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架空历史>穿越之大民国 > 三百六十七节 与苏合作

三百六十七节 与苏合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出售官办企业是一个长远眼光,如果只考虑短期,显然战争期间,这些企业能带来大量的利润,可是长久以后怎么办,战后呢,这些企业在此回归为整府的包袱吗何况即使是战争中,这些官办企业的效率,也未必赶得上让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来管理何况为了避免后来出现的大量弊病,现在处理起来不但成本最低,而且容易处理掉
但是出售官办企业给私人也有很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是舆论风险,一个弄不好恐怕会被媒体揪住小尾巴不放,冠上什么出卖国家利益之类的大帽子像明治维显然是成功的,但是当年整府像财阀出卖大量官办企业也遭到了民间舆论的诟病

为此赵书礼想出了一个主意,以筹集军费为名义来出售,而出售的过程中一切透明,不直接转让给私人,而是通过股市出售企业股份大量的官办企业,有计划的分批上市,最挣钱的最先上市而恰恰遇到了大量的江浙资本涌入,于是出售很顺利

赵书礼从来没考虑到,这些年这些企业到底有多么庞大,现在他总算有了个概念了1940年初开始的不到三个月的出售行动,卖出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竟然筹集到了一百多亿的军费这一百多亿说多不多,其实也仅仅是收回了当年的投资而已,说少也不少,塞北币还是比较值钱的,尽管经过长达十年的通胀币面价值比zhōng yāng印发的法币不及三分之一,但足够塞北军支持一年的战争了,如果用来还外债,足够还清美国的三十亿美元债务当然欠其他国家的,比如德国的十几亿马克,rì本的四十亿rì元已经被赵书礼列入坏账了,这笔欠债在他借钱的时候就已经勾销了,他只恨这两国太穷借不到多的钱

出售官办企业的同时,还出售另外一种资产,就是冻结的rì资企业这些企业可不能用上市来处理掉,因为整府不是这些产业的所有者而是通过拍卖的形势来出售当然名义上是出租,赵书礼没想到的是rì资企业的规模竟然不比官办企业差,竟然也出售到了一百多亿当然总体上这些rì资是没有官办企业规模大的,但是他们经营情况却比官办企业强了不止一星半点每个企业不但没有债务,反而都是有大量盈余和流动资金的,非常受民间资本的欢迎

按照计划大量的官办企业、rì资企业,会在1940年底全部出售完同时按照计划,这些企业经过一年的适应会很快爆发出强大的生产力,在1941年时,塞北地区的工业生产力将完全越rì本,从而让中国在亚洲地区成为第一流的工业国家当然前提是这些工业的发展不会受到战争的影响,可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有句美文是怎么描写chūn天来着哦是chūn姑娘来了

1940年的chūn姑娘恐怕不会高兴,因为中国大地不,是全世界的大地上都在厮杀

1940年4月下旬,辽东的天气终于经过数个晴天,有了chūn天的味道厮杀声剧烈起来,东北军和塞北军对沈阳的总攻发动了

经过一个冬季的围困,沈阳rì军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粮草都不济了,最近十几天全靠rì军的空投而空投的准确xìng且不说,就是那些双翅膀的rì本运输机为突破塞北空军的封锁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东北的战事中,空军优势一直在塞北一方,不得不说小鸟公司研制生产的燕式单翼全金属战斗机,不管是质量上还是xìng能上都胜过rì军战机一筹也就是rì军最先进的九七式战斗机能跟燕Ⅱ式抗衡了,至于九二、九五式完全是炮灰

现在塞北装备了一千多架燕Ⅱ式战斗机,一百架侦察机,完全满足护航和夺取制空权的需要但是如果rì军一旦结束南方战事,或者是把南方的先进战机全部调往东北的话,恐怕局面就不是那么乐观只是塞北却没办法扩大自己的空军,不是生产力不够,赵书礼极为重视飞机生产,按照塞北现在的生产力,年产三千架各型战机轻轻松松,这还是不动员不加班的情况,如果满负荷极限运作,飞机生产力恐怕逼近一万是没问题的可是问题在在于塞北没有多的驾驶员来驾驶这些飞机,飞行员的训练太漫长了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空军一个重点解决的难题了,为了训练多的飞行员,第一空军向航空公司发出了征召命令,从航空公司调集了一半一百人的飞行员加入空军,但是飞民航的飞行员只能执行轰炸任务,空中格斗对他来说就太苛刻了同时跟民航签订了飞行员培训协议,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帮忙培训飞行员,同时空军自己的培训计划也满负荷运作,过去要三年的训练计划,战争一开始就缩短到了一年,接着又缩短到了半年,三个月前刚刚定下来三个月,现在又不满足战争的需要了,现在空军已经制定了极限训练计划,一个月培养出一个轰炸机飞行员,两个月后可以转战斗机部队

战争是军事技能最好的课堂,尽管训练时间在缩短,但是培养出的飞行员素质并不见得差多少,唯一让人心痛的是,大量的手上阵伤亡率激增,比过去经过几年培训才上战场的老飞行员存活几率要小很多但这就是战争的残酷xìng,rì本人也是这样干的,没办法

相对于空军,坦克部队的损失就少多了,培养起来也容易,因为塞北地区,尤其是外蒙的移民点,由于每户的土地都较多,而且这里允许买卖很多山西老地主都纷纷拿出积蓄到这里开垦,他们雇佣了大量的拖拉机手,这些拖拉机手就是很好的坦克兵后备人员而且坦克兵的战损很少,因为rì军的坦克实在是太差劲了也就是在南方欺负欺负zhōng yāng军,面对几年前量产的塞Ⅱ式坦克根本就不是对手,何况塞北现在已经计划列装塞Ⅲ式重型坦克了

