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二人只得跟着他过去,凌羽跑到静轮宫湖边的一株极高的老树下,回头对着他们招手。裴明淮问道:“究竟什么事?”
凌羽笑道:“你帮我个忙,好不?”说着伸手一指,“看到没,那里有只小猫头鹰在窝里,帮我抱下来。”
裴明淮道:“你叫我去帮你掏鸟窝?!人家好好地在窝里,你去弄下来做什么?”
“我都看了两三日了,它妈妈一直没回来。”凌羽道,“再不弄下来,就会饿死啦!”
裴明淮无言,凌羽拉着他衣袖,道:“明淮哥哥,你帮帮我嘛。”
“小祖宗,要掏鸟窝你自己去!”裴明淮道,“别找我!”
凌羽见他不肯,想了想,道:“那你抱我上去,我自己去抱下来!”又瞪了他一眼,道,“要不是你骗了我内丹,我会要你帮忙?好歹我也是武功天下第一哪,怎么就落到这地步了,连爬树都得靠自己爬?你们到底有没有点同情心?”
“好了好了,别说了。”裴明淮忙打断他,托了他向上一送,抛到了树梢上去。吴震在树下看着,犹豫了片刻,问道:“听说景风公主走了?”
裴明淮道:“走了。”
吴震叹了口气,低声道,“明淮,你若不舍得景风公主走,就把她留下来。你偏不开口,一个人闷在书斋写那些东西又有何用?”
“你不知道景风的性子,只要是她认定了的事,再怎么说都是没用的。她也不是会把男女之情放在头一位的女子,大代的公主大抵如此。别再提这事了。”裴明淮道。吴震听他如此说,顿了一顿,道:“好,你既想得通放得下,那我这做朋友的也不再相劝了。我倒是有样东西,想给你看。”
裴明淮道:“什么?”回头见吴震手里一束细丝,吃了一惊,道,“你从哪里弄来的?”
吴震笑道:“虽说天蚕丝少见,但江湖上总有,费了些力气,还是弄到手了。”
裴明淮奇道:“你要天蚕丝做什么?”
“我一直有个疑问不解,所以想自己试上一试。”吴震挥了挥那天蚕丝,道,“我花了不少时日在这上面,却还是练不好。当根绳子使是成的,可要用它杀人,实在是难得很,我至今都还没摸清窍门。”
裴明淮盯着他,道:“你是在疑什么?”
“唉,从孟蝶死那日我便觉得疑惑了。”吴震叹道,“能把天蚕丝当成兵器用得那么随心所欲,绝非朝夕之功。张鱼那行人是孟蝶杀的,只有她能把天蚕丝使成那样。”
裴明淮一惊,道:“那孟蝶又是被谁杀的?你知道了?”
“没人杀她。”吴震黯然道,“我刚才就说过了,要用天蚕丝杀人不易,若是要在脖子上只留那么一道细小的致命伤更是不易。我甚至疑惑着,飞头獠之死也非他人所为,因为那种死法……对不住,明淮,死得太像杨甘子了,而杨甘子摆明是在自毁。”
裴明淮缓缓地道:“你是说,孟蝶是自杀的。”
吴震点了点头。裴明淮道:“可那是为什么?”
“孟蝶知道了些事情。要守密,就只有死。”吴震涩然道,“她听命杀了张鱼一行人,然后自杀。她是想以死保住英扬,可是英扬对她钟情至深,并没想过要独活。”
裴明淮道:“听命?听谁的命?你想说祝青宁?”
“不是。祝青宁对孟蝶绝无杀意。”吴震道,“这个人比祝青宁位置高,连祝青宁都不知道这件事。”
裴明淮道:“在九宫会,比三奇之一的月奇位置更高的只有一个,就是为首的遁甲。”
吴震道:“不错。所以很有可能,那天晚上他跟孟蝶传过话,甚至是见过面。孟蝶不管是想保祝青宁,还是想保英扬,都只有一死。”
裴明淮忽记起一事,道:“不对,我记得在塔县的时候,孔季也是死于天蚕丝。你说天蚕丝杀人不易,那孔季也是死于孟蝶之手?”
“你忘了。”吴震道,“孔季是被天蚕丝给勒死的。若是孟蝶下的手,她有必要勒死他这么费事?所以,孔季一定不是被孟蝶杀的。”
裴明淮道:“那是谁?”
“应该是韩朗。”吴震道,“天蚕丝不易得,但既然我能到手,天鬼也能。进出锁龙峡,他们不是也用了么?韩朗与孟固交情不错,可能在孟固书房里面发现了孟蝶画的地图。当时大约不知是什么,但后来从天鬼那处得知了些事情,所以把孟固的书房一把火烧了。至于孔季被杀……孔季与柳眉相熟,想必是知道些柳眉应平原王所请而离京之事的端倪,甚或猜到些内情,天鬼势必得灭孔季的口。”
吴震说罢,又沉默了片刻,方道:“还有那澄明临死前说的话,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意思?祝青宁现身塔县,真是只为了祭拜柳眉么?孟蝶乃万教后人,她是谁的后人?”
裴明淮道:“不就是孟固的侄女儿么?”
吴震摇了摇头,道:“孟固其人,我们都见过了。孟蝶复仇之心炽盛,孟家却是杀万教教众的家族之一,必定另有缘故。教我说,恐怕孟蝶跟澄明那老和尚有渊源。只是澄明也早死了,塔县乌夷旧人又被你下令杀得一个不剩,也再没处问去了。”
忽听凌羽一声惊叫,又听得啪啦啦树枝折断的声音,凌羽不知怎的从那树上摔了下来,一头栽进了树下的湖里面。裴明淮和吴震忙赶过去,把凌羽从水里面捞了出来。凌羽湿得跟只落汤鸡一样,风一吹冷得在那里缩成了一团。裴明淮埋怨道:“叫你别去,非得要去掏鸟窝!”忙抱了他回去,唤了小道童取衣裳来换。见凌羽怀里还抱着一只小猫头鹰,叫道,“你就是去抓这个的?!”
