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架空历史>涅槃——逆天吕奉先 > 第七章 喜得良将

第七章 喜得良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恭请班复出仕的事,下官还是回避吧。”
面对张勇近乎逃避的言辞,我想要哑然失笑。这个智力高绝的能人,面对自己的事情时竟然如此进退失据,全无刚刚的风范。不过这也难怪,张家多少有负于班家,古人以父仇不共戴天,张勇这么想不无道理。

不过我不这么看,有时候矛盾提早暴露不一定是坏事。

“此去班家先生一定要与我同行。先生与班复是西域安定的最好组合,早晚需要面对面,逃避并不是很好的办法。”

“这。。。”,张勇不是不想去。我知道他是担心他的出现会让班复勃然大怒,附带连出仕一事都受到影响。

“先生请放心,班复如果是这种心胸狭窄之人的话,他怎能胜任西域都护使一职,与先生同行可以看作是对他的一次考验。”停顿了下,我决然的说道:“如果班复对先生无礼的话,这种人怎能及先生万一,不要也罢。”

正好贾诩面带喜sè的匆匆而入:“问到了,班家后人住在城东。”原来从长安出发之前,贾诩就派人到扶风安陵寻访班家后人,却怅然而归。乌孙虽然没有归入西域三十六国之中,和西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班复确实能对援助乌孙之战提供很好的帮助。难怪这老狐狸会让我招向导,可能他还以为今天的班家子弟同样会慨而应召,投笔从戍呢。

历史上很多人都曾经对班家的迅速衰落产生过疑惑,六十年前还是武将辈出的辉煌大族,为什么到汉末之时就籍籍无名了呢?现在我终于知道,迁居敦煌后他们已经远离了主流社会的视线。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想等待时机重入西域,但兵荒马乱数十年,自顾不暇的大汉彻底丧失了扩展的能力,班超的后代们自然也失去了供他们施展的舞台。

看到我的投书之后,两鬓花白的班复出门相迎。

班复是那种让人看到就不会忘记的人,举手投足间有种大将气度,整个人象出匣的刀剑一样锐利,虎狼之士莫过于此。

简单问候后,我开门见山:“班公对重开西域都护府一事怎么看?”

班复虎目含泪:“此乃班复平生志向。家父西去前犹自不忘西域之事,班家举家前来敦煌就是想在这离西域最近的地方等待为国效力的机会。将军若要剑指西域,班复愿为鞍前马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心道,这就是文人和武将的差别,武将大多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藏头露尾。不过我有些担心,班复为人如此直接的话是不是适合管理关系错综复杂的西域,直接不一定是最好的做法。

“将军请恕班复失礼,我适才有些激动了。”班复仿佛是洞悉了我的心中所想:“西域都护府一事利国利民、功在千秋,这才是我立志的根本所在,非是为我班家一己之私而希望大动刀兵。”

真是进退有据的大将之才啊,我对班复很满意,流于xing情而不失偏颇。看来刚刚我是多虑了,无论谁在平生志愿和家族使命有望实现的时候都很难保有荣辱不惊的心态,班复的表现其实已经非常好了。

“进驻西域如何可以利国呢?”这是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不过要想答得好不一定容易,我主要是想看看班复的大局观。

班复略一思索:“武帝是历代以来武功最盛的皇帝,代价是十年之内用尽文景之治数十年的积蓄。其后的昭帝、宣帝甚至元帝才华均不及武帝,然而边疆之局势远较武帝在时为好。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匈奴等异族遭到连番打击后实力大不如前了。其实不然,优秀的战士二十年一代,匈奴人的实力纵使有些下降,但绝不是大不如前。很大原因是在于西域都护府的存在,以往西域之地是匈奴源源不断的物资来源,此涨彼消之下匈奴的战力才难以保证。西域都护府的汉军同样是威胁匈奴后方的威慑力量,一ri不解除这威胁,匈奴人根本不敢大举南下。西域之地严格说来并非我大汉疆土,此间的征战对大汉子民只起隔靴搔痒之影响,让战火烧在国门之外对我大汉极为有利。”

班复的见解已经超越了表面现象:“西域都护府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此,它同样是其他异族反抗匈奴人的信心所在。真正让匈奴人十去四五、元气大伤的那一战,若非西域都护府宣布鼎力支持乌孙、乌丸和丁零人,他们又怎能全无顾忌的和匈奴人大战一场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任何将领梦寐以求的境界,借用第三方的力量就是其中一条。当ri形势下可以对付盛极一时的匈奴人,今天这同样适合用来与咄咄逼人的鲜卑人抗衡。”

