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蔡府夜宴
昭阳公主出事之后,董卓已经很少在傍晚时分召唤我了。对于这点我并不在意,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别有用心的人把这当作我开始失宠的信号。
李肃乐呵呵的跑来通知我时,虽然对董卓的召唤没什么特别的想法,我还是感到有些高兴。从李肃的笑意盎然上,我看得出他确实是在为我高兴。我这个名义上的幼时好友,鬼点子不少,道德败坏,但对我确实有一份真情厚谊。李肃虽然在能力上和李儒他们有些差距,但胜在皮厚,那些自诩才高的人不肯做或者不屑做的事他信手拈来,这点很得董卓信任。
这次董卓并不是要带我去寻欢作乐,他是要去蔡邕家。董卓有时会出奇不意的来到部下家中,这防不胜防的举动可以形成一种威慑。说起来,蔡邕等人被强征为官有我的一份功劳,不过始作佣者却在长安享清福。对于这些士大夫,董卓是有疑虑的接受,所以得知蔡邕在家中宴请知交好友时他忽发奇想准备去看看。蔡邕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所交自非凡人,我知道董卓其实更想借此机会了解下自己在那些风雅之人心目中的地位。
华灯初上,蔡邕家中是高朋满座,司徒王允、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仆shè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等人纷纷在场,此外尚有几个常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当代大儒范升、陈元、李育和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不过,我的眼里几乎没有他们的存在,因为婷婷立于蔡邕身后的那个宫装丽人,她就是我那天路遇的仁爱女子。她应该认出我了,俏脸上的表情有些惊异。
董卓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一场手足无措的忙乱,我却有些不屑,什么“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yin”,当然换句话说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了。
一番寒喧之后,我知道了那个年轻人叫卫仲道,是河东巨富卫兹的独子,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她的名字叫蔡琰,还好从两人的距离来看应该还没有订有婚约。当董卓凶狠的眼神慢慢扫过那张如花娇颜时,这也是个好sè的主啊,我的心揪了一下,还好董卓并没有停留太久。
董卓应该是对所享受的待遇不甚满意,这种做作的恭敬更象是面对洪水猛兽。由于不便扬长而去,董卓只好一屁股坐下来装模作样。
眼见场面冷清,董卓打了个哈哈:“你们继续刚刚的话题。”
场景总算比刚刚好了点,士大夫们小心翼翼的吟诗作对起来。酒过三巡之后,口酣耳热的他们终于放开了嘴巴,场面又再度热闹。卫仲道这家伙的狼子野心可昭ri月,老是有意无意的和蔡邕对上几句,不过人模狗样的他腹中倒确实有些东西,旁征博引加考古论今竟然和一干名流谈得甚欢。
不过最让我担心的是好象蔡琰还真对他有点意思,这厮讲到jing彩处时,那一双似水秋瞳时不时打着转在他面白无须的脸上流连。难不成凭我数千年的文明还敌不过你这小白脸?
书到用时方恨少,背几篇文章我可以,要让我指出其中jing妙处再借题发挥有些可能,不过鉴于我掌握的知识太过惊世骇俗我实在不便开口以破坏吕布的粗通文墨形象,何况他们说的东西实在年代太远了,我只好百无聊赖。
不过这已比董卓好多了,这位权倾朝野的新任丞相看上去早就在和周公约会了,不过眼睛却是似闭非闭无法给出结论。我就没那么好命了,站在董卓身后我yu睡无方,只能偷偷羡慕赤兔站着也能睡了,稍一走神,也就不免打了个响亮的哈欠。
偏偏这时几只苍蝇此时都不在发言,我的哈欠就变得满堂皆知了,连那美人都向我投来了不满的一瞥。
卫仲道到底年轻,当然美人在前想出风头的用意也有些。只见他长身而立,缓缓向我走来,身形甚为倜傥,虽然在我看来却比李肃还要难看上几分:“吕将军,久闻你文武双全,又生于边关要地,想来对汉胡文化都深有研究,能不能让我等耳目一新呢?”
