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一水之隔
陈王刘宠和扬州刺史刘繇是一起到汝南的,同来的还有蔡瑁带着五千兵马——父亲听说吕布来攻的消息后不放心,专门派我这位舅舅来支援的。蔡瑁打仗的水平只能算是中等,比不得黄忠文聘,自己又是南郡太守,目前的主要精力在于帮助父亲治理荆州上,他的到来,从战场上来说起不到什么决定性作用,但是从稳定人心的角度上说,却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汝南还是颍川的人,都会明白父亲是我的最有力的支持者,我们不会让任何人抢走豫州。
陈王一到汝南,就要求立即回陈国。他是一个很关心国事的好王爷,当年黄巾军之乱的时候,他散尽家财,训练人马,挡住了黄巾军的进攻,其后又在孙坚董卓之战,李郭汜之战中以坚强的态度和训练有的军队,保护了陈国的百姓,也得到周围各豪强们的尊重——直到这一回袁术翻脸,打破陈国,几乎要了他的性命,才没有办法离开陈国——看得出,他对陈国的感情是真挚的,他并不象其他的宗室那样,把自己的封地只看成一个自动提款机,随时可以割着吃的肥肉。
不过,他对黄巾军有偏见,当初他组建军队,就是为了防范黄巾军,此时陈国由刘辟等人看守着,他对此很不放心,他觉得刘辟是黄巾军,不可靠。
“他们不会祸害我的百姓吧?”
这话我听着都有点难听。
“大王,刘辟龚都虽然是黄巾军出身,但是现在是下官的属下。下官一句话在,他们冻死不会强借一间民房,饿死不会强抢一粒小米。”
陈王被我顶撞的一愣:“小刘使君错会了孤王的意思了,但是,孤王总觉得,黄巾军不可靠,还是请他们退出陈国地为是。”
“好。”我点点头。没有二话。这些军队退回来,我正好可以加强汝南的屯田工作,正值播种秋粮的季节。多种上一点,秋天得个好收成。
虽然在黄巾军这一点上我与陈王的认知不同,但是对于陈王的性格,我还是喜欢的,他虽然是大王,但是不以势压人。更重要的是,他关心百姓,陈国有这样一个国王,应该说是一件幸事。陈王从性格上更象是一员武将,其弩机之术天下无双。能做到十十中。这一点,黄忠地精锐赤鸦军中也没有人能做到。有陈王回陈国,只要不是有人派大部队进攻,想来陈王是能应付的。豫州有这样一个陈国,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刘繇对我又提起借兵的事情。我说道:“刘使君,您也知道,眼下吕布攻豫州。我实在抽不出军队来,这样行不行,您先把军队借我一用,回头我打败吕布,加倍派人帮助您。眼下,袁术与他任命地扬州刺史陈正在打仗,您去干什么?帮袁术还是帮陈?都不合适吧,您还是等他们打出一个结果来再说吧。”
刘繇被我说得红头涨脑的,却还是不认可:“不行,我还要准备人马。不能等他们打得什么事都没有了再进军吧,何况,你答应过帮我的。”
“我帮您,肯定帮您,不过您现在出兵,我也不放心啊。这样吧。您把太史慈借我用用。回头出兵对付袁术时,我亲自出头帮您的忙。”
一个大刘使君一个小刘使君于是开始讨价还价。最后我终于把太史慈给“借”出来了。
“子义,你想随陈王去陈国,还是想去黄忠的军中?”
太史慈显然和刘繇不是一样的人,他老实忠厚的多了,想了想道:“末将打算看一看吕布是什么样子。”
很好。
太史慈的武功应该算是不错的,虽然不见得比得过黄忠,但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曹操说过,吕布非一人可敌,我多派点人打他去。要不是甘宁、魏延等人离得太远,我都想把他们也调过来。
而这时,陈到也来到了汝南。对于这个和我差不多同龄的人物,我很是喜欢,几乎打算把他留在身边给我当亲卫队长,后来想了想,就凭他在颍川地表现,把他留在身边就是错误的。把他留在身边,他一定会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保镖,但是一百个保镖也没有一个将军重要。所以,我派他到黄忠的手下去当军司马,让他和黄忠、太史慈一起对付吕布。这算是破格的提拔了,但是对于他的那个大功劳,这提拔我觉得不过份。
黄忠率领八千赤鸦军来到临颍县境内。这一路上,他们打起旗号,排开阵势,口号叫得山一样响,打人不打人,先让颍川人都知道,刺史大人派了官军来了!这是徐福在我的命令基础上进行地再挥——徐福认为,眼下颍川之地人心惶惶,正值板荡之时,而黄忠的这支大军,就要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此时,无论黄忠还是徐福,心中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吕布身后,同样有一州的军力支撑着,在吕布的旁边,还有一个居心难测的曹操。颍川之地,有荀家的因素在,几乎要算是客场作战,根本不知道谁可信,谁不可信,哪些人明着是自己人,暗中却早投靠了荀攸。
离得颍水越近,两人这精神就越集中。
这一日,来到临颍道口。徐福道:“临颍道左右密林,当心有伏兵。”
黄忠道:“颍水上有我军郡国兵,敌军如何能到临颍道?”
