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乡试
木南拿着东西。顺着人流朝里面老。穿过三重檐的明双公堂、内龙门、聚本堂之后,眼前是一片小广场。中间一条长长的甫道,左右设置了两排宽大的木栅,木栅东西两厢便是文场,也就是考试的地方。木栅之后是矮墙,有一人多高。矮墙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窄门。宽度刚,好容一人通过,两人并肩是完全没法走的。林南往两旁打量了一下,东西文场都算上,这样的窄门合共近百连,一连是九十间号房。加起来便是九千多间。
若是这九千多间号房全部坐满。这一次考试便是近万的书生,当真是大场面!
其实林南忘了一点,这是京师贡院。天子脚下的考场,肯定要比地方上的有派头。出了京师之外,建朝各省也有各省的贡院,甚至有些州府也有自己的贡院,比如定州贡院、江南贡院”北贡院、岳州贡院等等,只是地方贡院相比京师来说要小得多。京师贡院不仅仅作为京畿地区乡试的考场,同时还是全国会试的考场,想一想天下的贡生举子们全都入京赶考,即便是筛选得严格一些,人数也绝对少不了。若是贡院修得小了不够用,麻烦事丢了皇家脸面事大啊!因此京师贡院也占地不虽然没敢破万,仍旧修了九千多间,但毕竟是考场,考生来这里是为了考试来的,不是为了享福,因此号房和其他地方贡院相同。尺寸矮除了四壁和房顶,就只有一张矮几,此外别无他物。
九十多连号房,每一连都有连号。比如慧字连、荐字连、宁字连、和字连等等,以便登记区别。每一连内的号房按照天干地支排列,这样到时候抽查试卷的时候能准确快。赶考的学生到了这里,就要分开了,开始在贡院大门口检查完行李之后,专门有一位官员负责放号牌,实际上也就是一张纸,上面写着连号房号,每个人按照号牌来找到自己的窝儿。林南看了看自己的号牌,沿着大街找了半天没找到!
正犹疑间,忽然看到西北角还有一处疏漏的地方,这边儿的连门不那么显眼,但上面有连号,显然也是考场。只是这边只有五连一连也没有那么多号房,只有十几个。林南拿出号牌看了看,自己是地字连。辰字号,连忙按图索旗走了过去。到门口被左右两个监官给拦住了。其中一个朝林南一伸胳膊一没有别的,出示号牌,然后还要再检查一次行李才能进去!
林南没说别的,东西一放由着这两人查去。好在这两人手脚可比大门口儿那得兵卒要仔细多了,虽然查得更细致一些,但比较小心在意。不多时便放林南进去了。林南正纳闷儿呢:“怎么这一片的号房这么少,还单独列出来了?”忽然眼角余光一闪,前面看见两个,熟悉的人影一正是林福和林寿两位堂兄!此时还未到大考吉时,因此考生有的也没有进入号房,都在号房门外站着静候,因此林南一进来,便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当然也包括林福和林寿。
林南心中纳罕,怎么这么巧?从大门刚分开没多久,居然又在这里遇到林福和林寿了,难得的是号牌居然也在一个连
其实林南不知道,他们几个所在的号房和别的不同,叫做官生号。按建朝官制:“京官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外官文职三品、武职二品以上之子、孙、曾孙,及胞兄弟侄应乡试者为官生。”其试卷名为官卷,官卷另编字号,不占民额,并且不能取中解元与经魁。
林文本身有着三品的武将衔。同时又有爵位在身,因此林福和林寿都顺理成章地被戈进了官生号。而林南虽然算是林文的子侄,上下关系此时却不能从林文那里牵扯,因为其父林武的官阶现在比林文还要大。做到了朝廷二品大员的位置。所以林南更是理所当然地要在这里考试。正因为如此,林家三兄弟才在官生号里“巧遇”
见到了林南也来了,林福脸上泛起了一丝亲近的笑容,林寿不知道是考前紧张还是什么原因,虽然没有直接打招呼,但也没有冷脸相向。倒是让林南微感诧异。此刻地字连里站着许多待考的书生,与其他号房里不同的是,他们脸上没有那种担忧和紧张,反到一个个地轻松写意。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显得很是熟络;有的则折扇款摆,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周围环境和其他人。总之,这些人给林南的感觉,就好像不是来考试的,而更像是在游山玩水、提笼子遛鸟!
