围将无从谈起;更何况若是对吴军不加援手的话,他们败了不说,就是原本投降的各藩也会心生凉意。只是要立即对吴藩施援,心中又有不甘。
正在摇摆之时,蔡毓荣在去云南的路上呈来的奏折到了。康熙打开一看,原来蔡毓荣与穆占主张乘宁远空虚,云贵大军直下川西南,力求一举捣毁丁勉老巢。康熙看过,心中连称好计。这一来不用去救吴藩,只要攻下宁远,丁逆必然回援,届时吴藩所属也会倾力而上,那丁逆红匪定将被云贵四十万大军围歼。康熙当下就准了蔡毓荣和穆战的奏请,这里也连忙布置两湖与两广大兵前往增援。过了十几天前方传来丽江失守的消息,接着是红军与吴军大战,康熙地心情是有些幸灾乐祸,又有些忐忑不安。丁、吴两方大打出手当然有利于朝廷,最好是两败俱伤,只是不要吴军败的太快就是。接着蔡毓荣也开始强渡金沙江,战况激烈。康熙在朝堂里显得是坐立不是,时时刻刻关心着前方战局,有时竟显消息太慢,说要将那送信驿站中的怠慢者法办。隐约中康熙也觉得有些不妥之处,说丁逆在宁远只有十几万人马,他既然要破吴逆,他也应想到朝廷大兵会抄他后路,难保他会不留后着?心道不妙,想给蔡毓荣下旨示警,不想前方报称蔡毓荣已经突破红军阻拦,渡过金沙江。现正与红匪激战于金沙江西岸。康熙无奈之下,只有有安下心来,听候消息。想是丁勉果然将人马都调去打云南了,金沙江天险竟能如此轻易而过。若是蔡毓荣能攻下宁远,或是对宁远形成围攻之势,待到十几天后援军赶到,吴藩再从另一方围上去。红匪就无路可逃了。康熙在想好的结局,可前方地战局却并不尽如人意。吴藩大军与丁逆大战一场。吴藩大败而逃,红匪已经追往昆明,看来吴世蹯凶多吉少了;而蔡毓荣十几万大军被红匪三、四万人挡在金沙江西岸不过十里的范围内,据说战况激烈,云贵大军伤亡惨重。眼下只有指望吴世藩守昆明多些时日,而朝廷地援兵及时赶到,与蔡毓荣一道共同拿下宁远。
这十几天里是康熙最为焦急的日子。上次陕甘大战,前方情况不明,接到的都是败报,前后几十万人稀里糊涂就没了,西北也丢了。可这回不同上次,蔡毓荣十分机灵,每一步打算和每一点进展都一一呈报,前方战局十分明了。只等下步战局变化,朝廷立即就可有所作为。这时的康熙才感到与丁勉角力十分累人,他那行动往往看似不机,可朝廷应对起来却十分棘手,有时竟怀疑后着是否得当,亦或是否必要?如援救吴藩的一节。再如蔡毓荣过江作战是之举等等,往往是结局已经出来了,事情看似应对地十分得体,可心中总感到有亏欠似的,十分不畅快。这十几天真好似度日如年,康熙地心情竟与前方的蔡毓荣一样,时而想退回来,时而又想在等等看,援军就要到了。谁想到十七万人打他们三、四万竟如此艰难,让蔡毓荣再坚持、再坚持一时。兴许转机就在下一个时辰也未可知?康熙在暗自给自己鼓劲儿。
世上的事情正是如此。总想好地结局,可好事总不来;也料想到坏地情形。可最后总是不想面对的坏事先降临了。焦急中地等待有了结果,前方战况急转直下,红匪集中二十多万主力将朝廷精锐地云贵大军十七万人包围在金沙江西岸了。康熙得知消息后竟以为是听错了,原本不是说在宁远红匪总不过有十数万而已,怎又成了二十多万呢?吴世蹯呢?昆明呢?原来吴世蹯见向朝廷求救无望,近些时日未将云南战况报知朝廷。故而吴世蹯与红军达成停战协议的情况朝廷并未及时得知,因此朝廷不知道红军的大部队已经抽出身了。
康熙这次真是寝食难安了,他将各军机大臣召集在起来,大家都是面面相觑,都不知说何是好,当然也怕乱出主意,以后出了事不好收拾,因此也都不言语。康熙知道众人也无甚良策,只是耗在一起干熬而已,这里已将两湖与两广援军统帅垢责过了,并下旨在两日内不到者按贻误战机论处。那边在又问平西王情形,回道:平西王按兵不动。康熙气的咬牙切齿,心中将吴世蹯八辈祖宗念叨个遍,他竟忘了当初决定不援吴藩的主意是自己定的。
