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字
周瑜(75-2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汉族。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配偶小乔
连襟孙策
子女两子(周循、周胤)一女(嫁与太子孙登)
周瑜墓
周瑜墓
位于安徽庐江县城东公里处。墓为圆顶高2米封以灰色麻布纹大汉砖墓门朝东墓周松竹环绕墓前有明刻“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一块。为明正统七年(442年)立。墓前有清代立《汉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瑜铭》。
[编辑本段]
简明传记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编辑本段]
演义形象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2、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3、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
4、智激周瑜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5、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他人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编辑本段]
生平详述
周瑜像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高大英俊“瑜长壮有姿貌”(《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廓清天下。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鲁肃吕蒙传》)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鲁肃吕蒙传》)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建安三年(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呢!”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因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注大乔、小乔本姓桥后桥、乔二姓不分都作乔通称二乔。演义中为了抬高二桥身份把她们的父亲叫做乔国老。)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也有说法流离做光彩焕发貌讲。)
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时孙权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他们只注意个人安危去就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关键时刻首先出面孙权的是张昭、周瑜、吕范、程普等人。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其他人自然不敢有异议异动。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运于掌。于是在建安七年(202年)下书责令孙权让他把儿子送到自己这里来做人质。孙权亦是人英当然不愿如此受制于人便召集群臣会商。臣下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也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之侧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既贤且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宇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数仆从、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行道义整饬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那么玩兵如玩火玩火必**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
周瑜越来越得孙权的信赖而他也越发竭诚尽智为孙氏集团的崛起奔波劳碌不辞辛劳说得上忠贞不二。《江表传》记载曹操曾派人去游说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所派的人是九江蒋干。蒋干仪容过人很有才气善于辩说江淮人士无人能比。这次受命后他头戴葛巾身着布衣装作闲游去见周瑜。周瑜猜出了他的来意出来迎接劈头便问“子翼真是用心良苦居然远涉江湖不是来替曹操来做说客的吧?”蒋干被周瑜开口便道破机关颇为尴尬。勉强自解“我和您本是州里乡亲这次来不过是来拜访您顺便看看您的部队罢了。您却说我是说客岂不过分?”周瑜笑道“我虽不及夔与师旷称不上知音但闻韶赏乐足知雅曲。”言下之意你的心理我是清清楚楚。于是请蒋干进入营帐摆设酒宴盛情款待酒罢对他说“我有军机密事您先到外面客馆住下等事办完我去请您。”三天之后周瑜又把蒋干请人营中。这次先领着他遍观军营检视仓库和军资器仗然后仍然置酒高会。席间周瑜向蒋干展示了自己的侍从、服饰珍宝并对他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忠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即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既已表示得十分坚决蒋干也就无话可说只好微笑。蒋干回见曹操对曹操说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词说他不动。天下之士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年)周瑜率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入柴桑周瑜率军击之生俘邓龙。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进而想统一全国第一个战略目标便是荆州。时刘备中原逐鹿失败正寄居在荆州刘表那里。孙权也早看中了荆州之地。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讨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都打败了盘踞在那里的黄祖。
曹操恐孙权占了先手在同年九月大举挥师南下。时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力孤无法与曹操争衡率众南逃。
曹操顺利占领荆州收降刘琮的八万人马拥有大军数十万实力陡增骄横益甚。扬言要顺流而下席卷江东。行前曹操写信给孙权信中说“我奉旨南征刘琮束手就擒。如今我训练了大军八十万准备与您会猎江东。”
在这严重的局势面前东吴的谋臣将士十分惊恐。孙权召集他们商讨对策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迎曹”。他们说“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只有鲁肃等少数人力主“抗曹”然而不足以扭转局势。鲁肃建议孙权把周瑜从外地召回。
周瑜一归来便力挽狂澜。他针对“迎曹”派的观点向孙权指出“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鲁肃吕蒙传》)
孙权闻言大喜对周瑜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鲁肃吕蒙传》)
当夜周瑜为了坚定孙权的信心消除他的疑虑又单独进谒。他对孙权说“大臣们一见曹操的战书上写有水步兵八十万心中恐惧也不认真推测一下虚实就提出了降敌的见解这是没道理的。现在我们可以认真地估算一下曹操所带的中原士兵最多十五、六万而且是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众;收降刘表的人马最多不过七、八万而且这部分人尚心怀观望、怀疑并未一心一德。曹操统御着这些疲惫病弱、狐疑观望的士兵人数虽多何足畏惧?我们只要有精兵五万就完全可以战胜他。请您不要迟疑不要有所顾忌。”
孙权听了大受感动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之言大合我心!张昭等人顾惜家人妻小只为小我考虑真让我失望。只有你与鲁肃的看法跟我一致这是老天让你们二人来辅助我的!五万人一时难以凑全。但我已选好三万人马船只粮草和各种战具也已准备妥当你和鲁肃、程普马上就可以带兵出发。我会继续调发人众、粮草做你的后援。你能一战破曹当然好假如遇到挫折就回来找我我将与曹操决一死战!”
