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私会
朱元璋很高兴的说道:“你这鬼灵精,我还不知道你想得的是什么吗,你不就是想哄皇爷爷开心好让皇爷爷少杀点人吗,不过我告诉你,这谋反罪是不能容情的,要杀一儆百,朕这一生最恨两种人,一就是贪赃枉法虐待百姓。二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允炆我的位置迟早都要传给你的,你记住今后什么事情都可以赦免,唯有谋逆是能纵容的,你要以雷霆手段让天下人都不敢越这雷池一步,好了,你下去吧。”
朱允炆告退后朱元璋传旨:颍国公傅友德、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诛九族、车裂、剥皮实草,传示各地,个连坐者一律处死。圣旨一经发布各地人心惶惶,最后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
回到了太**朱允炆心想:“自己真的太仁慈了吗,说好不管这些人的事情的,可是到了朱元璋的面前还是想给这些人求情,哎,看来自己真的太仁慈了,我对罪犯是不会仁慈的,只是那些连坐者岂不是太无辜了吗。”
想到这里朱允炆也是微微的叹气,想着自己以后的出路,既然蓝玉这次没有死,那相信他以后要是不犯大错的话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忧,徐达一声谨小慎微,要是没有病得话朱元璋也不会杀他,铁铉是个守城的好手,刑狱方面也很擅长,方孝孺今后可以让他帮我写点东西骂人,夏元吉能帮我管账,师傅能帮我出主意。好了,现在我的基本人员差不多了,我现在做的就是要等待了。不知道郑和现在怎么样了,我应该去看看他和师傅了。
朱允炆乘车来到宏觉寺后来到了道衍和尚的住处,拜见师傅之后,然后拿出了一个食盒,里面装的是板鸭和一切小菜,然后又从另一个食盒中拿出一坛酒来说道:
“师傅,有道是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您老对这个不介意吧?”
道衍笑骂道:“你这小子,就你鬼点子多,喝酒吃肉还给老衲找借口,放心吧,老衲不戒酒肉的。”
朱允炆又笑道:“师傅您才是有道的高僧,可能全世界只有我们明朝的和尚才不许吃肉,和尚不许吃肉是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自己异想天开规定的,也不知道现在和尚是信佛主还是信皇上,传教来我国的时候只是禁止吃荤的规定也就是指葱、蒜、韭等有刺激性味道的蔬菜,不知道那位得道高僧可能认为梁武帝的规定不错,然后在荤上面加上了肉,真不知是有得还是无得啊。”
朱允炆说的老气横秋,就想一个老头子一样,把道衍逗得哈哈直乐。
道衍说道:“其实政教都是一体的,是佛家普度天下不过是统治者骗人的幌子罢了,不过这个幌子还是会被利用的,佛讲究今生修来世,因果报应,今生无论多么不好还有来世呢,如果你今生本本分分的那来世就会好,假如全天下的人都相信了那国家不就稳定了吗,人们都做了宗教的奴隶。”
朱允炆点点头道:“老师,您希望佛教发扬光大吗?”
道衍道:“我自从跟随老师修习佛法以后也算是个出家人了,我是人也会有私心,我也希望佛教能借我之手发扬光大,这样我也可以万世留名了。”
朱允炆听后点点头道:“老师你放心,只要我登基为敌我就封弘觉寺为皇家寺院,你就是大明国师,我保证让老师的大名传遍世界各地。”
道衍听后笑道:“允炆,我相信你能做到,我第一天看到听到你说的那一番话我就知道你绝非池中之物。”
“老师,我毕竟年轻,以后还要多请你帮助我啊。”
“你要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的话我是义无反顾。”
“如此那允炆先在这谢过老师了,老师不知道我之前交代你的事情怎么样了?”
“正在按我们的计划在各地秘密的寻找能工巧匠,并统一管理,现在锦衣卫太厉害了,等你登基的时候就是这些人出现之时”
“那如此有劳老师了,老师郑和呢?”
“他去后山了,最近好像老往后山跑谁知道去干什么。”
朱允炆陪着道衍喝了一会酒之后还没有看到郑和回来心里犯了嘀咕了,这小子跑哪去了,我还是去找找吧。
朱允炆告辞了道衍和尚就来到了后山。走了一会看到树林里好像有人的笑声,朱允炆踮脚走到了近前一看,郑和正和自己的侍女春梅在一起聊天,朱允炆不想打搅他们正在向后退的时候踩到了一截树枝,只听嘎巴一声,里面的二人一听心里齐声叫道“谁?”
朱允炆这时一看既然被发现了那就出来吧,对着里面说了句:“是我”
二人一听便知是皇太孙朱允炆赶忙在树林中走了出来双双跪地,口称请太孙赎罪,我们二人并没有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啊。(古代男女私会是很大的事情了,这有损女方的贞洁,要是被人知道男的必须娶了女的。)
朱允炆说道:“没什么,就算你们干了我也不会怪罪你们的,第一,春梅虽然是我的侍女,但是我从来没有把她当成女婢来看,我一直把她当成我的朋友。还有郑和,我虽然名义上是你的主人,但是我也没有把你当成仆人来看,你看我们不还是师兄弟吗。春梅我觉得郑和不错,你们要是相互喜欢的话我就把你许给郑和了,我不是答应给你找个好人家的吗。”
春梅说道:“公子春梅谁也不嫁,春梅要一生侍候公子。”
郑和也道:“主人郑和自从跟了公子寸功未立怎敢娶亲。”
其实事情根本没你们复杂,我就问你喜欢对方吗?
两人点点头。这不就行了,好吧,等回去之后选个好日子你们就成亲吧,郑和你可要对春梅好些啊,否则的话本太孙可不饶你。
两人对朱允炆千恩万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