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忠县
蔡铭等人离开洛阳后,经南阳会合邓芝、李严、张机。辟邓芝为兵曹掾史,李严为尉曹掾史、辟张机为医曹掾史。
中国有句俗话叫: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蔡铭到新野会合邓芝之后,特地弯道回了趟蔡阳。
蔡铭自打当初离开蔡阳,已经有五年没有回蔡阳。当初那个如履薄冰,胆战心惊苦苦挣扎的少年郎,如今已经成了名动天下的名士、将军,牧守一方的太守。
当然变化的可不仅仅是蔡铭,这些年托蔡铭的富,在加上蔡瑁兄弟等人本来就是善于经营之人,因此不管是三人的个人仕途,还是蔡氏家族都得到极大的展。蔡瑁在蔡铭娶张瑛不久就被任命为蔡县县尉,蔡瓒,蔡琰两人因并无家族拖累都已经被外放为县令。就连蔡中、蔡和兄弟都纷纷在蔡阳县谋得一份不错的属官。蔡氏一门独大于蔡阳,在蔡阳已经无人可以撼动。
蔡铭回到蔡阳后,最高兴地除了蔡氏兄弟莫过于,蔡阳县的县令袁方了。袁方就是当初退思园文会之后为张让讲蔡铭在退思园文会表现的文士。当初因为怕蔡铭不就范,着袁方到蔡阳为县令,监视并提携蔡氏。蔡铭与张瑛成亲之后,袁方极为上道的先是启用了蔡瑁为县尉,后又大量任用其他蔡氏族人,给蔡氏提供各种便利,为此颇得张让赞赏,据说不久之后就有可能被提拔为品秩比两千石的南阳郡都尉。
袁方姓袁,但并不是汝南袁氏族人,而是颍川张让的同乡。本来因为同乡对张让家族的怨恶,认为张让败坏了颍川的名声使得张让对那些所谓的同乡很不待见,也就更谈不上对同乡的提拔优待。不过袁方的出现却让张让开心不已,并不是说袁方像蔡铭一样为张让看好,也不是说袁方有多大本事,而仅仅是因为袁方姓袁。
张让认为不管他是颍川袁氏也好,汝南袁氏也罢,只要他姓袁。普通人那会考究那么多。因此张让大张其鼓,极其高调的让袁方担任蔡阳县令,现在又要高调当得连越数级提拔为都尉。就是为了给别人造成错觉,袁氏投靠了张让,恶心一下汝南袁氏。就算是那些知道此袁氏非彼袁氏的人也会看到并羡慕,只要投靠了他张让就是寒门庶子,他张让也能让他咸鱼翻身,马上就辉煌腾达。
蔡铭前脚刚踏进蔡府没多久,袁方后脚就跟了进来。
袁方一进门,眼睛就睁得大大的,直勾勾的看着蔡铭,谄笑道:“下官蔡阳令,见过将军。卑职今个一早就看见有紫气东来,心道必有贵人降临。原来是将军衣锦还乡了。将军年不过二十四就已经贵为建威将军,巴郡太守,都乡侯,当成我蔡阳一段佳话,定要记录到县志为我辈鞭策,让后人景仰。”
蔡铭虽然看不起这种阿谀奉承之辈,但还是客气的说道:“袁县令过奖了,还要多谢县令对蔡家的照顾。”
袁方连道:“不敢居功,都赖令兄治家有方。蔡氏不愧为百年望族,不但人才辈出多有俊彦,将家族打理得蒸蒸日上,就连县政要务也多亏令兄等族人支持。”
诸人如此这番客套一番之后,袁方也知道蔡铭在蔡阳时间不多,兄弟族人肯定有话要讲,稍作客套与蔡铭混了个脸熟之后便告辞离去。
袁方走之后,只留下蔡瑁兄弟之后,蔡铭自是又将自己推测天下即将大乱的一番话告诉蔡瑁。
蔡瑁大惊问道:“若真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
蔡铭轻笑道:“兄长勿忧,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即便天下大乱,其先乱者,中原耳。待中原既定天下几可定矣。蔡阳居荆湘之腹地,可坐观天下诸侯逐鹿。若兄长有心,进可择一强者而建功立业;若兄长求稳,亦可待到中原一统之时,其势已定,其时已明,在择一依附,亦可使得家族得保。”
蔡瑁虽然感觉蔡铭的话大有道理,但是始终还是觉得蔡阳距离中原还是近了,还得想办法,再往荆湘腹地迁进一点。
蔡铭见蔡瑁犹自有些担心,便接着说道:“兄长若还是不放心还可以继续退往荆湘腹地,最好是襄樊,襄樊乃南襄隘道,进可进兵中原,退可坐望巴蜀。我为巴郡太守,一旦荆湘右边,兄长大可退入巴郡。”