凌羽把那小猫头鹰举了起来,道:“你看,都快饿死了!”
裴明淮见那小猫头鹰果然是蔫蔫的,估计饿了两日了。见凌羽打了个喷嚏,裴明淮道:“把湿衣服脱了,着凉了就玩不成了。”说着丢给他一床丝被,道,“先裹着。”
凌羽裹着那丝被坐在榻上,抱着那小猫头鹰逗着玩。裴明淮忽见他肩后有个甚是显眼的刺青,觉着好奇,正好一阵风又把凌羽散在背上的头发给吹开了,便走过去看。吴震也凑过来看,道:“这是什么?鸟?一对眼睛可真大!”
这时又是一阵风吹过来,凌羽“阿欠”一声,重重地打了个喷嚏,嚷了起来:“你们看够了没有啊!我快冷死啦!不就一只鸟吗,有什么好看的!”
裴明淮和吴震都有些讪讪地,见小道童把衣裳送了过来,裴明淮便道:“赶紧换上,趁今儿天气好,咱们出城去玩。”
凌羽笑道:“好!”只听得脚步声响,小道童领着一个穿官服的男子进来了。那男子见到裴明淮一楞,忙见礼道:“是淮州王。”
裴明淮问道:“林刺史怎么来静轮宫了?”
凌羽回过头,大喜叫道:“林大哥!”便要跳起来,林尹年见他头发湿漉漉的,又裹着床丝被在身上,忙过去按住他道,“别起来了,你这又在干什么?”
凌羽忽似想起了什么,把头一扭,道,“我不理你。谁叫你把见到我的事告诉皇上的?哼,皇上他派人到处抓我回来呢!”
林尹年笑道:“那还不是见你一个人在外面,孤孤单单的?你那样子,你说,你林爷爷若是看到,心疼不心疼?”
凌羽听他这么说,低了头不说话。林尹年又躬身对裴明淮笑道:“今儿我妹子尹如去拜见皇后殿下,蒙皇后喜欢,留了她在身边做女尚书。”
裴明淮道:“哦?”突然记起上次在安乐殿宴上听来的闲话,就是说这林家的姑娘出色,便笑道,“想来令妹必定是通晓诗书,我姑姑才这么喜欢。”
林尹年笑道:“舍妹那点学识,怎么谈得上通晓。”又望向吴震,吴震笑道,“我这刚升的廷尉卿,大概没几个人认识。”
林尹年忙道:“原来是吴廷尉。我这长年都在外地任职,京城里面的事不太清楚,还请不要见怪。”
吴震笑道:“林刺史真是客气了。”
只听凌羽又嚷道:“林大哥,你真不该告诉皇上见到我了。现在啊,你看,一回来人人都欺负我!”
林尹年对凌羽的性子是知道得很,也只是一笑,道:“阿羽,我还要赶着进宫见皇上,回来再来看你。我今儿来,是有东西想给你的。”从怀里取了一封书信,道,“这是你林爷爷给你的。上次你跑太快了,我都没来得及说。”
凌羽一怔,道:“什么?”
“他临终前留下来的,说若是一辈子见不到你,那就最好。”林尹年道,“若是见到你,就让我给你。”
凌羽慢慢伸手,将那信接了过来。裴明淮见那信是封好的,便问道:“林刺史,皇上是还让你回定州么?”
林尹年随着他一起走了出去,吴震也跟着出来。林尹年笑道:“正是。舍妹在皇后那处,以后若有什么不周之处,还望您照应些。”
裴明淮笑道:“令妹既让姑姑这么喜欢,一见便要留下来,必定是兰心蕙质,哪里又用得着别人费心呢。”
又寒喧了几句,林尹年辞了二人便走了。吴震道:“明淮,听说你近来都不曾去看你母亲,宫里都议论呢。”
“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神捕也当不到这份上吧?”裴明淮皱眉,一转念便已明白,道,“苏连才好些儿,又开始跟你嚼舌根子了?”
吴震笑道:“他是侯官之首,这些当然知道。”又道,“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明淮,苏连劝你不听,才叫我来劝的。”
裴明淮道:“我自家的事,碍着你们什么了?我也不是圣人。”
凌羽坐在榻上整衣,头发湿了一时干不了,便把那个青玉莲花冠丢到了一边去,小道童替他把头发用玉簪挽了挽。听裴明淮如此说,凌羽回头笑道:“这话可说得不对了,明淮哥哥。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你看大道坛外面那些来求神拜佛的人,不少都是替父母求的,可总有些年高不能自存者没人理会。明淮哥哥,慈惠爱亲为孝,你难不成这都不想要了?”
裴明淮默然良久,抬头对着凌羽笑道:“你说得是,朝廷虽下过诏,不论是医药还是敬老,总归做得还不够,我自会给皇上上表。”鼻端忽闻到一丝什么味道,又见着虽白日间,凌羽手边却放了一支蜡烛,立时明白凌羽是把方才林尹年给的那封书信给烧了。
凌羽已穿好靴子,跳了起来道:“我好啦,我们走吧!”
裴明淮与吴震本是走路过来的,凌羽便与裴明淮同骑了那匹红马。凌羽对着吴震笑道:“吴大哥,我玩儿去啦,改日再见啦。”
吴震见他腰间仍插着那支紫玉短笛,笑道:“我能不能看看你这支笛子?”
