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大事记1
中国电影大事记
中广网2006-02-1319:38:03
(1896—2005)
1896年
电影传入中国。8月11rì,上海闸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私家花园内的“又一村”在表演的娱乐节目中间穿插放映了由外国人带入的影片,这是电影在中国放映最早的记录,距1895年12月28rì电影诞生仅半年多时间。当时,中国人把它称为“西洋影戏”或“电光影戏”,以后统称为“影戏”。
1897年
9月5rì,上海出版的《游戏报》刊登《观美国影戏记》一文,详细记载了在茶园里放映影片的情形和作者的观后感,这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电影评论文字。
美国商人雍松(一说为詹姆士?里卡顿)在上海的公共租界茶园内放映自国外输入的短片电影。此后几年间来华从事电影放映地还有西班牙商人加仑?白克、安?雷玛斯等先。他们的放映活动对电影传入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1898年
美国爱迪生电影公司派遣一名摄影师来到上海,拍摄了《上海jǐng察》和《上海街景》两部短纪录片,并公开发行放映。
1903年
中国商人林祝三自国外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在běi jīng打磨厂的天乐茶园公开放映电影,这是中国人自己输入影片在中国放映电影的开始。电影也开始从对外开放的上海传入中国内地。
1905年
第一部中国电影诞生。běi jīng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诞生。影片记录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中“舞刀”等几个片段,由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为实际上的导演,照相师刘仲伦担任摄影,谭鑫培也成为第一位中国电影的演员。
12月,天津法租界内的权仙茶楼因连续上演美国电影,改名为“权仙电戏园”,此后一直以上演电影为主。这应是有记载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影院。
1906年
上海开始放映露天电影。电影放映场所正逐渐脱离最初的茶楼、菜馆。
1907年
běi jīng东长安街上出现了第一家影院——“平安电影公司”,这是一家由外商创办的影院。
1908年
意大利侨民劳罗在上海拍摄了《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短纪录片。
西班牙商人安·马雷斯在上海虹口海宁路乍浦路口租借了一溜冰场,搭建起一座可容纳250名观众的标准电影院,即上海“虹口活动影戏院”。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家正式的影院。
1909年
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位于香港路5号。它是由美国电影商宾杰门?布拉斯基投资创办的,因而也是外商投资中国最早的电影制片机构。该公司先后在上海拍摄《不幸儿》,在北平拍摄了《西太后》和在香港拍摄了《偷烧鸭》等几部短片。1912年,布拉斯基将该公司转让给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美国人依什尔。
10月13rì,上海出版的《新闻报》上刊登外国商人的广告——“专门出售影片和放映器材,并兼营广告业务”。电影器材经营业务首次出现。
1911年
5月,上海城自治公所颁布《取缔影戏场条例》,共7条。条例规定,开设影院须申报领取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不得有yín亵之影片放映等,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管理条例。
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谋得利戏园上映。
1913年
中国人自组的电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等人联合组建,专为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电影编导演业务。在张石川的主持下,新民公司为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难夫难妻》、《脚踏车闯祸》、《活无常》、《店伙失票》、《一夜不安》等近20部短故事片,是中国人第一次成规模地拍摄故事片。1914年,该公司随亚细亚影戏公司歇业而终结。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影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品,通过叙述一对互不相识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包办下结婚的经过,描绘了广东cháo州一带的婚姻习俗。
黎民伟在香港拍摄了短故事片《庄子试妻》。影片取材于明清传奇《老庄周一枕梦蝴蝶》中“扇坟》一场,描述庄周诈死,化作一个楚国王孙,以试其妻子是否忠贞。这也是香港拍摄的第一部短故事片。
1916年
幻仙影戏公司在上海徐家汇成立。该公司由张石川邀集管海峰等人采取集资方式创办,公司摄制了表现鸦片毒害中国人的影片《黑籍冤魂》(根据文明戏改编),引起轰动,随后公司即告解体。
1917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电影业。该馆从一个美国商人手中购进部分摄影器材,在原有的印刷照相部下试办电影制片业务,并聘请留美学生叶向荣为摄影师,拍摄了《美国红十字会上海大游行》等几部新闻短片。
1918年
商务印书馆正式成立“活动影戏部”(一年后更名为“影片部”),开始大规模的电影拍摄活动。这是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资经营的大型电影企业,成为中国民族电影事业开始的标志。当时其拍摄的电影内容共分为五类:包括风景、时事、教育、新剧和古剧片。
1919年
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偷烧鸭》等一批喜剧短片(时称为滑稽短片),并带动了其后喜剧片热cháo第一次在中国的兴起。
5月,中国影片制造公司在南通成立。这是继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后又一家由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电影企业。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为武打短片《四杰村》。
1920年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摄制了由梅兰芳主演并导演的京剧短片《chūn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是梅兰芳涉足电影的开始。