蔡瑁闻言,这才点头道:“如此甚好。”稍顿又道:“只是此时米贼势大,在巴郡经营多年,在加上汉中贼乱既平,米贼几乎悉数遁入巴郡,足有贼党近十万,四弟此行可是危险重重,切记小心谨慎行事。如果有什么难处,需要家族帮忙的尽管直说,大哥一定倾尽全力也要助你坐稳巴郡太守的位子,为我蔡氏搏一条退路。”
蔡铭摇了摇头,笑道:“兄长放心,米贼之乱不过疥癣耳,我翻手可灭之。到是兄长要注意培养家族武力,乱世之中,唯有实力方可保全家小。却乱世出英雄,英雄出草莽,兄长当善待之。即使兄长不用亦可推介到巴郡。另外,过段时间张瑛和元常家小会暂时安置族中,还望兄长多加照顾。”
蔡瑁闻言俱都一一答应,让蔡铭尽管放心就是。
蔡铭等人在蔡阳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蔡铭等人就经秭归,溯江而上,很快便到了临江。
临江,西周属巴国地;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王莽时改称临江,仍属巴郡。临江后世叫忠县,是一个颇有故事的名县。历朝历代与“忠”结下不解之缘。
忠县的忠魂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之时。时巴国内乱,国君遭受胁迫。蔓子将军曾向楚国国君求援,并许巴国三座城池为酬。内乱平息,楚国使臣来求践约。他委婉、慷慨以答:“许诺,为大丈夫之言。然,巴国疆土不可分,人臣岂能私下割城。吾宁可一死,以谢食言之罪。”言毕,刎颈自尽。巴蔓子为国之大义一诺而不惜自身。由此,巴蔓子成为巴人精神的化身,为大义凛然、笃诚笃信、救国救民的楷模。
三国时期刘备入蜀,张飞擒严颜,张飞欲招降严颜,严颜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张飞义释了严颜,严颜并没有投降,他在成都被破的消息传到忠州后自己做了断头将军。
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巴严二将军的“意怀忠信“而赐名“忠州”。这是中国大地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县。
唐德宗时,一代名相陆贽因忠直敢言而获罪,由堂堂宰相贬为忠州别驾,居忠州十年,死葬忠州。后人为陆贽建祠曰“怀忠堂”,四时祭祀,香火不绝。清代姚夔在拜谒陆贽墓后赋诗曰:“仁义百篇唐孟子,排奸劲节凛秋霜。人生一死终难免,落在忠州骨也香!”
南宋末年,一个皇帝和忠州的“忠”又生了联系。宝祐三年,宋理宗封从子赵禥于忠州,为忠王。当时的忠州人没想到,十年后,理宗崩,昔日潜邸忠州的忠王赵禥成了大宋的皇帝,是为度宗。以“忠”而王之,寄托了理宗对江山社稷的一片深情。
明代的秦良玉,更是将忠州的“忠”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巾帼女子率兄弟子侄万里勤王,沙场百战,战功赫赫,令无数须眉男子为之黯然失色,三朝皇帝皆对其大加褒扬,熹宗皇帝赞其镇守山海关与平奢崇明有功,御赐金匾,匾上大书“忠义可嘉”四字,并封一品夫人;隆武皇帝欲挽狂澜于既倒,倚秦良玉之力重振大明江山,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忠贞候”。三朝皇帝对秦良玉的嘉奖,都集中在一个“忠”字上。令人称奇的是,秦良玉的“忠贞候”竟与老祖宗巴蔓子的“忠贞祠”不谋而合,可谓上下两千年交相辉映。至此,忠县人之“忠”已臻大成。
到了这样一个扬民族之大义,重精神之信仰,可是忠骨留香的自古以来独以忠名震天下的地方怎么能不瞻仰缅怀一番。因此到了临江后蔡铭停了下来。看着众人的不解,蔡铭却是笑而不语。
诸人之中不论是钟繇,戏志才还是邓芝等人都是饱学之士。自然知道巴蔓子的故事。
钟繇看着临江县城城门上的临江二字道:“巴蔓子笃诚笃信,忠义可堪天地,难怪楚王会唏嘘‘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依我看此县,可名忠县。”
“好,却当得一个忠字!”