凌羽看了他一眼,道:“吴大哥想看的不是笛子吧?”把紫玉短笛自腰间抽了出来,随手一展,那短笛不知怎的便成了一支九节杖。凌羽把紫玉九节杖递给吴震,笑道:“吴大哥既想看,就看吧。”
见吴震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过,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凌羽笑道:“不用这么小心啦!随意看便是。”
吴震笑道:“还真不敢不小心,这可是传说里面的东西,居然被我拿在手里了。”细看了片刻,双手递回给凌羽,又问道,“既是法杖,可有甚么妙用么?”
凌羽把那紫玉九节杖一转,又成了一支短笛,笑道:“没有,也就能吹吹曲子了。”
吴震也笑,道:“好了,不耽误你了,去玩吧。”
他望着那红马跑开,远远地还听见凌羽对裴明淮道:“明淮哥哥,今儿若是晚了,我们就不回城,好不好?我想去灵丘宫过夜呢。”
“灵丘宫?你怎么就想着住那儿?又不顺路,去那住还得多走两个时辰。”裴明淮道,“好罢,若我带你去那儿住,你怎么谢我?”
凌羽想了一想,笑道:“我吹曲子给你听,成不成?”
裴明淮笑道:“那得看你吹得好不好听。”只听了片刻,便道,“你是不是就只会吹这一曲?听了多少年了,换一曲成不成?”
凌羽噘嘴道:“不好听么?哼,是你自己听不懂。”
“听不懂?好,你听着。”裴明淮咳了一声,拖长了声音念道,“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他还没吟完,凌羽就一回身把他嘴掩住了,叫道,“好啦,别念了!我知道你懂啦,我换一首!你就当没听见好啦!”
裴明淮又听他吹了首曲子,忍不住笑道:“这又是从哪学来的?”
凌羽道:“是以前当那什么羽林中郎将,跟他们羽林郎出去打猎的时候,跟着他们学的。”
裴明淮问道:“他们没有告诉你是什么曲子么?”
“说了啊。”凌羽道,“说是他们敕勒部落的歌,若有什么集会便定会唱的!”
“他们逗你玩呢。”裴明淮笑道,“不过说得倒也没错,这歌自道武皇帝年间便有了。词是这么唱的,‘求良夫,当如倍侯’。这位就是斛律莫烈的祖上,也是情歌!你就不能学点别的吗?”
“好啦好啦!你有才,道德博闻!”凌羽道,“我还会旁的,我再吹就是了!”
裴明淮道:“今儿你已经咒了我两回死了,你就那么恨我?我死了也罢了,可再没人带你去玩!”
凌羽忙笑道:“我错啦,我这就吹笛子,再不说了。”
这一回自紫玉短笛里面吹出来的调子,却大不相同了。那短笛的音色本就比寻常笛子要沉郁得多,凌羽这时候吹出来,再不像方才那曲调轻快还带着俏皮之意,只觉苍茫悲凉。裴明淮低吟道:“陇头流水,流离山下。……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吴震站在静轮天宫之前,闻得那笛声渐渐远去,那匹红马也渐渐成了一个小小红点,隐在天边。翻转了手,那束天蚕丝便自他手上落了下来,一直沉进了湖底。吴震喃喃地道:“我是真希望,我这个神捕,这一回是错了。我宁可是我错了,要是我想错了,那就最好……最好。”
湖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终于又静了下来。
寿安宫中,沉香生烟。
白芷忽听清都长公主叫了一声:“景风!”自榻上坐了起来。白芷忙过去,见清都长公主脸色苍白,急道:“公主,你怎么了?”
“我……我做了个梦。”清都长公主低声道,“我梦见景风死了。梦见她和跟她一道的那些随从,都死在路上了。是被人杀的……”
白芷忙道:“公主,公主,你这是怎么了?景风公主怎会出事?那么多人跟着,绝不会出什么事的。公主,你近来是怎么了?老是不舒服,神思倦怠的,还做这样的噩梦……”
清都长公主嗽了两声,懒懒地在榻上半坐了起来,道:“兴许是时令的缘故吧。最近老是起风沙,总是人不太对。”
白芷端了一碗药过来,放在凭几上,道:“公主,你今晚上又没怎么用膳。药总得要吃的吧?”突着见几上搁着个玉瓶,叫道,“公主,皇上好歹是不吃了,你怎么又吃上这个了?”
“……白芷。”清都长公主把那药碗推开了,低低地道,“淮儿怎么这些日子总不来看我?他是不是还在怨我?平日里若是我哪里有一点点不好,他每日里来得最勤的。这一回,他人又在京城,总是不来看我。”
白芷一怔,劝道:“公主,是你如今住在寿安宫里,总不比外面方便哪。”
清都长公主摇了摇头,两眼怔怔地望着烛火,道:“皇上封了他左卫将军,他要入禁中,有什么好避忌的。他就是不想来见我。我知道,景风走了,他心里难过,却又没法子。”
白芷眼里含泪,道:“公子一向都是最孝顺您的,公主。你别多想了,近来你真是懒懒的,太医来看也看不出什么来,公主……我明儿就去跟公子说,让他进宫来。”
“罢啦,他不想来就不必来。”清都长公主笑道,“他也事多,你别去找他了。”
白芷低声道:“公主,我有句话说,您也别生气。你别再逼他了,一回两回的,公子能开心么?连皇上都不再多说了,你反倒留那个高姑娘在宫里。公子是定然不肯的,连庆云公主都多心,何苦来呢。”
清都长公主一怔,道:“连你都觉着我不对?我是觉得容儿实在品貌很好,纳个妾又能怎么的了?”