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成立。
1921年
2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报刊《影戏丛报》在上海创刊。
7月,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问世。影片取材于上海发生的洋行买办阎瑞生谋财害命,杀死jì女王莲英的真实事件及据此改编的文明戏,由中国影戏研究社摄制。影片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同时也遭到社会舆论“有伤风化”的批判。
1922年
3月,早期最著名的电影公司“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明星公司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家影响深远的电影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发起组建。公司并建立了“明星影戏学校”,编辑出版了多种电影刊物;公司的建立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形成的重要标志。
1月和7月,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中的另外两部《海誓》和《红粉骷髅》在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上映。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喜剧短片《掷果缘》(又名《劳工之爱情》)上映。该片电影化的手法显示了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成熟,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国故事片。
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成立。按照该会规定,上海各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均须经过该会审查。
19年
3月,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摄制的新闻片《国民外交游行大会》上映。影片记录了上海各界市民抗议“rì本拒绝废除与袁世凯签订的21条密约、拒绝归还旅顺大连”的示威游行盛况。
12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在申江大戏院上映,创下当时最高的卖座纪录,同时也掀起了国产电影热。
1924年
1月,大中华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由冯镇欧创办,此后又开办大中华影戏学校,为本公司培养演员。大中华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人心》在片头上首次出现“导演”的称谓。
5月,由晨社出版的《电影杂志》在上海创刊。这是20年代中期最重要的电影刊物之一。
10月,神州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创办人为汪煦昌、徐琥等。
百合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由上海影戏研究会负责人朱瘦菊发起、颜料商吴xìng栽投资创办。
由旅美侨胞在纽约创办的长城动画片制造公司迁来上海,更名为长城画片公司。
1925年
4月,友联影片公司成立。创办人有陈铿然等。该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为《秋扇怨》。
5月,由邵氏四兄弟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创办人为邵醉翁(仁杰)、邵村人、邵仁枚和邵仁楞(逸夫),由邵醉翁任总经理兼导演。公司主张“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
“大中华”和“百合”两家公司合并,改组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公司合并后,吴xìng栽、冯镇欧任董事,朱瘦菊任总经理。
洪深编写的电影剧本《申屠氏》,在《东方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一至三期上连载,这是中国最早公开发表的电影剧本。
1926年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鲍庆甲任经理,杨小仲任制片主任兼编导。公司存在只一年。
新世界游乐场举行电影博览会,有35家影片公司推出本公司的新片参加展映活动。博览会举行期间,还进行了“电影女明星选举”。
虹口新zhōng yāng大戏院试映美国“特福莱”有声短片。这是外国有声影片首次传入中国。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万氏四兄弟)为长城画片公司绘制成功动画片《大闹画室》,这是中国最初的动画片之一。
1922-1926年间,中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造就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繁盛时期。
1927年
苏联电影导演雅可夫?布里奥赫来上海拍摄新闻纪录片《上海纪事》。该片纪录了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上海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古装片热在中国影坛出现。本年度出现的影片有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的《美人计》、上海影戏公司拍摄的《盘丝洞》、民新公司拍摄的《西厢记》等。此外,武侠片也初现端倪,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的《王氏四侠》和友联公司的《儿女英雄》引人关注。
1928年
明星公司拍摄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集)上映。影片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上映后创下了国产影片最高卖座纪录。其后,明星公司接连拍摄了18集。同时,其他公司受此影响,也纷纷拍摄武侠片,掀起了武侠片的热cháo。在1928-1931年生产的近400部影片中,武侠神怪片占250部左右。
9月,国民zhèng fǔ内政部颁布《电影检查规划》,通令于翌年实施。
1929年
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安装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放映机,首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仅有声响,并无对白),引起轰动。半年后上海所有的高级电影院均安装了有声电影放映设备。