时刘备欲率军渡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共图计策刘备于是进住夏口派诸葛亮谒见孙权孙权与刘备遂结成联盟共同抗曹。
孙权任命周瑜为左督统军三万。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周瑜和刘备部队会师沿江而上与曹军在赤壁相遇。曹军新到江南不服水土疾病流行士气低落。刚一接战立即败退只好驻扎在江北想等冬天过后第二年春天再战;周瑜所部初战获胜士气振奋驻扎在南岸。
曹营将士好多人不习水性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曹操下令把战船用铁索锁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连接成水上营寨以便利行走。他自以为得计称这些船为连环船。看到这种情况周瑜部下老将黄盖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认为黄盖说得有理。便选蒙冲斗舰数十艘里面装满柴草浇上油脂外面用帐幕包裹插上牙旗做好火攻的准备。
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信中说“我世受孙氏厚恩地位待遇本不低卑但是为人当识时务。孙氏要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与中原百万之众对抗众寡悬殊胜负已定。江东士吏不分贤愚均知此理。只有周瑜、鲁肃执意如此。”他还在信中表示“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
周瑜选择了一个刮东南风的夜晚命令黄盖带领数十艘战船(每一战船后拖一只小船以备放火人员后退时使用)乘风向曹营进发。曹军以为黄盖真来投降毫不防备只是指点观看。船队行到距离曹军水寨一里左右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鲁肃吕蒙传》)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
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带吕蒙去救甘宁解除了甘宁之围。周瑜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用命杀敌曹仁只好退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仁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
赤壁之战中国统一过程暂告中断三足鼎立局面已露端倪周瑜则声威大震名扬天下。
赤壁战后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已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驻在公安。刘表旧部多附刘备。刘备为了进一步扩大地盘到京口去见孙权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能安民为理由请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使他得以控制荆州地区的局面。
周瑜上疏给孙权疏中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终非池中物也。”(《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鲁肃吕蒙传》)
但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势力太大应该广泛招揽英雄人物才能与之抗衡;而刘备又绝非可以轻易制服之人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策。
周瑜扼制刘备的计谋未被采用很不甘心于是又向孙权献上另一计策。时刘璋任益州牧张鲁不断生事滋扰。周瑜对孙权说“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这一计划非常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一说死庐陵巴丘今峡江县巴邱镇)死时年仅三十六岁。
《江表传》载周瑜临终前给孙权的上疏曰“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虽短短篇幅却足以写尽对东吴一生的忠诚。透过这篇遗言我们不难看出其智虑筹谋之深远以采之出类拔萃。
周瑜一死孙权感到痛折股肱。于是亲自穿上丧服为他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支付。
周瑜墓建于建安十五年(20年)。墓地面积约5亩兆域高约8尺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墓门向东墓周绕以石刻栏杆旁建木质六角“谈笑亭”。历经千年冢塌亭倒。凡经修陵园总面积扩大到848平方米。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
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一般计较。程普后来特别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对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孙权都非常清楚。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张昭等人先离开了孙权和刘备谈话。刘备叹息说“公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不过不论别人怎样评论孙权心中有数。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编辑本段]
史书记载
《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解释者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扦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三国志鲁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编辑本段]
周郎顾曲
“周郎顾曲”现在已经演变成对音乐的欣赏赞美典出《三国志#822;吴书#822;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字公瑾。生于公元75年卒于公元20年即建安十五年。他出身名门少年与孙策结识共谋大计建安三年周瑜重归孙策孙策亲自出迎于二十四岁时即封中郎将。
二年后孙策遇袭身亡周瑜苦心辅佐孙权三十三岁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成就一代名将。
周瑜又常被称为周郎同样典出《三国志#822;周瑜传》“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生于公元233年卒于297年生于蜀国蜀亡归晋为西晋家。所著《魏书》、《吴书》、《蜀书》合称《三国志》名列二十四史之一的断代史。
