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开学
东黄乡中是正月十六报到,正月十七正式上课。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五,李东滨兄弟二人什么也没干,只跑到山上挖了两样东西回来:一样是大尖山顶那株据说长了三百多年,历经风雷而不倒却在大炼钢铁时被伐倒的老桧树疙瘩,另外一样就是老桧树旁边的一块大石头。
在学校财务处交上七十二块钱的学杂费,十六块钱书本费,再把一百斤麦子交到教师伙房,加上三十二块钱,换来了八十斤粮票----这便算是完成了报到。
东黄乡中的伙房,一直分为学生伙房和教师伙房,教师伙房的生活水准,那当然是比学生伙房要好得多,最起码天天都能吃到肉包子,每顿还有四样菜可供选择。
不过对于东黄乡中的学生们来说,教师伙房的价格也比学生伙房高得多。在学生伙房吃饭,早餐四两白糊汤,午餐四面白面条,晚上二两馒头二两玉米糁汤,一天下来也就是一斤二两粮票。
东黄乡中学生伙房的粮票跟教师伙房不同,因为每天要吃一半白面一半玉米,但学生们交的都是麦子,所以是一斤麦子再加两毛钱加工费,就可以换到一斤粮票,小麦的市价是一斤四毛钱,也就是说,学生伙房的粮票,相当于六毛一斤,一个学生一天吃饭的花销,也就是七毛二分钱。
可教师伙房那就大不一样了。教师伙房每顿吃的都是白面,而且还是标粉,也就是农村俗称的”八零面”,一百斤麦子,只能折成八十斤面粉,每斤面粉还得再付四毛钱的加工费,这样下来,教师伙房的粮票就相当于九毛一斤,而且这粮票只用在主食上,教师伙房每顿都有菜,三毛五毛一块钱一份不等。除了粮票之外,还得再拿现金买菜,半桩饭仓,初中的学生们饭量又大,这一天下来,起码得一块五毛钱才能吃饱,足足比学生伙房贵了两倍有余。
因此东黄乡中的学生们,家里舍得让在教师伙房吃饭的廖廖无几,据李西滨所知,初三一班的所有同学当中,唯有小胖子胡云是长期在教师伙房吃饭的,另外还有两三个偶尔能到教师伙房打打牙祭。
不过如今因为李西滨的缘故,家里挣了不少钱,还把来年的计划都给订好了,看起来前景一片大好,李国明自然不肯亏待了儿子,每星期的零花钱涨到了二十块不说,还主动提出要让他以后都在教师伙房吃饭----当然,就是老爹不说,李西滨也会主动要求这样的。虽说已经想不明白自己那时候是怎么过的,但重生回来,要让他再去体验一番穿空筒子衣裳吃白饭的rì子,李西滨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肯了。
“李西滨,李西滨!”搞定了报到事宜后,正准备进照相馆的时候,旁边一辆客车停了下来,小胖子胡云从车窗里伸出头来叫道。
“哈,胖子,你怎么待遇降低,自己坐客车来了?”李西滨笑着说道。
“别提了!我爸今天中午陪局里人喝酒,喝得什么也不知道了,我总不能让上回给你家送油的那车送我来吧?所以就坐客车来了呗!”一边让李西滨帮着提行李,小胖子一边埋怨道。
“那倒也是,要是用那车送你,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卖肥猪肉的呢!”李西滨调侃道。
“去你的,咱肥点怎么了,你那一身排骨也不见得就多好哈哈!”看样子是从小被人说惯了,听李西滨拐弯骂自己是一身肥猪肉,小胖子也不恼,反唇相讥道。
“嘿嘿,你看着吧,我这一身马上就不排骨了!”李西滨笑道。十五六岁时候,李西滨确实有些偏瘦,不过随着身体的发育,李家人骨架宽大的优势会很快发挥出来,倘若再加上有意识的锻炼,李西滨相信,半年后自己身体的外观有望大大改善。
“对了,我看你刚才是准备去照相馆吧?干什么去,照相吗?”帮着小胖子把东西塞进宿舍,胡云突然想起下车时候李西滨的举动,便问道。
“嗯,准备让照相的人跑一趟,去我家里照几张相片。”李西滨点头道。
“嘿,全家福?我喜欢!正好今儿也没事儿了,我跟你一块,去你家看看咋样?”小胖子一拍大腿,终于找到个消磨时间的法子了!