国民zhèng fǔ在沪设立戏曲电影审查会。由上海市zhèng fǔ公安、社会、教育三局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此后,凡国产影片在沪上映,事前均须经上海租界工部局jǐng务处和市电影检查委员会审查。
武侠片热继续高涨。本年度出现的主要影片有《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侠续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儿女英雄》二至三集、《红侠》、《风liu剑客》、《飞行大盗》、《白玫瑰》、《关东大侠》等。
1930年
国民zhèng fǔ颁布《电影检查法》,另由内政部和教育部拟订《电影检查法施行规则》和《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章程》,颁布施行。
以“大中华百合”为首的几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合并组成“联华影业公司”。“联华”主张的“复兴国片,改造国片”的运动,与电影商业化cháo流的热浪相悖而行,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公司存在的8年间,共摄制影片近100部,终形成了与“明星”、“天一”三足鼎力的格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野草闲花》上映。该片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插曲《寻兄词》配音,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首插曲。
华威贸易公司制造成功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放映机,取名“四达通”。
1931年
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该片由明星影片公司和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合作摄制,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方法。
5月,友联影片公司摄制的有声片《虞美人》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上映,该片与《歌女红牡丹》系同时投拍。
6月,“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影片公司联合拍摄的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青》上映。该片是租用rì本的有声电影设备在rì本拍摄,后在抵制rì货的爱国热cháo中受到观众的抵制。
九一八事变后,明星影片公司组成明星救国团,联华影片公司组成联华国人抗rì救国团,开展“抵制rì货”活动。
10月,天一影片公司摄制的《歌场*》上映,这是第一部在中国本土摄制的片上发声影片。
1932年
1月28rìrì军炮击上海,一二八战争爆发。设在虹口、闸北和江湾地区的电影公司及16家影院皆毁于炮火,上海的30余家中小电影公司均被迫停业。
3月,国民zhèng fǔ内政部和教育部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翌年3月更名为zhōng yāng电影检查委员会,隶属行政院,由国民党zhōng yāng宣传委员会指导。
5月,《电声rì报》创刊。该报创刊后随即举办“电影皇帝”评选,评选结果,“联华”主要演员金焰当选为“电影皇帝”。1934年1月,该报改名《电声周刊》,发行数量不断增加,成为30年代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之一。
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各电影公司纷纷摄制抗rì题材影片,主要有明星影片公司的故事片《战地历险记》、新闻纪录片《抗rì血战》、《十九路军血战抗rì》(第一集)、故事片《上海之战》、动画片《民族痛史》;联华影片公司的故事片《共赴国难》、新闻纪录片《暴rì祸沪记》、《淞沪抗rì将士追悼会》、动画片《血钱》;天一影片公司的有声新闻片《上海浩劫记》;惠民影片公司的《十九路军光荣史》;暨南影片公司的《淞沪血》;慧冲影片公司的《上海抗rì血战史》;锡藩影片公司的《中国铁军血战史》;亚细亚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敌血战史》等。这批影片在内地和南洋上映后,受到舆论的称赞。
国民党zhōng yāng宣传部对上海各电影公司发出禁止拍摄抗rì影片的“通告”,宣称:“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xìng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
“剧联”的影评小组成立。这是一个由中国**领导的群众影评组织,它通过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欢迎影评工作者zì yóu参加。影评小组先后在不少报刊上开辟了电影副刊作为影评阵地。
1933年
明星影片公司设立卡通科,“万氏兄弟”进入卡通科工作。
2月9rì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会议选出黄子布(夏衍)、陈瑜(田汉)、洪深、郑正秋、聂耳、蔡楚生、史东山、孙瑜、金焰、沈西苓等31人为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由夏衍、聂耳、沈西苓分别担任文学部、组织部、宣传部的领导工作。
2月,意大利在米兰市举行国际电影赛会,邀请中国选送影片参赛。经过电影检查会初选及复选,决定选送6部影片参赛,计有:“联华”的无声片《都会的早晨》、《城市之夜》、《野玫瑰》、《三个摩登女xìng》、《北平大观》,以及“明星”的有声片《zì yóu之花》。这是中国最早参加的国际电影活动。
同月,《明星rì报》发起的“电影皇后”选举揭晓,胡蝶以21334票当选为“电影皇后”。3月28rì上海电影界假座大沪舞厅,举行“庆贺胡蝶女士当选电影皇后,航空救国游艺茶舞会。”大会向胡蝶颁发了“电影皇后证书”,并发行《电影皇后纪念册》。
同月,《电声rì报》经过3个月筹备的“明星名片大选举”揭晓,当选“中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胡蝶,第二名为阮玲玉,第三名为金焰;当选“外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珍妮?盖诺,第二名为葛莱泰?嘉宝,第三名为麦?唐纳。
3月,中国**电影小组成立,组长夏衍,组员钱杏邨(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电影小组开展了剧本创作、影片评论、输送新人、介绍苏联电影等活动。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举行第一届全国国产影片评选大会,联华影片公司出品的《人道》获默片一等奖,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zì yóu之花》获有声片一等奖。
