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回到中国
10月下旬,我和随行人员来到北京。米老鼠和唐老鸭已经开始在电视屏幕上折腾,**广场上的十万盆鲜花灿烂依旧,但是北京城内却弥漫着一种悲伤的感觉。
看到时间还早,我带了两个保镖先回家一趟。厂子的大门没太大变化,只是有些破旧,门卫依旧是李伯,只是原来只是有些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李伯,您老还好吧。”
“你是……”李伯老花镜后的眼睛带着疑惑。
“李伯,我是乐行啊。”
“哦。”李伯似乎想起来了,“你不是到香港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外面呆着不习惯?”
“不是的,李伯。我是回来办事的,正好有点空,所以回来看看的。”
“哦。我还好,就是厂里效益不太好。”李伯脸色一暗。
“会好起来的。李伯,赵叔今天来上班了吗?”
“老赵啊,去年就调走了,听说是和儿子团聚去,不过具体是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李伯看起好像有些羡慕。
“唉……”我叹了口气,“李伯,我们家原来的老房还在吗?”
“房子还在,不过厂里以为你不会再回来,所以房子安排给新来的工程师住了。”
赵叔不在,原来住的老房也已经有新的房客,没了牵挂,我不愿意再呆,于是启程返回北京。
在去北京的路上,我顺路去了一趟保定市附近的徐水县,原本想到石油部物探局仪器厂打听一下求伯君的情况,谁知到很不巧,求伯君请假去了深圳,只好继续往北京进发。
到了北京后,也差不多快到了集合的日子,我来到友谊宾馆等待,两天后,赖炳荣、吴国发、虞博士联袂而来。
“乐行,在北京过得怎么样?”虞博士看我很高兴。
“我很好,你们路上还顺利吧。”我也很高兴。
“很顺利。”虞博士用手向旁边示意,“这位是英特尔的赖炳荣,他旁边是康柏的吴国发。”
“赖先生、吴先生,很高兴见到你们,路上幸苦啦。”我赶紧向这两位问好,“先休息一下吧,我们明天一起去。”
在回饭店休息的路上虞博士还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明年开始要减税了,这果然是个好消息。
……
隔天,我们正式开始这次的中国计划。由于之前已经通过官方渠道打过招呼,所以我们受到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
钓鱼台国宾馆……
“张先生,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就有不小成就。”邓老脸上还是带着点不好意思,可能是因为刚才误会我是随行人员的缘故。
“邓主席,您叫我乐行就可以了。”
“好吧,乐行,我听说你们这次准备捐资助学。”
“邓主席。”
“叫我邓老就行。”
“邓老,为了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我们这次计划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捐赠一批微机,每批包括15套286计算机和1套最新的386计算机。这位吴先生是康柏的代表,这批计算机就是他们公司生产的。旁边这位赖先生是英特尔的的代表,这些微机中央处理器是由他们公司提供的。”
赖炳荣、吴国发、虞博士都纷纷向邓老表示了愿意支援祖国建设的意愿。
“你们这种行为很值得肯定,你们放心,捐赠的设备我会安排相关人员来处理。”邓老很高兴,对我们表示了鼓励。
“邓老,我们还有一个想法。未来是计算机的世纪,而发展计算机是离不开软件的,因此我们三家公司想赞助一场软件设计比赛,如果首次举办比较成功,我们还希望能办成每年一届。”
“你们这想法倒是不错,可以考虑。”
“这个比赛我们初步构想是分成成年组和少年组,这样还可以给广大青少年一个机会。”
“很好,这个想法很好。”邓老看起来很感兴趣,“宋主任,这个事情你们要协助办好,可不能辜负海外赤子一片心意啊。”
“邓老,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办好这件事情的。”宋主任忙点头答应。
“邓老,考虑到目前国内的环境,我构思了一个加强计算机教育的计划。”
“哦,说说看。”
“目前国内的情况是缺乏普及的电脑教育平台,学生们缺乏实践机会。”
“这以后应该能逐步解决。”邓老也有些感叹,“李部长,你们下面的计算机与信息局好像在和清华大学在搞一个中华学习机的项目吧。”
“是的,已经在抓紧研究了,估计明年能出成果。”李部长解释道。
“我就是打算研究生产学习机,而且我们公司现在已经有原型机了。”我说道。
“哦,有没有实物可以看一下?”邓老很感兴趣。
我从随行人员那拿出一套FC学习机,这是利用FamilyBasic键盘改装而来的,不过现在暂时还不能显示中文。插上一张学kylin系统操作的教育卡带,在会客厅的电视上演示起来。
看罢演示邓老还有些疑问:“你这套学习机似乎还不能显示中文?”
“暂时是这样的,所以我想来中国完善这套系统,因为国内有最好的汉字显示技术人才。”
“不过有必要上两套学习机系统吗?”
