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贴牌
第九十三章贴牌
建军节过去了,秋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稻子长势良好,在技术员和雇工的精心照料下,丰收指日可待。
林风最近把心思都放在了穆河一号上,因为这才是他创业的根本,也是成败的关键。
一直以来,林风都把穆河一号所能带来的效益计算进这一年的收入中,如果穆河一号失败,他只怕要负债累累。
虽然靠着大西洋那边三成的分红,林风不必太过担心还不起钱,可他如果想要真正把农业基地做大做强,穆河一号就一定得成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现在穆河一号已经良性的生长了百分之八十五,只是一天没收割,林风就一天不放心。
而在农委支持下的穆河市第一山野菜加工厂竟然神速一般的建设着,从沈阳购买的进口设备擦的锃亮躺在宽敞的厂房里,经过一番培训的六十名贫困户已经准备上岗了。
林风总算意识到,只要官僚们真想做一件事情,那这事情一定会变得非常的简单,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官僚们整天想的都是怎么不做事,而不是多做事做好事。
事实上,他觉得这次的扶贫计划也不是什么好事。电视宣传过了,上头的检查过了,估计也就到了倒闭的时候。
不说别的,单说农委和工商税务几个部门之间的扯皮,就够蒋忠恒头疼地。林风只是从他口中听到一星半点的消息。就已经一个头两个大,可想而知他身上的压力。
事实上,就和有些人选择了贫穷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样,有些城市的落后不应该怪罪地理位置,也不该怪国家政策。有些时候,就是这个城市养育出来的官僚不做事,或者说做的都是拖后腿的事。才把城市地发展给制约住了。
这些是国情,林风逃避不了也控制不了。干脆不去想了。他信奉的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尽管两句话前后不搭,他却一直当作座右铭。
林风没工夫管农委地事情,不过一直都和蒋忠恒个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蒋忠恒也对林风颇有好感,一老一小倒是成了忘年交。
他前两天在老爸的介绍下认识了开口笑厂的老板。也就是以前亏损倒闭的纺织厂的厂长于润东。
于润东年纪不大,四十岁出头,长的一副精明强干地模样。他和林宏新是早年的朋友,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一起去过几次广东,靠着倒腾药材和电子表赚了一笔钱。
后来林宏新搞起个体户来,于润东则接他退休的父亲班,进了纺织厂。
于润东也算是个人物,在纺织厂呆了七年。从最初的门卫一直做到厂长。不过他的能力比较有限,又赶上纺织厂的销路萎缩,到了九三年,纺织厂终于停产,虽然还没倒闭,也奄奄一息。随时都有可能咽气了。
到了九五年,国企也能破产了,纺织厂这烂摊子没人接手重组,只能倒闭了之。不过于润东左右逢源,不知怎么从县里要了二十万的资金,在纺织厂地原来厂址上搞起了开口笑厂子,主打的产品鲜族风味咸菜竟然风靡附近几个市县,于润东也一下子成了风云人物。
林风倒是很佩服这人的钻营本领,改革的时候,往往就需要这样胆子大脸皮厚点子多的人。也是这种人最有可能成功。
林宏新安排了一场家宴。两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吃饭。于润东恰好有两个女儿,林宏新他们聊着聊着。就开玩笑说正好两个儿子配两个女儿,亲上加亲一类的。
林风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心说这都是哪跟哪啊,眼看老妈眉飞色舞地,他赶忙打断了这个话题,对于润东道:“于叔叔,我听说开口笑最近弄了个酒厂,卖的不错吧。”
于润东前些日子曾经找过林宏新,想问问他有没有外面的路子,帮着推销一下开口笑的白酒。
做咸菜和矿泉水,着实让于润东赚了一笔,尤其是矿泉水,只是随便往自来水里加点东西,灌进瓶子里就卖一元钱一瓶。小半年就赚了二十来万,简直比抢钱还来的快。
可惜后来这事不知怎么泄露出去,穆河本地人都不喝开口笑的矿泉水了,而开口笑的牌子在外地根本就无人问津。于润东一看卖不出去,又一合计反正钱也赚了,干脆就把生产线给停了,准备转行做白酒。
白酒这东西不能用自来水糊弄,他下了血本先引进了设备,又亲自跑了一趟玉泉县,请了几个酿酒的师傅过来。
要说于润东的确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物,从项目上马到出产品,也就半年不到地功夫,现在开口笑地酒是生产出来了,据很多人反应口味也不错,闭上眼睛瞎喝跟茅台也差不了多少。
当然这都是开玩笑的,不过于润东自我感觉也不错,只可惜除了穆河地一些小饭馆之外,销路一直都打不开,可把他给急坏了。
现在听林风这么问,于润东笑道:“我听你爸说你也做生意了?”