5月,国民党zhōng yāng宣传委员会的制片机构“zhōng yāng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在南京成立。
9月,国民党zhōng yāng委员会在“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立“剧本审查委员会”和“电影检查委员会”,以替代原直属国民zhèng fǔ内政部和教育部主管的“电影检查委员会”。
11月12rì,在艺华公司摄制《烈焰》、《中国海的怒cháo》等以反帝抗rì和阶级斗争为内容的影片之际,国民党特务组织指使暴徒30多人以“中国电影界铲共同志会”的名义,冲入艺华公司,进行打砸和破坏,此即中国电影史上的“艺华被捣毁事件”。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狂流》、《chūn蚕》上映。前者为第一部左翼电影;后者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是中国新文艺作品第一次搬上银幕。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三个摩登女xìng》上映,该片是左翼电影运动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影片之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国民党特务机构以“中国青年铲共大同盟”的名义向各报馆散发《铲除电影赤化宣言》,恫吓各制片公司:“以后绝对不得再摄制宣传赤化、危害国家、描写阶级斗争、挑拨民族恶感的影片,对于社会病态黑暗面的描写,亦应竭力避免,以符合教育社会的旨趣。”《宣言》还jǐng告各公司不得使用田汉、夏衍、茅盾、沈西苓、楼适夷、许幸之等人的作品,“其担任导演者也应迅速辞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该片是中国无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姊妹花》在上海新光大戏院上映,连映60天,创当时最高卖座纪录。蝴蝶在片中一人饰演姐妹两个xìng格不同的角sè。该片在营业上的成功挽救了明星公司的经济危机。
国民zhèng fǔ实业部派遣联华影业公司总经理罗明佑为电影考察专员,赴rì、美、英、法、德、意等国考察电影业。
国民党zhōng yāng党部,国民zhèng fǔ内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共同组成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主持第二届国产影片比赛。评委会从10部参赛片中评选出《人生》为无声片第一名,《姊妹花》为有声片第一名。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连映84天,超过了《姊妹花》的卖座纪录。
迫于反动势力的压力,明星影片公司解除夏衍、钱杏邨和郑伯奇三人的“编剧顾问”职务。夏衍转移到电通影片公司。
12月,电通影片公司的创业作品《桃李劫》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声音作为艺术手段创作的有声影片。
1935年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大路》及《新女xìng》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后者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2月21rì~3月2rì,苏联举行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中国派遣由周剑云、陶伯逊、余清、黄谦、胡蝶、颜鹤鸣、孙桂籍(翻译)共7人组成的代表团携片参展。参展影片为:明星公司的《姊妹花》、《空谷兰》、《chūn蚕》、《重婚》,联华公司的《大路》、《渔光曲》,艺华公司的《女人》,电通公司的《桃李劫》)。
中国影片《渔光曲》(导演蔡楚生)在莫斯学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影片。
3月8rì,著名演员阮玲玉因婚姻生活的不幸,社会恶势力的迫害以及小报记者的诽谤,于三八妇女节前夕,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服毒自杀。同月14rì,举行出殡送葬仪式,沿途送葬者达30万人之多。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风云儿女》上映。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于1949年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被确定为国歌。
7月16rì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编导郑正秋因病逝世,终年47岁。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以“郑正秋尽瘁影业,功在社会教育,特请zhōng yāng准请褒奖和抚恤遗族”。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都市风光》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制作完成,该片由万氏兄弟绘制,明星影片公司出品。
1936年
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孙瑜、费穆、李萍倩、孙师毅等人发起的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宣告成立,并发表成立宣言。宣言要求:一、“坚持领土主权完整”、“收复失地”、“保护爱国运动及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和摄制电影zì yóu”,同时提出四项主张:“全国电影界联合组织救国的统一战线,参加民族解放运动;二、撤废现行的电影检查制度;三、用自己组织的力量,检查一切反大众化要求的影片的制作,并制裁一切直接间接有害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外影片的放映;四、动员整个电影界的力量,摄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上海电影界救国会的成立及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国防电影”(抗rì)运动的新阶段。
2月11rì国民党zhōng yāng宣传部发表《告国人书》说:“前闻**密议,yù利用文化团体及知识分子,在救国的口号掩护之下,作卷土重来之计。果然不久,上海即有电影救国会之出现,不久又有文化救国会之产生”,又说各救国会的宣言,“不曰反对zhōng yāng,即曰颠覆zhèng fǔ”。翌rì,欧阳予倩代表电影界救国会向报界发表声明,对《告国人书》中的不实之词提出了辨正。