白芷叹道:“公主,你自小就是这个脾气,我跟你一起长大,还不明白么?你从来都是拿自己的心去度旁人,你是觉得为人家好,可别人未必这么觉得啊。高姑娘是美貌又温柔,可未必合公子的意啊。做母亲的觉得好的,儿子十有八九都是觉得不好的!”
她这话一说,清都长公主反倒笑了起来,道:“这话说得有意思。”
此时只听外面王遇高声道:“陛下来了!啊,皇后娘娘也来了!”
白芷奇道:“咦,今儿个怎么了,皇上跟皇后一同来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么?”
文帝与皇后走了进来,皇后急步到了清都长公主身边坐下,嗔道:“姊姊,你身子不好,却老是拖着,也不肯好好医治。”
文帝问道:“姊姊,你到底是怎么了?我看你脸色不好。”
白芷笑道:“陛下,公主正在难过呢。公子这几日也不知在忙什么,老是不进宫来看她,倒累得公主伤心了。”
文帝一怔,皇后道:“是么?淮儿这还真是越活越回去了!明儿我叫他来,好好训他一顿!姊姊,你别生气,我一定骂他。”
文帝望着清都长公主,道:“姊姊,你神色不太对,究竟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刚才做了个梦,梦见景风了。”清都长公主叹道,“总觉得对不住她,也对不住淮儿。”
皇后道:“有什么对不对得住的?姊姊,你别多想了。”
清都长公主笑着看她,道:“今儿是吹什么风了,你跟陛下一同来了?”
“我特地回宫来看姊姊,遇到陛下,那不就一起来了。”皇后笑道,“姊姊,我晚上就住寿安宫,我陪你说话儿。”
清都长公主摇头,文帝却道:“我方才在宫里见着个姑娘,从前没见过,是什么人?”
“怎么,陛下都留意到了?”清都长公主笑道,“是宜琼嫁的高氏族中的人,过来投奔的。我见着模样好又细致,就留下了。原本她说着是想求个恩典,替她家里过世的人在寺里发愿的。”
文帝沉默半日,道:“既是如此,就让她去寺里修她的功德吧。姊姊近来身子不好,别让外人来扰你了。”
清都长公主道:“陛下何意?”
“姊姊你方才说了,已经对不住淮儿了。景风走了,他心里已经够苦了,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文帝道,“由得他去吧,他爱娶谁不爱娶谁,都是他的事。你给他挑的人,他心里先就不中意了,何苦来呢。”
皇后点头笑道:“陛下这话说得是。若是缘份到了,那末你就算把人放在天边,也能遇上。若是无缘,哪怕是同在一屋子里面,日日里见面,也是成不了的。”
文帝望了她一眼,道:“那你把林尹年那妹妹留下来当女尚书,又是为什么?”
“冯左昭仪想拿她侄女儿给淮儿添堵,我见着那姓林的姑娘,想起来反正太子的右孺子之位还空着呢。”皇后笑道,“陛下,要不你赐婚吧?”
文帝道:“闹什么!最近事多,哪有这些心思。连西河的婚事,怕都要拖上一拖。”见清都长公主想说话,便道,“姊姊,你既病了,就别操这么多心。不妨事的,天大的事还料理不了么!”
清都长公主点了点头,道:“我近来确是神思倦怠,陛下你自己也别太累着了。”
文帝道:“姊姊放心。”又对皇后道,“霂儿,你去赏那姑娘些东西,打发她明儿就出宫去罢。”
皇后起身,却笑道:“这么个没名没份的小丫头,陛下还要我这个皇后亲自去?好啦,陛下既吩咐了,我这就去。”
清都长公主道:“陛下不过是看高句丽的面子罢了。”
“什么高句丽,那渤海高氏算什么?”皇后笑道,“是看武威公主的面子才对!”
见皇后袅袅地走远了,清都长公主对文帝笑道:“她就这脾气,陛下,你别恼她。她不待见宜琦和宜琼,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
文帝淡淡一笑,道:“我有什么好恼的?是朕亏欠了她,她要怎么使性子,朕都得受着。”说着两眼望着清都长公主,道,“姊姊最近一直病着,也不知是不是心病?若真是心病,只管跟朕说便是。你与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清都长公主一怔,道:“陛下何出此言?”
文帝又一笑,却不言语。半日,方道:“若是换到今日,姊姊要是喜欢谁,那朕一定打从心底替姊姊开心,不管是谁都凭姊姊高兴。只是当年……朕实在是年纪太小,自幼没一日离开过姊姊,生怕你被旁人给抢走了,所以才……姊姊是不是一直怨朕?”
“陛下!”清都长公主变色,打断了文帝,急道,“你这是在说什么?”
文帝刚要说话,皇后却又进来了,笑道:“门口正好见着她,倒是会看人眼色,嘴也巧。听说要让她出宫去,一点都没露什么,谢恩谢得那一个妥当。姊姊,你吃得太少啦,我去吩咐御厨房做些夜宵,一会我陪姊姊用。”
听她如此说,文帝便起身道,“朕就先回去了,不扰你们了。”
皇后笑道:“陛下既晋了沮渠夫人为昭仪,她总得要谢恩,陛下怎么不去她宫里看看?对啦,今儿我还见着齐郡王,又长高了不少。”
见皇后陪着文帝款款地走了出去,清都长公主仍是神色恍惚,一动不动地坐了半日。白芷见着担心,低声道:“公主,你这究竟是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方才做那个梦,我还没说完。”清都长公主幽幽地道,“我还梦见慕容大哥了。”
白芷变色,朝外面看了看,见无人方道:“公主,别说了。我知道你对慕容将军的事一直耿耿于怀,可是……可是我们不是不想救他,是他自己不愿意啊!”