“一点小生意。”林风说,“我有个项目和白酒有关,不知道于叔叔有没有兴趣?”
于润东只是随口一说,哪想到林风真的回答了,而且还这样说,倒是吃了一惊。
女人们在一边家长里短,没注意这边的谈话,林宏新偏过头来说:“林风有个项目,需要稳定的白酒供应,你要是能做,可以和他谈谈。”
“林哥,是你的项目还是他的项目?”于润东问,他知道林宏新脑子活,当年带他去广东,也算是让他开了眼界。如果是林宏新的项目,于润东肯定二话不说答应合作,可要是林风的,他就得考虑考虑了。
“我儿子的,我给他投了一点钱。”林宏新一笑,“不过他的事情我不管。”
“真看不出来啊。”和所有知道林风做生意的人一样,于润东对此的第一个反应是质疑,然后是惊讶,但是这份惊讶里面,怀疑的程度占据了一大半。
“于叔叔,你先听听我的计划吧。”林风说着,就把他要搞鹿血酒和鹿茸酒的事情简单说了。
于润东开始还吃口菜喝口酒,没把全副的心思放在这上面,可听了一会儿他就认真起来,到最后还时不时的要问林风几个问题。他也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意识到,林风说的这个项目有戏。
“你已经找到供应鹿血和鹿茸的地方了?”于润东问。
“找到了,就是穆河的养殖场。”林风说,“现在还差酒,我去了一趟窑台镇,发现那里的酒还真是劣质。”
“当然不能用他们的酒,药酒的度数不能太高了,口感要温和淳厚才行。我们开口笑的酒是三十八度,略高一点,我可以让师傅们再调整一下,专门给你生产一些低度的酒。”于润东来了精神头,他想若是真的能和林风合作起来,那酒厂就不愁稳定的销路了。
“看来于叔叔很有兴趣。”林风笑起来。
“当然了,不过你要搞这个,手续什么的还挺麻烦呢。这种酒应该算是中药吧,你这属于贴牌生产,有些部门卡的很严。”于润东道。
“这个于叔叔放心,一定没问题的。”林风别的官员不认识,卫生局的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那好,咱们找个时间详谈吧。”于润东兴致颇高,和林风定了一个时间,约好到时候确定需求量。
第二天,林风就又开始忙活起来,重点就是去找厂房,其实鹿血酒和鹿茸酒的制作工艺不难,民间很多人干脆就买个广口瓶自己泡酒喝,林家的和穆药店也有几种泡酒的配方,每天喝一小盅,据说是温补提升肾功能的,颇有效果。
不过一旦要形成产品,生产的过程就得正规,而且林风知道,这种入口的事情一定要严格把守质量关,否则迟早会出事。
他还记得去年馅的月饼,苏丹红的调料,能把人变成贝壳类生物的三聚氰胺,还有最恐怖,九十年代猖獗一时的假酒。
他还记得假酒喝死人的案例有多么的损害白酒产业,他管不了别人的假冒伪劣,至少能管好自己。
林风知道想要把事情搞好,就得先弄明白其中的诀窍。他找到李逢春,和他先做了两份酒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