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架空历史>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一百四十五章 - 交易纠纷

第一百四十五章 - 交易纠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快来尝一尝!粟米饭、羊肉汤啊!”
“刚蒸熟的野鸡了整支的鹿腿要不要了啊!”

“新烤的羊肉了!您闻一闻多香啊!”

最早响起来的是这些“早餐”的叫卖声刚从帐篷里钻出来睡眼腥松的各族人都被这些美食吸引住了。

贸易城内的“常住居民”们经过长时间的贸易熏陶早已经在马齐的默许下学会了用自己的厨艺换取私有物资贸易城仓库里的那些粮食是公有的但并不排斥私人在家里屯积一点粮食和陶器。

那些家里有人在匠作区当学徒的族人常能以比别人低得多的价格从匠作区换得猎美的陶器也有的不是用来满足生活所需而是用来向其他部族交换物资以改善自己的生活。

从这些参加贸易的家庭情况看贸易城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贫富分化。

但最差的家庭都享有高规格的“低保”——参加贸易城的物资分配不会有温饱方面的担心同时还享受对族人绝对免费的教育和医疗。

所以作为一名贸易城居民是比较幸福的只是人心不足有人想“先富起来”而已。

贸易城原来就是从“地摊交易”时代的家用大量的陶器交换成批的牲畜从而积累了足够的家底建设起了规模庞大地建筑。自然能认识到贸易地好处。

现在匠作区必须无偿地向城主和宗庙提供一定的产出。以前上交地是陶器或其他产品现在则上交粟米替代。

由于匠作区的相对私有化。城主和长老在收取了匠作区的粟米后就不得再向匠作区强索产品而只能以粟米去交换了只是在同等条件下城主、长老和宗庙有优先权而已。

没有从事工业生产的居民区族人在以前大量各族贸易代表前来所产生的住宿、饮食等需求中现了商机。刚开始是客人得到了免费供应(食堂是不向外族开放的只有族人家里可以向外族提供餐饮)以少量地礼品或商品作为报答后来就形成了相对公开的标准价格。

在昨天到今天的贸易中。我现有一样东西已经逐渐成为这个阶段的“货币”——或者正确地说法应该叫“通货”:粟米!

粟米有其明确地使用价值。在食用上可轻易的换算成各部族均有的牛羊的重量和只数相对于牛羊而言也便于保存和运输。具有通货的基本特征。只是比不上后世的货币而已了但再过一段时间等贸易的量再大我地铜币应该就可以问世了吧。到那时贸易的质量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上午8、9点的时候贸易进入了**这时已经可以看出庙前的广场才是真正的贸易核心区域。

8万多平米的广场被帐篷、小摊和牲畜以及流动的人群挤得满满贸易城中的族人基本都来参与了赶集。有的是在实实在在参加交易活动多数恐怕只是来看看稀奇和热闹。

马齐的工作量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数百名“步兵”在城中干道进入广场的口子上开始守卫所有参加贸易的部族都不得携带武器进入庙前广场武器交易只能局限在匠作区的武器作坊前进行。

广场上的摊位也被明确地划分为2o多排所有的摊位都位于这2o多条直线上每两条直线之间相距1o米以上又好看又便于管理。

不断有步兵小队以2o人左右的小分队形式列成直线在广场上巡逻。

最为特别的地方是在宗庙门前步兵们围起了近5oo平米的一个圈子里面坐着大长老为的十余名贸易城长老。

马齐没有陪我而是骑马在匠作区和广场间往返奔跑维持交易秩序。

“快来看了这么大张的豹皮你们见都没有见过!只要两只牛就换了啊!”

“您看看这小羔子多机灵!小腿多壮!来跳一个!您看哪——就两袋粟米给您了!”

“最好的粟米了快看看比贸易城的粟米还大粒了!咱们山上产的粟米最香了!”