“那有啥不行的?走,我骑车子带着你!”李西滨笑道。
“不是吧,老大,你年前才骑车子把头摔成了个烂西瓜,现在还敢说要骑车子带我?”胡云的小圆脸顿时成了苦瓜。
“那是车闸失灵了好不好?死胖子,敢小看我,信不信一会儿我带着你,大撒把从东黄街上穿过去?”李西滨佯怒道。
“我信,我信,不过,你可千万别撒把!”小胖子也就随口一说,见李西滨自信满满,他也毫不犹豫的坐到了李西滨的自行车后座上。
这把车子是过了年李国明专门替儿子新买的,按照李西滨的要求,是一把锃亮的二六式全钢飞鸽斜支架自行车。本来按王玉枝的意思,是要再买一辆二八加重的,不过李西滨说了,那车子太高,不象二六的,一旦有什么意外,车子一斜脚就触地了,不容易出危险。看看儿子额头上的伤疤,王女士也就没说什么,随了二儿子的意。
李国明一家可不是那种因噎废食的主儿,绝不会因为骑车子摔了一跤,就禁止李西滨骑自行车,以后都让他走路去上学。
从乡中宿舍到照相馆,其实也就几步的路,不过李西滨果真在溜下学校门口的斜坡时,给小胖子表演了一次”骑车带人大撒把”,彻底让小胖子信服了他的技术的同时,也被吓得不轻:这个时候,学校门口进出的人正多呢!
不过小胖子是没有见过,rì后中州市金水路、花园路两旁自行车流的密集程度,上大学时候,还有些烧包的李西滨没少带着女孩子在这两条路上表演大撒把,这点人完全难不倒他。
跟照相馆人说了自己家的位置,李西滨带着小胖子又拐到了桔子研究所---本来桔子研究所离东黄街也就不远,叫上罗维贤后,三人就直奔崖屋村而去。
在崖屋村里,李西滨家的房子很显眼:谁叫全村目前就这一家盖的是平房呢,而且还矗立在公路旁边。当初申请宅基地的时候,考虑到自己有两个儿子,李国明直接申请了两套宅基地的面积。农村的宅基地都是两分半地,所以李国明的这处宅子是半亩地。
四间平房就占了一分半地左右,余下的三分多地,自然而然就成了院子,也算是很不小的了。不过在胡云眼里,李西滨家的院子,此时可以说是极度拥挤了,李西滨和小罗想把自行车推到檐下,都得小心翼翼,花费许多力气。
院子靠里侧的绝大部分面积,都围了畦,里面堆满了湿润的黄沙,那些收购来的活土根全都被浅掩在沙里保持活xìng,就在他们到家的时候,还有人源源不断的送活土根来:毕竟李国明家收的是湿活土根,那自然是得挖到就拿来卖了。
原本在院子外侧留了一条二尺多宽的道路,可是此时路上被一棵硕大无朋的树疙瘩,还有一块形状极似卧牛的石头给塞住了,人还勉强能通过,但自行车想过去,那就只好将它搬起来了。
“哇,这石头有趣,比我爸他们厂院里那块好看多了!”对那个树疙瘩,胡云没什么感觉,可看到那块卧牛石,胡云不由得眼前一亮,跑过去摸着象牛角的部分,对李西滨笑道。
“怎么样,不错吧?这可是我哥找了四个壮汉,用撬杆弄了一整天才把它弄回来的!”李西滨笑着说道。这块卧牛石是挖桧树疙瘩时候发现的,倘若能送到中州市陈砦市场,那肯定能卖上大价钱,可它如今是在崖屋村里,那就不值多少钱了。
不过这玩艺李西滨可没准备真将它拉到中州市去,代价太高不说,李西滨跟那里又毫无交集,恐怕真的会“货到地头死”,关键是李西滨现在也不图多卖那一两千块钱,这树疙瘩跟这石头,那还有大用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