清都长公主缓缓摇头,道:“是我害了他。他都是听了我的话……我本以为,他对皇上忠心,又替皇上立了那么多功,皇上总该放过他了吧。可是,都隔了那么多年了,皇上仍然没忘,非得要杀他不可……”
白芷凄然道:“公主,那是平原王哄了你,怨不得你。”
清都长公主一笑,望着那灯芯,正好爆出了一朵灯花来。“是哪,我怎么就能信他呢?我怎么就信他了呢?……差一点儿害死皇上,又害得霂儿一辈子都不能再有孩子,怨了皇上一世。到得如今,竟还害了慕容大哥屈死……”
白芷落泪,道:“公主,这不是你的错。”忽地道,“公主,你说,陛下他知道么?”
清都长公主摇了摇头,道:“知不知道,现在又有什么要紧?”
白芷默然,最后道:“公主,你放心,慕容将军至死也不会怨你一分一毫的。”
清都长公主道:“我倒是宁可他恨我怨我。他越是这样,我便越难过……”声音越来越低,道,“白芷,你还记得吗?以前景穆太子还在的时候。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我根本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什么都要去想。那时候,有先帝在,有景穆太子在,我处处被疼着宠着,压根不用去操心……”
白芷泪又流下,凄然道:“公主,你现在有皇上,还不够么?”
清都长公主喃喃地道:“濬儿?是啊,我有濬儿。可是……可是我呢?我自己又到哪里去了?……看景风走的时候那样子,我突然想起来,她实在很像我年轻时候。可是,我比她还不如,她要走是自己选的,我……”
白芷又急又伤心,叫道:“公主,你别说了,也别多想了!”
“白芷,我那个梦,梦见了很多很多。”清都长公主道,“很多我早就不愿意想起来的事。我以为我早就忘了,可是,可是它们还在我脑子里面。”
“啪”地一声,一样东西跌在地上。白芷捡起来一看,脸色大变,道:“公主,怎么会还有这东西?!”立时拿到烛火上便烧了,鼻端立时闻到一股闻之作呕的焦臭味道。见那物尽数烧光了,白芷忙去开窗,又在香炉里投了一大把沉香。
“天意啊!谁能料到一场地动,却把灵岩石窟那处给震开了?进去的偏偏又是淮儿,换谁都能杀了,他看到我又能怎么样?”清都长公主道,“我也没想到斛律昭仪她身上还留着……我就不该留着她的!哼,我上次听淮儿讲些江湖上的异事,说见过把罗刹像纹刺在人的背上,再把人皮给剥下来制成宫灯,挂起来给人赏玩。斛律昭仪是想有朝一日也如此,把事儿昭告天下么!哈哈,哈!哈哈哈……白骨观,哈哈,白骨观!”
听清都长公主笑得凄厉,白芷是又急又怕,又不敢高声,道:“公主,别说了!再别说了!皇后就在外面,一会就进来了,可别让她听到。这事儿,谁都不该再记得!”
“可就是有人还记得!”清都长公主笑道,“皇上原不想杀乐良王的,我也不想。可既与这事有了干系,又怎能不杀?皇上虽然不说,心里必定是不好过的。”
白芷低声道:“皇上又怎会为了乐良王的事怨公主?”
“……白芷,传我的话,在灵岩石窟再做一场法事。”清都长公主眼望殿外,缓缓地道,“我亲自去。”
白芷低头,半日,道:“公主是为了慕容将军么?他的生辰也快到了。”
“毕竟,我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他。”清都长公主笑道,“慕容白曜一生为国征战,死后还得这等污名,我……我实在对不住他。”
白芷低声道:“只望下一位皇帝能替他平此冤屈。”
清都长公主长叹一声,道:“但愿如此。唉,也算是为了万寿罢!皇上说得对,他那心肠,不合生在咱们家……”
忽听见殿外远远传来乐声,苍凉中又带着些幽咽悲凄的调子。夜深人静,在这宫里听得实在清楚。白芷侧耳听去,奇道:“这不是沮渠昭仪在吹吗?宫里只有她有那样的笙。”
清都长公主神色恍惚,喃喃地道:“纵有碧玉笙,也引不来天上的龙。”
白芷道:“皇上不是去她宫里了么?难不成皇上又走了?”
“……若皇上在,那怎么着也不会吹凉国的曲子,像什么呢。”清都长公主缓缓地道。“定然是坐了一坐便走了。”
白芷道:“为什么?皇上既已去了……”
“灵泉池听到的话,总归让皇上心里对沮渠仪平有些歉疚。只是又能如何?”清都长公主笑道,“把右昭仪之位给了她,也就不过如此。”
白芷道:“我还是不明白,皇上去了为何又要走。”
清都长公主悠悠地道:“若今晚留下来,皇上那可不知道怎么交待了。”
白芷笑道:“皇后再怎么也不会……”她陡然住口,只听脚步声细碎,皇后带着秋兰进来了,在清都长公主身边坐了下来。“姊姊,你们在说什么?”侧耳一听,道,“又是她啊,又吹起来了。还嫌这宫里不够愁么!皇上不是去她那儿了么,还吹什么吹!”
清都长公主笑道:“定然是去了又走了,否则她怎会吹这曲子?”
“爱去哪去哪,我才不管,我陪姊姊就是。”皇后笑道,“好久都不曾这般了,咱们好好地说会儿话。”
皇后本来就是生得眉尖若蹙,不愁都有些轻愁的模样,但清都长公主这时看她,总觉着她眉目间比平日更多了些忧色。便问道:“霂儿,你有什么心事么?”
