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没有书号的图书
我在一家社做。
的一大功能是打发掉那些脑袋里发育着硕大但不切实际的梦的人,比如星期一一大早就坐在我面前的这个小青年。
“你还记得我吗?我在邮件里和你说过想出本书的事。”他努力提醒着我。
我的邮箱总在提示我空间已满。有些作者常常将10万字、20万字的书稿砸进来,和那些写字狂人不同的是,小青年在邮件里说,想为自己的偶像出一本书。有一点点新鲜,所以我约他见面。我点头:“哈,我当然记得。”
“我想给我的偶像出本书。”他抱着书稿,满眼期待。
“哦,他是谁?”疯狂的粉丝我见过,要为偶像生为偶像死的大有人在。
“陈思平。”
“谁?”
他又重复了一遍名字,真的一点也没有名气。虽然名人传记在前几年就火过了,但如果是陈鲁豫或是陈凯歌,我们还会考虑的。陈思平,这个名字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忍不住问:“她唱过什么歌,或者演过什么电影?”
小青年摇摇头:“她没有演过电影或者唱过歌,我只想为她出本书。”
我的眼神已经让小青年识趣了,那天他甚至没有给我看带来的书稿,就起身和我握手:“还是谢谢你。”
小青年走出社的时候,正午的太阳已经很好了,他在光影里消失,平白无故地,我会想象他一次一次敲开其他社的门,一次一次被拒绝的情形。我们生活中肯定有很多这样可爱的但很难实现的想法,我所知道的是,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为这些想法一一付诸行动上。这个世界挣钱才是正道。
几个月后的冬天,我收到了一本书,是小青年寄给我的。我翻开书的第一页就被感动了。这个陈思平既不是明星也不是科学家,她只是小青年的妈妈。这本书是他从9岁到25岁16年时间里和妈妈相处的日记。
后来小青年给我的邮件里说,他想给妈妈出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妈妈太辛苦了,一个人把他带大。这样的书没有市场,所以他没有办法说服任何一家社的。后来在妈妈生日的前夕,他只好找到一个小工作室,自己排版,印刷。他并不知道那么复杂,他只想为她出一本书。
这本书没有书号,印数也只有5册。
图书还没有被商业化的时候,它最大价值在于让我们一边阅读时,一边思考和感动。我想我会一直收藏那本没有书号的书,只因它在提醒我:生活越现实,我们越需要那些可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