这家伙貌似忠厚,看似为我选择了最擅长的话题,足见其宅心仁厚,其实不然,这番话应该极为歹毒,多半在暗喻我是汉胡血统,当然他肯定也认为我胸无点墨,说不出个所以然。不过我看到了义父假寐的眼中露出的一丝凶光,讲到底董卓也是羌汉血统。
勉强抑制住一脚把他踹飞的冲动,我缓缓说道:“自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jing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生,兵利马疾,过于匈奴。”
卫仲道是一头雾水,这和文化有什么关系,当然对我的出口成章也大为意外,不大肯相信我还是个颇具才学之人。
蔡邕等人却是神情一震,不过还是有些不明我的用意。
蔡邕缓步来到我面前:“此乃老夫当ri身为议郎时所写奏折之内容,不知吕将军在此道出是何用意。”
若非檀石槐,我怎么会知道这些陈年旧事。当ri檀石槐曾经黯然长叹,如果没有蔡邕的奏折,自此大汉只向游牧民输出最劣质的产品,鲜卑族的强势至少能增加三分,为此檀石槐只能不惜代价屡屡强攻城池,掠夺了大批工匠和物资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不过代价就是上万jing壮战士的死亡。吕布对檀石槐极为崇拜,所以对这些记得很牢。
有了些思路后以我的才智还不至于会哑口无言:“适才文公子希望我浅议汉胡文化差异,我只是个粗人,只能想到借这段话来评述一番。我私下以为,文化和军事都是思想的延伸,舌头解决不了用牙齿,借军事说文化,应无不妥之处吧。”
此话一出,满堂寂静,就连董卓也睁开了眼睛。
“才力劲健,意智益生,足见胡人亦有思想;而汉人逋逃,为之谋生,可见胡人在吸纳汉人的优点,形成互补;兵利马疾可见胡人之刚强,他们的文化应该偏向强横义烈。”看了下蔡邕,我还是脱口而出:“jing金良铁,皆为‘贼’有,对此我只能说汉人并没有正视胡人的文化。”话一出口,我就开始觉得后悔,如此唐突佳人之父,实在不妥。
蔡邕不以为意:“吕将军所言极是,此奏折乃我二十三年前所写,换作今ri,我是万万不会以“贼”论鲜卑人的。”
卫仲道年轻气盛,犹自喋喋不休:“胡人贵少贱老,其xing悍骜,怒则杀父兄,兄死执嫂,毫无人伦纲常可言。如此丧心病狂,听吕将军所言竟似隐有褒奖其文化之意,还望将军一解我心头之惑。”
这咄咄逼人的世家公子几乎让我暴跳如雷,而一干老学究却是悠闲稳坐钓鱼台,隔岸观火之意昭昭。时下清谈风气甚浓,为学术上的争论气急败坏实在有shi身份,我只好借评论转移话题:“若要知己知彼,惟有正视别人的长处,我非是推崇胡文化,而是理解其中的jing华处。何况人各有异,兄台适才所述之事,汉人中只怕亦有吧。”
语音未落,我就心知不妙,这个yin损的家伙只怕还是在借题发挥。由于我根本没真把丁原当义父,兼之又有董卓在场,杀丁原一事我倒没怎么放在心头,自己道出只怕反而中了他的圈套。
座中诸人反应各异,但大多是被我前面的话所打动了。
太仆鲁馗由衷赞道:“若要知己知彼,惟有正视别人的长处。吕将军说得好,孔圣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正是教导我们要敢于正视别人的优点。”
“吕将军高见,实在让小生收益非浅。在下年幼无知,对为人处事之道尚是一知半解。听闻将军妙语连珠,能否就此点拨一番以解我心头迷津。”
这小子要比我想象的高明很多啊,转弯抹角一直围绕着我杀父的事情试图来激怒我,这样连提几次的话效果和直接指责我杀父求荣真差不多了。
“人生在世,唯求心安,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瞥到被剽窃的义父面有得sè,我继续说道:“其实世间矛盾之事诸多,面对两难抉择唯有大处不拘小节。比如路遇乞者时的慷慨投食,此举有损个人利益,却是救人活命善莫大焉,孰视无睹的话虽不能垢之以病,但可见其心迹不善,此所谓得失。”
我对这回答非常满意,连消带打,有圣旨为证旁人再难垢病我忠孝两全,接济贫困自然是吹捧下如花佳人了,我甚至看到了皓若星月的俏脸上让人令人心驰神往的那一抹酽红,最后一句立意不善,卫家富甲天下,政治投机不少,救民于水火之举不多,旁敲侧击下卫家的为富不仁让我出了口恶气。
以蔡邕之智当然早就感觉到我俩之间的剑拔弩张,更怕董卓在场卫仲道出言不当,当下岔开了话题:“处事之道博大jing深,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太过沉重严肃。月sè如水,星光灿烂,如此良辰美景怎能虚度,我们还是继续风花雪月,谈些诗歌辞赋吧。”
冰雪聪明的蔡琰檀口微张:“蔡琰喜好文辞,只是孤陋寡闻之下对塞外文化一无所知。敢问吕将军,可有脍炙人口的胡人佳作?”
我方待开口,一个须眉皆白的长衫老者颤颤巍巍而入。
蔡邕、王允等人纷纷起立迎接,就连董卓也一反往ri的骄横起身问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