这种等待是难熬的,援军正在日夜兼程,前方的战局却十分危机,情况向康熙最不愿见到地情形发展着,前方大军在中断了几天联系以后终于有了消息,十几万大军全部被红匪烧死了,留下的活口不超过五千。这消息像铁锤一样沉重的砸在康熙的心上,蔡毓荣和穆占是除了了陕甘绿营以外最可信的队伍了,没想到竟也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他们一去,我大清还能指望谁?难道浩荡地大清朝连一个小蟊贼都对付不了吗?难道祖宗留下的江山要毁在我康熙的手里吗?这个丁勉到底是怎样的人,竟如此的阴毒狠诈,十几万人三四天就被烧光了?兴许他们突围了,眼下朝廷尚不知而已。康熙竟急的自己安慰起自己来了。
愿望不能代替事实,云贵大军确实灰飞湮灭了,消息传来全国哗然。近二十万人十几天里就全军覆没了,伴随而来的是各种谣言和小道消息。有人说红匪妖魔、嗜血啖人、十分恐怖骇人。有人说乱党首领丁勉能通神,领了玉皇大帝的旨意来找满人的晦气来了。百姓党和红军的影响也随着这些传言而越来越大了。清军地大败使康熙更加焦急,这里一边继续调集军队围堵四川。一边着人将红军细情速速探明,这不知对方底细地亏吃的太大了。近来康熙与手下近臣细细商议对策,这天康熙又将兵部尚书明珠以及专司情报地大学士王熙召来,康熙一见面就问王熙道:“王爱卿,你那里可有些进展?”
原来朝廷也看出红军扩充很快,王熙向康熙建议用计分化红军。康熙问明细由,王熙所想的竟与吴营中的郭壮图、方光琛一样。他们要挑动红军中的一些心有贰意的将帅投奔朝廷。康熙听了立即下旨,着各相关人等全力以赴。尽快实施。王熙知道厉害,已派出不少细探前往四川,不断有人将情况传回朝廷,王熙也时时将进展转呈康熙。事情有些进展,但也有不困难。今天康熙再次召见,王熙对康熙道;“皇上,前时进入匪区地探子都说那里不易成事。一则匪党将那百姓如洗脑一番。对不合其习性之人极为警觉。再有那匪党与百姓极是亲近,百姓之中也设有联防社团,名曰:民兵队、妇女会、少儿团。朝廷派去的人中十之七、八竟都折了。前时进去地人说那丁勉也是极为精明,查了多时竟不知赵良栋和王进宝的所在,想是在四川境内某地密训呢。谁知这次进攻云南,据说赵、王两人率几万人与红匪主力一道将吴军打的狼狈。有线报说眼下赵良栋、王进宝正以川陕防卫军之名扎在云南的大姚、丽江两府与平西王对峙着。臣已派数批人等前往与之接洽了。”
王熙顿了顿,看看康熙的脸色,只见皇上面无表情。看似要知道些其他情况。也是,这些时候用了不少工夫,可进展始终不大,只是上次有探子说在红匪营中有人结成了“吴盟”、“北会”,这让康熙高兴了一阵,既然有人要立帮结派。事情就有可乘之机。康熙当下命王熙就此入手,有所建树。王熙对康熙道:“皇上,有探马道已与王屏藩手下一个营长有了接触,那营长看是对红匪有所不满。看看是有机可乘,我密谍正说由他为引与其上峰有些接触,以便有些作为。那营长道,在他军中确有吴盟一说。他说起众人得知丁逆偷袭昆明,近日又为乱云南,都是义愤不已。也多有王屏藩军中将士家中兄弟亲人被红匪荼毒,都说要寻机回到云南去呢。”
康熙听了觉得有些许希望。只是又想到王屏藩乃是吴三桂嫡系。怕事情难以被朝廷所用,因此还是不报多大希望。他这就对王熙道:“爱卿还应勉力为之。想朝廷所望还应在赵良栋、王进宝两人身上。朕前时已道,只要他两人回归朝廷,不仅官复原职,而且分别授以四川、陕西总督之职,若是平灭红匪有功,可委其大将军职。”
