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过年了
农历廿八早上,被爆竹声吵醒的高天原钻出温暖的被窝,翻开棉被,暖和的身体暴露在屋里干冷的空气中,感到凉冰冰的,抓过床脚的衣裤穿好,拉开窗帘,看到窗户玻璃上都结着一屋薄薄的雾气。
“阿妈早,我去跑步了!”母亲正在厨房做饭,高天原喝过温开水,推门出去,被清新冰冷的空气一吹,觉得整个头脑一醒,jīng神顿时振奋起来。
顺着村间小路跑了半小时才回到家里,在门前的空地上活动。
早饭后高天原搬出chūn联大全,裁好的红纸,毛笔、墨水,把红纸铺在方桌上,开始依样画葫芦写chūn联,虽然刚学了不到一年的毛笔字,笔法仍显生涩,但字体结构却是工工整整,写起来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chūn。
东风吹出千山绿,chūn雨洒来万象新。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
一家和睦一家福,四季平安四季chūn。
辞旧岁岁岁如意,迎新chūnchūnchūn快乐。
……
二十几副chūn联花了快半天时间才写完,有的是帮爷爷、叔伯们写的,有的准备送给左邻右舍。
爷爷是个老传统,看到高天原送来亲手写的工整chūn联,比他考试得了一百分还高兴,不住地夸奖他。
紧接着下午的时候把旧chūn联揭下换上新chūn联。
站在竹梯上用竹刷把旧chūn联刷掉,用毛刷刷上一层浆糊,再把chūn联贴在大门、窗户两边,还要给大门、窗户上贴上楹头。
站在梯上吹了这么久的冷风,脸上都冻麻了,耳朵上都没有感觉了,双手又是写字又是搬东西的,却是红通通、热乎乎的。
第二天就是农历廿九,今年农历十二月是小月,今晚就是除夕了。
大人们都在为除夕夜的年夜饭忙碌着,小孩子们则聚在一起开心地吃零食、看电视。
年糕早几天就蒸好了,把浸软的糯米用石磨磨成米浆,装入纯棉布袋,再把石磨盘压在布袋上,把水份挤出来,然后把米粉团放在面盆中,加入红糖或白糖,不停地用力地揉,直到把面筋揉活,粘xìng越足越好,把洗好的蒲叶放在蒸笼底,把米粉团放上,用力压成一个大饼状,上面插入红枣、花生,甚至蜜饯,把蒸笼放在锅内不停地蒸,锅里的水蒸干了,就断续添水,要好几个小时才能蒸熟,所以一般都要在灶里烧木柴;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花生糖也做好了,先把蔗糖熔化在锅里,再倒入到了壳的花生翻炒,让花生和糖液粘在一起,冷却后敲碎,就成了一块一块的香酥可口的花生糖了;切好的带鱼、鲢鱼、马鲛包上淀粉,放入油锅炸成香喷喷的炸鱼块;把鳗鱼剔除脊骨,剥去鱼皮,在案板上用板刀一直剁成鱼糜,抓起一团鱼糜,用调羹加入肉馅,用力挤出一只肉丸子,掉到锅里煮开的水里,再用竹笊子捞出来,就作成鱼丸了;牛肉、猪肉、羊肉、兔肉、鸡肉、鸭肉、鱼肉等都早已煮好冻内陶缸里,晚上祭完神直接热一下就行了;用糯米粉做的团团圆圆--圆圆的糯米团外面裹上一层碾碎的炒花生芝麻粉,已经摆上桌子;大红灯笼早已挂好,晚上只要插上电源灯笼就亮了。
傍晚时分,高天原帮母亲把楠木大方桌抬到屋前廊下,祭桌前端布下十只酒盅和十双筷子,两端是一对黄铜烛台,祭品正中间是一只盛满白米的红木小桶,木桶边沿插了一副筷子,中间交错插着刚折下来带着鲜绿叶子的竹枝,用红绳把筷子和竹枝绑好固定住,大米上面插着染红的鸭蛋、花生、红枣、橄榄等;小红木桶前面是一只只用开水捞过的生鸭,栩栩如生的盘着,嘴上插着一枝红花,鸭北上放着那块煮好的鸭血,鸭血上放着一把剪刀;接着从厨房端出一份份的祭品布在祭桌上,有年糕、水果、干菇、木耳、黄螺、炸鱼、猪肉块、花生糖……
