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架空历史>重生之新民国 > 第十九章:出鞘!

第十九章:出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běi jīng城,紫禁宫中,四十七岁的慈禧太后,坐在龙椅之上,舒服的闭上了眼睛,仿佛看到了整个大清王朝,在她脚下颤抖的摸样。
谁也不知道,她内心多么的想要成为另一个武则天大帝!

从去年四月份,慈禧毒杀了慈安太后之后,已经距离她的梦想再进了一步,把持着朝纲上下,一言定人生死的这种快感,让她全身战栗,她绝不容许任何人去破坏自己的计划!

李莲英静静的站在旁边,周围没有任何的奴才下人,对于慈禧这时候坐在龙椅之上,是否与祖宗法度不和,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三十多岁的李莲英脸sè有些苍白,目光边缘闪过一抹灰sè的衣袂,这才似乎刚刚睡醒一般,低垂着头,小心的上前几步:“太后。。。”

慈禧转过头来,从迷醉中清醒,抬头看了一眼门外站着的一位小太监,对着李莲英轻声说道:“嗯,你去看看是什么事。”

“是,奴才这就去。”李莲英躬身一礼,缓缓的低垂着脑袋,退了下去。

看着李莲英缓缓退出的恭谨身形,慈禧眼中闪过一抹满意之sè,她欣赏他的温和、驯顺、斯文、有礼貌,似乎从他的眼角皱纹里永远透出的都是和乐的笑意,伺候人更是不温不躁,恰到好处,让她极其舒服。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个奴才极其的聪明,该看的看,不该看的永远他都不会看到。

很快,出去的李莲英再次返回到大殿之内,手中拿着二份奏折,缓缓的走到了慈禧身前:“太后,李鸿章李老大人和张树声张大人来奏折了。”

“哦?这两位怎么一起递了折子?难道洋人那边又出什么事情了,拿来我看看。”听到是自己倚重的大臣来折,伸手把折子接过。

其中的一份折子,被缓缓的打开,果然,下面印着李鸿章的私印,这是两人之间的默契,也只有李鸿章上的折子,会被第一时间递到她的手中,而且最后加私印以确认。

满意的点了点头,细细的读了一遍,眉头轻轻皱起:“这些人又在闹腾,这蛮荒之地,有什么好闹腾的,算了,一个女子也不容易,既然求到咱们大清了,自然不好置之不理,李老大人说的也对,就按着他的意思办吧。”

说着,轻轻的拿起御案之上的朱批红笔,轻轻的在奏折上面写下了九个娟秀的小字:以爱卿之意办理即可。

“去,安排人给李大人送去,不要经其他衙门了,省的又要闹哄,至于张大人(两广总督张树声)的这封奏折,也一道发还回去,就说我知道了。”慈禧满意的看了看自己写下的几个字,有些满足于手中的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

“是,太后。”李莲英把手中的佛尘搭在左臂弯处,然后躬身上前,接过奏折。

“对了,那位现在如何?”

“小主子一直在御花园看书,我安排了一些下人们陪着呢。”

“嗯,这就好,年轻人,总要多看看书才好。”

。。。。。。

一八八二年六月末,李鸿章的母亲李氏终究是抵不过岁月的侵蚀,悄然离开了人间,不过在离开之前,却是和她的那个宝贝孙子好好的相处了几天,但是在李经述离开家中,远赴山东的时候,李氏撒手人间。

本来这种事情是要把李经述喊回来的,但是李氏临死之前,却是对家人下了严令,不准告知李经述自己死亡的消息,更不能因此打断了李经述的历练,所以,李鸿章返回家中守孝的时候,李经述却是刚到登州城。

然而,李鸿章毕竟身兼直隶总督的职位,当八月初的时候,一封电报传来,他不得不脱去孝服,以白布系于手臂替代,北上天津,重新回到了岗位。

而那封电报却是两广总督张树声加急发过来的!

原来在之前,清廷驻守rì本那边使馆的黎庶昌接连三次先后用密报传过来有关rì本对朝鲜的企图,同时把朝鲜那边的情况仔细的说了一遍,而最后一次,更是rì本发兵朝鲜,向清zhèng fǔ提出的照会!

张树声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xìng,迅速的把消息递给了在家丁忧的李鸿章,李鸿章从而不得不北上,返回总督衙门。

接着,在张树声和李鸿章两人的密信来往下,又经过了慈禧的批复,正式决定,命朝廷水陆两军,同时开赴朝鲜代为平乱,以阻止rì军继续插手朝鲜半岛的借口!

水军以北洋海军为主,而陆军,则是地理位置最佳,军队战力不错的‘庆’字营三千人出征平乱。

一九八二年八月九rì,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帅三舰出征朝鲜,八月十一rì,丁汝昌传来消息,征求清兵出征朝鲜。

李经述怀中揣着父亲给自己写的亲笔信,心中暖呼呼的,李鸿章在信中多次强调,让他凡事不可逞强,以保住自身安全为主,并在他的身边设下了层层的保护网,虽然并不赞同父亲的观点,但是并不排斥这种亲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之意。

“快些,吴大人那边已经在等着了。”李经述向着正在行进的队伍大喊一声,然后集体跑步前进,身后,带起阵阵的烟尘。

原来上次吴长庆说的,交给李经述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六营,和一营一起作为登陆朝鲜的先锋部队之一,今天正是出征的rì子!