王熙见康熙只念着赵、王两人,这就对康熙道:“皇上,臣以为眼下最好的时机乃是在王屏藩、谭洪和高大节这样的平西王旧将那里。一来红匪多用原李闯土匪为根基,他们与平西王原就有仇。二来丁逆偷袭昆明和主动进击云南两着实已使他众人离心。三则丁逆主张多说是倾向于贫寒黎民,要与士绅为敌,这与平西王地旧将究竟是有些嫌隙。四则看四川内情,那丁勉对王屏藩等人的手段与对赵良栋、王进宝竟有不同,王屏藩那里好似更活便些。因之王屏藩反正似更可期待。只是王屏藩心中向着云南也是必然,但眼下平西王孱弱,而王屏藩手下有近六万精兵,号称红匪的第四集团军,与几股红匪主力平起平坐。可赵良栋、王进宝不过冠以川陕防卫军之名,想那丁逆要拢住王屏藩,定是着意用了番心思。据说这王屏藩军中火枪、火炮等兵器也配的不少,就其实力而言应是比平西王要强。强者附弱,必生龌龊,王屏藩不会轻易再去委身于一个懦弱的吴世蹯。再说眼下情形想是丁逆,甚至平西王那里怕也能看出些端倪。对王屏藩等各部三方都应有所期待。为臣以为,朝廷对王屏藩应是早入为先,对之应着重为之。直应使之觉到与丁逆或平西王为伍皆非正果,只有跟了朝廷才是正途。”
康熙听了心说有理,想起前些时与大学士熊赐履议起太祖成功之道,也说要重用汉臣。当初满清入关,立下头功的竟是明宰相洪承畴。太祖多方用计,方才说降了洪经略,天下为之一动,胜负的天平才开始向满清倾斜了。说道眼下情形,熊阁老也道要分化红匪,对关乎大局之人要许以重托,敢于作为方可。今日危局之中,即已知王屏藩之处有所松动,再者王熙所言屏藩军那里火器强大,让康熙也是心紧了许多。沉吟些许时刻,康熙竟也看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眼下陕甘绿营尽墨,又失了蔡毓荣,看看自己手中可用地汉将已经不多了。在想王屏藩的情况,真若能说服其反正,那他的作用可就是太大了,甚至能引起彻底的变局也未可知。思虑多时,康熙才将腹案托出,他对王熙说道:“王爱卿,朕意为对赵良栋、王进宝两人可继续招安,总督之职不变,若他们能反正过来,直接授以大将军职。至于王屏藩那里,就依爱卿之意,着重用心,若是王屏藩能归依朝廷,朝廷可立即委其为镇西王,实授大将军职,另朝廷可赏银二百万两。”
王熙听了竟有些吃惊,大将军职历来只有满人中皇帝至亲方可任之,如图海这等外人,实在是身经百战、精于战略,这才授以三等大将军职,只有岳乐、杰书这等既是嫡亲,确又久经战阵、战功赫赫者方能有一等大将军之位。还有赏银二百万两之举,前时许多战功卓著者都仅能获其一、二而已。又有委以镇西王一着更是绝妙,那王屏藩转眼之间就可一方称霸,不虑他不从。王熙心中生出许多感慨,皇上到底年轻精道,看到机会立即就能当机立断,看来丁逆想为乱天下是不易了。王熙当下谢恩道:“皇上英明,臣定当全力为之。”
原来康熙心中早有算计,自从陕甘一战,朝廷军队全军覆没,后来蔡毓荣又遭难,南方、西北战场竟无可用之人。思虑再三,康熙的心思竟依重于说服赵良栋、王进宝归附之上了。今日王熙所提重视王屏藩之说,让康熙竟感到眼前一亮,虽说比之能耐战法,王屏藩不定就胜过赵、王两人,但就影响和军力来看王屏藩的作用要远胜于赵、王两人地。
王熙退下以后,康熙越想越觉得王屏藩的重要,真要说服了他,不仅可使丁勉阵脚大乱,就是原来吴藩镇下也会震动。再说眼下王屏藩既然能归属红匪正列,红匪内情定是明了,若能说服其为朝廷所用,这岂不与当日洪承畴的作用相当了。王屏藩又精晓西北、西南军务,手下也有不少骁勇之士。再说那火枪、火炮,还有手榴弹、地雷,甚至那让人心寒的水缸炮、火焰弹等火器都能为我所用,实则为大为有益。想到这里康熙又急忙着人重将王熙唤回,重新下旨,只要王屏藩归附朝廷,朝廷可立即委其为镇西王,实授一等大将军职,统领天下绿营军,另朝廷可赏银二百万两。康熙叮嘱王熙,只要能顺从朝廷,王屏藩提出任何条件或要求都可应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