《三国志》用笔简墨严谨少有冗言也因过简后为南宋裴松之加注是以为《裴注三国志》。
正是在这个用笔简约的《三国志》里陈寿却给我们留下了除英雄争战指点江山外的别般风情。
陈寿处身西晋晋承曹魏一脉吴蜀是为对立敌方但在三国志提及周瑜时却不惜多处称颂。
论到周瑜才干时陈寿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武韬略万人之英”等词相称这种英华才气明显别与诸葛亮的名士风度。周郎之才更多为少年朝气锐意进取自信飞扬的英霸之气。
周瑜死后孙权曾与陆逊谈论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
按《三国志》记载周瑜除胆略兼人、雅量高致外还气度恢宏雍容恢廓。
孙策初亡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诸将礼简时周瑜对比自己年幼的孙权极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评语仅与程普不和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折服赞叹“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与人相交时如饮醇酒最早就典出周瑜。
而陈寿在《周瑜志》中提到的“曲有误周郎顾”则作品中一个常用典故。
魏晋的建安时史上重要时代正如李白所诗“蓬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这一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诗风“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
这种风格被心雕龙》誉为“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具有鲜明爽朗、刚健有力风风清骨俊里又含政治理想的飞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以及浓郁的悲剧色彩。
与《广陵散》并称当时的《长河吟》相传就是为周瑜所做并传此曲周瑜称只为诸葛亮能闻弦歌而知雅意听出曲中之音。
也有一说《长河吟》为后人附会之作。
在《三国志》中周瑜上疏孙权时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其中并未提及孔明。
仅是演义记载中有孔明吊孝时的中的“从此天下再无知音”。史册中也找不到《长河吟》出于周瑜的正式记录因此附会之说当是正解。
然而《长河吟》是真是假且不提周郎雅擅音乐造诣极高确证无疑。
三杯薄醉后如果发现有人弹错了就一定能听出来听出来也罢了还要一定回头看。至于回头相顾是为责备之意还只是本能反应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趣致典故很快被引入到诗词中并且不断赋予新的含义。
魏晋之后的南北朝庾信就有诗“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隋朝也有江总诗“弦心艳卓女曲误动周郎。”
这里诗里的顾曲周郎虽然出现的场合经常不对但比较端正一心一意想只要弹好曲就不必怕周郎了。
但是到了唐朝不一样了李端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从曲有误、周郎顾化作了误拂弦。
唐初释慧净与王绩则有相合诗前者曰“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后者和“舞袖风前举。歌声扇后骄。周郎不相顾。今日管弦调。”
被动彻底成了主动误拂弦原是为了试周郎。
刘禹锡也曾做《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与他竹枝词一脉相通的清新可亲心平气和的喜悦。
东坡居士的一阙大江东去名垂千古其中极赞英杰被誉为豪放派词中之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他也不曾忘记这个典故。苏胡子的天生诙谐小小发作一次。周郎的音乐金耳朵成了是不是变聋的小试探。
《次韵王都尉偶得耳疾》“君知六凿皆为赘我有一言能决疣。病客巧闻床下蚁痴人强觑棘端猴。聪明不在根尘里药饵空为婢仆忧。但试周郎看聋否曲音小误已回头。”
苏轼也做过《南歌子》称“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东坡以下南宋豪放派词家的领军人物辛稼轩出名的爱用典自然不会放过这般的风流俊赏。
《菩萨蛮》“画楼影蘸清溪水。歌声响彻行云里。帘幕燕双双。绿杨低映窗。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除此外以梅子黄时雨著称的贺梅子贺铸也有名词《诉衷情》。“乔家深闭郁金堂。朝镜事梅妆。云鬟翠钿浮动微步拥钗梁。情尚秘色犹庄。递瞻相。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
“时误新声翻试周郎”说不尽的妩媚风情《诉衷情》的词牌从此又得别名《试周郎》。
最别致潇洒却是唐张祜的《觱篥》。
“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雪藤新换束霞锦旋抽囊。并揭声犹远深含曲未央。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原来曲误回顾非冷视相责仅只会心微笑也。且这个回顾是“密顾”曲中有误悄然回头顾盼间微微一笑。
妩媚可爱当属吴梅英的《声声慢》“曲中倚娇佯误算只图、一顾周郎。花镇好驻年华、长在琐窗。”非常的有邻家小妹娇憨态。
其实演变到这里周郎顾曲早已不仅指对音乐的鉴赏它即可能是男女间的思慕甚至代指情郎也可以惺惺相惜知音间不以言喻而以音传的韵事。
如果不能赏音鉴乐当然不会有顾曲一说。
明确将顾曲与知音相连的诗词最早见于唐湛贲的《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苏轼对此亦有跟和《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中有“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的诗句这个知音即指佳友也许亦指数朝之后他之欣赏周瑜“言论英发”的一武隔代知音。
范成大的《临江仙》则道“周郎去后赏音稀。为君持酒听那肯带春归。”
知音再往后演变周郎顾曲也成了怀才不遇的代指曲误若有人顾欣逢知音若无人顾则是知音难觅了。
少年时有段飞扬岁月其后却处处受制主和派力主抗金的辛弃疾曾有《惜分飞》“最是周郎顾。尊前几度歌声误。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一派怅往伤怀。
元邵亨贞另有《贺新郎》“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人世事几圆缺。”
到此时顾曲周郎早已全然成了诗词中的典故不必对三国知道太多对它的出处也无需溯本追源不再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事而是一种意象一种表征历史化彻底融合。
不过在偶尔的时候它也会还本来面目而在那种时候这个清丽明媚的典故总是会以比较忧伤的姿态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