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架空历史>三国之庶子称雄 > 第72章 掌控巴郡 上

第72章 掌控巴郡 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农历十月中旬,蔡铭班师回到江州。与此同时由杜畿带队,在黄忠、高览护卫下的第二批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也到了江州。
将近两个月未见,杜畿,蔡云、杨希、傅彤、徐阶、黄叙几人都迫不及待的希望见到蔡铭,在知道蔡铭出征后没回来后,都巴不得能够直接杀到阆中去见蔡铭。因此在得到消息蔡铭在这几天可能会回来后,每天都在城门口等着。

“大哥。”

“师傅。”

远远的看到蔡铭的大军出现,杜畿等人就打马迎了上去,兴奋的围到蔡铭身边。

“伯侯、瑾龙、公礼、卫国、公琰、呈孝你们来了。”

蔡铭看到杜畿几人也是十分激动,忙打马迎了上去,高声笑着一一同几人打过招呼。

简单寒暄过后,蔡铭问道:“伯侯你们什么时候到的,路上还顺利不?怎么到现在才来?”

“三天前,一路上都还好没什.么大麻烦,就是人多了点,一路上补给耽误了不少时间。”杜畿微笑着说道。

原来杜畿他们在三天前就到了.江州。只是那个时候蔡铭出征阆中还没有回来,江州只留下钟繇,吕岱等人主事。

本来如果没有耽搁的话,他们.本来早就应该到达。只是因为担心巴郡米贼未定,杜畿等人记住着蔡铭的交代,宁可晚一点到达都不能让他们有所损伤。因此一路上都是一边走一边打听前面所经各县的情况,只有确定前面米贼平定之后才会安心赶路。在加上车队人员众多,一路上经过各县时都要停下补给,这就使得原本一个月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半月,直到三天前才到达江州。

“人多,难道后面又有不少人应征?”

蔡铭听到是因为人多耽误了时间不忧反喜。

“嗯!是增加了不少。”

杜畿一边走一边更蔡铭讲述在他离开之后的事。

在蔡铭走之后,杜畿记着蔡铭的交代继续等候可.能赶来回合的应征人员,同时继续主持洛阳的征辟工作继续拉拢更多的士子。

杜畿的这十天并没有白等,在这十天,又先后有三.位蔡铭征辟的士人前来会合。这三人分别是兖州东郡东阿人程昱,颍川阳翟人枣袛和,颍川定陵人杜袭。另外还有原太学士子,孝廉郎张宇、朱晧和应邵等主动前来投奔。此后,由于他们的带动后来又先后有数名太学士子和十数名鸿都门学士子前来投奔。使得原本还担心会空耗时间让兄长失望的杜畿大为兴奋。

应蔡铭征辟前来会合的三人,程昱自不用说乃.是东阿名士,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是蔡铭最想征用的几个人之一。枣袛虽然因为英年早逝在演义和三国志中名声不显,但是其忠诚能干,任劳任怨品格堪称人臣楷模,尤其是其倡的“屯田制”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来蔡铭还想把与他一起为曹操主持屯田的韩浩,任峻一起征用,可惜两人好像并不看好蔡铭,并为应征。杜袭出身名门世家,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与钟繇家族世代交好。不过在蔡铭的印象中却并不深刻。是蔡铭像钟繇询问颍川人才时,钟繇推荐给他。蔡铭也知道三国的人才多如恒河之沙,自己不可能都一一记得,杜袭既能是钟繇看重的人才,自己的记忆中也有此人的名字,想来能力不凡,自然不会放过。

三人中,枣袛和.杜袭都还年轻才二十来岁。枣袛因为出自寒门,没有机会很难出头;杜袭则是有钟繇的关系,因此能够应蔡铭征辟并不奇怪。

唯独程昱的应征颇具传奇。

程昱乃东阿名士,特别是黄巾起义时联合当地大户,劝说打算逾城逃走的东阿县令留下,助其保全东阿之后更是名声大震。而且此时程昱已有四十六岁,又是世家出身,早已经过了热血冲动的年龄,不管出于哪种考虑都不会轻易应蔡铭的征辟。

程昱之所以会应蔡铭征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人对天命的敬畏以及东汉流行的谶纬之学的影响。

程昱本名立,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甚觉奇异。后黄巾乱起,深俱战略眼光的程昱亦看出大汉天下将乱。心想:日者天也,自己有托日而起之奇瑞,或将应在日后之明主身上。遂改名为程昱。

巧合的是,就在程立改名为程昱还不到三天,就接到蔡铭的征辟。在征辟文书上赫然写作程昱的名字。程昱大为惊讶,自己改名还不到三日,就是东阿很多人都不知道,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蔡铭怎么会知道,而且看征书的日期显然在自己更名之前就好像知道自己会更名似的。

会不会是他们送错了?又或者东阿还有其他叫程昱的?

