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他会是个奇迹】
1991年的夏天,纽约唐人街亚历克斯-陈也就是陈翔的家里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父亲艾尔-陈的朋友,“纽约出版社”的老板。
别听“纽约出版社”名字叫得响亮,实际上这就是一家可能随时面临倒闭命运的小出版社,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老板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能够拉回来一些单子勉强撑过一段时间,然后重复循环,同时他的人脉关系也很广,倒也不会有谁来为难,这家出版社恐怕早就该夭折了。[.]
这个四十多岁还未婚的美国男人叫做比利,比利-史密斯,虽然不会像是艾尔-陈这般穷困潦倒、负担艰难,但明显在美国也是属于中产阶级以下,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和艾尔-陈走在一起。
至于他们如何结识、又是如何成为好友,这一时却也无从说起,反正比利是经常会来艾尔家串串门,当然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却是失踪了,以至于从亚历克斯-陈诞生开始,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叔叔。
不过对于这个四十多岁胡子拉碴、一副比父亲还要潦倒邋遢模样,嘴里还叼着廉价滤嘴香烟,满口“FUCK”、“SHIT”的中年男人,在父亲怀里感受温暖和疼爱的亚历克斯可一点儿也提不起兴趣和好感来。
天知道自己这个看起来就一副老实本分、还有着东方男人特有含蓄模样的父亲,究竟是怎么样结交到了这么一个损友的。
两人还就那么坐在一起,喝着艾尔泡的据说是这个比利叔叔十分喜欢的中国茶,因为母亲出去而父亲只能将亚历克斯抱在怀里,和比利聊天也没能顾上他,倒是比利要吸烟的时候被他一再以孩子在劝阻,可惜这个老烟鬼那里是那么容易劝得了的,每次满口答应之后又故病重犯,最后艾尔也懒得说他,只小心照看着不要让亚历克斯受到影响就是了。
偏偏比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至今仍为组建家庭的缘故,对于亚历克斯这个孩子的关注一点也不少,时不时看一下他也就罢了,最后和艾尔-陈聊天的话题,不免就将亚历克斯扯了进来,谈到了他小小年纪的外貌,言语间倒是对亚历克斯颇加赞赏。
其实这也不奇怪,虽然才两周岁多一点的亚历克斯,毛还没有长齐,但一双有灵性的大眼睛只要滴溜滴溜一转那诙谐狡黠的模样就总是令人难以将他忽视,而且小孩子虽说总是可爱地,但亚历克斯的可爱明显要更胜一筹,家里经济虽然常常捉襟见肘,但对于孩子的照料却毫不吝啬,营养倒也勉强跟得上去,小小地还有些婴儿肥,长得很健康和漂亮。
而且亚历克斯眉眼间甚至带着点儿“成熟”的味道,虽然很怪异,却是事实。
对于比利的夸赞,艾尔-陈只是点点头,满脸的自豪,“我严重同意你的观点……”
“哈哈哈……”比利不由哈哈大笑起来,调侃道:“不是都说你们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很谦虚的么,怎么我看你一点儿也没有继承这些优点呢?”
艾尔呵呵一笑,但眼中却不禁晃过一抹连他自己都有些没察觉到的思绪的光芒,似惆怅、更似怀恋,是那么的美好,却又带着一些生涩,然后他回过神来,见比利担忧中夹杂着一些好奇的目光看着自己,便笑道:“不说这个了,你今天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看出艾尔虽然刚才心情明显有些低落,但他不说,比利自然也不会强人所难去问,倒是他问出的那个问题,比利笑了笑,就说道:“其实也是一件大喜事,不过看起来和你家里的这件喜事比起来,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
“哈哈哈,刚才还说我没有继承东方人的谦逊,我看你也没有继承西方人的诚实啊!”找到了好机会,艾尔-陈没有犹豫就立刻予以反击,反正两个好朋友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方式相处着,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奇妙的方式和彼此特殊的默契,才让这两个彼此文化背景差异如此巨大的人居然能够排除掉那些隔阂相处的异常亲热,既不夹杂什么利益关系,偏偏又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感情,男人的感情。
比利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不得不说,和艾尔-陈这个男人聊天,总是能够让他发现生活的另类乐趣,这是超越了国籍、肤色和种族的特殊感觉,他也就不瞒着了,笑着说道:“我是来告诉你,我们出版社接到了一个不小的单子,一个畅销书榜作家刚和我签了约,要由我们来负责他的新书出版事宜,基本已经谈妥了,接下去一些细节问题都交给其他人去做了。诶,我可是第一个跑来找你通报这个好消息的……”
“哦,那可真是好消息了。”艾尔也很为老友高兴,他当然清楚他的情况,现在这就是一个机会,而且既然比利那么说,那和往常的小生意就不可以相提并论了,说不定借此他的出版社能够一飞冲天,朋友好他当然高兴了。
不过他们两人是欢欣鼓舞了,却没有注意到,在父亲怀里的小亚历克斯原本没什么神气的眼睛里面,滴溜溜转着的眼珠子开始泛起了奇异的光彩,里面是明显好像对什么感兴趣了的光芒。
而艾尔-陈在往后的日子里,也开始注意到自己这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非同一般的天赋,明明只有三岁的年纪,却明显是不同于一般人的智商,甚至可能高于不少青少年,虽然这样说有些夸张和打击某些人。
最主要的是,这孩子他竟然开始自己练字,当然是练习英语,而且那速度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对此此后也时常来他家中也会看看小亚历克斯的比利只能感叹:“他会是一个奇迹!”
当然,这种话或许也只是朋友间的小小称赞,当不得真,但不管是艾尔还是比利都绝对想不到,这竟然会是一语成谶,而且还远远不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