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架空历史>西门庆定鼎天下 > 第二十八章 所谓姐儿、寒食等等

第二十八章 所谓姐儿、寒食等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我们家夫人平时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哪里能单独见得到啊!”芍药眉头锁起,似乎想不到什么好办法,突然她嫣然而笑,“有了,明天是清明节,夫人必定要带着我们去扫墓踏青,然后我就趁机把夫人引到杏花村旁边的姑子庙里,你可要早早地在里面等候。”
“姑子庙?”杏花村我知道,就是城南坟地周围的一个大村落,可是这姑子庙就有点搞不懂了。

“就是清凉庵,离永福寺有二三里路,里面的姑子也都是rì常到俺家里讲佛法故事的。”

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姑子庙”就是尼姑庵,只是名字叫做什么“清凉庵”,实在是有点不大好听。不过这个法子倒也jīng巧,于是我问道:“那夫人到时候会往哪一间房里来?”

“姑子庙小得很,前后一共也就三进。进来大门就是小佛堂,第二进有三间比较干净的厢房,夫人肯定在那里落脚,你只管事先占定了一间就好。”

我和芍药商议了一番,最后她才带着食盒走了。我也不再作画,收拾了东西,就往清凉庵赶去,到了先赏给那住持王姑子五吊钱,说到第二天家里的内眷要出城扫墓,会在这里下脚。又让她事先准备好热水点心,莫要让其他闲杂人等进来吵闹,到时候会另有赏赐。那姑子接过钱,眉花眼笑地答应了,领着我在庵子里略略转了一圈。

我回到家中,又忙不迭地让家人准备第二天扫墓、出外踏青的诸般用物。古时候娱乐活动单调乏味,即便是西门庆这等豪富人家,平时也没有什么可干的事情。要想有趣,除非就是去行院和粉头姐儿吃酒玩耍,或者就是去赌博,要不就带了一大帮帮闲无赖,在大街上厮厮挨挨地调戏妇女。

古代民间的称谓多有变化,大抵而言,都是以尊称为主,逐渐范围广泛。比如粉头姐儿都是这个时代对于jì女的称呼,其他如“婊子”是一种略带侮辱xìng的说法,“娼jì优伶”则是书面用语。粉头是指这些人打扮得油头粉面,姐儿其实是一种尊称,开始指的是官宦世家的女儿,并按照排行,有“大姐儿”、“小姐儿”的区别。后来这等称呼越来越泛滥,普通人家的女儿也可以叫做姐儿,甚至连行院里的jì女,也被称为“姐儿”。再往后发展,到了元明之际,大姐儿、小姐儿都不加区分,统称为小姐。不过这个小姐的称谓一般就只限于大户人家的女儿,而且还有了大小姐、二小姐的区分。

还有公子称谓的转变。chūn秋战国之时,公为诸侯的爵位,如齐桓公、晋文公之类,子就是儿子,公子指的是诸侯王的儿子。到了后世,凡是豪富人家的年轻人,都可以称之为公子。其实就比如“公”这个称谓,周朝诸侯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齐桓、晋文也只是侯爵,秦国爵位为伯,楚国居于南方蛮夷之地,爵位只是最低一等的子,但为了尊崇其位,都称之为“公”,甚至楚庄自称为王。由此来看,在二千多年前的chūn秋战国,人们就开始这样抬高称谓了。

类似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再比如太监称呼的变化。太监起初是指皇宫里阉人的大头目,比如明朝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每一个都是甚至能压过内阁首辅、大学士的人物。但到了清朝,普通的阉人也能称之为太监,比如什么小太监老太监、张太监王太监。其他如宦官、公公、夫人、太太、郎君、夫子、官人、相公等等等等,无不都经过类似的变迁。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中国十分重要的一个节rì。清明节又名寒食节,这一天里有禁火、扫墓、踏青等诸般风俗。禁火就是各家各户都不能生起烟火,吃饭也只能吃冷食,因此也叫寒食节。等傍晚的时候,百姓再从寺院,或者德高望重的族亲那里引取新火种,回家点燃已经熄灭的灶火——古时候没有打火机,虽然类似火柴的东西宋代也有,叫“法烛”,但这东西当时很罕见,所以普通百姓过rì子,不能每天都生活造饭——于是,灶里的火一旦点燃,就要一年不能熄灭的。

每年,唯有寒食节这天,他们熄灭灶膛内燃烧了一年的灶火,夜晚再重新引燃新火——图的是辞旧迎新。引取新火种是有讲究的,从子女双全的家中引来的新火,被认为“福火”;从才华横溢的家中引来的火,那是文曲星的火种……有亲人去世或者其他不幸的家庭,按惯例只能从寺庙当中取火种,以祈求一年平安。

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南阳韩翃有寒食诗云:“chūn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rì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此诗说的内容也正是唐朝人寒食禁火、引取新火的风俗,而且借古喻今千载流传,汉宫指的是唐朝的皇宫,五侯指的是被唐朝皇帝宠信的权贵大臣。

此项风俗据说是来自于chūn秋时期,当时晋国的公子重耳流亡国外,介子推(姓介名推,子是尊称)、狐偃、赵衰等忠心耿耿辅助他登上王位,是为chūn秋五霸之晋文公。重耳赏赐那些有功之臣,介子推隐居深山不受。重耳为了逼迫他出来,放火烧山,谁知介子推志向坚定,宁愿被火烧死也不愿出山。重耳为了祭祀介子推,命令这一天不准生火,流传下来,遂成为寒食节。又引申出祭扫先人坟墓的习俗,而且chūn初三月万物萌生,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也适合人们出外游玩踏青。

不过按照《左传》中的记载,介子推并不是被烧死,而是“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也就是说找不到介子推,把绵上这个地方当做他的祭田。至于所谓烧死、不准生火云云,当是后人的附会之言。

说起各种历史,不得不思考的就是西门庆所在的这个北宋世界。前世自己其实虽然是美术学院的学生,但毕竟是文科生,而且比较喜欢看书,对科学、历史这类东西也挺感兴趣。但因为并不是专业的历史系学生,很多时候,除了一些穿越小说,比如《新宋》、《乱臣贼子》之类。再则就是看些比较流行的历史方面畅销书,就像《品三国》、《明朝那些事儿》。更专业一点的,就是比如二十四史、《国史大纲》、《万历十五年》、《剑桥中国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高卢战记》、《罗马帝国衰亡史》、《论美国的mín zhǔ》等等。

其实这么说起来,自己虽然比不上那些历史专业的,但比之一些对历史丝毫不懂,只看过一些清穿、宫斗电视的小白,却要强上太多太多。

嗯,自己的处境其实还算是好的。尤其是一穿越过来,就成为了一个大户人家的独生子。西门庆,这可是在中国鼎鼎大名的人物,当然,名声没那么好听罢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在乎这些细枝末节,而且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总好过默默无名碌碌无为的某甲某乙吧。

印象中大多数的类似小说都是两个套路,或者**穿越或者灵魂附体。前一种情况这个世界凭空多出来一个未来人,首先需要你把自己的身份伪装起来,然后一切都重新开始,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当然,某些没节cāo也许会带过来一把步枪,甚至是一支小型军队)。另外一种的zì yóu度就高了许多,各种身份、xìng别、民族、年龄都有,什么流民、马贼、赘婿、不得志的士子、无能的统治者等等。

一旦想象力突破了“穿越”这个节点,自然而然就有各种各样的穿越之道,只是像自己成了西门庆,却是很不错的一个方式,起码现在一切安乐,还是挺让人满意的。

ps:10点还有第三更,顺便求点收藏红票之类....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