程昱为此特地问过那名得到蔡铭特别交代的家族亲卫。

“绝不会错,主公交代过乃是东阿程仲德先生,先生原名‘立’后因梦而易名为‘昱’,在到达东阿之后我曾经打听过,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先生。”

蔡铭家族亲卫的回答更是让程昱吃惊不已。自己虽然改了名字,但因何而改名却从没有对他人说过,却没想到远在洛阳的蔡铭既然会知道。除了冥冥中的天意,程昱实在想不通凡人能够做到。

之后蔡铭那名家族亲卫又交给了程昱一封信件。在信件中蔡铭告诉程昱:他本不知道时间有程昱之人,但是自从被封为巴郡太守后,就接连梦到有人向自己推荐,东阿有名程立者,因梦于泰山捧日而易名为昱者,当成为他益州之行的臂膀。

看到蔡铭的信件后,本来就深受封建谶纬之学影响的程昱面对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只能解释为天意。而且蔡铭字易之,观“易”字的形体,正像是手托日的样子。正应了之前改名时所想。因此程昱不但打算自己要去应蔡铭的征辟,还说动家族一起搬迁到益州去。

程昱到了洛阳之后蔡铭已经提前离开了,虽然颇为遗憾,但是看到在蔡府集聚的一干良臣虎将让他更加觉得不虚此行。

到了江州后会合颍川名士钟繇,听到钟繇讲述蔡铭如何收得巴郡虎将,如何巧计定江州之后更是让程昱眼前一亮。之后又旁敲侧击的通过钟繇等人,从各个方面了解蔡铭后,对蔡铭这位似乎是自己天命的主公大为满意。

除了前来应征的程昱三人,主动前来投奔蔡铭的几人也颇不简单。

张宇是张温的长子,原太学士子,三年前被举为孝廉,如果不是投奔蔡铭的话,或许这两年就会本外放到地方去做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前途不可限量。朱皓是朱隽的次子,和张宇一般也是在三年前被举为孝廉。应诏字仲远,汝南南顿人,是卢植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卢植一生教授弟子上百人,其中公孙瓒、刘备得其军略,应诏则是儒学方面集大成者。

三人的身份各个不凡,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三人的孝廉身份,更因为他们背后的张温、朱隽和卢植三人。张温为当朝太尉,三公之一,卢植为光禄勋,朱隽为太仆,也都是仅次于三公的九卿,在加上三人的名望,若是因此而抱在一起,就是四世三公的袁氏也要避其锋芒。

张温三人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因为了解到,灵帝突然之间撤掉了原本答应蔡铭的三千精兵和一干供应。三人都是一心为公之人,如果袁绍仅仅是针对蔡铭一个人三人顾及袁氏的身份还不好直接插手。

但值此天下动荡,各地叛乱四起,正是士人用命之时。蔡铭为国赴难,前往征剿目前最大的一股叛乱,袁氏都还不忘个人恩怨,阴谋谋算蔡铭,托蔡铭的后退,实在是让三人恼火,也对袁氏更加失望。

为此三人不惜派出自己最亲近的人投奔到蔡铭帐下,为蔡铭的属官,就是要摆明身份的支持蔡铭。让以袁氏为守的与蔡铭有隙的世家掂量点,在蔡铭为国平难,剿灭米贼之时不要去耍小动作拖后腿,若在不知轻重进退为难蔡铭的话就等于是与他们三人为难。

三人都是目前大汉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摆明态度后,袁愧不得不警告袁氏兄弟暂时停下动作,免得为袁氏竖下大敌又失去人心。毕竟在这个时候拖蔡铭后腿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恩怨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大汉社稷的安危。或许灵帝一下子并不会想到,其他士人也未必会知道是他们袁家在做小动作。但是灵帝想不到并不代表别人也想不到,袁家的小动作也瞒不了所有人,迟早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或许站在大汉世家对立面的就可能是他们袁家了。因此袁氏兄弟尽管不敢心,但也只能暂时平息下对蔡铭的心思。

张温三人的举动除了震慑了像对蔡铭做小动作的一些世家,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再次为蔡铭正名,大涨了蔡铭的名望。因此在张宇三人主动投奔蔡铭后又有数名太学士子主动投奔,原本一些观望的鸿都门学士子也再次上门投奔。

这就使得原本就有些庞大的车队更加庞大。据杜畿最后统计截止到杜畿启程之时,其他人不说,光普通太学士子就有七人,鸿都门学士子三十三人,后来到南阳之后又有张机带着家族中的两位郡学士子加入,在过襄江时,又由程昱出面说动欲打劫他们一行的李通水贼团伙加入,使得原本就由三百多人的车队增加到近两千人。使得原本还在为杜畿等人迟迟未能到达的蔡铭兴奋不已。

