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田间第一人 > 第七十五章 人类曾与恐龙同时出现

第七十五章 人类曾与恐龙同时出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关于炎黄之战以及黄帝战蚩尤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古本《山海经》中。《山海经》为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清代毕沅考证其“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
这本书记录了大量的远古时期的资料,既有山、海、国等地理特征的描述,又夹杂着大量的奇闻怪事和神怪传说等。比如“鸟人身”、“羊身人面”、“龙鸟身”、“龙身马”、“人面蛇身”的山神,奇形怪状具有特异功能的动物,还有身具神通的人类等等。

但由于它成书年代过早,难于考证,再加上所记的事物匪夷所思,所以两千多年来,一直有怀疑者认为该书“闳诞迂夸,奇怪俶傥”,不可相信。连司马迁也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清代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则干脆将《山海经》归于志怪小说一类。而大文豪鲁迅也因该书记载了很多巫师祀神的宗教活动,认为它是“盖古之巫书”。

书中所记的事物确实古怪无比,几乎难以想象,也难怪有那么多人不敢相信。但是,随着现代学者对山海经中的地理分布的考证,却现它描绘的竟与现代世界地理完全吻合。

朱颜看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美国博士对《山海经》进行地理考证,结果现《山海经·东山经》中记录的大海之东日出之处,就在美国。

他一英里一英里地依《山海经》上记过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结果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参考作品相关1)

后来,有人根据山海经·海内北经》的描述:“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然后跟华夏国西南诸岛一对照,赫然正是日本列岛。这里的“姑射”,就是用肋条骨想一想,也会猜出就是今天的库页岛。而这“姑”,古代可读ku、u、hu,射可读yI,所以“姑射”就是“苦夷”。只是令人不解的是,苦夷人就是上古时代的鬼方人,而那时管寒冷北方靠近极地的地方叫鬼方,难道那时的日本处于极寒之地?

与此同时,地理学家也对《山海经》中的海内进行考证,现国内的地理山川也十分吻合。

这一切证据指向,似乎都意味着《山海经》中所记的地理部分并非虚妄之言,那么它所记的那些事物怎么就是胡编乱造了呢?而如果它都不是胡编乱造的,那么这些古怪的事物又如何解释呢?黄帝战炎帝,黄帝战蚩尤等等又是怎么回事?

“那个时代会不会就是神魔大战的时代?”想到这里,朱颜和陈兰几乎不约而同地问出来。

那么多的奇怪动物,人面兽身的山神,凶猛无比的龙,还有身具神通的人等等,这些似乎只有第二次生物大爆时才会出现。在那个时期,太阳系正处于银道面,地球上天地元气充盈,才有可能衍变出那么多的奇怪生物。

只是,根据现代科学家的推算,第二次生物大爆的时间是距今二亿五千万年前到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如果真是这样,人类出现的时间就要大大提前了,甚至要出现在生物大灭绝之前。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75%到8o%的物种灭绝,恐龙等大型动物更是损失殆尽,那人类是不是逃过了这场劫难而延续至今?

如果真是这样,很多事情便可以轻松地解释了。比如,为什么美国德州的远古化石中恐龙脚印竟与巨人脚印混杂在一起,为什么秘鲁伊卡石刻中雕着人骑恐龙的画面,为什么那个时候经常有身具神通的恶龙出现等等。

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炎帝的大战,可能正是代表着神与魔在争夺当时地球的主宰权。由于它们都是灵,所以它们都有可能投生在人的身体内,也有可能附生在动物的躯体中。

这样,关于黄帝、炎帝等生来便有异能,以及龙也有好有坏的描述等等,便都可以解释了。因为神魔皆俱有大神通,那么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地球上,这是何等的惨烈的大战。

《梅路西》是《旧约》的一个十分古老的副本,在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情:“人们看见有千只生物在空中打斗,它们有着狮身、人头、牛尾、鹫翅。”

而在华夏的古老神话中,除了炎黄之战、黄帝战蚩尤之外,还有共工撞断不周山、女娲补天等故事。这共工撞断不周山,很有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战斗场面。由于天地元气的失衡,接下来才会有“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的大灾难。然后,作为神的女娲当然要出面拯救人类了,于是她便要重新均衡天地元气,是谓补天也。

至于女娲为什么也是人头蛇身的形身,估计可能是神的灵附生在爬行动物身上的缘故,因为以灵的形式她无法挥物理改造的作用。就如当初造人时一样,她要用泥巴捏出人的形象,那么她必须有一个物理的躯体,所以她便借用这时最常见的爬行动物了。至于圣经中说是上帝造人,而华夏神话中则说是女娲造人,朱颜和陈兰推测,这不过是人们对神的称呼不同而已。

神与魔的那场大战,给地球上的生物以极大的破坏。朱颜他们甚至猜测,六千多万年前的那次生物大灭绝,可能就是那次战争引起的。

如果按照神话“女娲补天”中的描述,显然这场灾难是毁灭性的。比如《淮南子》和《览冥训》两部著作中,对女娲补天的神话是这样论述的:在远古时候,“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意思是说,天塌地裂,大火延烧,洪水泛滥,飞禽作孽,走兽横行。在百姓哀号、冤魂遍野之际,一位叫女娲的女神挺身而出,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从而克服了这一重大的灾害。

有一篇论文指出,故事中的描述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滥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和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

这一篇论文是朱颜在一本科学杂志上看到的,作者是华夏地震局的一个研究员,他研究现,白洋淀流域区的特殊地貌是全新世中晚期的一次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留下的。全新世的中晚期与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时间上是完全吻合的。

其实,这六千五百万年前陨石雨撞击留下的痕迹,并非仅仅在华夏存在,在世界各地也都有现。比如,科学家在全球范围内的地质层中,都现了相同的煤灰和外星物质铱混合层,它形成时间大约在65oo万年前。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还找到了直径约11o英里的远古陨星坑,它的年龄刚好约为65o5.18万年。

这些都意味着,当年的那场惨烈的陨星雨,实际上是全球性的。这与女娲补天的传说,应当不只是个巧合。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人类又是如何躲过这一场浩劫的?从65oo万年前到最近一万年前的历史,为什么没有文字记录遗留下来呢?而且,这战败了的魔,为什么又会跑到地下去呢?(求推荐,求收藏!)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