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筑垒鏖战第一百二十六节 周昌献策
第五章筑垒鏖战第一百二十六节周昌献策
失败、投敌情况的出现,长时间的思考和开会,党的内部也出现的争吵,不断的派人调查、核实情况,紧张的战事,不停的发出指令,丁勉感到身心疲惫,失眠已成为常事,有时一天不吃不喝竟也没有感觉。一天,在成都红军总部里,当丁勉拿着由杨起隆写来的西北整肃运动情况的报告,又陷入到沉思之中,只听后面有人轻声道:“阿勉,该吃饭了。这饭已经热了三次了。”
回头一看,原来是夫人雯玉,她现在以司令部后勤部的安排下随军行动,主要是照顾丁勉的起居生活。近来由于丁勉的失眠和烦躁,也使雯玉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她的身体状况也受了影响,看上去瘦了许多。丁勉拉过她的手道:“夫人,你也没有吃吧。看你跟着我,整日风里来、雨里去,没个消停的时候。夫人,你吃苦了。”
雯玉勉强笑道:“阿勉,你我夫妻还用说这些?为妻能整日随你左右,心里很是高兴呢。只是见你镇日操劳,为妻心中很是不安呢。你可要将心放宽些,我们日子长着呢。还有,前日里阿珂妹妹说想带着孩子来看看,你看如何安排?”
丁勉听了,这才想起自己已经三个月没见到阿珂了。几位夫人中,雯玉一直跟着,娴儿虽然也在军中,但由于她在骑兵军中,两人却是聚少离多。有时心中最想的还是阿珂,真不知她和青儿怎样了?几个儿女又会如何?想了一会儿。丁勉道:“眼下战事紧张,成都这里马上就要成为最前线了,她们还是不来地好。不行,你回去看看他们?”丁勉知道雯玉很想儿子,因此想让她回去看看。
雯玉听了,立即回道:“我也很是想着他们,可你这里如此情形。我怎能离的开?阿勉,我们赶紧吃饭吧。不知一会儿又有何事情了。”她知道丁勉时间宝贵,因此赶着催他吃饭。
两人刚吃了几口,外面警卫员报告有人求见。丁勉来人让进来一看竟是自己的老朋友周培公。周培公一看立即道:“丁政委,抱歉,先前未曾招呼,打搅你们吃饭了?”
丁勉笑道:“周大哥,说了你我还是兄弟相称。你还要这样客气,再莫如此了。我这是逐事繁忙,吃饭时间没准儿。你是何时到的?怎样,你也吃些?”
周培公笑道:“是了,为兄迂腐了。我也是后晌才到,已经吃过了。你们赶紧吃就是了。”周培公被俘快一年了,开始是专门派人看管着,他的态度还很强硬。为了分化敌人。人民政府组织俘虏中的高级官员参观四川的一些厂矿企业和农村,让他们了解四川根据地地政策和实际情况。丁勉也与周培公见了几次,他的态度渐渐改变了过来。后来丁勉让他读了一些自己地建军学说,周培公渐渐竟入迷了,他甚至主动要求与丁勉见面。两人又交谈过几次,周培公对百姓党的性质和最终目标。对红军的组织和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主动提出要参加红军,丁勉高兴的批准了他的请求。想到周培公今后的作用很大,丁勉找专人向他介绍了许多红军地内部情况,带他参观研究院和兵工厂,并向他提供了更多的关于红军的内部材料,可一直没有给他安排具体工作。根据地的一切都让周培公大开眼界,更有丁勉的一套建军学说和作战理论让他感到十分钦佩。有时周培公也怀疑以丁勉的经历怎会有如此健全和丰富的军事才能。若说他受别人指教,看陈一炳、袁宗弟和方以智几个人的情形,虽说他们都是老道。可要有这等能耐怕是未必。难道另有高人指点?或是真是有神力相助?周培公一直是疑惑不解。他一直想与丁勉细致地研讨一番。只是由于战事连三赶四,丁勉四处奔忙。因此两人竟没有机会坐下详谈。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周培公见丁勉在川陕作战中的一招一势,十分令人惊奇,细想起来竟似滴水不漏,毫无破绽。