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看破迷雾
晨曦的光芒透过破庙的漏顶和残窗照在了姬月关和苏人可的脸上。
在鸟儿的鸣叫中,姬月关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直看到苏人可红润的面色,他才放心的坐了起来。
昨夜姬月关以赤子之心触及到了情的真意,让他知道情由心生,人与人的交流只有用真诚才能换来彼此的真心。然而醒来后的姬月关却再不能够视苏人可的男儿身为无物。
我们生活的世间之所以又叫做尘世,正是因为它存在了无数的可以让心灵蒙上尘土的教条和规矩。
当然,并不是说教条和规矩就完全不好。只是这些东西就好像一条条竖直和水平的直线,它们纵横交织在每个人的身边如若牢笼一般将他们的心灵牢牢的限制住、束缚住,无论是肮脏的心还是纯净的心都会被捆锁在一片小小的天地。这就是心灵枷锁。
每个人的心灵枷锁都是不完全一样的。这就好像你往左和往右所碰上的墙壁,虽然它们都是墙壁都是阻碍,但并不是相同的墙相同的阻碍。
人的心灵是不能够被限制和束缚的,纵是心灵有善有恶有好有坏,也只能通过传述正义和仁慈的思想来洗涤它们。而用那些冰冷的顽固的教条和规矩束缚心灵的自由,不但不能洗涤心灵的尘埃,反而会使得心灵沾染无尽的泥土。这就好像放在屋里的东西常常会铺上一层厚厚的灰尘,而在天地间即使是静止不动的死物,也可以在狂风暴雨当中得到磨砺和清洗,从而一尘不染。
一个普通人的心如若染上了尘埃,那么他就会念头不通达,念头不能通达那么心就会继续的蒙尘下去。
而一个修行的人,特别是修行道法的人,更是害怕心灵蒙上尘土甚至戴上枷锁。因为修道之人必须要感悟天道、感悟人心。天道飘渺如尘,既然天道如尘而又要不使心灵蒙尘,就必须常常自省,用至诚之道和至善之道来擦拭自己的心灵,使它纯如水晶、洁如白玉。
人心自古曲折难测,就好像一座布满各种机关陷阱欲置人于死地的阴暗迷宫。而修道之人所要感悟的人心更是那种如**如渊可恨可怖的人心。而一般的修道者也都是到远离尘世的山川中修行,等到自认为心灵已经被擦拭得很干净的时候,再到红尘滚滚的俗世中去保持住心灵的洁净,以求本心的晶莹和稳固。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修道之人害怕心灵沾染上尘埃而泯灭了本心,而为了让本心晶莹坚固又必须到尘世这个聚集了最是不洁的人心的地方去磨练和洗涤。
本心即道心。正因为每个人的本心大相径庭,才会有道心的万般姿态。天道四九,大道三千,只要你的本心里包含了最根本也最基础的东西,那么你就有得成大道的机会和希望。
而姬月关也因为短暂拥有了包含真诚和仁慈的赤子之心,使得心灵上的尘埃得到了一次擦拭。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次心灵的擦拭。要知道擦拭心灵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困难的。从一个简单的方面来说,心灵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待在胸腔里的心脏。心灵其实是大脑的一个意识形态的化身,是一个储存思想和意志的虚拟载体。
然而对于修炼道术的人来说,他们在最开始的修行中,不是为了心灵纯净更不是为了擦拭心灵。他们在最开始必须修成的其实正是那普通人难以琢磨的思想和意志的载体。他们需要在自己的身体中凝练出那所谓心灵来。
而心灵本身是虚无的,要无中生有的将它创造出来,其实需要做的正是凝结思想和意志,让它们由分散的细小微质聚集成一个完整个体。
这个完整的个体,可以说是思想和意志的结晶,是决定一个人精神力量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当一个修道者凝结出他的精神结晶之后,他的任何微小的念头都会在产生后迅速的被他的精神结晶所吸收,如果这些念头不够纯净的话,那么精神晶核就会在吸收念头的时候,将那些念头中的杂质全部保留在它的表面。这就是所谓的心灵蒙尘。
而姬月关竟然在区区地阶的时候,就完成第一次心灵的擦拭,这就意味着他现在的精神晶核在进入虚境这个再次将思想和意志打散重组的过程之前就已经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清洁。
道术中的地阶到虚境的过程其重要甚至关系着一个修道者能否有进入天位仙境的机会。因为人阶和地阶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凝结出精神晶核,也就是说当一个修道者凝结出精神晶核的时候就是他修为突破人阶达到地阶的时候。而地阶与虚境的差别,其实不过是在于晶核的凝练程度。
因为在道的修为由地阶突破到虚境的时候,那颗储存在气海中的精神晶核会在那一刹那间被气海内翻滚滔天的真元能量而击碎成无数的精神小珠。
而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让那些洒落在真元之海的精神小珠将真元全部吸纳到自己的身体中去。当气海中的真元全部被精神小珠吸纳干净的时候,再将分散的精神小珠聚炼为一体。
然而最困难的,就是心灵破碎时那些附着在其表面的杂质也会落入真元之海,也会吸纳真元而增强自己的力量。从本质来看,这些杂质同样是一些念头,只不过这些念头是与凝结成道心的念头相违背相对立的,而吸收了真元之力的杂质同样是与吸收了真元的精神小珠相违背相对立,然而在力量上无法取胜的杂质念头就会潜伏和躲藏在气海中,等到精神小珠凝炼为一体的时候再适时而动的向精神小珠发起攻击。
要知道精神小珠凝炼合一是一个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过程,而如果杂质念头在这个时候攻击这些精神小珠,那么即使精神小珠勉强消灭了所有的杂质念头,对其本身与重新凝炼而成的道心都存在着力量消耗过大致使其溃散的巨大危险。
而如果精神小珠并没有消灭完所有的杂念,剩余的杂念就会和精神小珠一起凝炼合一,这样凝聚而成的道心其所存在的隐患将会是永久而日益增强的。根基不稳的道心根本就没有蕴孕仙婴的可能。而一个虚境的真人蕴孕不出仙婴,化羽登仙就永远是一个空谈,一个笑话。
然而姬月关的心灵在进入虚境前触摸到了赤子之心的玄奥,使心灵得到了一次擦拭,将附着在心灵上的杂念通通清除,这无异于大大降低了他在突破地阶到达虚境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
而浑然不知的姬月关只觉得醒来后灵台一片清澈。晨曦的阳光好像清新得要钻进他的鼻子里似的。
"不错,不错。"就在姬月关感受着擦拭心灵后灵觉大增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时候,一个如清泉撞击岩石的声音缓慢如散开的浓雾一般回荡在他的耳边。
"难怪太上道名压天下,想不到连一个三代的弟子都已经看破迷雾、擦拭心灵,到了冲击虚境的地步。"
"前辈所言,姬月关却是不甚明白。敢问前辈到此荒野破庙恐怕不是偶然吧?"