很快,众人来到登州码头,吴长庆也带着袁世凯以及一个朝鲜人同时赶来,众人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好寒暄的,直接和军舰的水军做了一个交接,相继整队进入了停靠在码头的四艘军舰之中。

一营被安排进了镇东舰,而六营则是进入了rì新舰,至于辅兵们则是安排进了拱北舰。

另一艘舰船是辎重舰,装载着粮草军火。

这次加上的北洋水军,以及其他的军队,共计二千余人,浩浩荡荡的涌进了各自的舰船中。

当最后一名士兵进入的军舰的时候,李经述激荡的心情这才慢慢的平复下去,李得胜几个哨官和卫队们这时候站在他的身边,正听着他交代一些事情。

“你们几个哨官,要时刻注意士兵们的身体状况,防止出现大的人员减员,还有,严格管好士兵,在船上不要给我惹事,没事就老老实实的呆着,养好了jīng神,到了那边才有力气干活!”

“是!知道了,统领大人!”这些哨官们已经好久没有打过仗了,当这一天再次来临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的血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沸腾了起来!

“知道就好,都进去吧。”李经述点了点头,就要带着众人一起进入船中。

“唉,李统领?李统领!大人让你去那边呢。”就在这时候,忽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李经述回头一看,却是认得,正是经常跟在吴长庆身边的一个亲兵。

“你们先进去,记得我的交代。”李经述低声对着众人说了一句,然后又把卫队留了下来,只带着李元芳,两人迎了上去。

码头上有些嘈杂,一些粮草和军械这时候正在起运,不时的传来民夫们阵阵的呐喊声。

待到对方离得进了,李经述这才问道:“大人叫我有什么事?”

“这个小的也不知道,可能是有些事情交代。”

李经述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那艘庞大的军舰威远号正静静的停靠在那里,在阳光的照shè下,散发着一阵阵的冷光。

吴长庆这时候,身边正站着袁世凯和一个穿着海军服的男子,想必就是这次的海军主官丁汝昌。

可能是看到了李经述,吴长庆这才朝着李经述这边挥了挥手。

“嗯,走吧。”

挤开旁边忙碌的众人,李经述第一次踏上了后世中,那艘名传史书的威远号军舰,也第一次看到了丁汝昌这个海军将领。

不过,两人谁都不知道,这次的相见之后,两人还能够有共事的一天。

多久不见,袁世凯脸上有些黑瘦,不过jīng神却是很好,眼中不时的冒出一阵阵jīng光,尤其是最近吴长庆把军中所有的后勤方面交给他负责,又带着他进入朝鲜,这让他心中越发的高兴。

这时候看到李经述一身整洁的军服,身材挺拔的过来,向着对方带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李经述对着他笑了笑,这才向吴长庆敬了一个军礼:“吴大人。”

“嗯,我这次叫你来,是给你介绍个青年才俊的,我身边这位就是咱们的这次水军统帅,丁汝昌丁大人。”李经述之前已经猜到,不过这却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后世久仰的丁汝昌。

其实,这时候的北洋海军也只是刚刚成型,甚至连正式的番号都没有,他又是曾经在太平天国里当过乱匪,自然还没有像后来那样成为北洋海军的提督。

要不是李鸿章对他的才能极为欣赏,保下了他,又把他派到了这里,为北洋海军正式挂牌成立打下基础,他早该被砍头了。

去年一月的时候,丁汝昌根据李鸿章的要求,从英国带回的“超勇”和“扬威”两艘巡洋舰,俨然已经为北洋海军成立又增加了家底。

“原来是丁大人,早就听家父说起过大人对海军的独特见解,有大将风采,今rì得见,也算是了了我多年的心愿。”

四十六岁的丁汝昌,这时候正是一生中最为充实的时候,每rì忙碌着海军建设,眼看着海军在自己恩公李鸿章李大人支持下,一步步的走上正轨,心中自然比起以前更为开朗。

在场众人都知道李经述的身份,自然不用隐瞒着。

丁汝昌由于这些年李鸿章的知遇之恩,因此,对于李鸿章甚为忠心,在李鸿章的家书中,这些事情,李鸿章自然会对李经述有了交代。

看着恩公的公子,清瘦的脸上陡然爆发出一阵爽朗温和的笑意,就像这时候大海上洒下的早晨阳光一般。

“哈哈哈,以前总想着见见公子,却是一直没有时间,前一阵子李大人给我写信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次竟能和公子在一起并肩作战,这才叫缘分,你要是不嫌弃我出身,喊我一声丁叔叔可好?”

丁汝昌一生忠于李鸿章,就是后来的北洋海军,在他的带领下,几乎成了李家军一般的存在,今天看到李经述少年英才,不由大为喜爱。

“那我就讨个巧,私下里就喊丁叔叔了。”李经述一笑,对于眼前的这位,却是及有好感的。

只有袁世凯在旁边看着,心里莫名的有些酸楚,刚刚自己和对方说话,对方却只是公事般的应付几句,原本还以为对方是一个冷面将军,却原来对方根本就是不重视自己。。。

由于有了李鸿章的关系夹杂在中间,这次见面极其的愉快,似乎没有人对于即将要到来的朝鲜战争有任何的担心,而事实上,也根本不用担心。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