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架空历史>奋斗在明朝 > 第十六章 堂学大村家苏

第十六章 堂学大村家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单发火铳一支十五两银子,三眼火铳一支三十两,二寸四分小炮一千二百两银子一门,三寸炮两千两一门,五寸大炮一门四千两银子。床弩就不算你们钱了,奉送,你们每购买五十支火枪送一具床弩,买一门小炮送两具。买一门三寸炮送三具,五寸大炮则送五具。”
李世杰的表情诚恳,嗯,就像吐血大甩卖那样,对陆氏的人说道:“这个价钱很公道吧?”

公道个鬼了。

陆正方暗骂一句,却不得不陪上笑脸,道:“这个价钱比从固原卫购买还要贵上一些,李大老爷,这个价钱能不能降降?我们陆氏可是要买上许多的。”

“是比从固原卫购买要贵些,可是陆老爷,”李世杰笑道:“你们并不能从固原卫买到火器,不是吗?”记得冯劫才跟他说起过,貌似齐氏有人在固原卫戍军中做官,有齐氏的人从中作梗,陆氏能买到火器才怪。

没等陆正方开口,陆勋一声惊呼,“李兄连五寸**都能铸造吗?某听闻五寸**威力惊人,以之攻城的话,往往数炮就能将城墙炸开,这种火炮连固原卫都没有,却不想李兄竟然能自己铸造,看来李兄麾下之工匠技艺高超啊!”

“陆兄过奖了。”李世杰笑了笑,对陆勋的惊讶毫不在意,却对陆正方道:“陆老爷,这个价钱实在算不上贵。须知,固原卫的火器是有限的。固原卫的官兵没有粮饷,他们只得盗卖军械,只是,区区一个固原卫能有多少火器,官兵们将库存卖完了也就没了。而李某这儿就不同了,李某是自己铸造火器,可以说是源源不绝,你们陆氏就是想买几万杆火铳都行。从这一点上看,这个价钱的确算不上贵。”

“再有,”李世杰补充道:“火器现在只有固原卫在卖,若李某插上一手,得罪的可是那些丘八,此举风险甚大,因此价钱贵上一些也是理所应当。”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陆正方当然是希望更便宜些,于是道:“可是李老爷的火器在品质上却不如固原卫的那些。还有,现下虽然售卖火器的只有李老爷这一家,但来买的也只有我们陆氏——这样,陆某向李老爷承诺,陆氏将会介绍其他人前来购买火器,如此,还望李老爷能降低价格。”

也对,现在就陆氏这一个买家,退让一些也不是不可以。李世杰思付再三,点头答应下来。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最后确定的价格是单发火枪十二两一支,三眼火铳二十五两一支,火炮价格也降了一些,不过,床弩不再是奉送,而是一百五十两银子一具。最终,陆正方向李世杰下的订单是单发火枪五百支、三眼火铳一百支、小炮十门、三寸炮五门,另加二十具床弩。

商议妥当之后,老规矩,李世杰让苏小妹起草了一份契约,将货物数量、价格、交货日期等等全都写上,当然,因为这次交易必须暗中进行,也就没有什么违约惩罚,为了降低风险,李世杰将订金提高到交易总金额的三成。

陆正方对此毫无异议,陆氏是真的想买火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是不会主动违约的,订金高点就高点吧,陆氏家大业大,根本就不怕李世杰收了银子不给东西。不过,他倒是觉得这种契约颇为惊奇,在这份契约上交易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极尽详细,甚至有一式三份,还得有公证人——这种契约好,陆正方对此赞不绝口。

双方各在契约上按下手印,李世杰这边自然是他自己按,而陆氏那边则是陆勋,如此,契约签订完成。

随后,陆正方满意地拿着契约回去,订金在他回去之后自然会派人送来,而陆勋这厮本来想流下来的,却被陆正方生拉硬拽给拉走了,陆勋这人实在是太嫩了,将他留在这儿,不知道这厮还会吃多少亏。

“三万两银子到手。”陆家的人走后,李世杰拿着契约笑得合不拢嘴,军火买卖果然赚钱啊,这笔交易他所要付出的成本不值一提,无非就是些材料和人工而已,这么一场交易下来,足足有六成以上的利润——铁和木头都不值钱,而且人工也便宜的很。

“小妹,让工匠营开工吧,嗯,火枪就造那种前装火绳枪,火炮也得是前装的,让二柱叔不要加膛线,另外床弩也不要全铁制的,用木头和铁混合制造就可以了。”

苏小妹应了,看得出来,小姑娘也很高兴。

高兴啊,今儿个真的很高兴。李世杰哼着小曲,想起很长时间没有去看他的那些学生了,遂迈着八字步往大学堂而去。

要说苏家村最好的建筑,那还得数这座大学堂。教育乃国之根本,李世杰对那些娃娃学生一直都十分重视,在推广社会保障体系之后,李世杰不但高薪从海城聘请了数位秀才回来,更发动民团和奴隶总计上千人建造了一所庞大的学校,那就是苏家村大学堂。