国际电影大师卓别林携同夫人宝莲?高黛及宝莲的母亲亚尔泰?高黛访问上海。著名电影演员胡蝶在国际饭店设宴招待,陪客中有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卓别林还会见了电影导演史东山和演员韩兰根、刘继群等人。
由国民党zhōng yāng宣传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根据“三分娱乐七分教育之原则”,评选出1935年出品的“佳片”7部,各片名次如下:1.《凯歌》(艺华影业公司),2.《天伦》(联华影业公司),3.《母亲》(天一影片公司),4.《小天使》(联华影业公司),5.《长恨歌》(新华影业公司),6.《翡翠马》(明星影片公司),7.《船家女》(明星影片公司)。评委会还对当选影片的创作人员进行奖励,受奖者共65人。
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软xìng影片”代表作《化身姑娘》上映,受到左翼和进步的电影评论工作者的尖锐抨击。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新片《迷途的羔羊》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流浪儿童为题材的影片。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国防影片《狼山喋血记》上映。影片以寓言式的故事,暗示人们团结起来,抵抗野兽的入侵。
1937年
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抗rì题材影片《壮志凌云》上映。
1月,电影演员陈波儿率领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赴绥远、察哈尔抗rì前线慰劳抗rì将士,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走私》等。
同月,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联华交响曲》上映。影片由8个小故事组成,“联华”大部分编导和演员都参加了这部“集锦片”的拍摄,
2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压岁钱》上映。
2月,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恐怖片”《夜半歌声》上映,创当时票房最高纪录。
4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十字街头》上映。
6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马路天使》上映。
由国民党中宣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评出1936年出品的“优胜片”6部,各片名次如下:1.《小玲子》(明星影片公司),2.《壮志凌云》(新华影业公司),3.《女权》(明星影片公司),4.《新婚大血案》(艺华影业公司),5.《母爱》(民新影业公司),6.《狼山喋血记》(联华影业公司)。
7月,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在上海成立。欧阳予倩、蔡楚生、沈西苓、史东山、许幸之、司徒慧敏、应云卫、白杨、柯灵、金山等39人当选为常务委员,并在该协会上成立了中国电影界救亡协会(后改名为中国电影界救亡委员会)。两个协会一致号召电影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为抗rì战争服务。
七七事变后,上海各剧团、各电影公司的主要演员近百人参加了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该剧每天演出rì夜两场,一直持续到八一三战争爆发才告停止。
8月,rì本在被其占领的长chūn建立了“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满映”至1939年全部建成,为其时亚洲最大的电影制作基地,其主要管理和创作人员均为rì本人,以后又吸收了一些中国职员。满映是rì本对华文化侵略的重要机构,开始时主要拍摄宣传rì本侵略政策的电影。从1937至1945年,满映共拍摄了200余部为侵华战争进行宣传的故事片及大量纪录片。
9月,上海电影工作者陈白尘、沈浮、孟君谋、白杨、吴茵、周曼华、龚稼农、等34人组成上海影人剧团,先后赴成都、chóng qìng演出救亡话剧,经费由夏云瑚筹集。
10月17rì,上海电影界救亡协会成立。
11月,rì军占领上海。在其它外国租界里继续生产的中国电影被称为“孤岛电影”。孤岛电影至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rì军占领租界区而结束。在此期间,“孤岛”地区共成立了20多家电影制片厂,拍摄了250余部影片,形成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之后又一次商业电影的热cháo。
zhōng yāng电影制片场摄制了科教片《农人之chūn》。该片于翌年在布鲁塞尔科教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科教片奖。
1938年
1月29rì,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满映在北平成立分支机构“新民映画协会”,控制华北电影发行,并拍摄了为rì军侵华战争进行宣传的短纪录片。
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武汉汉口建立(简称“中制”)。该制片厂的前身为1935年建立的国民zhèng fǔ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训处所属的“汉口摄影场”,重组为中国电影制片厂后改归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许多抗rì救亡演出队中的进步电影工作者被调入该厂。该厂的建立是基于抗战需要进行的军事机构调整,是抗战时期大后方最大的电影制片机构,并附设中国万岁剧团、中制合唱团及10个放映队。
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抗rì题材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上映。这是第一批集中出现的抗rì题材的故事片。
9月,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在延安成立(习称“延安电影团”)。这是中国**领导的最早的电影制作和放映机构。
同月,中国电影制片厂因武汉濒于沦陷,迁往chóng qìng,并进一步吸收了大量进步电影工作者作为创作力量。
zhōng yāng电影摄影场迁往chóng qìng,并成为抗战期间大后方规模仅次于“中制”的电影制作机构。
蔡楚生等导演在香港拍摄了《血溅宝山城》、《正气歌》等粤语抗rì题材影片。
1939年
上海华成影片公司出品《木兰从军》,连映85天。这是“孤岛”电影借古喻今,鼓舞人民抗rìjīng神的代表xìng作品之一。《大晚报》刊登14位影评人联合署名文章,推荐《木兰从军》。
