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潜龙升天 第十四章 逆天之道
第三部潜龙升天第十四章逆天之道
“不是因为董卓阴谋篡位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不,十年前我或许会这样做的,但决定参与此事时我并不是这样想的。董卓虽然骄横却讲原则,本身亦是雄才大略之人,又能代表处境艰难的羌人,作为一国之君的话他未必会比灵帝或者恒帝差。其实,我和王允他们并不是同一类人,他们对这个王朝有着无比的忠诚,纵使是个人野心也是在忠于皇帝的前提下。对我而言,皇帝不过是一个存在,谁来做并不重要。”
这些话一但传出去的话绝对是惊世骇俗,我为有这种岳父而骄傲:“难道就因为董卓的母亲是胡人?汉人不可能接受他。”
“有一定关系,但只是小部分而已。就董卓来说,我反对他是因为他无法抓住民众的心,固然这里面有他是汉胡血统的原因,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处事的原则。由于他的血统,汉人的士大夫很难接受他;而董卓一向奉行强权,普通民众应该也不会选择他。哪怕依靠惊人的武功,董卓能够控制住局势,但这种情况肯定难以持久。就象用黄沙作为根基的河堤一样,这绝对无法经受惊滔骇浪的持续冲击。董卓一旦当权之后,国内必定狼烟四起,纵使有你的帮助董卓能够力挽狂澜,可他死了呢?你死了呢?此消彼涨下,塞外虎视眈眈的异族就会挟积累数百年的仇恨乘虚而入,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单单这些董卓就必须死。”
我非常惭愧。按照我所掌握的知识,蔡邕在这方面不应该成为我地老师,事实是我并未从这个角度出发考虑过这问题。我也是身兼胡汉两族的血统,董卓遇到的问题,我同样会遇到,现在我唯一好点的地方不过就是我对弱者还不怎么轻视而已。我曾经大言不惭的回答过贾诩治天下方略,方向虽然不错。但实施起来却很可能天差地别。关于我的理想,我把问题想得实在太简单了。武将可能还好些,他们更看重力量和尊严,接受正统教育的士大夫是不大会接受我地。眼下他们并不排斥我只是因为我还没有能力威胁他们,我对他们还有利用价值,一旦形势变化后我很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董卓,我的岳父严林就是明证,哪怕我已成了他地女婿。他不是照样没有接受我吗?现在回想起来,初遇和连时,我回答他的话真的有些可笑,强大的力量真能代表一切吗?
想到这里,我有些迷惘。
“因为内疚,昨晚我一晚都没睡着。就算没有董卓的知遇之恩,我也觉得用阴谋诡计去对付他有些不那么光明磊落,毕竟他也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所以今天我一定要来看看。”蔡邕高兴的说道:“可是刚刚被这些百姓围攻过后,我终于抛下了心中地负疚之情。”
“为?”我好奇的问道。
“君为轻,民为重。”看到我满头雾水的样子,蔡邕解释了下:“雄鹰以翱翔蓝天为乐,鸡鸭满足于几颗谷子或一条小虫,以往我的理解总是鸡鸭没有雄心。看到那些百姓逐走我们后的雀跃时。我发觉在那一刻他们确实是快乐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很多有识之士都会这么说,可自古以来又有几个位高权重者走进过他们的生活呢?如果说董卓是搏击长空的雄鹰,那么这些百姓就象草从觅食地家禽。董卓并没有权力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去轻慢他们的存在,能让这么多人如此愤恨的话,不管出于理由,董卓都是一个失败的枭雄。我们可以认为那些百姓无知,但至少在他们的眼里董卓确实没有多少值得尊敬地地方。牺牲无数民众就为了一个人注定失败的梦想,你觉得这有意义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不错,自始自终我们都是在以自己的标准衡量董卓。我们根本不知道百姓眼里的董卓是样?他们早被我们遗忘了。”我恍然大悟。
我追求的是天下大同。而蔡邕的渴望则是编撰青史。尽管都自觉百姓时刻存在于我们心中,说来汗颜。他们做一万件平凡的事也未必能让我们耳闻,而董卓的一句话却很可能让我们好好思考一阵。
“由于能力因素,百姓并不能准确的预见到他们想要。但如果他们都不想要的话,无论多么冠冕堂皇地理由都不能作为逼迫他们做任何事地理由。董卓看不起弱者,忽视他们微如莹光的追求,践踏他们地尊严,他们这些苦楚根本不是笼罩着所谓高人光环的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看到今天这些百姓的表现,我才知道董卓在百姓心目中竟是这种地位。”蔡邕叹了口气。
“那为董卓死之前这种矛盾并没有爆发出来呢?”虽然我隐约知道了答案,但我还是想听听蔡邕的意见。
“这就是历代君王的幸运之处啊。”蔡邕看得极远:“在无数代君王的有意引导下,我们汉人百姓非常善良和隐忍,其实他们的要求很低,温饱和安定的居所就能让他们心满意足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容易忽视他们的声音,在没有到达他们忍受力的极限之前,我们总觉得他们是满意的。奉先,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事的话,如何让他们从勉强能忍受到满意,你还要做很多事。”