姬月关此刻哪里还有刚才的舒爽,他只觉头大得像是要爆了一样。想他除了聂无情外,十多年不要说天位的仙人,就连虚境的高手也是不曾见到几个。
然而回到九州不过半月的时间,
就接连碰到了两位仙级的绝顶人物。
不错,盘坐在姬月关面前不远的青衣男子正是一位站在了天位仙境之上的绝顶高手。
这青衣男子有剑一样的眉毛锋利得好像能劈山断河,他坚挺的鼻子配合着他藐视一切的眼睛,让他好像是登上了绝壁险峰,一览众山小的翩翩狂生。而那不屑隐藏的滢滢仙气就好像那萦绕在绝壁险峰周围的飘渺云烟。
在姬月关的眼里这个飘渺非常的狂傲男子比起那双袖飘舞的金衣文士来更让他感到仙与凡人最本质的差别。
而姬月关的心里还端着一个隐而不现、模糊非常的感觉,而那个感觉告诉他,这个盘坐在面前双眼微闭的青衣男子是一个比他师傅临江仙更加厉害的仙中帝王。
"我所说的,你无需明白。你只要知道,我是你身边这个人的父亲就行了。"
"你是苏弟的父亲?你有什么证据吗?"姬月关心中猛吃了一惊,他隐隐觉得这个人是想将苏人可从他身边带走。
"哼。如果我不是你那个‘苏弟‘的父亲,你现在早被百变龙王的那对破袖子削成肉片了。"
"你说那个金衣文士是魔道十大护教法王之一的百变龙王?!"
姬月关刚才的那一惊还没有吞下去,青衣男子又好像无所谓似的在他的头顶砸下一记新的春雷。
魔道其实只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兵家这些以遵从正义之道而自称的大修道体系下的各门各派的称呼。
而他们以魔道来代指的,同样是一个修道的体系,杂家。
杂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上古时代。而就好像它的名字一样,它内部有各种天差地别的学说和技法。有各种主张各异的派别。
这些主张各异的派别们没有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单独分为一个个修道的体系,而是相互混杂相互交流的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修道体系,这就是杂家。
杂家的修士们不喜拘束,讲究随心所欲、率性而为。以"我心即天心,我欲即天欲"为修行的道基,其盛极之时,天下百家齐聚亦所不及。
然而"我心即天心,我欲即天欲"是一种大智慧、大勇气。而杂家所收的弟子多是些来自三教九流的狂野之人,随心所欲、率性而为也就罢了,这包含了大智大勇的修行之基却不是这些不学无数之辈可以领悟得了的东西。
所以一些在杂家中修行的弟子,自觉神功有成,在九州四处历练之时硬是将杂家尊重本心本性本欲的宗旨变成了无所不为、无所不忌的大自在天魔法象。
随着杂家弟子的肆意妄为,不知造成了多少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这时诸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兵家等修道体系也迅速的在九州上崛起壮大,他们以杂家弟子滥杀无辜、灭绝人性为借口,攻破了杂家的总坛,联手围杀了镇守杂家总坛的盟主天欲神君。将杂家定为了魔道,视杂家的教义为大自在天魔的魔谕。
从此之后,杂家的名字渐渐被人淡忘,而天下之人却只知道多了一个更加肆无忌惮的魔道。
魔道十大护教法王,是除了魔道四大魔君之外,魔道中十位最厉害的达到了天位仙境的仙级高手所组成的护法之职。
能够成为魔道护教法王的,哪个不是凶名赫赫之辈?哪个不是心狠手辣、性格怪异的绝世魔头?
而金鳞水袖百变龙王这个名头,不用说别的,就是连同为十法王的其他几位也是忌惮非常。因为这百变龙王除了一身法力直追四大魔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变化之术不知阴死了多少修为神通均在其之上的绝世高手!
而就在姬月关因为青衣人自称苏人可父亲和金衣文士是魔道第一法王这两个如若惊雷的消息里浑浑噩噩、目瞪口呆的时候,昏迷了将近一天的苏人可缓缓在金色的阳光下睁开了水淋淋的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