有这么大声吆喝的也有默不作声悄悄坐在摊位上的摊主的销售风格各不相同。我没有骑马漫步在各种摊位间跟那些牵着牛羊四处寻找交换目标的族人一起在广场上漫无目的游逛。

看到红红火火的交易场面我不禁有些失笑——真要碰上想买的东西我还的确没有拿得出手用来交换的产品。

宗庙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交易地点上百步兵参加了贸易——贸易城的粟米交易“官方摊位”属于宗庙和城主所有的“公仓”粮食在这里向各族交换贸易城所需要的物资。曰

在这个官摊前呆了片刻略有所悟:如果说粟米是这个市场上的“通货”那这个官摊就几乎是贸易城的“银行”各族贸易者可以通过官摊上的粟米交换价格去与各摊位上的贸易者讨价还价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而马齐取之不尽的粟米也可以保证他对市场价格的控制能力。

这些年来马齐掌握了贸易城管理的许多关键和诀窍。

我正在研究“原始金融”时市场上传来了不和谐的吵闹声。我的位置比较靠吵闹处很快就找到了“噪声源”——一个陶器摊子。

这个摊子明显不属于贸易城族人所有从烧制的产品水平来看以红陶为主材质比较粗劣但胜在样式翻新各有部族特色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之一。但就是因为摊前货物较多陶器摆了大约有6平方米大小的面积还有很多在摊主背后没有拿出来。另一部族前来参加交易的族人刚用一块上好的绿色玉石换到一头牛得意非凡牵着从人群中穿过却没注意比较宽松的通道上也有比较拥挤的地段。

“哞!——”

那头牛一声长鸣如同叫人给它那庞大的身躯让路道上的人也纷纷避开往前一挤压。

“哗拉!”

一声脆响挤在摊前正在挑选陶器的族人被挤得往前迈了一步顿时将两件陶器踩得粉碎。

肇事者目瞪口呆摊主又惊又怒牵牛者浑然未觉。

摊主两步从摊后跳出来揪住这个“无辜”的肇事者。

“你赔我的陶尊!”

“无辜”的肇事者立马回头寻找刚才把他推向陶器的人后面的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该负责牵牛者正兴趣盎然地看热闹。

“就是他!”

十多只手臂齐齐指向牵牛者。

这下子变成了三方纠纷吵个不休。

我在边上也头痛这该算谁的责任?谁来赔付这两件陶尊?

一个步兵小队很快跑到现场整齐的无袖麻T恤加上标志性的藤头盔和藤胸甲还有在广场上独一无二的持矛装备让所有的围观者为他让开了路。

“怎么回事?”步兵小队长颇具威严地问。

纠纷的三方立即各说各话争执不休。小队长一看到麻烦到了让两名骑兵看着摊子其他人带着争执的三方前往宗庙门前。

现在我才明白宗庙前的长老和步兵围起来的圈子是作什么用的了。

三名“当事人”按大长老指定的顺序分别阐述事情经过然后众长老聚在一起磋商最后由大长老宣布结果。

一个比较完整的“原始合议庭”!

“你可以走了!“大长老对踩陶器的人宣布。

这小子连谢谢都没来得及说就被战士们三两下提出了圈子加入到围观的人群中。

“你要负责赔偿陶器但念你是无心的就不再用我族族长订下的‘笞’刑了!”大长老对牵牛者宣布在他背后的两名战士手中各拿着一块像木桨一样的长木板旁边还有一张宽长凳子大约是用于执行“苔刑”的场所。

看来长老们对我订下的“苔、役、斩”三刑还是能灵活运用的嘛!

“我除了这头牛啥都没有哩!可惜那块玉啊!不对!那两件陶器也值不了一头牛啊!”牵牛者沮丧地跪在地上哭号却突然像是明白过来认为他不用把牛赔给陶器商。

“我那两件陶器费了好大的力气你以为那么容易烧成的么?长老您要为我作主啊!——”陶器商挤挤眼泪也跪了下来。

刚才让三个人阐述时并没有让他们下跪的看来为了博取同情跪下来已经成了一种手段。

我一听就猜到陶器商看上了这头牛。

那两个陶尊我也看到了并不值什么东西只是比较细长一点在他的摊子上比这好得多的陶器有好几件。

长老们一看又起争执几个脑袋聚在一起好一阵嘀咕最后问那个陶器商:“你的陶器是什么样子的再拿来一个来我们看看?”

很快战士们带着陶器商从摊子上拿来了另一件样式差不多的陶尊这下子瞒不过长老们了——作为最先烧制陶器的族人对陶器的鉴定能力是其他族所不能比拟的要不是看在这个陶尊造型还有可取之处恙怒的大长老可能就要打“苔刑”的主意了。

那该如何赔付呢?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