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拜师道衍(中)
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与文学家宋濂、高启等交,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二十三年于径山从遇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
道衍北参学时,游到河洛,在嵩山遇到著名相士袁珙,袁珙见他身为佛子,却隐含杀气,笑着告诉他:“你真是个奇怪的和尚,三角眼,形如病虎,有嗜杀之相,更有辅国之才,望君珍重。”道衍很赞赏对自己的评价,于是,二人结为最好的朋。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道衍以荐入选,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燕王的重要谋士。燕王“靖难”称兵前,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并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又于王府后苑训练军士,打制军器,作好军事准备;建文元年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靖难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十月,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燕王夺得皇位。永乐称帝后,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再授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的修纂。
永乐元年,皇帝还没有册立太子,因为有两个人选无法确定,这不仅是皇家的私事,也是大臣们日后飞黄腾达的大事。站对位置了,那就是从龙之臣,跟现在的皇帝还有未来的皇帝都有了好交情,都是功臣。可如果站错了位置,就算现在的皇帝无所谓,未来的皇帝可就会一辈子记恨在心里,没前途是小事,就怕一个罪名下来,家破人亡!
朝廷如今在立谁为太子这件事分成了两派,一派就是支持原燕王世子,认为当年的世子就应该被立为太子,长幼有序、立长立嫡子。支持大皇子的人,除了当年留守北平城的文官外,还有众多的建文旧臣。无法靠军功来获得功勋的众文官,都希望能够通过支持大皇子成为太子来达到更一层楼的目的。
而大皇子的最大竞争者就是二皇子朱高煦,靖难之役中跟随永乐帝南征北战,永乐帝最喜欢的儿子。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永乐帝并不喜欢他的长子,因为永乐皇帝觉得长子一点都不像他,大皇子身体有疾,又很胖,眼睛还有问题,总之永乐帝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至于大皇子一直被人宣扬和称赞的宽厚、仁慈,在永乐皇帝眼中,不过是无用的妇人之仁而已。
因为靖难之役中,二皇子朱高煦跟随永乐帝出征在外,跟靖难之役的功臣们有着很深厚的交情,大部分的靖难功臣都支持二皇子朱高煦。毕竟是一起打仗,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兄弟、战。靖难之役的功臣们想通过支持二皇子朱高煦来获得更多的权势与富贵。
可是,立长立嫡这个千百年的传统又岂是那么容易打破的,燕王起兵之时,也一直宣称自己是马皇后之子,洪武皇帝的嫡子。当年的燕王登基成了永乐帝,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要忙着稳固江山。而靖难之役的功勋们也都忙着开衙建府、置办家产、纳妾讨小,立太子之事也就暂时被搁置在一边。
但是,这并不代表下面的暗流就停止了,高高在的人暂时不出面,下面的小官们就更要抓住机会。道衍和尚是永乐皇帝最信任的军师,立太子之事倘若有了他的支持,任何一方都将有很大的胜算。因此,道衍和尚的府邸大门前,又再次聚集了一群求见的官员。
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道衍一天不见,他们就在外面等一天,坚持每天都来,一定要等到此家的管家邀请自己进去为止。也就在今天,王丛云一家人等待了十天,终于是得到了道衍和尚的回复,道衍和尚愿意见王丛云与王千军一面。
在道衍府的门口,任何一名官员的品级都比王丛云这个看大门的老兵要高,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这些官员都是把官服穿在身,在门口等待的。而前来拜访的王丛云则穿了平民的衣服,王千军也穿得很朴素,原本燕梓还想让王千军穿新衣服,可王千军拒绝了,他对燕梓说道:“真诚以待。母亲,我家的情况道衍大和尚肯定了解,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当道衍府的大门打开,管家领着王家父子二人进府的时候,门外的官员都很好奇,都在议论刚才走进道衍府的父子是谁?!结果很快就有人认出了王丛云,三个月前王丛云也是南京城的知名人物,自然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也有人知道他现在的身份。一个看守五军都督府大门的老兵进了道衍和尚的府邸,而他们这些官阶比王丛云都高的人却要在外面苦等,这叫什么事!内心嫉妒与怨恨的官员们不敢得罪道衍,却一个个说起了王丛云的坏话,说多了连王丛云以前做的事都念叨了,可很快就有人想到王丛云的出身,赶紧不说话了。
有些官员不说话了,有些官员却越说越来劲,结果他们所说的、所讨论的都被身边的人记在心里。要搬倒一个人其实挺简单的,只需要利用那个人所说的某一句话,王丛云怎么说也是靖难之役的功臣,永乐帝当年的亲兵,他认识的很多人里也都是靖难之役的功臣。
外面怎么闹,怎么折腾,王丛云不在乎,王千军就更不在乎了,对王千军来说,谁会去在意脚下的蚂蚁,他现在要面对的是一头病虎,会杀人的病虎!
“三角眼,形如病虎,有嗜杀之相!”这的确是对道衍和尚最好的形容,即便不是在战场冲锋陷阵,王千军也觉得道衍和尚身的杀气比王丛云这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大,而且道衍和尚现在正盯着自己,一副要吞了王千军的意思,结果王千军笑了。
王千军笑了,他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故意笑,是真的很开心地笑。有这样的一个人当自己的老师,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而看到王千军开心地笑容,道衍身边坐着的另外一个人却放下了手中的茶杯,不断地盯着王千军的脸看。
王丛云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已经跟道衍和尚打了招呼,道衍和尚也依旧记得他。可接下去的事情,王丛云实在无能为力,他只能把一切都交给王千军。至于道衍身边的另外一个人,王丛云也知道那人的身份,他就更不敢说话了。
一个十岁的小孩,感受到自己的杀意却笑了,道衍和尚也感觉到身边挚对这个孩子有了兴趣,他也就不再吓孩子了,他也笑了。
“小子在笑什么?难道你觉得我很可笑吗?难道贫僧一点都不可怕吗?”
道衍终于是开口询问王千军了,王千军这时候也收起了笑容,很规矩地向道衍一拜,然后说道:“大和尚好,素闻大和尚的威名,如今终于见到了大和尚本人,小子当然很开心。至于大和尚有多可怕,小子想天下人都知道,不过大和尚的威严并不是那病虎般的容貌,还有那噬人的杀气,而是大和尚肚子里的经天纬地之才!”
被王千军这么一夸,道衍把目光转到王丛云的身,可很快道衍又把目光折回到王千军的身,王丛云是个什么样的人,道衍很明白,而王丛云的妻子燕梓,道衍也见过,王千军这个十岁小孩的话,不大可能是这对夫妻教的。如果这些话都是王千军自己想出来的,那么这个孩子的确不简单。
道衍很快就又问道:“小子,我手的这封信可是你亲笔所写?”
那是王千军写给道衍的信,王千军仔细地看了一眼,点头说道:“是的。大和尚是否觉得我的字不好看?那实在是让大和尚见笑了,只是对我来说,刻苦练字的时间还不如多读些,多听一些外面发生的事情。”
对于王千军的回答,道衍有些认同的点了点头,原本王丛云以为道衍和尚准备问一些信的事。可道衍突然把信收了起来,问道:“那小子,我问你。你觉得当今两位皇子,谁该被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