这可都是人才呀,李通的贼兵不说,光李通一个人的价值就不是那千人可以衡量。程昱的到来更是让蔡铭期待不已。在加上表弟张宇,朱浩,应诏三人,先不说他们本身就是大汉难得的人才资源。光就是他们三人的身份背景就是三人什么都不会干,蔡铭都乐于养着。那些太学士子和郡学士子也都是可以派上大用的人才资源,就是那些一直不被人看好的鸿都门学士子,蔡铭也将有大用。

杜畿等人的到来,让蔡铭十分高兴,之前蔡铭虽然已经正式就任了巴郡太守,但是因为缺乏人手,很多属官都没有任命。

此时刺史还只是六百石的掌检核问事的监察官,州郡两级制还没有形成,二千石的太守是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有着极为庞大的属官编制。一般太守到地方任命,大多只能征召到数名属官,因此不得不大量使用当地的世家子弟为掾史。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被地方世家架空,出现“汝南‘太守’范孟博(滂),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晊),弘农成瑨但坐啸。”的现象。

或许有人会说,要人还不容易,特别是那些世家出身的,那个家族没有个几百族人,要征几个属官还不容易。不错,能这样做的话,谁都能够带着一大批属官去上任。事实上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都尉,郡丞,长史,功曹史,五官掾,督邮这几个属官都必须要是名士或经过历练有资历的孝廉才能担任。

特别是都尉这个属官是比两千石的高品秩属官,只有在边郡等少数郡国才会设置,就算是设置也是由朝廷直接任命;其次就是郡丞,虽然所有郡国都会这个属官设置,但是大多数也是由朝廷来任命,后来虽然因为灵帝卖官,放宽了郡丞等属官的任命,不在要求是之前一定要有为官资历的孝廉才能担任,但同样朝廷对你的支持力度也大为减弱,对地方世家的依赖程度更加加重。

除此之外,其他那些各部掾史也必须是要有士子身份,必须是中央官学或地方官学出身,最少也要是贵族书院出师的士子才行。

最主要的是,作为继任者,你可以换掉一些关键位置的属官,但是却绝对不能全盘推翻。这不仅仅是要考虑前任的感受,更主要的是,那些位置大多是地方世家多方平衡的结果。如果全盘推翻,不仅可能会完全得罪你的前任,破坏了这种势力平衡,使得政府职能暂时瘫痪,更会因此而大大伤害地方世家的利益。因此就算是袁氏家族那样的大世家子弟到地方就任,就算能够征得大量的符合条件的属官,但也不敢真个这样做,最多只能带几个亲信担任一些关键位置的属官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当地世家。

这些情况蔡铭也是知道的。但还是大举征召了大量的属官,打算大量任用那些自己征辟的人,以自己征辟的属官为主,只征用一些当地世家子弟辅助。这当然是有自己的底气。

蔡铭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巴郡的情况不同,如果是到其他的方去上任蔡铭也不敢这般做的。

先,巴郡被五斗米教统治有三年多,既没有所谓的前任,就是正常的大汉官府机构也被打破了。可以说蔡铭的就任完全是重建巴郡的官府构架,不仅仅是所有太守的属官需要蔡铭重新任命,就是那些县令都大多需要蔡铭派出。

其次,巴郡的许多世家都被米贼铲除了,就算是留下的一些漏网之鱼也因为屈服于米贼,或联姻或合作,自身都有污点。而这些污点现在都被蔡铭抓在手中成为随时可以拿他们开刀的把柄。

最后,蔡铭不同于那些纯粹的太守,蔡铭还是有征讨权利的将军,手中有兵有将,又有朝廷的支持。特别是加了“使持节”的称号,更是有了可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特权,就像一把随时举起的屠刀,面对这把持有朝廷大义的屠刀,地方世家那个敢忤逆蔡铭的意思。

有着怎么多便利和有利条件,巴郡官府构架的重建完全可以由着蔡铭的意愿来办。那些属官也好地方县令也好只要蔡铭有符合要求的士人完全可以有多少就用多少,将巴郡自上而下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种控制完全是一种绝对掌控,若是没有这个便利的话,蔡铭要想做到这种绝对掌控,就是画上十几二十年都不可能。

对于一个牧守地方,未来的诸侯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说很多时候,大风险的同时也意味着大的机遇并存。蔡铭当初也就是看到这样的机遇,才会不顾风险来到益州。

有这么难得的绝对掌控的机会摆在蔡铭面前,蔡铭当然不会错过。因此在蔡铭除掉江州米贼后除了一太守名义布一些行政命令外,并没有正式令命那些属官,而是在江州进行军管。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