我有些尴尬,不知道蔡邕口中的大事是何用意,难道他在暗指我终有一天会走上离经叛道的路,甚至比之董卓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今天你能来看董卓同样让我很高兴,这种快乐甚至超出放下对董卓的愧疚之情。当**针贬汉胡世弊时,你地梦想呼之欲出。包括郑玄大师在内,我们都很担心你会用强横到极至的力量来强行推动这一切。这与天理循环不合,逆天之道,虽是逆天,亦是循序渐进,用涓涓细流汇集成江河。今天我见到了你在正视自己内心的负疚,足见你有博大的心胸。加上你的有情和武勇。这让我对你所描绘的美好前景又增添了几分信心。”
说来惭愧,若非蔡邕。我是不大可能去南市的。蔡邕地话对我有如当头棒喝,对于能不能坦然正视自己的错失,其实我根本没有做到。反正董卓已经死了,不自觉之间,我就是在用诸如此类地理由为自己编织一个个貌似坚强的外壳。拿最近的事来说吧,若非如此,我就不会连董白都不敢再见上一面就迫不及待的逃离郿坞。失败为成功之母。如果无法真正看透这点的话我需要为此重复付出惨重代价。我默默念道,虚荣是一切错误的起源。
“说到我想对付董卓,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你。”
蔡邕地话有如晴天霹雳,让我目瞪口呆。
“你回长安那天我曾经问过你,“你想让我如何写就这不朽汉史呢?”。当时你好象理解成了我想让你对付董卓。其实不然,我想问的是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董卓是注定无法成功的,如果你不想重蹈覆辙的话,你就不能在他身边呆很久。他许多似是而非的做法会让你越来越象他。现在你还年轻,除了必要的经验积累以外,生活在董卓阴影下的时间将是对生命地挥霍。”
呆望着这离经叛道的汉人大儒,我久久说不出话来。
“想不想知道为我会如此看好你?”
我点了点头。
“任何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正是我们最大的悲哀,往往拥有无穷的精力时我们缺乏经验。当我们变得睿智时人却又垂垂老矣。无数伟人就是受制于时间才会在事业地鼎峰陨落,这种悲剧也许在你身上并不会发生。我非常佩服檀石槐,他竟能教出这么好一个徒弟,你用短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别人一辈子都完成不了的积累。有这比别人多出的数十年时间,你做任何事情都有希望成功,包括汉胡融合的逆天之举,你甚至能让汉人的士大夫接受你。”
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蔡邕浑身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时间,你的逆天之道就在于时间。只要有一方土地你完全控制的土地,你就有足够地时间来改变他们地思想,哪怕年纪大的不行。你就从娃娃抓起。从小给他们灌输你地思想,让这种思想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天下。这样就离你逆天梦想的实现就为时不远了。二十年。最多二十年就能树一代人。凭你的武勇,要压制天下人二十年也许是可以的。新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候,就是他们的父辈垂垂老去的时候,用不了三代,你的阻力将不复存在。当然,切切实实了解百姓需要更加重要,你的思想要能让他们满意而不仅是能忍受。愚民愚得了一时,愚不了一世,否则你所谓的逆天只是空中楼阁。”
“奉先,你倒是说说看啊,你究竟想怎么做啊?”蔡邕问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喃喃念道。
“好!”蔡邕非常高兴:“对了,还有一件事你必须记牢,你的梦想必须以汉人为主导。胡人刚烈且人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弱势,仇恨累积下,一旦得势的话社会主流很难接受汉人。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就不同了,它有着包容万象的能力,能够去芜存精,而且汉人的百姓也更为隐忍和宽容。”
蔡邕的这些话里还有一重意思,犹豫了半天我还是想确认下:“那皇上?”
蔡邕眨了下眼睛,这是一个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动作:“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咳咳,有些事我实在不好说啊!连我这么大年纪的人都在想着明天的事,有些年轻人怎么老是记挂着今天该吃些呢?”
“扑通”一声,我拜倒在了地上:“谢过岳父。。。,谢过大师的指点之恩。”犹豫了半天,我还是觉得此刻的蔡邕更象是茫茫黑夜中为我指路的明灯。
“你还是叫我岳父吧。”蔡邕摇了摇头:“其实我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明。我所说的这些话里固然部分是我的所思所得,但更多则是郑玄大师对我的嘱托。在逝世前,大师几乎将他毕生的心得都交给了我,让我静静看着你的成长,直到有一天你基本具备逆天能力时才让我告诉你。”
我沉缅在了与这个高山仰止的绝顶高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中。
“把这些埋在心里的话一吐而尽后,我的使命差不多也该结束了吧。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找个地方躲起来好好写我的汉史,你们就不要来烦我了啊。琰儿的话,我就交给你了,可不许欺负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