“姊姊,我今日是看着皇上过来,才跟着来的。”皇后道,“我是想跟他求个情,特意跟他凑到一路的,却讨了好大一个没趣。”
清都长公主道:“出什么事了?替谁求情?”
皇后眉尖轻蹙,道:“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皇上突然要杀耿嫔。已经把她移至别宫幽禁起来了,麒麟官守着,谁都不让见。”
清都长公主道:“耿嫔?她在宫里多年,一向谨慎。皇上杀她作什么?她家里没什么事啊,不是上回出巡的时候还加封了她兄长么?你是不是弄错了?若皇上真要赐死她,还拖着作什么?”
“我觉着是皇上想问她什么事,才拖到现在的。我跟耿嫔一向不错,就想替她求求情。”皇后道,“皇上却说这事跟我没干系,叫我不必理会,也不准我去见她。姊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陛下什么时候变这么无情无义了?”
清都长公主道:“胡说什么!”低头半日,道,“你别管了,我明儿问问皇上去。耿嫔向来不打眼,但也安份,能劝便劝吧。但我只怕……”
皇后道:“姊姊若是知道缘故,那便说啊,急死我了!”
“你既跟耿嫔不错,那,你告诉我,宫里嫔妃你都不怎么答理,为什么就跟耿嫔还不错?”清都长公主问道。
皇后一怔,道:“姊姊不知道么?耿嫔出身钜鹿耿氏,家世若算上去是极有根本的,原出自姬姓。周天子时候,封同姓人为耿姓,为诸侯国。后来被晋所灭,但这一支是传下来了。你别看她一天就知道做吃的,其实是渊博得很,我上回还借了她些书看呢,可珍贵着哪。别的嫔妃,像冯昭仪,还是入宫之后粗学了几个字。死了的尉昭仪,虽说成天诵经,有一回我顺口问了她几句,她压根不明白自己念的是些什么。我能跟她们聊什么?只有耿嫔不同,我自然跟她好些了。”
清都长公主听着她说,微微一笑,道:“那你是连姊姊我都看不上眼了。”
“那怎么能比!”皇后道,“我说句不该说的话,姊姊和皇上岂是那些代族勋贵能相比的?”
“那还多亏了你兄长。”清都长公主笑道,“我可没皇上那么爱看书,只是跟你兄长在一处久了,不读也得读上几本。有这样的良师,又怎能不学到几分?”
皇后道:“姊姊有什么好自谦的!咱们说这些做什么,姊姊,耿嫔的事究竟是为什么啊?”
“别问啦,皇上说得没错,跟你没关系。”清都长公主叹了一声,道,“你也别再求他了,没用的。若是后宫那些事,皇上自不会介意,但若是跟江山社稷相关,赐一个妃嫔死,又算得了什么?”
皇后这一回怔了良久,慢慢笑了起来,道:“吕玲珑说,天底下女子能指望的最大的福气,我得了。这是福气?历朝历代的妃嫔,都是想求皇帝的恩宠,即便皇上不喜欢,能有子嗣也好,总有个盼头。可我们呢?不过是在这皇宫里等死罢了!子贵母死,汉武帝时候不过是权宜之计,怎么到我们这里就成了制了,非得要守不可?”
清都长公主叹道:“那不过就只能拼各人的命了!”
二人一时无言,只听那碧玉笙吹出来的曲子,也不知越过了几重宫室飘来,便似陇头流水,悠悠流过。
“过几日我要在灵岩石窟做场法事,就替耿嫔一起做了吧。”清都长公主终于说道,“也再没什么法子了。”
皇后闭目,半日,喃喃地说了一句话。清都长公主道:“你说什么?”
“皇上如何,早已与我无干。”皇后道,“我只求他一件事,死后送我裴霂回裴氏祖坟,绝不袝葬云中金陵!”
忽听得文帝的声音在殿外道:“你放心,朕答应你的事,自然守信。”
清都长公主叫道:“陛下!”忙要起身,只听文帝又道,“霂儿,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不妨一起说了!”
清都长公主伸手拉皇后,示意她不要再说,皇后却道:“好,陛下要我说,我就说。说了陛下要生气,我可不管。”
文帝道:“你说。”
皇后默然片刻,一字一字地道:“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清都长公主怒道:“霂儿,住口!”扬手要打皇后,只听文帝道:“姊姊,罢了。”隔了良久,听文帝冷冷地掷出了一句,“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见文帝拂袖而去,清都长公主叫道:“陛下!”便欲起身去追,突觉脑中晕眩,身不由己地向后倒去,秋兰白芷都大惊,慌忙扶住她。只听殿外文帝喝道:“赵海!起驾,到鹿野苑!”
赵海见势不好,劝道:“陛下,这大半夜的,去崇光宫是为什么?不如明日再……”
“定窟居禅!”文帝扔下了这四个字,赵海哪敢再问,赶紧去传车辇。清都长公主又是急,又是怒,回头道:“霂儿,你到底要怎么样?我和皇上还要怎么待你?”
“我要的,你们答应了却食言。”皇后泪如雨下,叫道,“这一辈子,我都不原谅!”
她掩面奔出,清都长公主只觉天旋地转,倒在榻上,喃喃道:“到底谁是竹心?谁是柏心?……”
秋兰和白芷双双跪在她榻前,泪都已落下。
尾声
邺都大牢。
苏连带了众侯官进来,狱卒们早已退在一边相候,连大气都不敢出。朱习偷眼左看右看,没看到吴震的影子,只得硬着头皮迎了上去,道:“是苏大人到了!”
苏连冷冷地道:“吴震呢?”