林南看了两眼,忽然间心中隐约猜到这都是些什么人了阅读最新董节就洗涧书晒加凹口氐姗”说齐伞。川他们举年投足流露出来的与息。非富即贵!想到众迎自无奈地笑了笑,和两位堂兄打个招呼,转身便奔自己的号房走去。沿途早有人注意到有新人进来,倒也有一两个曾在宫里见过的熟面孔,都纷纷朝着林南打招呼。
不知不觉之间,林南在京师的王孙公子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尤其是不久前在中秋宫宴上被启元帝大加赞赏之后,更是让他成了众多官宦子弟的目标。不忿者有之,羡慕者有之,听过一笑者也有之,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林南这个名字都在这些人心中有了一席之地。此番来到贡院考场,有很多打过照片的人便认了出来,不少人过来打招呼。林南毫不怠慢,面上堆笑拱手还礼,脚步却不丝毫停顿,最后身子一抹,躲进了号房里面。
虽然是官生号,但号房也没有什么别的,里面仅能容一人坐卧,就是案几较新,屋子里干净许多罢了。林南简单收拾了一下,用一方绢布将桌子擦拭了一番,随后将文房四宝按位置放好。最后在地面上铺了一张软垫,斜靠着墙壁坐了下来,开始闭目养神。
秋阳渐渐升高,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有人高声喊道:
“时一辰已到,士一子一号!”
林南蓦地把眼睁开,起身端坐。外头传来一阵唱名受卷的声音,时辰不大,未己号的门口出现了两具袍裾,方头的官靴显示,这是此次乡试的监官。
“地字连未一!林南受卷!”
林南连忙站起来,弓着身子朝门外伸出双手来。外面的监官微微俯身探头,把林南上下打量了一番,又拿过号牌对了一下,确认无误之后拿过一方小小的印章,朝卷头处盖了一下,这才将卷纸交到林南手上。
领了试卷,号房的门一关,便等于考试开始了。
乡试大考,第仁场为经史,主要是从四书五经之中摘选出一些句子来,让考生辨认到底出自那一经哪一章,之后把该章补全主要考的是博闻强恶第二场为策论,就是文题,给出一段话来,根据这段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引证**。第三场为诗赋,讲究五言八韵,考生在熟练掌握格律之余,诗赋有特色的为上。
林南参加过童生试,两相比较,考的形式和内容大体相同,只是乡试显然考的范围更广更大,需要论述的道理更加有深度。此外,对于士子的文字也要求极高,字迹需要整洁工整,古人认为观字如观人,因此考试中字迹越精美的人越容易受到青睐。若非如此多的限制和规定。又何必搞如此大的阵仗,一场考试就需要三天?三场考试一共九天,身子骨差的都抵受不住!
第一场是经史。林南展开考卷。细细一览,大致心中有点谱了。这些年一边跟着静安斋主沈修学习,一边在宫中伴读,受着各位大学士的熏陶,林南虽然没达到过目不忘的水平,但也勉强可以说是博闻强记了。
卷子上有三道题,开篇第一题是这么一段话:“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这段话林南看过,出自四书之中的《孟子》,意思主要是讲人之所欲、所乐与所性。
第二题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句话出自《论语》,记录的是孔子说的话。全文大概是这个意思:
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这些事情多半是由诸侯作主决定。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所谓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非箱其口使不敢言也。有道,谓秩序正常;无道,谓不正常。国命,即政权。
第三题出自《礼记》,仍旧是孔子说过的话:“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之道,便是从这里来的”
林南上下看了一遍,立刻淡定下来全都学过,能不淡定么?经史子集的默写,如果会背诵,剩下的事儿就是磨墨挥毫,把一手漂亮字儿写好,让人一看便眼前一亮罢了!胸中计议已定,林南从桌上拿过砚台和墨条,在砚台里倒了一点清水,手执墨条不紧不慢地缓缓磨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