班复和张勇这一文一武,还真是绝配啊,年纪也差不多,都是老辣之极的人物。张勇略带宽和,这是应对于治政之道的,己所不yu,勿施于人。班复严厉,单凭那句“让战火烧在国门之外对我大汉极为有利”就可以看出,战场之事只有你死我活。其实当年班勇和张舀之争说到底就是观念上的冲突。

贾诩和张勇的拜帖被下人送了上来。这是贾诩的意思,我先行拜访可以一举两得,一来可以与心平气和的班复沟通,二来可以借此机会近距离观察班复的表现,万一班复看我的面子来个虚与委蛇呢?极为巧妙的安排,说到对人xingyin暗面的猜疑,当今天下只怕没人能出贾诩之右了。

班复的表现让我很满意,尽管看到张勇的名贴时他的表情极不自然,但他还是出门相迎,这种气度确实让人倾心。

“张大人勤政爱民,实乃敦煌子民之福啊。班复在敦煌已有三十四年,张大人成为太守的十六年里敦煌百姓生活最好。”

听到这话,我几乎以为两人会惺惺相惜。

班复话锋一转:“张大人曲尊前来实在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小民本当倒履相迎,可惜不能,个中原因大人自然心知肚明。”

一个有原则但不糊涂的人啊,班复要这么说的话我倒也没什么理由反驳他了,只好说道:“我初到敦煌就是张大人建议我重开西域都护府的。”希望借此来缓和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班复神sè如常,这大概是出于他对张勇能力的判断和认可。

我只好继续发问:“国事面前,你二人能否jing诚合作?”

“能!”斩钉截铁的是张勇。

“可以。”这是班复的回答:“将军请放心,班复不是因私废公之人。但我与张大人的合作,仅限于公事,于私事无关。”

难道只能这样吗?我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一边默不作声的贾诩终于发声了:“班公,人生在世,须讲恩怨分明。张家对你班家有恩,你怎么可以如此恩将仇报呢?”

此话一出非但是我,就连班复、张勇也是一头雾水。

“朝中内侍横行已有百年,自安帝开始牓门卖官之事大家都知晓吧。以太尉段颎的戍边大功、司徒崔烈的大儒之名、太尉樊陵的急智、司空张温的人品才华,都要至少花上五百万钱才能买来三公之位。”

我们更是丈二摸不着头脑,这什么跟什么啊!

贾诩悠闲的摸着下巴,眼里全是狡诈的光芒:“世人皆言西域之地富裕,短视之徒更是认为西域遍地都是黄金。”

我终于隐约猜到了贾诩想要说什么。

“班公,令尊可会行贿?”

若非我在场,班复几乎勃然大怒:“贾大人请自重!”

“班公误会了,我相信令尊绝对是正人君子。只是班公你有所不知,宫人大多酷爱财物,令尊自富裕的西域往返不对他们有所表示的话,他们自然怀恨在心,一有机会必定落井下石。自古以来,打败仗的时候贻误战机处罚极重,但打胜仗的时候就少之又少了,这肯定是有人从中作梗。”

这话确实有些道理。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令尊因此入狱看似是件大坏事,其实不然。以宦官之睚龇必报,顺帝一向耳软,人多嘴杂之下令尊落得个意图谋反之类罪名也不尽然。反倒是贻误战机之罪量刑有限,绝不会祸及家人。所以,张大人先父固然对班家有损,不经意确实替班家消除了一场无妄之灾。”

“家父生前确实最恨阉人,对他们从来都是不假辞sè。”说到这里,班复向贾诩深鞠一躬:“多亏贾大人点醒!”

班复把手伸上了张勇:“班复不才,让大人受窘了,实在汗颜。此前,班复虽然明了你我先父之争源于意见之争,但碍于家仇,我始终无法释怀。既是yu加之罪,又怎能怨恨你张家呢?严格说来,令尊还真是挽回了班家覆亡之祸。”

“家父行事鲁莽,拖累令尊了。家父生平自认于理无亏,但对于令尊之事一直耿耿于怀。在下谨代表家父表示歉意。”张勇握住了班复的手,用力的握了下:“今后让我们为大汉的繁荣昌盛同心协力吧!”

我和贾诩相视一笑。

“说起来,没有张家还没有你班复呢?”贾诩又冒出来一句。

众人的大惑不解中,贾诩给出了答案:班勇戍马一生,从西域被招回后才晚年得子。若非如此的话,在西域cāo劳的班勇能不能生子还真是问题呢?

...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