把祖先神牌位前的香炉请到方桌上,敬上一炉香,酒盅上倒满清红酒,烛台上的蜡烛也点着,供着,大人在供桌前祈祷祝福。
供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后,开始在供桌前的火盆上烧元宝纸,把香炉上的供香也取下放入火盆,同时焚烧的还有换下的旧chūn联、纸香炉袋、供香脚等,烧完后取酒盅上的清红酒洒入火盆,最后燃放鞭炮,仪式完成。
完成全部仪式后才可开始年夜饭,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着热气腾腾的鱼丸、筋道爽滑的鱼面、香酥可口的炸鱼、香糯可口的炒年糕、醇香扑鼻的香菇炖鸭肉、酒香缠人的醉兔……
母亲把温好的青红酒给每人都满上一盅,高天原一口干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弟弟高天平呡了一小口就放下酒杯,小妹妹高良瑾闻了一下酒杯就赶紧吐着舌头转过头去。
“好了好了,大家还是喝饮料吧!”母亲从厨柜里又取出一瓶两升装的百事可乐,给自己和孩子们都倒上一大杯:“可不能喝太多,小心肚子胀了。”
小妹抱着杯子吧唧吧唧的小口啜着,不时还抬头看一下母亲,高天平则咬着杯子吸溜一下喝掉半杯了。
“天平,可不能一下子喝这么多,小心等下肚子着凉呀!来,先吃点鱼面垫垫肚子,来,阿妈给你盛点热汤,慢点喝!”
“阿妈阿妈我要吃这个、这个、这个……”小妹一只手抱着可乐,另一只手指着桌上够不着的菜,看一下又指着另一碗,撒娇地对母亲喊着。
高天原叉了小半碗炒米粉放在自己的碗里,雪白晶莹的米粉和猪肉丝、鸡蛋、香葱、胡萝卜丝、小白菜、香菇炒在一起,又香又饱肚。
吃完炒米粉,高天原自己盛了半碗鱼汤,nǎi白sè的鱼汤香味四溢,惹人垂涎,高天原端着汤碗一口气喝完,又用小勺子盛了两大块鱼肉放大碗里,用筷子把胁刺剔掉,然后用筷子夹起嫩白爽滑的鱼肉送进嘴里,吧唧吧唧,好香,即有鱼的鲜味,又有老酒的醇香味。
今晚用的这些青红酒还是父亲在的时候酿造的,已经存了好几年了,酒味更加香醇。
因为淡水鱼都有土腥味,所以做鱼汤用的鱼要取新鲜的活鱼,乘鱼张着嘴巴,把一瓶白酒从鱼嘴里灌进去,然后把活蹦乱跳的鱼扔到大桶里去,等鱼醉死后才去鳞、除去内脏,这时白酒都已经渗透到鱼的内脏、鱼肉里了,还要在沸水里再捞一遍,把鱼腥味蒸掉,最后放进锅里用生姜、料酒等等调味品入味煎至金黄加汤煮。
糟兔也一样,先倒一大碗青红酒,然后一人抓住兔子的四条腿,一个抓住兔耳朵,把兔子摁在酒碗里,喝完一碗再倒,直到兔子喝得两眼通红,不再弹腿,放在地上等它一醉死,马上放血倒掉,立即放到沸水里褪毛,再切成小块和酒糟一起放到陶罐里炖,这样兔肉熟了以后不仅没有兔腥味,反而有酒的醇香,肉质也更嫩。
过年的羊是早几个月就买好的羊羔,由小孩子放养到过年时宰杀,也许是养得久了一刀捅死或许残忍了点,所以杀的时候也是先灌酒,等它醉死以后再放血,这样可以减轻牲畜的痛苦。
很多年后高天原看到酒桌上被人灌酒的人,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到那些过年吃的山羊、兔子、鳙鱼什么的。
