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道政治-大院君
兴宣大院君李是应,1821(道光2年,纯祖22年)——1898(光武2年)。字时伯,号石坡。近代朝鲜杰出的政治家。国王高宗的生父。
关于大院君对朝鲜的统治算不算势道政治,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他统治的这段时期是势道政治的割裂期,另一种观点认为他是依靠丰壤赵氏的势力上台的,而且又与明成王妃闵氏有亲戚关系,可以算作是外戚的势道政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是单独成章的一个非外戚的势道政治。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大院君统治时期是属于大院君特色的一种另类的势道政治。
一、奠基
大院君早年是没落的王族,经常在街头与酒鬼流氓私混,并受到了安东金氏的压制。其实他是装疯卖傻,早就秘密与丰壤赵氏的年轻子弟赵成夏和赵宁夏接触。神贞王妃没有觉察出大院君的野心,因此相信了他,立他的次子李熙为高宗国王。大院君被授予摄政之职,通过对一些才干官员的笼络,渐渐取得了朝廷里的实权。大院君的势道政治就此开始了。
1866年,丰壤赵氏的神贞王妃结束了垂帘听政,大院君名正言顺的成为了摄政。不久,他的妻子府大夫人家族里的女孩闵氏成为了高宗的王妃,也就是明成王妃。此刻的大院君既是高宗的生父,又是高宗的妻族,可谓包揽了宗亲与外戚的最高身份,势力如日中天。
大院君的势道政治,首先便是耗费巨资修建曾经被日本侵略者烧毁的王宫景福宫。虽然后来他的这项举动被他的政敌斥责为劳民伤财之举,但实际上他动用的资金全部来自于安东金氏和丰壤赵氏长年搜刮的民脂民膏。重建景福宫一方面是为了打击两大外戚的势道政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收买人心,为自己的势道构建根基。安东金氏的金炳学、南阳洪氏的洪纯穆、潘南朴氏的朴圭寿等名士才干纷纷投入大院君的帐下。大院君大权在握,麾下人才济济,正式开始了他的改革政策。
二、高峰
朝鲜王朝中后期,与中国日本等绝大多数封建国家一样,朝政**僵化,贪污横行。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国民不平等。贵族的待遇比起平民高出许多。在朝鲜,由于朝廷官员和宗亲外戚多出于贵族,因此他们便享有不必缴纳税金的特权。如此一来,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就展开了。大院君所要改革的,就是这种不平等的阶级特权,要实现万民平等,要向贵族缴纳税金!
贵族的代表丰壤赵氏和安东金氏已经下台,但他们也不愿放弃最基本的特权。因此两大外戚再度与大院君对立。大院君需要政治战友助他一臂之力。此刻赵大妃的拥护者李景在辞去了领议政的职务,金炳学担任新领相。金炳学坚决支持大院君,帮助他向贵族开战。凭借着金炳学是安东金氏首长的威望,大院君也收服了不少的贵族。许多像金炳学一样的开明贵族地主都纷纷响应大院君的号召。
与此同时,大院君缓和了与外戚的紧张关系。金左根的养子金炳冀和赵大妃的侄子赵宁夏恢复了少量的原有权力。何况,大院君也需要金赵二人帮助他改革国政,毕竟这两人也是有相当才能的,这可以说是一种政治利用。金赵二人也希望从中饲机复兴安东金氏和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但大院君的把关让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机会。
尽管有金炳学的相助,但要完全逼迫贵族就范也非易事。为了能够彻底颠覆贵族势力,大院君起用了赵大妃的远亲李景夏,给了他一点兵权。李景夏用铁碗政策成功地从许多贵族的手中取得了税金。
京城的税金之战很快以大院君的获胜而告终。看到京城这样,朝鲜各地的贵族也相继屈服。庞大的税金汇入了国库。不仅景福宫的后期工程提前竣工,而且朝鲜的国民经济也大大提高,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也缓和了,最重要的是,大院君的威势大大提高,其改革政策也陆续被广大老百姓接受。
除了向贵族征税外,大院君还有一个重要的新政就是撤废书院。所谓的书院,原是儒林士大夫交流学习的地方,但随着时光的迁移,这里却变成了一个**的酒肉场。大院君在年轻时代也曾饱受这些**文人的羞辱。
大院君起初派金炳冀负责撤废书院。可金炳冀坚持不肯采用强硬手段,被大院君罢免。后来李景夏出面,一度动用了军队,终于撤废了朝鲜国内成百上千的书院。大院君的第二项改革政策也成功了。
不幸的是,大院君的过激手段刺激了广大的儒林文人,动摇了朝鲜王朝的根基。因为朝鲜是个尚儒的国家。他们把儒学当成是一种宗教,把孔子和朱熹当成神明,把他们的著作当成教义,甚至因此排斥佛教道教天主教等真正的宗教。触犯儒林的利益等于是触犯整个朝鲜的利益,大院君撤废书院最终给他的下台埋下了祸根。
不可否认的是,大院君新政的许多政策从当代角度来看是公平民主的,是维护老百姓利益的,这自然与他的身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这些仅仅建立在封建社会基础上的“新政”是无法拯救已经走向衰亡的朝鲜王朝。虽然在1866年的“丙寅洋扰”和1871年的“辛未洋扰”当中,大院君领导下的朝鲜军队打败了法国和美国的军舰,但西方势力的大举东来并不是他个人能够阻挡得了的。
1873年,大院君获得了“大老”的称号,获得了与国王相同的地位,他的势道政治也走向了巅峰。
