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小说>最后生机 > 第十章 祭拜烈士

第十章 祭拜烈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趁还有一天可空闲之机,唐教授是带他们去附近走走,熟悉环境的。
他们换上火星服,坐上了火星车。

金甬波依然坐在副驾驶室的位置,俞志广和黄伟宏坐在后面。

这辆火星车是短距离使用的运输车,很像厢式车,它被队员们称之为1号车。它的能源是以太阳能为主,车载蓄电池为辅,是作为备用和补充时使用。

驾驶室前装有自动驾驶系统,只要去过一个新地方,会自动记录下这条路线,第二次再去的话,只要选择好线路,自动驾驶系统就能按这一路线行进。因此,换句话说,有了自动驾驶系统,就不会找不着回来的路。

火星车最高时能达到五十码。火星车行驶时,从远处看过来,像一只天蓝色的老式蒸汽机火车头,滚动着二只巨大的车轮(1)向前快移动着,在一片红色的世界里,显得格外鲜艳耀眼。

金甬波向前眺望着,远处醒目地矗立着一个庞然大物正是华夏3号登陆舱。除此之外,四周一马平川,一片荒凉,荒凉得古老,荒凉得单调,荒凉得苍茫,荒凉得原始,荒凉得无与伦比!

呵,这真是一个地球人所无法想像的世界!

金甬波着感叹,问:“唐教授,这儿都是这样的地貌,难道没有什么其它的风景吗?”

“对,这儿是金州平原的东部,主要考虑登陆舱能安全降落。等会儿,我带你去前面的火山口和撞击坑瞧瞧。”

“去爬火山?还有撞击坑,太好了。好不好玩?”金甬波好奇心大。

“好玩倒不见得,这小火山不用爬,它很低,像我们古代打仗时用的一面盾扣在地上一样。没见过,去见识一下,开开眼界,以后回到地球上,也好跟人夸耀夸耀这火星的火山和陨石坑是什么样的。”唐教授笑嗬嗬地说完后,接着又严肃地说:“我们先去烈士纪念碑祭拜一下吧。”

火星车在华夏3号登陆舱前的一百米的地方停下来了。

在唐教授的带领下,他们向北又走了二十来米,到了三烈士的纪念碑前。

路上唐教授跟他们简单地讲了华夏2号的失事过程。

那是二百多天前的事,就是华夏3号还没有射的时候,生了世界航天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华夏2号飞船射上升时因推进器故障,与火星上空飞行的轨道舱对接失败,碰撞后,推进器起火爆炸,而那三个航天英雄因没能从逃逸塔返回而魂归太空。

当时,唐教授和魏教授都是亲眼目睹了这个悲剧的,泪流满襟。

一个阴影还没有消除,三天后离这儿西北方向六百千米外的美国“亚特兰蒂斯站”,又出事,但他们比这里更严重,不仅牺牲了四名航天员,三名地面人员,而且给他们的基地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坏和严重的核污染。

紧接着俄国的载人火星登陆器,不知怎的失去了联系。这是火星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队员们不知悲伤了多少天。可想而知,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人类该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

纪念碑位于北纬21.2度,经度3o.1度上,是当时魏教授他们借助一块较大的岩石,旁边筑了一个小土堆,并用火星专用水泥浇铸牢固,这样避免被沙尘暴吹垮。

虽然里面没有英烈的遗体,但他们的英魂永远萦绕在火星的时空之中。在那块红褐色的朝东的大石头上,由魏教授亲手用铁锤凿出三名烈士的名字,并用醒目的白漆添上:张京明,陈复生,纪星烈士永垂不朽。

中国火星神州站,ooo5年春月1o8日立。(2)

因为没有鲜花,他们就用蔬菜的一些花蕊来代替鲜花献上。

在唐教授的建议下,他们为烈士们低头默哀了三分钟。风在轻轻地吹拂,这些绿色植物的叶子在微微颤动,好像诉说着悲壮的那一刻。

此时金甬波的心也在颤动,胸中升起了对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在这种悲凉和肃穆的气氛中,她默默地重新宣了一遍誓,如果说以前在火星局宣誓的时候,可能停留在口头上的豪言壮语,而此刻面对英雄纪念碑,就完全出于她的肺腑了。她柔肠侠骨,在心里已经随时作好了牺牲一切的准备,包括身体和生命。

简单的祭奠仪式结束后,他们默默地沿着这一片散满石砾的土地往西偏北走,也许大家都感受到了烈士们的豪气和壮烈,有好长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在火星上行走,由于引力小的缘故,比地球上轻快多了。

如果想跑步,最好的办法是像袋鼠一样双脚并拢跳跃着前进,否则容易摔跤。这个动作要领在地球上培训的时候他们已经学会,这里比地球上容易做到,金甬波只是轻轻一跳就能跳出二三米远,稍用力就能达到五六米,金甬波一开始感到很好玩,噌噌地跳了很快,唐教授在后紧紧地跟上。

从远处看过来,他们就像一群蹩脚笨拙的袋鼠,在红褐色的土地上一上一下地跳跃着,此起彼伏,很是滑稽。

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是在广袤的金州平原上。

从地理位置来看,南面地势走高,刚才鲍尔提起的奥林匹斯山,就在正西方六千千米的地方;越往北方地势越低,约一千千米处就是唐教授以前跟张京明烈士他们曾到过的尼罗河湖所在地,地势比金洲平原要低上四五百米。

唐教授边走边和他们讲解着。

他们现在要去的地方是中国早期的“荧火五号”登陆探测器(3),其目的是为了寻找最佳载人飞船的登陆点,目前成为火星上的一处景点了。

他们来到这个呈方形的长四米的小车前。

这是一架有六个轮子的银白色探测器,上面的天线和各种探测仪及太阳能板,虽然不再能工作,但依然锃亮如新,只蒙上了少量的锈黄色灰尘,神州站的队员隔段时间就会来打扫。

金甬波碰摸了这个神奇的探测器,说:“这可是共和国的功勋啊!”