国际上,苏芬战争后,苏联暂时没有什么威胁了

但是苏联在苏芬战争中暴露出来的软弱却让人触目惊心,原本西方国家对苏联是恐惧的,当年十七国干涉也没那这个红sè帝国怎么样,经过了二十年的和平发展又进行了几个五年计划,西方国家以为苏联的战斗力恐怕到了空前的地步甚至黑特勒恐怕也这样认为,否则不会去跟苏联瓜分波兰了,能独吞的时候不独吞不符合他的xìng格而苏联一直表现出来的也是强大让人喘不上气的强大,和平时期不管是他保留的军队数量,还是坦克、飞机的保有量都是其他西方国家的总和可是这些武器装备却老旧了,基于苏联的技术能力,他们的武器总是落后西方国家一筹而他们也没有意愿去改善,因为他们的工厂改一款产品不是厂长说了算的倒不是他们生产不出好的装备,相反,他们的武器设计总能出现天才人物T34坦克就是例子,而且现在已经出现了

这款坦克赵书礼已经盯上了现在正在跟苏联谈判,谈判结束后有望获得生产许可

塞北跟苏联的谈判是密谈当然主要内容不是关于武器的,而是关于战争合作的现在的局势,尽管没人进攻苏联,但是斯太林已经隐隐感到了威胁而他的军队在苏芬战争中的表现实在是难以让他满意,伤亡近百万他不心疼,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何况他的心就像钢铁一样坚强,乌克兰饿死了上千万人时候他都不皱眉头一下但是要知道他面对的对手才十来万军队,而且武器装备落后,根本不是苏军一个档次的而且苏军暴露出来的弱势,可能会给其他国家带来错觉,觉得苏联好欺负,来干他就不划算了

而容易这么干的国家中,rì本人显然十分符合,rì俄战争苏联人还记忆犹,不宣而战是他们的传统因此斯太林不得不防,rì本人在占领东北后,突然给苏联远东地区来那么一家伙他需要塞北牵制住rì军,现在看起来塞北任务完成的不赖,眼看着就要把rì本人赶出东北了但是斯太林不是傻子,他也看得出,东北战争绝对不会就这么结束,反复拉锯是难免的他担心的是塞北的突然失败让rì本人彻底占领东北,rì本毒霸东北,不管是老沙皇,还是他这个沙皇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斯太林愿意跟塞北合作,有限的加强塞北的军事力量这个有限的界限就在于,能让塞北抵挡rì军的进攻,但是却无法对苏联构成威胁经过商议,塞北提出了在这么几个方面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第一是飞行人员,希望苏联能派出他们的空军参战,但是这显然不可能,苏联没有对rì宣战,但是有一种规避方法叫做志愿军,这种方式1936年苏联人就用过了,他们往西班牙派去了志愿军,跟德国意大利的志愿兵打的不亦乐乎,这也是苏联人为什么一直对德国很有戒心的原因现在他们表示可以派遣三百名飞行员到塞北志愿志愿,尽管苏联的飞机老旧,但是毕竟数量在哪里呢,飞机数量那么多,自然他们的飞行员数量也是很多的,这个极端重视军事的帝国,确实一直没有放松备战

除了飞行员外,另外还需要苏联的医护人员,希望苏联能派出一些战地医生和护士来帮助塞北军医治伤员,尽管塞北这些年的医疗事业发展很快,但是合格的医生培养起来比飞行员难多了,估计跟培养教授都差不多,因此是有心而无力啊

如果按照德国的军医标准,塞北只能满足装备五十万军队就是极限了,而赵书礼希望三年后塞北军可以达到五百万人让苏联派医护人员的同时,其实还是希望他们能带出多的中国医护人员

塞北希望苏联能提供贷款,用来购买苏联的资源,尤其是铁矿资源塞北的铁矿在跟澳大利亚合作后,对澳洲的铁矿石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战前一年达到了八成而现在被rì军封锁了,尽管塞北境内的各种铁矿启封重进行了开采,但是还是难以满足钢铁冶炼能力战前一年,塞北的钢铁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年生产了各型钢材八百万吨,过了rì本但是本土铁矿石仅仅满足了其中四百万的产能,一半是靠进口澳洲铁矿石来满足的很奇怪的数据,塞北进口铁矿达到八成,可是进口铁矿怎么才满足了一半冶炼能力呢,显然进口大于使用,问题就在于赵书礼早已经开始了铁矿的储备了

他遇刺回国后,开始大规模储备行为,基本上三到五成的进口矿石是进入了储备库的可惜到现在也仅仅储备了三千万吨铁矿,仅够两年的生产,这还是在不扩大产能的情况下,而战争对钢铁的需求显然会扩大钢铁生产,也就是说这些储备也就是够一年多点时间的所以苏联的铁矿就非常有必要了,而苏联的钢铁生产能力也很强大,铁矿产能强,一直都是他们的重要出口产品,只是针对的是德国不是塞北,现在塞北希望他们来填补澳洲的空缺

人力、资源上都需要苏联,可是在技术上对苏联的要求却不高

苏联的坦克还是赵书礼临时想起来苏联的T34很有名,最后加上去的

经过谈判,苏联人对派出飞行员没意见,对医护人员有点抵触,他们似乎不在意中国人多死点,但是在塞北方的坚持下,他们也答应派遣三百名医护人员,这远远达不到赵书礼的要求,赵书礼希望他们派遣三千名,甚至表示愿意支付薪水对于T34坦克,苏联人最后答应了,给与塞北生产许可,但是要求塞北用燕Ⅱ式飞机技术,加上一款双缸星型发动机技术来交换苏联人的胃口真大,这交换不对等,但是鉴于人家派出了飞行员和医护,塞北方没理由拒绝

协议就这样达成了(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泡书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