徐福道:“荀氏已叛,荀家在颍川能量之强大,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见的。只怕那些郡国兵也不可靠了。”
黄忠点头,派出探哨连环打探消息,让他们左右认真探察。甚至进入林间,却终于没有现伏兵。
徐福疑惑道:“以荀攸之能,不可能不设伏兵,难道我猜错了?”正迟疑间,忽然间喜动颜色:“我知道了,定是吕布不听荀攸之劝,故而没有设伏兵。此次颍川之战,有得打了。我们按公子吩咐驻军颍水,与敌隔河相拒。我有对付荀攸的办法了。”
黄忠立即加快度。兵临颍水,在颍水边上扎营,让临颍长和县尉前来相见。临颍长这些日子吓坏了,由于荀家出了个颍川太守,整个颍川都是人心惶惶地,谁也不知道下一步颍川到底会归属谁,反正只明白一条,怕是要打仗了,要打大仗了。不少百姓都开始逃亡,往荆州的。往汝南地,不一而足。临颍长咬着牙在坚持,还没有走。
黄忠对他进行了安抚,然后问北面的消息。
“小人听说,吕布听说校尉大人前来,在许昌城下悬起大旗,要与大人在许昌城下公平一战。”
这个消息让黄忠脑门子上面冒火星子——他几乎有心渡过颍水。与吕布当面较量一番了。
徐福却是一笑:“临颍长,你可知道一件事么?”
“什么事?”
“荀攸已经暗中向公子投诚了。虽然半个月之内还不见得会合兵一处,但这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你们尽可以放下心来,只要管好自己的县城,不要被人抢了去就是功劳,打仗地事情,不用你们操心。”
一句话说得临颍长喜生颜色:“我地老天爷,这是真的么?要真是这样。那可是谢天谢地谢祖宗,这是咱们颍川之福了。”
徐福笑道:“不过这件事还要保密,除了你地亲支近派,不可以告诉旁人,以免走漏了消息。”
“是是是,小人尊命。小人一定守好城池。等着大人们得胜归来。”
看着徐福弄鬼,挥手让临颍长下去。黄忠问道:“徐先生,他保的了密?”
徐福一笑:“正是让他暗中宣传出去,好让对面的吕布得知。”
“离间之计?有用么?”
“当然有用,公子让我们缓缓而行,其目地我已明白,他是在等吕布与荀攸之间生矛盾。我军只在颍水之南,对吕布和荀攸有压力但压力不大。这两个人对如何攻许昌,如何防守我军,如何巩固政权就会生种种分歧。他们的分歧,就是我们的机会。”
“黄忠待在临颍还不过来,到底有什么企图?”吕布皱着眉头,觉得很奇怪。按照他的想法,黄忠的援军到来之时,也就是双方决战之日,他打听好对方只有八千步兵,这些步兵,根本就不够他的铁骑一冲。而城中那些人,他们就算是出来,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自己的一万步兵的防守,更何况,高顺的陷阵营很快就会来到许昌前线,到那时,他的步兵与自己地骑兵配合,天下也可去得。一股荡平颍川,再顺手把汝南拿下来,把刘琦抓住,好好出一口长安城被逼走时的恶气。可是黄忠到了颍水就不往前走了,他难道怕了自己?还是要等自己攻城受损严重时再偷袭?还是另有什么其它的打算?
“主公,你听说了没有,人们纷纷传言,荀长史有暗通刘琦之意。”魏续开始打小报告,“黄忠不肯进军,会不会与这个有关系?”
“休得胡言,荀长史若要投刘琦,早在长安就投了,何必等到现在?”
“主公,人的想法很难说,他当时不投有当归不投的理由,现在投,怕也是有现在投的原因,反正小将总是觉得,荀长史和咱们不象是一路人。”
“住口!”吕布虽然没有什么脑子,但是现在正用荀攸,却还知道不能自毁长城,当下怒道,“荀长史与我共患难,从长安到并州,我们都是一路走来的,你说出此话,岂不是要寒了荀长史地心?”
“可是,如果荀长史没有二心,为什么他在颍阴,没有来许昌?他征了那么多的兵,怎么不参战?还有,许昌城有不是有陈家么,陈家与荀家是通家之好,怎么荀长史不想办法让陈家献了城?”
吕布很生气:“不要什么事儿都只想着靠荀长史,他是个文人,打仗的事儿,得靠咱们。张辽,想出破城的办法来了么?”
张辽在旁一起没有说话,此时才拱手道:“主公,攻城器具正在打造,许昌城坚固高大,虽然不是县,但是远远过了曾被攻破过的阳翟,加上护城河宽阔,城中守中又多,没有足够的攻城器具,很难一举攻破。末将以为,还应是以打援为主。”
“你认为该如何打援?”
“黄忠不过颍水,我们围城打援之计就用不上了,若渡水而击,只怕我军会被黄忠半渡而击,损伤必众。而且黄忠军马,向称精锐,听说他为了对抗我们的骑兵,准备了大量的巨橹长枪,排成阵势,我攻虽有骑兵,很难轻易攻破。击破黄忠的办法,末将一时还没有想出,但是荀长史向以智谋著称于世,主公何不问计于荀长史?”
“不成。这不可能。”吕布摇摇头,头上的雉尾随之摆动,“前段时间,荀攸让我乘黄忠未至,先行渡河伏击,我觉得不可行,所以拒绝了他。现在黄忠不渡河,只在对岸扎营,不肯与我交战,我去找荀攸问计,岂不被他嘲笑?他若说起当初若依我之言,将军岂有今日之事?让我如何回答?”
张辽知道自己这位主公,本事是大地,但是自负也是天下第一等的,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得多。为了自己那可怜的面子,眼睁睁放着一个天下大贤,却不肯用,实在是划不来啊。
或许——
张辽想着,自己跑一趟荀家,看能不能说服荀攸,让他主动来帮主公打好这一仗。
他相信,荀攸一定会答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