后来又有对周吴的用兵,全歼满清云贵大军,更是令人叫绝。联想他一出手就偷袭昆明,其枭雄本色实为令人叹服。放眼天下,乱象已生,周培公很与丁勉再多交流一些,想知道他心中究竟如何想的。可他也知道,现在去与丁勉讨论仗打的如何神奇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了解丁勉对局势地看法,同时将自己的见解提出来,并对以后的红军的发展提出建议。由于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无法预料,周培公一直没有形成完善的思路,因此也无法给丁勉提出具体的建议。可周培公已经感到红军中存在很大的缺陷,只是一时想不出问题的根源罢了。
王屏藩的叛变让周培公一下明白了事情地根源:红军扩张太快,鱼龙混杂,日久必会出裂隙。紧接着是清军地大举进攻,红军在应对时采取的一些措施让周培公大为不解。特别当江义率红八军叛变,清军步步紧逼,局势紧张地让人喘不过气来。见丁勉还是没有大的动作,周培公再也忍不住了,他特地从宁远赶到成都要求与丁勉会面。
听到周培公要来,丁勉也想与他好好谈谈,想必他会有许多新的见解。近来自己想的事情多些,大政方针多是与几位政治局委员商议,很少与外人交换意见,周培公的到来正好是自己调整思路的一个机会。饭后,两人在丁勉的办公室坐下,周培公首先对丁勉说:“兄弟,恕大哥直言,我对前时我军在叙州和资阳保卫战中用少量兵力对抗数倍于己的敌人做法实在不解,这与兄弟你所提倡的运动战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地战法可说是南辕北辙。后来战局僵持了,眼看红三集团军要陷入敌人重围。为何不让他们撤回?在下想问,眼下成都即将面临大战,您打算如何应对?似等死拼的战法是切不可再用了。”
丁勉见周培公一上来就言辞激烈的给自己提意见,心中到放心了许多,他如此言行反而说明周培公已经真心向着红军了。他对周培公道:“周大哥,你说的都是实情。当初王屏藩突然叛变,清军一下就冲了进来。重庆附近许多州县失陷的太快。我只想在战略要地上坚守一些时间,阻挡住清军的进攻趋势。也为后面的防御体系建立作好准备。当时也是过于自信,总觉得清军装备较之我军差距甚远,没想到竟会出现这种情形。说道成都战事,我们打算坚持些时日后放弃之。”
周培公见丁勉很快将前时失利地责任揽下来,想必他已思虑多时。他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这种自信地代价大了一些。他问道:“兄弟,成都就此放弃。对士气必然产生消极影响,你可想过应对之策?再说放弃成都,可有后着?”
丁勉道:“周大哥,不瞒您说,我们判断清军最终的目标不是成都,而是宁远。而由于重庆、成都等地处平原,难守易攻,在这里与清军打大规模的战斗对我军极为不利。因此几年来我们准备防御的重点是在雅安、嘉定以后的山区。经过这几个月的准备,我们完善的防御体系已经建成,我们打算在这里与清军打一场大规模地防御战。”说着他将手指着地图上的一片区域画了一下。丁勉的这番话确实道出了实情,原本就打算在重庆、成都一带平原,对敌人的围剿实行节节阻击,迟滞其前进。渐渐将他们放入山区。分别聚歼,为外线作战创造条件。可王屏藩的叛变使清军进来的快了一些,同时红军也有了不小的损失。可是近来红军的作战正在逐步达到将敌人渐渐引入主战场这一目标。
周培公看看地图上画地一些符号,想起从宁远来是一路所见,低头沉思起来。过一会儿,他说:“看眼下这情形,宁远那里也有要撤的迹象。难道准备彻底放弃四川?”