吃得七八成饱的时候,高天原带上弟弟妹妹到爷爷nǎinǎi家去,老人家过年的时候总喜欢儿孙满堂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承欢膝下喜庆气氛,不一会儿,叔叔伯伯家的孩子们也到,一家子人继续围在一起吃喝。
孩子们亲热地喊着爷爷nǎinǎi,而爷爷nǎinǎi则笑呵呵地拉拉这个,摸摸那个,一个一个给孙儿们发压岁钱,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红包,数着压岁钱。
在爷爷家逗留了大半个小时后,才辞别爷爷nǎinǎi。
回到家里,母亲给每人都盛上一碗干米饭,端上热乎乎的豆腐香菜汤,大家吃了两口就撑住吃不动了,把筷子架在碗上,就算肚子还没饱也不能再吃了,剩下的饭要等明年再吃了----这象征着年年有余的寓意。
七点左右,高天原点燃了鞭炮丢到屋前空地,一节节的鞭炮闪着电光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这标志着年夜饭要结束了。
村庄里鞭炮噼呢啪拉的声音就开始响个不停,间夹着二踢脚砰--轰--的响声,侧耳倾听,四乡八里都沉浸在一片鞭炮声,天空中这里一闪那里一亮,一朵朵烟花不停地在空中绽放,乒-乒-砰-砰-响个不停。
高天原今年各种烟花都买了一大堆,各式都取了一些放到场院里燃放,姐姐带着高天平和高良瑾在门口观看----燃放烟花的品种、数量都代表着一家年景的好坏,年景一般甚至不怎么好的人家在年夜饭后只是点一挂一百响的鞭炮,而年景好的有钱人家则会放一大堆烟花,断断续续一直放到零点钟声响起。
放完烟花爆竹,一家人偎在床上守岁,电视上正在播放chūn节联欢晚会,有jīng彩的歌舞表演,也有逗人发笑的相声小品,还有引人入胜的魔术表演。
小孩子渴睡,加上白天疯玩了一天,刚才放烟花的时候也兴奋过度了点,于是弟弟妹妹还不到十点就歪倒在被窝里睡着了。
快到十一点三刻的时候,外面断断续续响起鞭炮声,远处山上的庙里,还愿的、祈福的、许愿的人们在彻夜等候,这时也开始燃放烟花爆竹,就像一个信号,各家各户都出门迎新年放起了烟花爆竹,到新年第一天零点整的时候,整个天空下都笼罩在鞭炮的轰鸣声中,全都是一千响、两千响、甚至是三千响的团炮在燃放,无数的烟花弹被打到天上,满天都绽放着五彩缤纷的烟花,照得地面一片雪亮。
近半个小时后天空才逐渐回复一片黑沉沉,鞭炮声也渐渐停歇,整个世界慢慢地沉入寂静中。
大年初一早上是在爆竹声中本来的,一年之计在于chūn,一rì之计在于晨,尽管昨晚守年很晚才睡,高天原早上也是按时起床,顶着凛冽的寒风在空地上锻炼,等身子活动开了开始进行晨跑。
早饭是用除夕夜年夜饭剩下的干饭热一下,加上一大碗的青菜豆腐汤,初一早上要吃素的。
初一上午男人们要去寺庙去上香祈福,而妇女们则是要给族中长辈煮点心送过去,一般辈份高的族人会回柑、桔、糖果作为回礼。
上午和爷爷叔伯们到了约好地点,一起去上香,高天原带着弟弟也骑了一辆摩托车,姐姐也骑了母亲的踏板摩托车,最小的妹妹则站在踏板上,叔伯则各骑自行车跟在后面。
通往山上的机耕土路上都是三三两两一伙的进香人群,而早起上山的人们都已经结伴下山了。
到了山脚下,摩托车和自行车都存在寄放处,一家人带着香袋步行上山,仅能两人并行的山路崎岖不平,有的路段高天原要拉着弟弟走,一些特别陡峭的地方则修了一段一段水泥古板台阶,台阶旁边立着某乡某某敬修的刻碑。
从半山腰望上去,隐隐约约的看到寺庙的大殿笼罩在一片雾气和香烟之中。