延安电影团摄制了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zhōng yāng电影摄影场摄制了《孤城喋血》、《中华儿女》等抗战电影。
中国电影制片厂继续拍摄了《保家乡》、《好丈夫》等抗rì电影。
rì伪在南京成立中华电影公司。该公司由rì本东宝映画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南京汪伪集团共同投资,主要为垄断华中、华南敌占区的影片发行,并摄制为rì寇侵略政策服务的新闻纪录片。
rì伪以“新民映画协会”为基础,在北平建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任务仍为垄断华北地区的电影发行,并摄制侵华宣传影片。
上海新华、华新、华成三家电影制片公司合并改组为中国联合影业公司(简称“国联”),由张善琨担任总经理,其后摄制了一批重要作品。
1940年
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东亚之光》、《胜利进行曲》、《塞上风云》等8部抗rì题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
上海“孤岛”电影中出现的《梁红玉》、《苏武牧羊》、《岳飞尽忠报国》、《西施》等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影片受到观众的欢迎。
上海民华影片公司在“孤岛”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孔夫子》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同时并编辑出版《孔夫子》特刊一本。
汪伪zhèng fǔ颁布《电影检查法》,并成立电影检查委员会。
1941年
表现忍辱负重和爱国主义jīng神的历史巨片《西施》上映。该片由此前成立的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
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家》(上、下集)上映。该片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张善琨、卜万苍、王次龙、徐欣夫、方沛霖、杨小仲、岳枫、李萍倩、吴永刚和陈翼青10名导演联合执导,公司中的著名影星陈云裳、顾兰君,陈燕燕、袁美云、梅熹、刘琼、王引等全部参加了演出。
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80分钟)问世。该片由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万氏兄弟主持制作。
12月,rì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租界,“孤岛”电影结束。
1942年
4月,在rì军和汪伪zhèng fǔ的cāo纵下,新华、华成等12家中国电影公司实行合并,成立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由此前成立的“中华电影公司”投资。公司董事长为汪伪zhèng fǔ宣传部长林柏生,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rì),经理张善琨。“中联”至1943年结束,共摄制影片50余部,大多为爱情伦理片。
八路军延安电影团拍摄了《南泥湾》等纪录片。
《小老虎》、《故乡烽火》、《民族的吼声》等一批粤语抗rì题材影片在香港问世。此后,随着香港沦陷,香港影坛也陷于沉寂。
是年,很多不愿和rì伪合作的电影工作者先后退出电影界,有的奔赴大后方,有的留在上海从事话剧演出。
1943年
1月,rì伪当局在上海等占领区强令各电影院“一律停止放映英美敌xìng影片”,规定今后各电影院一律上映国产及“友邦”影片。
5月,汪伪zhèng fǔ颁布《电影事业统筹办法》,垄断制片、发行、放映业,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中联”)、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影”)和上海影院股份有限公司合并为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由林柏生任董事长,川喜多长政任副董事长,冯节任总经理,张善琨和石川俊重(rì)任副总经理。“华影”自建立至1945年8月rì本投降,共拍摄影片80余部,大部分为伦理及爱情片,同时也制作了宣传rì本大东亚共荣圈政策的纪录片等。
7月,汪伪zhèng fǔ下令禁止演唱200余首抗rì救亡歌曲,其中包括优秀电影歌曲《毕业歌》、《在太行山上》、《游击队员之歌》等。
由“”华影“等公司摄制的《秋海棠》、《红楼梦》两部文学名著影片在上海上映。
1944年
“华影”和“大rì本映画制作株式会社”联合摄制了以“中rì携手,反对英美”为主题的历史题材故事片《chūn江遗恨》。
中国电影制片厂在“皖南事变”后改组,并拍摄了《气壮山河》、《血溅樱花》等抗战题材影片。
原新华影业公司的摄影师薛伯青,秘密前往淮北新四军根据地,拍摄了新闻纪录片《彭雪枫师长追悼会》、《新四军骑兵团》和《新四军部队生活》。
1945年
8月15rì,rì本zhèng fǔ宣布无条件投降,“华影”随即宣告结束。
上海影院上映苏联影片《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及联合国提供的史料片《直捣柏林》。
国民党中宣部指派詹文浒为上海特派员,由chóng qìng抵达上海,开始接收新闻、广播、出版、电影等业。
9月20rì,国民zhèng fǔ行政院发布《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的“训令”,规定“敌伪机关或私人经营之报纸、通讯社、杂志及电影制片厂、广播事业一律查封,其财产由宣传部长会同当地zhèng fǔ接受管理。”
10月,国民党中宣部所属zhōng yāng电影摄影场(“中电”)派员前往上海接收了“华影”六厂和二厂,分别改组为“中电”一厂、二厂。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制”)接管了“华影”三厂,改组为“中制”摄影场,“华影”五厂改组为上海实验电影工场。
“中电”在北平设立第三分厂,并接收rì本“满映”,在长chūn成立“长chūn电影制片厂”。
中国**也分别派出几批人员前往长chūn接管“满映”。
是年,chóng qìng等大后方电影工作者陆续返回上海,并开展检举“附逆影人”活动。
1946年
2月,国民zhèng fǔ修订公布《电影片检查暂行标准》,成立内政部电影检查处。
4月,国民党中宣部将zhōng yāng电影摄影场改组为zhōng yāng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辖一二三分厂及长chūn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制片厂迁往台湾,成为后rì台湾三大公营电影制片机构之一。
6月,阳翰笙、蔡楚生、史东山、孟君谋、郑君里等人,以战前“联华公司同人”的名义,建立联华影艺社,并租借原联华厂址作为摄影场。该社后于与昆仑影业公司合并。