丁勉道:“不会,我们一定要尽力保卫宁远,但也不会为它而付出全部力量。我们眼下是要将一些重要的工厂和研究院向陇南转移,那里已建起我们新的工业基地。但我们红军的主力都留在这里了。”
周培公道:“为兄近日再三斟酌。眼下我军将主要兵力布置于宁远与嘉定之间的山区。从局部而言固然可大量歼敌,亦可起到保卫工业基地之功效。可从全局来讲。则颇有些失去先机之嫌。想满清是倾举国之力前来征战,前时与我交手多次,此时竟几十万人结阵而行。此着优劣十分明显,我军要想轻易得手固然不易。可我军分兵四击却是良机。”
丁勉问道:“关于我军之下一步行动,大哥可有腹案?”分兵袭扰敌人后方,丁勉也有考虑,只是在他看来宁远保卫战更为关键,因而近来想宁远地事情多些。关于今后的用兵,他也想听听周培公的打算。
周培公见他问起,这就回道:“今日来正是要与你谈及此事,眼下将二十多万大军集中于宁远山区,似为过于臃滞。更紧要者,清廷集举国之力清剿四川,全国各地兵力空虚。我红军应立即各路出击,使之首尾不能相顾,届时我军即可在与清廷展开全局对决。”
丁勉道:“我们也想到过此节,只是原本在宁远这里已经准备了多年。在此地作战我军有几大优势。一是阵地严整,火力强大,经数年准备。我军防御阵地十分坚固,有些地段结合有利地形和火器可达到以一当十之功效,在这里有以小胜大的良好条件。我军占有地利之便,穿插围堵,更为便利;二则我军火力强大,可用度消耗也大,需要大量弹药军需,而在我根据地内部,这些弹药和用物的补充极为容易。再说此处乃是我党根本所在,百姓万众一心,全力支援红军,我军行动将十分顺畅。三则是外线我军也在积极准备,但我们不想让康熙及早回头。要让他陷在此处,不能轻易脱身。届时外线的行动将会有更大地成效。反观清军,竭全国之力,集中了近百万人前来围剿,可他粮秣军需都要从中原运来,又缺少地利人和,很难全力施展。再说此处不是平原。他想再用合击之术该是不易。此时他虽拥有重兵,可战事日久必出破绽。若被我军所乘,歼其数阵,必然伤之心肺,此可为日后逐鹿中原,抢得先机。当然,我们也已准备从西北出击中原。广东那里也要对他闽浙大军施以重击,只是要选好时机而已。”
周培公听了丁勉的话。觉得他眼下关注的重点还是在宁远这里。他想利用已有的阵地大量歼敌固然不错,可争夺天下地大好时机更不该错过,他所提要地出兵敌后之策与自己的想法相去甚远。周培公看着地图思量一阵道:“若论起出击敌后之举,看似在策应川内,实则关乎全局。以眼下我军军备之势,满清大军在四川很难讨到便宜。但既然已将他引在此处,外线地文章就该做足。说要出击中原和福建,我以为实在太少。怕要贻误战机。眼下至少该准备两路大军,一路从西北入晋,绕路直取京师。一路则从宁远这里过金沙江,走贵州直取湖广,眼下那里清军兵力空虚,实为我军发展之大好时机。得京师则除去了朝廷之根本。而取湖广则得天下粮仓。这两路任何一路取得成功,全国的局势都将得以彻底扭转。”
丁勉看他在地图上不停地比画,心里也为之一动。前时一直想着将康熙滞留在四川,再用重兵尽量多的消灭他的有生力量,对外线用兵,确实想的比较少。他也在地图上仔细的看着,心里则不停的盘算着。周培公所提对湖广用兵之策确实值得考虑,这可作为红军下一阶段主要的进攻方向之一。丁勉对他道:“大哥所提地建议,皆为良策,我们定当予以考虑。再有大哥可想做些工作?”
周培公道:“为兄乃是一介书生。大事做不来。我只想能帮衬兄弟些许就是了。至于做何事情,就任由兄弟指派就是。”
丁勉道:“我们几人商议着让大哥先到我军的总参谋部就职。日后有需要再做调整。还有一件事情想与大哥商议一下,前次俘获了许多俘虏,其中有些人已经放了。但蒙古都统毕力克图一直未做处置,近日他态度有所转变,我们想将他放回去,以他在蒙古人中的影响来说服蒙古在满汉之争中度身事外,依你看这事可行否?”
周培公听了开始思索起来,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周培公道:“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与满清是多年姻亲,眼下的战事使他们很难置身事外。但毕力克图此人究竟多年磨砺,当年蒙古与满人在草原争雄,他也曾参与过,蒙古与满人原存嫌隙,想必他心里有数。只是后来满人对科尔沁部落关照有加,两者方结为盟友。今日满汉激斗,科尔沁部落自然对满清全力相助,但由于在陕北遭受重创,科尔沁怕是已无力成军了。前时为兄曾与毕力克图叙唠过此事,他总说无法回去面对父老,竟有些厌世之念。放他回去确有可能使他放弃争斗之念,如若我们再给他提供些钱粮用物的帮助,他会选择两不相助的。若是科尔沁对满清不出援手,那蒙古人中则必无相助之者。说起此事,为兄倒有些话要说,近年康熙采取满汉一体之策,对各地汉人关照有加,加之多年时局未有多变,北方民心趋稳。若说藩乱曾使有些西选官员从贼,可几年下来,藩乱已平,康熙渐将各地官员整平理顺,官绅渐次归心。因此我军若要出师中原,必需将此因素一并处置。”
周培公的话让丁勉认识到了军事斗争外地政治斗争,要想在全国百姓中站住脚,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提出有针对性方针。想起敌后的斗争,眼下局势有了新的进展,敌后的情报说清廷大肆征兵征粮,并大量增加税负。许多地方百姓开始出现逃荒、抗税,民乱征兆又显。正如周培公所言,红军要出击中原,必须要有新的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