顺着山道登上,有时要伴着悬崖峭壁,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数十米深的深坑,只能扶着铁链拾级而上,有时又要穿入两山夹缝之中,抬头只能看见一线天。
山路两边有早已枯黄的茅草伏在地上,也在一年四季常绿的灌木、乔木在早chūn的寒风中迎风招展。
爷爷、叔伯时不时地和熟识的人互相打着招呼,走走停停,二十多分钟后到了山上寺庙前的平台上,平台上密密麻麻的都是进香的人们,有的上完香的出来透口气就开始下山了;有的刚走上来的人一身热汗,正脱了衣裳在散热;有的歇息过的人则穿好衣裳进殿上香。
香客在大殿前的天井边上的香烛点了贡香,等贡香都点亮后把一捆贡香摊开成扇形,用力地从上往下挥下,灭了明火,然后进以殿上香。
有的香客把贡香握得太紧了,加上节前把贡香晒得太干透了,整把香都烧了起来,最后那个香客只好把一整束香都投入烧元宝的炉里。
把点着的贡香举在头顶挤入大殿,里面人挤人,热气扑面而来,香火弥漫,熏得眼睛都睁不开,而且又痛又酸刺激得眼泪一直流。
正中神像前三口两人合抱的铜香炉上早已插满了贡香,念过祝词的人有的挤开人群勉强把香插入香炉,却不小心被香头烫伤的;也有的只能站在后面远远地把贡香投入香炉中的贡香丛里。
庙祝不时地就要把整炉上的贡香都取下来放在外面的焚香炉上焚烧,有时来不及取下,插得满满的整炉贡香都自燃起来,扑都不好扑灭。
强忍着眼睛不适,在大殿两侧的神位上也上了香,从大殿的左侧门出去,登上侧殿,上面供的是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等八仙人物,孙悟空、唐僧等西游记人物,侧殿的香客虽然也只往rì多了不少,却不似大殿那么挤,空气也好多了,不会熏得眼睛都睁不开,人也舒服多了。
烧完香后,从寺庙的后山门出去,沿山道拾级而上,登上观rì岩上的观rì亭,亭里的石凳早被先到的香客坐满了,父亲带着高天原、高天平扶着岩石边的铁链凭栏远望,山下的房屋都变成了一个个细小的格子,路上的人们、地里的牛羊都只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小点点,远眺大海,一道道海浪在海中形成,不断地由远及近向海岸打来,前面的打在沙滩上消失了,后面一浪浪地继续打上来,再消失……
初chūn的阳光洒在身上,却没有丝毫暖意,山风吹来,爬山出的汗水化作一片冰凉,我们赶紧穿上外套下山去了。
初一下午,人们大多一家人聚在一起,外出做工、做生意、读书、工作的人,在外忙碌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打麻将的也有,妇女们聚在一起,免不得又要聊谁家又生孩子了,谁家又挣大钱了,谁家又起新房了,茶桌上的盘子里放满了桔子、花生、瓜子、枣子、杮饼等等,边吃零食边聊天,而小孩子们总会找机会挤进圈子里,抓一把跑掉,很快,地上丢满了桔子皮、瓜子壳、葵花壳、花生壳。
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爷爷这边的姑婆、表姨、大姑等;nǎinǎi那边的太姥爷、太姥姥、舅公、堂舅公、姨婆等;母亲那边的外公外婆、舅舅、姨妈,还有表舅表姨妈一堆,而且还要接待亲戚们的拜年和回拜,为了防止错开,大家在年前都约好到哪里拜年的时间,所以你只有过年的时候才知道亲戚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