朱习见苏连脸色如霜,只吓得说话都说不全了。“苏大人,我们吴头儿他……”
苏连不耐烦地打断了他,道:“不在就不在。慕容白曜在哪里?”
这时吴震一路跑了过来,口里叫道:“阿苏,阿苏,我在这里!来了!来了!”见苏连冷冷盯他,吴震忙收了笑容,躬身行礼,道,“苏大人,下官来迟了,恕罪,恕罪。”
苏连哼了一声,道:“吴大人这是从哪里来的?”
吴震苦着脸,道:“苏大人,你可算是来了。你不知道,慕容白曜押在这邺都大牢,没一天消停过。一天劫狱的来几起,我刚才就是四处亲自巡察,生怕出了一点差错,我可担不起啊!”
苏连嘴角略动了一下,似是想笑,那缕笑意还没现出来,又收了回去。“还算你聪明。”
说罢便往里走,吴震忙跟上了他,压低了声音道:“你来了最好,赶紧把人提走,我每天这颗心都七上八下的。我自从知道你要来,真是等得你脖子都长了!”
苏连笑了一笑,道:“人人都对我苏连避之唯恐不及,你反倒盼着我来了?”
吴震干笑,道:“那不是有一阵没见了嘛。哎,你最近怎么样?”
苏连横了他一眼,道:“我可告诉你,别当着人对着我大呼小叫的,你是真不怕跟侯官扯上关系?”
吴震笑道:“有明淮在,我怕什么?”
苏连又瞪了他一眼,道:“你脸倒真够大!”
吴震道:“明淮陪公主和皇后来邺都,也没来见我。我呢,日日都不敢离大牢,他也不够朋友,不来看我。”
苏连道:“谁来大牢见朋友!慕容白曜我这就带走,你不就也清闲了?”
吴震沉默片刻,刚才笑嘻嘻的神气全然自脸上不见了。“你路上也小心些,慕容白曜旧部不少,替他叫屈的也不少,怕是路上还不得消停。”
苏连笑道:“这你倒只管放心,若是真有人来劫,我一剑把慕容白曜杀了便是,只说要我把人带回京都,可没说要死的活的。死人总不会有人来劫了吧?”
吴震目瞪口呆,答不出话来。这时已走到死牢尽头,吴震吩咐狱卒开锁,打开铁门。慕容白曜坐在牢中,手足戴了铁镣,脸色憔悴,但仍颇为勇悍威武。
慕容白曜看了一眼苏连,淡淡地道:“是苏大人啊。白鹭到了,我的大限是不是也到了?”
苏连微微一笑,道:“慕容将军言重了,苏连领命,要把将军送回京师,自有陛下处置。只是……若将军在路上有甚么异动,也就不要怪苏连不敬了。”
苏连一个手势,众侯官将慕容白曜带走。脚步声与铁镣声渐渐远了,只余下苏连和吴震两人站在牢门旁边,火把光摇晃,映得四周明暗不定。
苏连缓缓地道:“吴震,我看这慕容白曜在大牢里,你待他也不薄啊。一般人进了这地方,哪里还能是这形容。”
吴震淡淡地道:“总归是一代名将,反正是要死了,给些体面又何妨。你我心里都知道,慕容白曜又哪里有什么谋逆之心?”
苏连沉默片刻,道:“你可知道,你是在谁面前说这话?”
吴震笑了一笑,道:“侯官之首,苏连苏大人,我没说错吧?连皇亲国戚,都惧你三分,你可知道他们私底下是怎么说你的?”
苏连冷冷地道:“你既然说了我是侯官之首,监察百官,我又怎会不知道别人背后如何说我?”
吴震看了他一眼,道:“你就真不怕不得好下场?”
苏连道:“吴尉评吴大人,你这番话,今日我只当是没听见。若你再有这些胡言乱语,传了出去,我怕下一回在这个大牢的就是你。”
吴震笑道:“若有阿苏来替我送终,倒也不错。”
苏连冷笑一声,道:“你一区区五品廷尉评,也配我给你送终?”
吴震忙道:“真连这点面子都不给?”
苏连瞪他一眼,转身走了。吴震怔怔站了片刻,方走了出去,见朱习正在擦汗,便问道:“都走了?”
朱习忙道:“是,是,走了。吴头儿,你躲哪里去了,就留我在这里?真是吓死我了。原来这位就是那位……那位……”
吴震白了他一眼,道:“什么这位那位的!”
朱习赔笑道:“我是说,看起来实在不像传说中的……”
吴震笑了一笑,自言自语地道:“貌若好女,心如蛇蝎。旁人这话可真没说错。”
朱习小心翼翼地问道:“我看吴头儿跟这位……苏大人似乎有交情?”
吴震叹一口气,道:“谁敢跟侯官有交情。”出神片刻,又道,“今天晚上还有什么事吗?好不容易慕容白曜这尊佛是送走了,我也得睡一觉了。”
朱习笑道:“吴头儿尽管放心,慕容将军那尊佛送走了,我们这里自然也太平了。”
话未落音,只听到狱卒来报,道:“又有人来劫狱了,正在门口打呢!”吴震只摇头叹气,一脸不快地道:“不是说马上就太平了吗?”
朱习陪笑道:“吴头儿辛苦了。苏大人来押送慕容将军回京,必定也不会大张旗鼓。外面的人,怕还是认为慕容将军在我们这里。
吴震想了一想,道:“要不我们贴张告示在门口,就说慕容白曜已经不在了?”
朱习咳了一声,道:“吴头儿,你觉得,旁人会信吗?”