蔡铭大声赞着,钟繇此议与后世的县名不谋而合。颇为心动道:“现在大汉天下人心不古,忠义之士黜于外,而谄谀小人举于内。如袁氏之流,多只知道结党营私,却不顾天下兴亡,不知大汉有倾覆之像,民族有危亡之祸。”说到这蔡铭环顾众人道:“待米贼平,我当改
临江为忠县,修巴蔓子墓,使其然以忠而居忠,丧于忠而葬于忠,以正民族之气节,树不灭之忠魂。诸位以为如何?”
钟繇等人俱都点头回道:“如此甚好。”
进到县城之后,蔡铭让人带路到县衙。及到县衙时,还没进门远远的便听到里面,叮叮咚咚如清泉般的清流声,以及莺莺燕燕的莺歌燕舞之声。
蔡铭大为皱眉,正要进门,两边门卫到是蛮利索的刷的将手中铁戟一叉,将蔡铭拦住。
其中左边那人,朝蔡铭等人一瞪,喝道:“你们是什么人,敢擅闯衙门,打扰老爷办公,不知道老爷正忙着吗?”
蔡铭脸色一沉,这两门人还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么远都能听到,琴声和歌声,明摆着就是在饮酒作乐,这个临江的县老爷也真够大胆嚣张的。
旁边张达见长蔡铭沉着脸不高兴,不由得高声大喝道:“瞎了眼的狗奴才。你知道你拦的是什么人吗?”
张达还没有等两人回答,就自顾自说道:“我告诉你们,他就是新任巴郡太守,建威将军,都乡侯,蔡易之大人。还不快让开!”说道后面张达几乎是用吼的,要不是怕吓到自家老爷等人,张达完全还可以叫得更高,完全凭气势就吓到他们。
不过不用张达在加大声音,两门卫已经吓到了,其中一个懦弱的有些结巴的说道:“你们,你就是是巴郡太太守?”
“那是自然,难道我们还敢冒充太守不行。还不快去通报!”张达气势高涨,有些居高临下,气势凌人的说道。
“不用通报了,我们一起去吧!”
蔡铭拦阻了那个就准备撒丫子跑去报信的门子。
蔡铭在门子的指引下,其实不用指引,直接跟着廊道走就是。眼看着就要到县衙的大堂门口都可以看到里面肥环燕少的歌女曼妙的舞姿,就看见大堂门口,走出一个文士模样的人来,对门子低声喝道:“小乙,你又不长记性了,不知道老爷最讨厌这个时候被打扰吗。”
那文士说完门子,又对蔡铭等人道:“我不管你们是什么人,老爷现在在兴头上,万不可打断,如果你们真有什么急事的话,退到
门外去,什么时候老爷有空自会让人通知你。”
“哈哈哈,好!好!很好!”
蔡铭年叫了三个好,对那文士道:“我今天总算是长见识了,原来县老爷是这么个老爷法,一县长官还可以这么当。你也是个文士,说不定还是个县衙属官呢!你们平时就是这么办公的?”
那文士摸不清蔡铭什么来头,正要开口,就听到里面琴声和歌声都停了下来,一个慵懒的声音,唤道:“文英,是什么人在外面吵,真是不懂事,老爷好不容易找到的一点灵感全跑了。”
停了一会,又道:“有什么事你拿主意吧!我得去江口散散心,你就不用跟着了。”说完又自言自语的叹着:“现在人是越来越不懂事了,一点都不知道尊重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