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白马义从
“自过道过,拥挤乱跑者shè杀!”雄壮的声音响彻云霄。
远远望去,乱军的尽头无数白马骑士列成三个方阵严阵以待,前排的骑士都是张弓搭箭。由于中间留出的空间仅够数十人并行,我倒要看看这些魂飞魄散的败兵会不会为恐吓所迫去冒险响应号召。在我看来向大队友军放箭应该是很难真正实施的,换了是我只怕也要踌躇再三,白马骑士更好的选择应该是让开通道从两翼来与我们对战。
这就是名震塞外的白马义从吗?白马银甲已经够引人眼球的了,万人左右的规模更让人心惊。单从布阵来看,公孙瓒就非比常人,三个方阵之间的距离是最方便策应的,通过骑速变化完全可以实现在行进中合三为一。公孙瓒为败军逃跑创造了条件,但根本不愿意为此冒上任何风险。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公孙瓒真的比我还狠。溃军仍是慌不择路的情况下,白马义从真的兑现了shè杀他们的口号。箭矢非但准确的落在前方的败军头上,落在最拥挤地方的箭雨同样密集。短短一息内,哀号声四起,至少有两千人遭遇不幸,战果快要赶上成廉他们奋斗已久的成绩了。
人到了绝境就会不再懦弱。对比前后方的压力后,败兵们作出了明智选择,溃散的阵形终于停滞了忙乱的脚步。讲到底,公孙瓒那头总归是友军,中间尚有过道可过,人数还要多上很多,而追兵是不可能给他们机会的。前方败兵开始井然有序的通过白马义从防线时,后方的败兵们瞪着血红的眼睛严阵以待,这是个非常强烈的信号,谁也别想轻易取走我的xing命。
“快速通过,不得停留!”白马义从的呼号变了。
形势初定后,白马义从的一个小小变化让我决定马上撤退。本来我还有一丝想法能够击败他们,眼下的情况还是算了吧,别说源源不断的援军了,只怕眼前的敌人就不是我们所能够应付的。
见到败军不再冲击己方,那些白马骑士小小的变化了位置。两两靠拢后,后方骑士上前,前方骑士再退后落位,错落有致。整支部队动起来有如行云流水,几乎就在眨眼间完成了流畅的阵列转换,给人眼前一花的感觉。如果不是我一直在全神贯注的观察这支强悍而嗜血的骑兵,只怕我会和宋宪一样要疑问前排的突骑兵怎么忽然变成了更为强壮的枪骑兵了。由于前方有败兵所阻,我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他们转变成攻击阵形。
白马义从的追击过程同样无懈可击,落在最后的我根本找不到任何打他们个绰不及防的机会。看得出来,他们并不指望可以追上我们,公孙瓒的目标根本就是压迫着我们退回虎牢关,对我们完成士气的打击后他就完成任务了。不损一兵一卒的场面胜利足以让他对联军有所交代,至于攻城的苦差肯定不会轮到这支jing锐骑兵。白马将军果然名不虚传啊。
公孙瓒并没有将三个骑兵方阵合为一个。这理由很简单,在我军兵力不足以快速击破其中任何一支的情况下,任何攻击xing的举动都可能遭到两翼或者中军的包抄,白马义从集中在一起反倒会让行动不是特别方便。
要想打败白马义从,我意识到眼下出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公孙瓒想保存实力的私心作祟。只要我刻意营造一种急于回关的氛围,同样不想作战的公孙瓒应该不至于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以陷阵营的强悍突击或许有望一举击破他们的中军,如果能杀了公孙瓒的话?我不由陷入了深思,好象刘关张在他军中吧,这活可不好干了。
我征求了下高顺他们的意见,高顺挠了挠头:“有机会,同样有风险。”,成廉、魏越的意见也大同小异。
问宋宪等于白问:“主公,我什么都听你的。”
作为一个渴望战斗的将领,我决定选择作战,只有与强大对手的战斗才能真正对得起战士这个光荣的称呼,只有在血与火的对决中才能写下不朽的功业。当然这里面有我的私心在作祟,要想实现师傅的理想,赫赫的威名是必不可少的,建立在击败白马义从之上的功勋无疑是极为浓重的一笔。
离虎牢关只有十余里了,在我有意识的控制速度下,公孙瓒的部队已经慢慢跟了上来,只是他们依旧没有任何发动攻击的迹象,不愠不火的追随着我们的脚步。若是不知道的人没准还以为这是两支保持距离的友军。
