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医圣张机 慈父黄忠 上
回道驿馆同杜畿傅彪等人报完喜,蔡铭又开始了下午的拜访。先第一个自然时宛城的第一世家,土皇帝岑家。
岑家家主岑晊,字公孝才高而有大志,五经六艺,无不洞贯。岑晊与刘表和汝南陈翔,字仲麟;高平范滂,字孟博;渤海范康,字仲真;高平张俭,字元节;山阳檀敷,字文友;鲁国孔昱八人称“江夏八俊”或“八及”。乃当今闻名天下的名士。
对于这样的名士,蔡铭是以学生之礼见礼的。
岑晊今年四十来岁,不过保养得很好,姿貌温伟,看到蔡铭时很温和的笑着问道:“你就是博韬(蔡讽的字)兄的老四蔡铭,字易之?”
蔡铭恭敬的回答道:“晚生正是。”
看着眼前风度翩翩,卓尔不群的蔡铭,岑晊有些颇有些感慨,和声说道:“你父在时,我与你父亲交情不浅,你无需拘谨,随意就好。”
蔡铭笑了笑,回道:“小侄恭敬不如从命。”
见蔡铭从善如流,并没有年轻人的执拗,难怪能够年纪就能闯下如此名声,岑晊似乎又看到了以前的蔡讽,感慨道:“易者简也,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易之是伯韬兄在你刚出生就为你想好的字。博韬兄这是希望你能够简单,平安就好。简单好啊!简单是福,可是世事难料,谁又能知道今天却会是这般光景!”
“世事如浮云,白云苍狗本就变幻不定,更何况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既然事以至此唯有坦然面对,我想只要我们兄弟都好,就算事情有些出人意料,他老人家也会理解。”蔡铭也被感染着有些感慨的回道。
品味着蔡铭不经意间冒出来的一句经典哲理名言,这孩子的文采确实不错。笑了笑,岑晊转移话题问道:“今天去见成府君如何,事情可办妥了?”
“成大人很好说话。”蔡铭笑着回道。
“哈哈!哈!”
岑晊没想到蔡铭会这么回答,成瑨的做派可是清楚的很,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别人都说他岑晊以势压人,把持太守府的权利,其实他也只是希望为家乡父老们做点事。如果到任的太守能够真心的为南阳做事的话,他又何尝愿意整天劳心劳力的做作本就不是自己该做的职责。
在蔡铭去拜访成瑨的时候岑晊就知道了,原本看到蔡铭近乎空着手去,好像不通世事一般,出于对曾经老友的关照,就想让人去提醒一下,不过考虑到他还年青让他见识一下真实的世态,对于他的以后的洛阳之行也能提个醒,故也就顺其自然,却没想到他竟然办成了。也不知道是成瑨转性了,还是那个普通盒子里面装着能够打动成瑨的财资。
蔡铭离开岑府后又先后去拜访了文聘和黄忠,可惜两人都正好不在家,虽然颇为遗憾,不过自己明天就要动身去洛阳并没有多少时间在这里耽搁,所以蔡铭只得继续去拜访南阳之行的最后一个目标,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人称为医圣。
可是当蔡铭赶到张府的时候再一次被告知张机不在。当时蔡铭就有一种挫败感涌上心头。今天下午要拜访的人好似要躲着自己似的,既然集体不在。不过好在张家的似乎下人很善解人意,看到蔡铭很失望的样子,以为蔡铭是来求医的,善意的提醒要找张机看病要到张家别院去。
原来这和他的出身有关。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张父对张机的功名看得很重,因此张机在二十几岁时就曾举孝廉,并且在府衙担任郡吏。在当时只有经学,孝廉致仕才是正途,医学被成为是左道,为士人所轻视,登不得大雅之堂。因此家族是不会允许张机在他们张机府邸行医的,为此张机就只能在张机别院坐堂行医。
张机的一生极不平方,他出生于政治倾辙,吏治**,社会动荡的东汉末年,百姓民不聊生,时有叛乱生,“大兵之后,必有灾年”各地连续爆瘟疫,“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于是,他愤研究医学,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
他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在公元二O五年左右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张仲景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医生除要有高明的医术外,必须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他对于那些“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相对斯须,便处汤药”,草菅人命的医疗作风,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对那些面对疫病流行束手无策,却又“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墨守陈规的庸医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他还驳斥了“钦望巫祝,告穷归天”,请求鬼神保佑的迷信思想,指出其结果只能“束手受败”。正是基于这种反对迷信,反对苟且,注重实践,认真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他才成为“医圣”。