兴办教育一事得到了整个苏家村从上到下所有人的支持。苏家村地广人稀,听说李世杰要兴建大学堂,苏大山这个里正大手一挥,从村西划了一大片土地给李世杰,这块土地的面积超过一百亩。

当然,在古代建造一个学校是用不了这么大块地方的,苏家村大学堂的建筑面积只有区区四千个平方,其余的土地都被李世杰用土墙围了起来,并且在空地上种上树木和草皮,还让工匠营打造了一些单双杠和滑梯等健身和娱乐设施,另外更是修建了一个大操场。

“堂學大村家蘇”

用巨石垒砌的门楼高大而气派,上面刻着这么六个大字,这六个字还是李世杰写的,门楼的旁边还竖立着一块石碑,那上面是整篇的《荀子·劝学》,同样是李世杰所写再由工匠刻上去。

大学堂只有门楼,没有大门,按照李世杰的意思就是有教无类,不管是谁,只要是想学习的,不管是娃娃也好大人也罢,哪怕他是奴隶,只要他想学就都可以进去学,为此,在各大教室还设立了旁听席。你别说,还真的是有不少大人跑来学习的,人们在空闲的时候都会跑到大学堂来旁听,大人小孩都跟着夫子学拼音学术数学写字,一群成年人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象小娃娃一样摇头晃脑地读书,这也算是苏家村的一大特色。

穿过草坪,学堂里面的建筑分为三部分。正中间隔着宽大的青石路左右各有一个建筑群,那是教室,左边教授蒙学,右边则是幼学,教室是由砖石所建,十分坚固,屋顶上盖的也是瓦片而不是稻草,此外,李世杰还让人多开窗户,虽然没有玻璃,但采光和通风毕竟比最开始那间土屋强多了。另一部分则是夫子和学生的宿舍。苏家村大学堂实行寄宿制,所有的学生都得住校,为此,李世杰还专门雇佣了一些女子负责照顾那些娃娃。

李世杰来的时候学生们都还在上课,左边的教室里一片abcd和平上去入之声,李世杰跑去看了看,整个蒙学大概有一百多个学生,分为五个班,现在五个班都在上课,有的在教汉语拼音,有的在教术数。李世杰将蒙学的时间确定为三个月,蒙学的学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来学习拼音和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学会的就升入幼学,没学会的留下来继续学。

蒙学只是最基础的部分,李世杰稍微看了看也就算了,看得出来,那些夫子都很用心在教学生。

再看看幼学部分,实际上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学会了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的娃娃们在幼学里需要学习上千个汉字,还要学会加减乘除,而教材除了李世杰编写的《术数启蒙》之外就是《三字经》和《千字文》了。

可惜没有字典啊,李世杰叹息不已。古代虽然没有《新华字典》之类的东东,但古代也有古代的专业字典,象《尔雅》、《说文解字》等就是了,而此时最好最完善的字典当属《永乐大典》里的那一部。不过《永乐大典》李世杰是不用指望的,这本书从编写完善时起就被朝廷收藏起来,民间也不是没机会看到,但象这种政治意味十分浓厚的书只有小部分人可以见到。据李世杰所知,整个陕西,只有陕西布政使司衙门里才有那么一部拓本,其它的地方想都别想。

也不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想的,好不容易编了一部字典吧,却又束之高阁,字典编出来就是为了使用,不用的话还编它干嘛?

李世杰腹诽不已。《三字经》和《千字文》虽然流行了几百年,但它们并不能代替字典,用这两本书来教学生识字肯定不靠谱,当作小学课文来读还差不多。不过,李世杰目前也没有好办法,《尔雅》和《说文解字》他已经派人去收集了,暂时先用这两本非专业教材凑合一下吧。

“人之初,性本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一阵一阵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里传出,李世杰悄悄往教室里望去,夫子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学生们在下面跟着学。

现在的教学条件比李世杰教书那会强多了,黑板、粉笔、板擦,小三样一样不落。所谓黑板呢,就是在墙壁上镶上整块石板,涂上几层混合了油脂的黑漆,晾干后就是黑板了,如果黑漆剥落或者缺损则可以随时再涂,方便的很;而粉笔呢,就是用石灰磨粉加土做成细条状;板擦则是将马尾黏在木块上。

这三样东西都是李世杰按照后世的东东想出来的,虽然成本高了点,但用起来还是很不错的,李世杰对此很满意。

再看看下面,李世杰眉头一皱,却见每个课桌上都摆着一个小盆,里面装的都是细沙,而学生呢,则以枝条在细沙上写字——细沙能跟纸比吗?枝条也无法代替毛笔,看来要弄些纸张过来了。

四处走走看看,李世杰就离开了学堂。

(晚上还有一章)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