差不多是时候了,我一声令下。
隆隆的战鼓声中,气势如虹的羽林骑转身冲向了浩浩荡荡的敌军。我兴奋的发现士兵们的步调几乎是完全一致的,除了训练有素外,高顺的击鼓堪称一绝,连我都为这闷雷般的声音血脉贲张,士兵们自然热血沸腾的应和这节奏了。我能够想象白马义从们面对这种对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我几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因为公孙瓒军有条不紊的行军嘎然而止,我承认在急停这个环节他们做得非常好,但我从他们中军的表现里看到了惊慌,隐隐有后退的趋势,这是对高顺他们实力的认可。成规模骑兵后退过程中如果被对手追及的话,形不成疾速反击后果会很严重,这是个好机会。
一两里路的距离对骑兵来说转瞬即逝,一马当先的我已经能够看清前排敌人的背影了,他们在马背上起伏的身形稳定而舒展。我心中一惊,这不是一支急于退却的士兵所应该的表现。我紧张旁顾,两翼的公孙瓒军虽然没有冲起来,但勒马不动与整个局势的发展显然不符。
几乎与此同时,高顺的鼓点忽然变成了急速的连击,这是迅速退军的信号,想来沉稳的高顺也看到了潜在的危险。
到底还是中计了,孙坚、公孙瓒这些声名远播的诸侯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我的经验与他们相比,实在是天差地别啊。对孙坚的胜利要归功于高顺、赵岑的正确决择,外加一些运气。现在与公孙瓒这一战,只要我和高顺的反应稍微慢一点点,必然是全军覆没的命运。可笑我还自我感觉良好的以为公孙瓒怕与我们两败俱伤,单纯的以为他只想保存实力,其实人家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他所考虑的只是如何全歼我们,一场你追我逐的战斗白马将军根本不屑为之。
就在我勒马转身的瞬间,我看到了让我心惊动魄的一幕。随着一声悠久而苍凉的牛角号,数千名中军骑士勒马、停步、转身、扬鞭、前冲,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完美的就象一人一骑在动作。这种默契我就在数年前在张辽的部曲身上看到过,难怪以乌丸人骑术之jing,大小数十部在幽州边境依旧个个循规蹈矩。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是我有生以来最为狼狈的。我只能庆幸发起攻击的地点离虎牢关不是很远,若是战斗是在汜水关前打响的,这些部下能回到虎牢关的不会超过一半。尽管羽林骑没有象王匡他们的部下那样溃不成军,你追我赶惟恐落在后面肯定是有的。对于那些不慎摔倒或是骑术实在太差的,我爱莫能助,为几个人去牺牲几百上千人是不现实的,还好这次郝萌没来。
看到绝大多数人都安全回到关内,殿后的我总算安心了点。转身凝望着气势磅礴逼近而来的白马义从,我有些后怕,哪怕是数量相当的情况下,凭羽林骑我也没有击败他们的把握,又一支不亚于飞熊军的强军啊!
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威风凛凛冲在最前面的竟然是一个高大威严的将军。虽然我对世人的长相并不是非常了解,但公孙瓒长什么样子我还是略知一二的。他难道拥有能和我匹敌的武力?
是机会我肯定不想放过,只要不冲进敌阵,以赤兔的速度我能够摆脱他们。我不担心白马义从会沿着洞开的城门冲进关内,甚至很欢迎,以他们的数量和适合野战的特点,如果强行攻城的话没准明天这支jing兵就除名了。
我向公孙瓒策马冲过去的时候,公孙瓒并没有选择后退,反倒是他身后的骑士大多在后退,因为现在我已经在城头上弩车的防护范围之内了。万弩齐发的话,象公孙瓒这种武将应该没什么问题,普通士兵就要看老天长不长眼了。
我来到公孙瓒面前十尺的时候,他身边只留下了七八个骑士。由于他们都戴有头盔看不清脸,但我确定里面肯定没有关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