“邓老,李部长的中华学习机据我所知好像是根据苹果II来研制的,虽然可以利用苹果II平台上丰富的软件资源,但是由于体系结构的限制,中华学习机的显示效果不会太好,这大大限制的教育软件的表现形式。而我这套学习机有专用的图像处理芯片,所以画面显示效果要好得多,教育软件也可以设计得更有趣,这样学生们也会更容易感兴趣。更重要的一点是,俗话说得好,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能达成教育的目的,多开一家学习机厂没什么不好的,无论是哪一家厂成功,最后受益的总归是学生们。”
其实这些理由只是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比较拿得上台面的说法,这套学习机平台不光能是用于电脑知识和其他方面的教育,还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游戏平台,只是这一点在中国的国情下是不能拿出来公开宣传的。
也许是我摆出来的理由比较有说服力,最后邓老认同了我的学习机计划,还指示李部长一定要关注,如果需要在哪里建厂,只要不违反政策,一定要多支持。
……
结束会谈并共进午餐后,我们一行人返回了友谊宾馆,为了方便联络官方安排了一个叫王斌的联络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看起来样貌很普通。
晚餐前,我们接到通知,明天将由国家教委何副主任陪同我们参加向北大和清华捐赠计算机的仪式。我对这种官方活动兴趣不大,把这事推给了虞博士,而我自己准备去拜访几个人。
说到拜访,我突然发现我根本就不知道那几个人在哪,除了知道他们的事迹、成果和现在应该在北京,1986年的北京,我应该去那里寻找呢?
“王斌,你在北京人头熟不熟?”我只好从身边的人开始尝试。
“知道一点,不知道张先生您要找什么人?”王斌淡淡的说道。
“一个是严援朝,设计过CC,哦,是参加过长城0520CH的设计。第二个是吴晓军,设计了2.13汉字系统,现在好像是在化工厂。第三个是周志农,设计过自然,不是,应该是设计汉字操作系统,好像是在一个什么研究所。”我说道。
“嗯,我去打听一下看看。不知道这三个人,张先生以前联系过吗?”
“没联系过,我也是听说,因为我想在国内发展一番事业,所以对这种技术型人才很感兴趣,想拜访一下。”
“哦,有消息了我通知您。”
“行。”我又想起件事:“对了,你在专利局有没有熟人?”
“您有什么需要?”
“我想申请专利,但是对申请流程不太清楚,想了解一下。”
“这个事情好办,我可以陪您去,我有个同学在专利局上班。”
“明天去吧,我正好有空。”
“明天,张先生不是要参加捐赠仪式吗?”
“我的兴趣是做点实际的事情。”
“那明天我来接您。”
第二天,虞博士、赖炳荣、吴国发等人去参加捐赠仪式,而我坐着王斌开的车出发去专利局,不过一晚没见,王斌看起来有点憔悴。
“昨晚不会没睡吧。”
“哦,看了点资料,睡得有点晚,没事,开车一点没问题。”
专利局大门外……
一个小伙子站在那等着,看到我们的车,远远的向我们挥手。
“那是你的同学?”
“是的,他叫宋天,对申请专利这种事情挺熟的。”
在宋天的陪同下,我们很快填好FC相关专利申请资料并交上去,现在就只需要回去等消息就可以了。宋天很热情,办完事看到快中午了,还硬留我们一起吃了饭。饭后王斌说现在回饭店没什么事,怕我等得太无聊,提议开着车逛北京城,我想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好办,于是顺水推舟同意了。
等回到友谊宾馆已经快到吃晚餐的时候了,我先回房间想把东西放下。一进客房发现似乎又打扫过,房间看起来很整洁,不过看起来清洁人员很小心,我放在房间内的物品都保持原位似乎没有移动过。一阵风吹来,落地窗帘随风飘动,看来清洁人员忘记关窗了。
我正准备过去把窗户关上,王斌突然在房间外叫我。我走出房间想问问有什么事,王斌说昨天提到几个人的正在找,应该很快会有消息的,然后又拉着我扯了些闲话才走开。
我回到房间准备关窗,却发现落地窗已经合上,也许是风吹的吧。
我回到楼下,看到王斌还在打电话,说话的声音很小,我只隐约听到“……没问题……”。
餐厅内……
我碰到来吃饭的虞博士、赖炳荣、吴国发等人,他们看起来有些疲惫,估计参见捐赠仪式不容易。
“虞博士,今天还顺利吧。”
“还行,就是开会的时间太长了,我们原来还以为简单讲两句,移交一下微机就完事,没想到……”
“虞博士,能详细讲讲吗?”
虞博士开始陷入回忆中:“事情是这样的……”
捐赠现场……
国内远没有美国那么发达的传媒业,不过由于相关领导的重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还是到场采访,甚至还有来自国家电视台的摄像小组。参加仪式的官员也很多,除了国家教委的何副主任,还来了不少部门的书记、主任,还有两所大学的代表。
捐赠仪式上先是何副主任讲话,回顾了海外华人以前对国家的支持,感谢三家公司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慷慨等等。
然后虞博士、赖炳荣、吴国发分别代表各自公司发表了对中国计算机业发展的展望,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然后又从海外华人的角度谈了对祖国的期望和支援祖国建设的想法。
虞博士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想到各部门的书记、主任都纷纷发言,等最后熬到学校代表讲完,都已经到下午了(当然中午还是安排了工作餐),虞博士、赖炳荣、吴国发等人一个个坐得腰酸背疼。好不容易坚持到把微机移交给学校代表,再也挺不住了,赶紧坐车回来休息,到吃晚饭的时候一个个都还没缓过劲来。
最后虞博士感叹道,国内的会议真是锻炼人啊。
“虞博士,放心就这一回了,以后不会再需要参加这种会议了。我可不想因为开会而损失您这么重要的合伙人。”我笑了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