吴震道:“……罢了罢了,等苏连走远,消息自然会传出去。你也留意值守,我今天晚上还是不睡了吧。”
朱习笑着道:“大人你辛苦了。”
吴震瞪他一眼,道:“谁叫我手下都是一群没出息的!”
苏连一行人这夜行至常山郡,宿在太守府中。太守知道厉害,自然着意得很,生怕出事,调了数百精兵,将那院子团团围住。
慕容白曜正闭目养神,忽然睁眼。只见窗户推开了一半,窗纸之后隐隐约约有个人影。这晚正在淅淅沥沥地下雨,那人影便像要化在雨中一般。只听那人影低低地问道:“将军可还好?”
慕容白曜缓缓道:“你不该来这里。”
“将军不必替我操心,不是苏连一个人能住这里的。谁回京城不打这儿过呢?”那个人影说道,“长公主请将军放心,她并没打算不管将军。只是若求皇上恩宥,必适得其反,我等会设法救将军出来,请将军稍安勿躁。”
慕容白曜微微一笑,道:“我若逃了,皇上总得疑她,虽不会怎的,总误了她跟皇上的情份。请转告她,不必救我了,我也不会走。”
那人影迟疑片刻,道:“将军知道公主的脾气,恐怕她不会听的……”
“公主念旧情,不管是对武威长公主,还是对我慕容白曜,我心领了便是。”慕容白曜道,“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赶紧走吧。别撞上苏连了。”
“我自会禀告公主,将军也请多保重。”那人影淡淡地一闪便不见了,慕容白曜眼望前方,却神情恍惚,眼里所见的哪里还是四周的粉白墙壁,看到的都是平城外面鹿苑一望没个边的及膝深的碧草,春天的风吹过来的时候,长草便波浪一般地起伏不止。
一个红衣少女骑了一匹红马,奔得便跟风一般。她两颊晕红,头发被风吹得略乱了些,却更是明艳如海棠。慕容白曜拍马追她,叫道:“公主,你慢些儿,我可追不上你那匹御赐的马!”
红衣少女回头笑道:“慕容大哥,你再不快些儿,我就不等你了!”
“我知道今儿太子回京,但公主,殿下他没这么快,你不用着急哪!”慕容白曜叫道。红衣少女哪里理他,一提马缰,奔得更快了,笑道,“我就要赶在他之前回城,我要站在白楼上面,看着他回来!等到他登基,我还要陪着他一同去西郊,蹋坛绕天!”
一点红影越奔越远,一路上了宫城外的白楼。桑乾河自城外穿过,一路流向远处,在阳光下闪耀如明镜。
《九宫夜谭》是九宫三部曲的第一部 ,事实上,在我看来,它只能算是一个序章,刚从江湖边缘走进宫廷核心,各方势力代表刚刚亮相完毕,男主角裴明淮也才完成他心路历程的跨越(思想升华……)。当然,作为《九宫夜谭》这个故事本身,该交代的已经交代了。天鬼的boss已经现身,而九宫会的boss事实上已经在《九宫变》给出答案了,还没看出来的真不能怪我。包括关于斛律昭仪“白骨观”离奇而死的谜团,也给了明确的线索,就看读者是不是细心了。
我曾经看到过读者发表过一句评论,说:可不要像《七种武器》那样,搞到最后都没能灭了青龙会。九宫会和天鬼的存在,是与北魏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是政治性的存在而非江湖帮会,我相信看完整部《九宫夜谭》,读者应该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不能用武侠小说的情形去衡量。九宫会和天鬼自然是虚构的组织,但是支撑它们的历史背景是非常现实的。
从2017年底开始,“现实主义题材”这个词极端频繁地进入了我们视野。2018年初,《光明日报》的一篇《现实主义题材成为主流》对“现实主义”作了一个官方定论(这话说起来都愁,这难道不是常识么?)。现实主义不止是现代题材,现代题材也不等同于现实主义,放到古代背景,重要的就是“尊重史实、认真阅读历史,才能抓取到历史事件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价值”。
实则作为小说,不可能做到完全遵照历史。小说的写法跟做学术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做学术一是一,二是二,没有通融的余地。但小说不一样,哪怕明知道这个地方不能这么写(比如,北魏并没什么“侯爷”“公爷”的说法,“哥哥”这称呼也是不恰当的,但有时候行文也还是从俗了),只能说在能尊重的细节上尽量规范。一个比较愁人的典型例子就是北魏前中期不流通钱币更不要说银两了,大都是以物易物,绢是比较普遍的交换物,但这个要写起来就不好表述,只能在合适的时候提一提表示一下时代感,比如《锁龙魂》里面说买凌羽花了十二匹绢,当时买一头牛要二十四匹绢,镇兵一年的军饷是十二匹绢,买人要多少钱实在于史无载,十二匹应该差不多吧……
其实最重要的是对那个时代的内在精神的反映,应该能够真实传达该时代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在史料缺乏(或史料真实度欠缺)和逻辑性差的情况下允许改写和虚构,但要尊重历史背景,参考历史事件,以历史人物原型为基础,有一定内在关联性,不能太过胡编乱造。十六国南北朝那一段,真的是史料匮乏,《魏书》又是出了名的笼统,很多事和人于史无载,这能从目前发掘的少量墓志上瞥见端倪。能用的史料都用了,整个九宫系列是架构在这么一个历史背景上的:坞壁林立,北魏朝廷不得不采取宗主督护制进行区域自治,最终是以消亡宗主督护制(坞壁为直接代表),代之三长制达到对地方的实际控制为目标,这个目的达到了才能谈接下来的改革。只不过做为小说,我不能当成论文来写,过度发散,议论过多,所以这些概念是以“九宫会”的兴起和消亡推动情节来表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