三、衰落
大院君获得“大老”称号后,改组了议政府,辞退了安东金氏的金炳学,任命洪纯穆为新任领议政。洪纯穆政府继续贯彻落实大院君的各项新政。朝鲜国力蒸蒸日上,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然而,大院君的撤废书院的政策引起儒林士大夫的强烈不满。起初金炳冀负责此事时凭借着安东金氏的威望还没有产生巨大的冲击。后来李景夏用了刑罚来处理此事就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波澜。在儒林中享有很高名望的崔益铉,当上言官御史后就马上呈上了弹劾上疏,向大院君的改革政策挑战。这样,引爆了一场朝鲜政坛的战争。
崔益铉的第一次上疏主要涉及内容是关于撤废书院一事,并没有直接提及大院君。但这条上疏还是按照惯例先呈送到云岘宫。大院君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把上疏又转呈给国王。因为他认为国王肯定会驳回上疏并严惩崔益铉,但是,高宗看到上疏后非常高兴,并给崔益铉升了官。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大院君感到了威胁。以往高宗是决不敢违背自己的意思的。现在高宗这样的举动已经表明与大院君产生了分歧。不久,高宗又提及让大院君当领议政,再一次触怒了大院君。因为如果大院君当上了领相那就名副其实是高宗的臣子,无法再行摄政之职,所以大院君认为这样做是违背父子伦理的。虽然大院君已经觉察到高宗亲政的意思,但对背后的以明成王妃为首的骊兴闵氏集团的突起却估计不足。
事实上,闵妃虽然与大院君有亲戚关系,但由于大院君执意要封高宗的淑媛李氏之子为世子,因此二人的矛盾就种下了。闵妃集团决定再次打击大院君。就这样,崔益铉呈上了第二份上疏。
第二次上疏直接提及大院君,显然是对大院君的所有政策以及背后大院君集团的总弹劾。此举极大震动了朝鲜的朝野。洪纯穆组织了大院君派的主要骨干到高宗那里去请旨杀崔益铉。高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终于在闵妃和赵大妃的逼压之下,高宗宣布亲政。
从表面上看,高宗其实在赵大妃收起垂帘听政后就已经亲政了。但那时大权仍在大院君手中。可现在高宗宣布亲政,摆明了是要没收大院君的权力。大院君感到恼火的同时,也意欲报复,不甘心就此打住。他让洪纯穆等人集体辞职,欲架空朝廷。但却正中闵妃和赵大妃的下怀,丰壤赵氏和骊兴闵氏的势力大肆扩张。大院君最终在“癸酉政变”中失势,他的势道政治也就此结束了。
四、复辟
大院君虽然倒台,但也多次试图重整实力。在1875年逼退丰壤赵氏的斗争中,大院君派昔日的部下洪纯穆、金炳学和朴圭寿等人帮助了骊兴闵氏。闵妃也没有对大院君的势力赶尽杀绝。
1881年,清朝驻日参赞黄遵宪的《朝鲜策略》一书在朝鲜披露。书中提议朝鲜要与中国日本美国联手对付俄罗斯的势力,引起了朝鲜人民的反对。大院君派的官员安骥泳趁机发动了“辛酉斥邪运动”,企图打倒骊兴闵氏的势道政治。大院君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事,但他的庶长子李载先却是直接参与领导了反闵妃的运动。这件事情平息后,大院君亲自策划了一场了一场更大的复辟行动。
1876年朝鲜开放门户后,骊兴闵氏集团就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尤其是军事上的改革。从1881年朝鲜组建新军开始,新旧军的矛盾,闵妃与大院君的矛盾,以及开放派与保守派的矛盾就一直潜藏着。
1882年,朝鲜的旧式军人终于无法忍受新旧军悬殊的等级待遇,发动了震撼朝鲜近代史的“壬午军乱”。以大院君为后台,金长孙为首领的暴军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暴动。
暴军成功地抢到了应得的军饷,并歼灭了别技军,袭击了日本公使馆,迫使日本公使花房义质逃回日本。然后,暴军杀死了兴寅君李最应,冲进了王宫。
闵谦镐等闵妃派大臣在宫内惨遭杀害。闵妃艰苦逃离了王宫。暴军将高宗、赵大王大妃和朝廷大员软禁,迎接大院君入宫。这也是大院君第二次上台。
大院君再次打击了外戚势力和**官吏,恢复锁国政策,宣称闵妃已“死”。这些举动遭到了高宗等人的反对。日本军队趁机出兵朝鲜,企图干涉朝鲜的内政,引发了一场国际政治纠纷。
闵妃和赵大妃从清朝请来了援军来对抗大院君和日军。清朝军队在吴长庆和马建忠的带领下抢在日军之前进入朝鲜京城,逐步把持了朝鲜的军政大权。
大院君反对清朝的介入。清朝军队终于绑架了大院君,把他押送天津,随后又解除了大院君长子李载冕的军权,剿灭了金长孙等暴军,平定了军乱。高宗在清朝的威胁下重组政府,起用了大批亲清派人士。闵妃回到了宫廷。大院君短暂的第二次势道政治瞬间即逝。
三年后,大院君被清朝释放回国。回国后的大院君虽然还拥有一定的势力,但已经无法与骊兴闵氏的势道政治继续对抗了。大院君的势道政治已经没有再次复辟的可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占领了朝鲜。为了瓦解骊兴闵氏的势道政治,日本人扶植大院君第三次上台。但现在的大院君只是个在日军摆布下的傀儡,丝毫没有昔日独断独行的力量和气魄。不甘做日本人傀儡的大院君秘密联络清朝军队反攻汉城,却被日军识破。日本人把大院君赶下台。从此大院君再也没有登上过政治舞台。
1898年,大院君病逝。谥号“献懿”。1907年追谥为“大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