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功名
“他也不可能上战场,学这个做什么?”蔡关想看看什么包子,让表弟这么在意。也就跟着进去。吃了一个包子,算是做得很不错了,又试了一下粉丝,他给自己又添了一碗,顺便听他们说话,听到他们谈这个,皱了一下眉头。
“不上战场也要以防万一,各位大哥也是,平时也不能真的对阵杀敌,对付刺客也能有点用。”她淡淡的说道。
“等一下!”蔡关似乎想到了什么,但是没抓住。
“跟提前育苗一样,先把所有的可能性打进去,然后做好准备。跟您应急救灾也一样,还有比如我们不能打兵部的签子了,但是若是你们有应急预案,一家不能做,有了后备,就不用担心吃瓜落。”她知道蔡关在想什么,眉头一挑。
“应急预案?”
“就是这样啊。什么情境都设计进去。万一明年水灾了,县衙该干什么?每一步都设计好,到时按着布置走。水快来了,然后提示农民准备。一面守好大堤,一边撤出妇孺。设定万一大堤守不住,要泄洪,就找一个出产不高的村子开堤。以保住其它的土地。要做的事多了去,但是有准备了,大家都有事做。当然,做预案时,除要想得细,还得可行。预案做得再好,不能实行,白准备。”
“你们铁匠也有预案?”
“没有,不过过些时候我弄清情况会有准备,不过我们的预案会是些工作的安全防护。我们这儿全是火炉,房子又都是木头的,一个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的。所以没事也得跟他们一块训练一下,有事时,大家就能把事情最小化。”辛鲲想了一下,这个是得准备起来。学校里也常做演练,大家没事都得参与,都不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想,还得准备急救,万一有人受伤了,也得准备起来。
“这个有点意思,回去我要想想。”蔡关突然吼道,“你这小子,脑子这么好,快去读书,童生试就在二月了,你以为你还有很多时间吗?”
“还有大半年呢!”郭鹏有点黑线了。
“为了让你能考好,我决定回去制定你的那个学习的预案。以后两两个月试考一次,三年才两次考试。你要敢在我任期内考不上,我会杀了你。”
“太爷,我八月就搬家了。”
“你户籍可是在本县,你只能回来考。离的千山万水,也得把试回来给我考了。”
“太爷,这个我其实还在守孝,明年二月虽说已经出孝了,不过我父母双亡是为不吉,我想多守几年,连着母亲的一块守了。不是有这种先例吗?”
“鲲弟,那个,那个,你再想想,会耽误说亲的。”郭鹏忙说道。
“那是小事,什么也拦不住我对父母的孝心。”辛鲲瞪了他一眼。
“去,少废话。”蔡关吼了他一声,“我会把你的名报上去,你敢不来考,等着下大狱吧!”
说完了,蔡关拿着碗走了。
辛鲲无语了,他倒是知道,若是报了名不去考试,就是跟政府逗闷子,这会儿跟政论逗闷子结果是很惨的,而且,报名也不容易,要五家做保,若是蔡关真的直接给她报了名,五位联保的人,也会跟着受累。
“别怕别怕,表哥是欣赏你。他可是当你是他的开山大弟子,回头,你考上了功名,就是表哥的学生,回头,走到哪儿,别人都会高看你一眼的。”郭鹏只能好声的安慰。
“你哪支眼睛看到我有读书人的气质?有没事拿着铁锤的读书人?”辛鲲瞪着郭鹏。
“这是爱好,爱好。你会读书是不争的事实啊!你能读书不去考试,这是朝廷的损失。我都看不下去!”郭鹏也双手一叉,一挺腰板。
“去,你表哥一个月赚多少钱,我一个月赚多少钱?我得多有病去考试?”辛鲲也叉腰对吼。
“这不一样吧?鲲弟,你当着官也能打铁的,这样,你打的东西就是雅玩了,那更值钱。你想想,我这把斧头是工部的辛大人亲手所制,可是有价无市!想想看,那时,多少人求你打的样子。”
“我现在只想打你。”辛鲲跳着脚,放下了筷子,回家去了。
“不过我觉得辛小爷想的也没错,这才多久,就赚了您一万两,真是够吃一辈子了,更何况人家还能继续赚,回头就算是考上状元,除了去贪污,多久才能赚上一万两?”一个侍卫由衷的说道。
“若他是官了,就算只做两年翰林,他回乡打铁,也只能传美名,谁敢动他啊!所以你们哪里能懂爷的心意?”辛鲲瞪着他们。
侍卫们一听,也是这个道理,真的有了功名,整个辛家村都不用交税了,这里是辛老爷的故里,县里谁来当太爷,都不敢把辛老爷怎么着。所以,这比一年几万两银子强多了。
“小爷高明!”大家一齐对着郭鹏一躬身。
他们吃包子时,工匠和辛爷也在,不过他们在作坊里,拿了一笼慢慢吃,也懒得跟他们说话。不过等着蔡关发火了,辛爷也就不得不出来了,但也没靠近,有些事,不是他们能插嘴的。
看辛鲲发怒而去,大家也都担心了。结果又听到郭鹏所说的,老爷子又默默的回去坐下。
“老爷子,为什么不许鲲哥儿去考试。”一个大匠小声问道。
“他又不喜欢读书,读书虽然很聪明,不过这不代表读书聪明的人就必须要考功名吧?”
“但是有功名的,跟没功名的能一样吗?”小工说道。
“想要功名自己去考去。”老爷子吼了一声。
“太爷,您真是的。我要能读书,能来做小工。”那小工有点委曲了。
“好了,你长个子呢,多吃一点。”老头轻轻的摸摸那小工的头,给他一个包子。
“太爷,这包子真好吃。”
“你少吃点,别撑坏了。”大匠拍了那小子一下。
“行了,让他吃吧!我让李婶留了些,晚上每人带几个回去,虽说不是什么好东西,好歹让家里人尝尝。”辛爷也知道现在最难的就是这些小工,家里若不是那么困难,也不会把孩子送来干这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