他们走的方位前面有一个平坦的盾形小火山,虽然比周围只高出四五十米,但给人的感觉也是拔地而起,像艾尔斯岩(4),只不过无论阳光怎么照射颜色始终是一成不变的红褐色。

唐教授告诉他们像这种类型的山丘,在火星上比比皆是。这座无名山丘离烈士纪念碑有二千米路,为纪念烈士他们把它命名为纪星山。在朝北的一块凸出的岩石上刻着纪星山三个字,下面还用蓝色油漆标上字母和经纬度数字。

他们在纪星山上,看了火山口,还祭奠了鲍尔为他的七名同事立下的一个纪念碑。

这个纪念碑朝北而建,是鲍尔为了方便祭奠另设在这儿的。

然后他们一众人站在山上,居高临下,虽然山丘低矮,但向四面遥望,倒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朝东南西北四周分别观赏,可以观看三个方向的地平线,在地球上除了南极是不可能看到这种景色的。在这里你能充分地享受到星球是一个圆球的奇妙景色,虽然满眼是红色的大地,但在桃红色的太阳光芒下,显得单纯,粗野,壮丽,茫茫地铺向远方的地平线,(5)而南方的山脉峰峦的群影,显示宇宙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北方平滑低下的地平线似乎故意显示出宇宙温柔的一面;朝东南面望去,一座灰色的雄伟的华夏3号登陆舱屹立在沙漠石原之上,隔断了地平线,这个人造物由于是人类智慧的杰作显得尤其突出,仿佛在向这个宇宙进行着庄严的宣言:人类是伟大的。

看完这个小火山,唐教授带着他们折回来,乘上火星车驶向西南面。在十二千米处有一个小型的悬崖口,悬崖口前有一条隐约可辨的沟壑,唐教授说可一直通向一百千米外的战神谷。

他们站在悬崖顶上往下看,下面满是红褐色的尘土和碎石,把视线向远移动,果然现那道浅浅的沟谷,直向远方的高处延伸。可以肯定这里形成过一个河床,古时应是战神河的分支河流,为了纪念陈复生,他们命名这个河床叫复生河。

他们站着的悬崖高约四十米,唐教授带着他们从前面的沟谷绕到崖底。崖底也是一片尘埃,沙子和石砾,只不过因缺水和亿万年来的风蚀,形成类似于地球上奇特的沙漠风景。

唐教授让他们再仔细找找,在尘土里,毕竟是女孩子心细,一低头就现了几颗圆石,大小不一,但非常圆润。

金甬波兴奋地叫了一声:“这是鹅卵石!就是放在我们房间里的那种石头。”但放在房间里的鹅卵石形状比这里精致匀称得多,显然是魏教授他们经过精心挑选过的。

“对。”唐教授回答说:“这就证明了洪水必定到过这里,将岩石块携带到这儿,经水的冲击和磨蚀后,有的石块变成了鹅卵石。战神谷就象我们的黄河,把夹带泥土石块的黄水冲下来一样。”

“那么,这里肯定能找到水。”金甬波和黄伟宏异口同声地说。

“应该是,我们站里取用的冰层就属于战神谷水系留下来的痕迹。”唐教授用手指着北方,解释了一些地质形态,及美国的亚特兰蒂斯站冰层为什么比我神州站厚。

接着又是俞志广和唐教授的对话,他们用专业的术语讨论着一些金甬波听不懂的问题。她早有耳闻,指令长对地球海洋很是专业的,所以他有得跟唐教授一拼,他们的语调有时候激烈,有时候和缓。

她跟着他们来到悬崖壁前,根据河床的流向,水流到这儿打旋涡转向,不是湍急之处。他们在岩壁前指指点点,一会儿俯身,一会儿起身,她跟在一旁,看见他们在讨论岩石壁上那些很浅的沟槽,还有一些小麻点,其中一个麻点比较大,像小碗状的凹痕。

可以肯定他们讨论的是一些跟水或海洋有关的话题,还有什么玄武岩层,花岗岩层,大洋型地壳之类,唐教授点着头,似乎很佩服指令长的分析,最后他们似乎达到某个观点的共识。

于是他们回到了悬崖上,上了1号车往基地而去。

到了基地后,唐教授又带了他们参观了站里的一些重要设施,回来吃中饭了。

(1)注:车轮做大是因为火星上遍地是石砾。

(2)注:这里指火星日历,系作者假设,下文另有解释(3)注:“荧火一号”原定于2oo9年同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一道搭乘天顶号火箭次登陆火星的登陆探测器,后因故推迟至2o11,这里“荧火五号”登陆探测器系作者假设。

(4)注:在澳大利亚的乌鲁卢公园中,平地之上突兀而起,在阳光下能变色。

(5)注:火星直径远小于地球,所以地平线看上去应该是很近的。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