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热烈的欢迎场面
一路上,排长这个人表现一直很实在,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处理问题也很实事求是,没有什么虚假和忽悠成分,所以,大家都很信任他。对于他说的话,大家自然是很相信的了。
现在,既然排长说快到了,前面有灯光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就相信那就是真的了,我们真的要到连队了。
听到这一确切消息,大家自然是很高兴。
许多新兵马上兴奋起来,身上的疲劳状态,似乎也是顿时一扫而光,情绪马上又高涨起来了。
“好啊!我们终于到了!”
“走了七、八天了,终于要到部队了!”
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咚咚呛!
我们刚刚翻过一个山坡,就听到前面不远处响起了欢乐的锣鼓声。
放眼望去,锣鼓声传来的地方,灯光一片。
在灯光的照耀下,一排排低矮的房子,依次矗立在几个山沟边的山坡上,看上去至少有十几排、三十多栋房子。
班长一指前面的房子,大声招呼:“新兵同志们,你们大家都看到了吗?那就是我们部队的营房,右边山沟里最上边那几排房子,就是我们新兵连的营房,也就是你们新兵以后进行训练的地方。”
我急忙问道:“班长,房子怎么那么低矮?是用砖头砌的吗?我在郊区农机站时,听我们站长说过,东北好多地方盖房子,都是‘干打垒’,用泥土和着茅草,一层一层的堆砌成墙,盖成一间间土房子,又低又矮。不知道我们部队的营房,是不是也是那样的‘干打垒’房子?”
班长笑着回答:“你说得不错,东北有些地方盖房子,确实都是‘干打垒’。不过,辽东半岛很少有那样的房子,这里一般都是盖砖瓦房。‘干打垒’房子在黑龙江寒冷地区比较多,因为那里冬天比较冷,‘干打垒’冻得住,以后慢慢干了就成型了。我们部队的房子,都不是‘干打垒’,全部都是砖瓦、石头房,墙特别厚,冬天住在里面都很暖和。”
我们离营房越来越近了,营区宽广的道路,以及道路两旁那一排排粗壮的白杨树,清晰可见。
我看到,在交叉道口的几个拐角的大白杨树上,都挂着大灯泡,每个灯泡至少在200W以上,通亮通亮的,照在大道上,也是很亮很亮,就象白昼一样。
借着灯光,抬头望去,营房的墙面、屋顶,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
墙面有红砖,也有一块块大片石,而且大片石占绝大多数。房顶上都盖着红sè的长瓦片。
各排房子的外部形状,基本都是拱形的,明显的区别,就是有的排很长,有的排却很短。长的看上去一大溜,有六、七栋之多,短的也就两、三栋连在一起。
门洞也不一样,有多有少,少的两、三个洞门,多的十来个洞门。
我好奇地问班长:“房子怎么都是大石头砌的?我们老家的房子都是砖瓦房,这种大石头砌的带拱形的低矮房子,怪新鲜的,我是第一次看到,就是不知道里面冷不冷?”
班长介绍说:“这些营房,都是五十年代初期,另外一个部队抗美援朝回国之后,自己动手,在这里盖起来的。后来,这个部队换防到别的地方去了,我们部队才搬了进来。那个时候,他们盖房子时,讲究自力更生,节约办事。他们就在右边的小石头山上,自己打眼放炮,开山凿石,自己烧石灰、烧砖,自己动手盖起了这几十个山沟里的一排排营房,这种拱型房子,上面没有房梁,都是用钢筋水泥和石头砌成的拱形房顶,非常结实,非常坚固。房子的墙面,主要是用大块片石砌成的,只有门洞和房檐等处,使用红砖拉直的。这种房子墙很厚,窗户是双层的,里面特别暖和,住起来很舒适。”
“暖和就好!我们这些南方兵,在温暖的地方过惯了,很怕冷的,可别把我们冻着了!”我小声对班长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其实,我说的这些,也是大多数南方新兵的想法,只不过是从我的嘴里说出来而已。
前面就是一座小桥——一座也就十几米长、用钢筋水泥浇铸成的小桥,桥下是干枯了的小河,没有河水,只有一道道白sè的冰层。
这座小桥,就是部队营区和驻地老百姓村庄之间的分界线。桥的东头是部队营区,桥的西头就是老百姓的地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归他们所管。
这里也是进入军营的迎门。
老兵们就在桥的东头宽宽的营区大道两旁,站成两排,敲着锣打着鼓,鼓起响亮的掌声,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
欢迎我们的锣鼓乐队,就在欢迎队伍的最前面,排成一行,十几个老兵正在使劲的吹吹打打,一派欢天喜地的样子。
看到我们走了过来,就要和老兵队伍会合了,有两个老兵马上领着大家,大声喊着口号:
“热烈欢迎新兵的到来!”
“欢迎新战友,迎接新战友!”
“向新战友致敬!”
作为回应,我们新兵队伍中,在带兵干部的带领下,也开始高喊口号:
“向老战友学习!”
“向老战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