说道张仲景还有一个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典故,那就是“坐堂医生”的由来。相传张仲景五十岁左右,曾在长沙做太守。当时,他还时刻不忘自己的临床实践,时刻不忘救治人民的疾苦。但他毕竟是个大官,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入民宅,又不能随便接近普通老百姓。这怎么办呢?他想出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群众进来。他堂堂正正地坐在大堂之上,挨个地仔细给群众治病。时间久了,形成惯例。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就聚集了许多来自各方的病人等候看病。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通称“坐堂”,那医生就叫“坐堂医生”。
不过此时他还不是以后的那个历史上为万世称颂的医圣,也没有被朝廷举为长沙太守,当然也没有在太守府着他的郡吏。就像他的同乡何颙曾经对他说的一样:“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家。”张仲景在为郡吏不久后,他就因为不善于迎合上意,又不屑于勾心斗角同僚倾轧,因此主动辞去官职专心钻研医学。
他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以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过了他的老师张伯祖。
所以蔡铭赶到张仲景的别院时,已经有三四个人正在等后就诊。既然有人等后就诊蔡铭也就没有声张,默默的排在后面等后。此时已经是下午申末,排在前面的只有三人,不过实际上是两病人,因为前面两人,一大一小,大的四十来岁,小的只有十六七岁,一看就是对父子。
蔡铭仔细看去,这对父子却是不凡。那个做父亲的身长八尺,身材凛凛,相貌堂堂,淡金脸明飘三路胡须,金睛眼光射寒星,两道眉如初月,臂长指齐,能揽九天之星月,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器宇轩昂,吐千丈凌云之身价。一看就是个身怀绝技的高手。再看那少年,脸上蜡黄,没有一点血色,瘦削的脸颊上,两个颧骨像两座小山似的突出在那里,他的双手紧紧抓住他父亲的衣袖,一声不吭,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呼吸急促而费力。可即使是这样少年亦是极为坚强,强忍着身体的痛苦一声不吭。
不好这是哮喘病作的症状而且看目前情况还很严重,再看张机此时依然专注的在问诊其身前的病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边的情况。
“不行不能在耽搁下去。”蔡铭前世有个堂兄得了哮喘病,即使以后世的医学水平也多次险些送命,因此对于犯了哮喘病人的家属医生都会交代平时一些急救的措施,但即使是这样严重的哮喘病患者还是很危险的。也正是因为危险,而且父亲就是一名中医,后来大伯就将堂兄送到自己家里,一方面由父亲就进照顾和治疗,同时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后来成了父亲的助手,所以蔡铭对于哮喘病的印象极为深刻。
哮喘即中医的“喘证”;最早见于元朱震亨著述《丹溪心法》,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宿痰内伏于病人肺内,再由外邪入侵、饮食失调、冷暖不当或情志不畅等外因而诱。即使是在后世,哮喘也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不过哮喘虽然不能根治,但实施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哮喘是能够控制的。但是以现在的医疗水平是根本就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是张仲景也不行。
看到中年汉子心急如焚的样子,蔡铭也顾不得矜持,马上走过去,对大汉说道:“这位老兄在下也略知医术,令郎目前的状况很不妙,正好我对令郎的病情有所了解,现在应该马上进行护理。”
“你知道我儿子的病?”中年汉子大为惊讶,他几乎看遍了宛城所有的大夫,却没有一个人能确确知道儿子犯的是什么病。现在终于有人说知道儿子的病,又如落水的人现稻草一般,急忙恳求道:“请您一定救救我的孩子。”
“我会尽力的,现在先把你儿子放到这个几上。”
看到少年的呼吸越来越困难,大汗淋漓、紫绀、胸腹反常运动、心跳加快等症状,在顾不得客套。马上以以指代针,揉压按摩少年的双侧合谷、内关、风池、天突、膻中等**位。同时对少年叫道:“不要担心你没事的,听我的话你很快就会好。现在用力做吞咽动作,对就是这样像吞口水一样多做几次。”
少年似乎比蔡铭想像的还要坚强,一只手抓着父亲的手,一边忍着胸闷和呼吸困难按照蔡铭的话用力的吞咽着。因为身上大汗不止,此时少年身上早已湿透,蔡铭一边轻轻帮少年按摩,一边吩咐道:“拿碗温开水过来。”
大汉正要去拿,傍边一只手已经升过一碗温水,送水的正是这里的主人张机。
原来张机在大汉将少年放在几上时就已经注意到这边的情况,凭他的医术自然也能看出少年的危险,连忙放下手头的病人赶了过来,却现这是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病例,而且这个接手的青年却好似很了解这个病况,因此就在一边观摩同时学习和揣摩青年的处理办法,后来见少年大汗淋淋流汗不止,以他多年的行医经验,自然知道体弱脱水需要马上补充水分,因此就低声的吩咐童子拿了一壶温开水过来。
蔡铭见识张机亲自端水神情一愣,却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对着张机报以歉意的笑意,微微点头接过温开水慢慢喂给少年喝。
经过蔡铭的按摩和开水的补充,在加上少年本就是坚毅之人,哮喘很快就得到缓解,少年的呼吸逐渐舒缓有力,脸色看上去也好看些。看到蔡铭在旁边长长地舒了口气,少年倔强的抬起头,挣着大大的眼睛,犹自有些弱弱的声音对蔡铭道谢:“谢谢这位大哥,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