7月,国泰影业公司成立。柳中浩任总经理,柳中亮任董事长,李大深任制片经理兼厂长,并先后聘请应云卫、吴天、周伯勋等参加制片工作,田汉、于伶、洪深等为特约编剧。公司为40年代规模较大的民营公司之一。
8月,文华影业公司成立,吴xìng栽任经理,陆洁任厂长,柯灵、桑弧、黄佐临等任编导。该公司在40年代自成一派,创造了为高文化水平观众所拍摄的艺术jīng品电影。
10月,**东北局将原接收“满映”基础上成立的“东北电影公司”正式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chūn电影制片厂)。这是中国**领导的第一个大型电影制片机构。
1947年
1月,联华影艺社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举行了首映。该片获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2月,国民zhèng fǔ行政院通令禁止广播和灌制百余首歌曲,其中包括《义勇军进行曲》等电影歌曲。
3月,“中电”二厂摄制的影片《天堂chun梦》上映。
5月,联华影艺社与昆仑影业公司合并,并沿用后者名称,夏云瑚任总经理兼厂长,阳翰笙、陈白尘先后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昆仑公司成为其后进步电影的摄制基地。
6月,美国的8大电影公司在沪成立影业公会,和英国鹰狮影片公司一起垄断了上海影院的外国影片放映业务。
7月,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假凤虚凰》试映,因片中有侮辱苏北籍市民的内容而受到理发业职工及同业公会会员800余人的抗议,后对内容略加修改后正式公映。
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一江chūn水向东流》(上、下集)先后上映。影片连映3个月,观众71万人次,创下中国电影问世以来国产影片最高的上座纪录。
中国**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mín zhǔ东北》等纪录片,并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
1948年
1月,中电所属的长chūn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抗rì题材影片《松花江上》公映。
同月,“中电”二厂摄制的影片《乘龙快婿》上映。
国泰影业公司分拆,柳中亮另外成立大同电影企业公司,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拍摄了一些进步影片。
2月,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夜店》上映。
上海文化运动委员会评选出“中正文化奖金电影奖”10部获奖影片,并举行颁奖大会。获奖影片名次如下:1.《一江chūn水向东流》(昆仑影业公司),2.《裙带风》(国泰影业公司),3.《母与子》(文华影业公司),4.《八千里路云和月》(联华影艺社),5.《遥远的爱》(“中电”二厂),6.《玉人何处》(大中华影业公司),7.《chūn残梦断》(中企),8.《天字第一号》(“中电”三厂),9.《中国之抗战》(“中制”),10.《松花江上》(“中电长制”)。
5月,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艳阳天》上映,这是曹禺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7月,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万家灯火》上映。
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小城之chūn》上映。
11月,华艺影片公司摄制的彩sè戏剧片《生死恨》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彩sè电影。
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武训传》(上、下集),在完成了一部份拍摄工作后,被昆仑影业公司收购继续拍摄。
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和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
**zhōng yāng宣传部发出关于电影工作给东北局宣传部的指示。该指示是中国**关于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重要文献。
1949年
1月,北平和平解放,军管会派田方等为代表接管了原国民党“中电”三厂。
4月,běi jīng电影制片厂成立(初为“北平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田方,副厂长汪洋。
5月,上海解放,随后于伶代表上海军管会接管原国民党中电一厂、中电二厂、中制、上海实验电影工场、中华电影工业制片厂、农业教育电影制片厂等制片机构及一批影院。
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抗rì题材影片《丽人行》上映。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导演王滨)问世。影片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支援前线作战,修建桥梁的故事。
苏联电影导演格拉西莫夫来华拍摄《解放了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胜利》两部纪录片。
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1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于伶任厂长,钟敬之任副厂长,陈白尘、张骏祥任厂艺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徐韬,下设五个摄影场:一场(原“中电一厂”)、二场(原“中制”)、三场(原“上实”)、四场(原“中电二厂”)、五场(原“中华电影工业制片厂”)。
《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表》等于解放前开拍的影片相继完成,这些影片均由私营电影制片公司摄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开始办公。部长沈雁冰,副部长周扬、丁燮林。原属**zhōng yāng宣传部领导的zhōng yāng电影管理局改隶文化部,更名为文化部电影局,局长袁牧之。
昆仑影业公司恢复拍摄电影《武训传》。
1950年
4月,电影局颁布《zhōng yāng电影局各厂剧本及影片审查办法》。办法规定:各国营厂生产的故事片的主题和故事梗概、文学剧本、美术片的分场剧本及大型纪录片的拍摄纲要等均要送局审查。各片种正式拷贝均送局审查。
5月,东北电影制片厂(东影)出品的《内蒙chūnguang》因违反了“共同纲领”中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受到批判。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受到批判的影片。该片经过修改后,更名为《内蒙人民的胜利》在全国正式上映。
5月30rì,电影局成立影片审查委员会。袁牧之任主任,副主任蔡楚生、史东山,秘书长罗光达,委员有陈波儿、罗静予、盛家伦等14人。
6月1rì,《大众电影》在上海创刊。梅朵、王世桢任主编,夏衍、于伶等18人任编委。
6月,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在běi jīng成立,陈波儿任所长。该所以教学为主,在全国公开招生,学制二年。
7月11rì,政务院批准颁布《电影新片颁发上演执照》、《电影旧片清理》、《国产影片输出》、《国外影片输入》、《电影业登记》等五项暂行办法。
同rì,文化部电影指导委员会成立。沈雁冰任主任。委员有沈雁冰、周扬、丁燮林、沙可夫、袁牧之、蔡楚生、史东山、陈波儿、李立三、陆定一、钱俊瑞、廖承志、肖华、蒋南翔等共32人。后增补陈沂、刘白羽、宋之的为委员。
7月30rì,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举行的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中国故事片《中华女儿》获“zì yóu斗争奖”;石联星(《赵一曼》主演)获演员优胜奖;《踏上生路》获短片荣誉奖;《百万雄师下江南》、《大西南凯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等四部纪录片获荣誉奖。这是新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影坛上获奖。
11月,上海各影院配合抗美援朝运动,一致停映美国影片。在此前后,全国各地也都停止上映美国影片。
12月,电影《武训传》拍摄完成并在上海公映。影片受到观众热烈好评,并被《大众电影》杂志列为年度优秀电影评选10大候选影片之一。
东影摄制的故事片《白毛女》在全国上映后受到热烈好评。该片并于翌年在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荣誉奖”。
由文华公司摄制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根据老舍小说改编)摄制完成,成为chūn节期间最上座的影片,并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1951年
2月,中国影片经理公司在běi jīng成立,罗广达任经理。
3月,电影局在全国20个大城市举办国营电影制片厂新片展览月,共展出1950年东影、北影、上影三厂摄制的故事片20部,纪录片6部。周恩来总理为展览月题词:“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
3月,由中苏联合摄制的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中国人民的胜利》获斯大林奖金一等奖。
5月20rì,《武训传》受到批判。《人民rì报》发表*主席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由此,全国展开大规模的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运动,此后一年里,全国电影生产基本停顿。
6月,《人民rì报》、《文艺报》分别发表文章,批评电影《关连长》。
同月,文化部在běi jīng召集全国私营电影公司负责人进行协商,决定逐步将私营电影业转为公有制。
8月,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建为běi jīng电影学校,设艺术、技术两个系,白大方任校长。
同月,《文艺报》发表批评电影《我们夫妇之间》座谈会纪录。
9月1rì,昆仑和长江两私营公司在上海成立公私合营xìng质的“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叶以群任厂长。
11月,全国文联常委会扩大会议通过“关于调整běi jīng文艺刊物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大众电影》从上海迁至běi jīng,加强为指导观众的全国xìng电影刊物。
11月26rì至1952年1月4rì,电影界进行文艺整风学习。
1952年
1月20rì,以“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为基础,联合文华、国泰、大同、大光明、大中华、华光等私营电影公司,改组为公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伶任厂长,叶以群、吴邦藩任副厂长。
1月27rì,《文汇报》发表文章,批评《关连长》、《我们夫妇之间》、《影迷传》、《夫妻进行曲》等私营厂生产的影片。
4月,电影局在běi jīng电影制片厂成立科教片组,洪林任组长,许幸之任副组长。
8月1rì,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在京成立(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八一电影制片厂”,简称“八一厂”)。成立之初,八一厂仅拍摄军教片和纪录片,1955年起开始摄制故事片。
10月,中国影片经理公司更名为中国电影发行公司。
上影厂拍摄的《南征北战》摄制完成。这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优秀的战争片。
1953年
1月,文化部邀请5位苏联电影专家来帮助制定电影事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2月,“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于伶任厂长,叶以群、蔡贲、王其元任副厂长;新中国私营电影业的历史至此结束。从1949年至1953年2月,大陆的私营电影企业共拍摄了50余部故事片,其中如《我这一辈子》、《武训传》等不少影片均成为新中国电影的经典作品。
同月,电影局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在上海成立。洪林任厂长,许幸之、李资清、吴仞之任副厂长。
7月,zhōng yāng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běi jīng成立。高戈任厂长,钱筱璋、彭后嵘、官质斌任副厂长。
12月24rì,政务院第199次政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关于建立电影放映网与电影工业的决定》。《人民rì报》于1964年1月12rì公布这两项决定,并发表社论《进一步发展人民电影事业》。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越剧片《梁山泊与祝英台》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彩sè片。
改编自老舍话剧的影片《龙须沟》由běi jīng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
第一部惊险样式的军事题材影片《智取华山》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