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道德经 > 第六十一章各得所欲,大者为下

第六十一章各得所欲,大者为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大国者下流[1],天下之交[2],天下之牝[3]。
牝常以静胜牡[4],以静为下[5]。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6],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注释

[1]下流:江河下游,水汇聚之地。

[2]交:交汇,汇集。

[3]牝:雌性,母。

[4]牡:雄性,阳性。

[5]下:谦下,谦卑。

[6]畜人:养人。

译文

大国甘处下流,天下河流交汇于此,为天下之母。

母性以宁静胜过雄性,因安静而自处低下。

所以大国谦下小国,从而让小国归附。

小国对大国谦下,从而获得大国支持。

所以,有的谦卑取得信任,有的谦卑获得支持。

大国无非想兼并小国,小国无非想依附大国。

于是,大国小国各遂所愿。

可见,大国应该谦下。

解读心得

1.低下则能聚集包容,如海纳百川;宁静则能以阴制阳,包养万物。物理使然,也是大道所在。老子正是看到此物理,所以主张做人要谦卑退让守柔守静,这样才合乎大道,才能以下制上,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2.无论是谁,保持谦卑总是好事。大国君主谦卑包容小国,爱养万物,就能获得小国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自觉来归附;小国君主谦卑向上,则能获得大国的支持,从而保全自己,发展自己。两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从而相安无事,取得共赢,天下太平。

3.有真智慧和真本事的人,往往不是盛气凌人,难以让人接近的,而是谦卑自处,意气平和,宽容大度,安静从容,不与人争,不与人辩,低调而默默,看去毫不起眼,但在关键时刻,又能显示超凡的智慧和能力,从而脱颖而出,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一个人如果能保持谦卑处下的心态,那么就能得到更多人欣悦的帮助和支持,从而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进步,人生之路越走越宽。相反,一个骄傲自满、自作聪明的人,因其骄会刺伤人,也会伤到自己,自己的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前人校注

治大国者,当如江海居下流,不逆细微。大国者,天下士民之所交会。

--河上公

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故曰大国下流也。

--王弼

天下之所交会大国者,以其能谦而居下也。

--范应元

女所以能胜男,阴胜阳,以其安静不先求之也。**以安静为谦。

--河上公

静而不求,物自归之也。以其静故能为下也。牝,雌也。雄躁动贪欲,雌常以静,故能胜雄也。以其静复能为下,故物归之也。

--王弼

静以居下,厚德载物。

--王夫之

阴阳交泰,天地感而为孕,抱合乾坤,而真成矣。谓之天下之交。天下昏昏默默,不知己有,而有自现。虚能实,空能有。玄妙而久,自能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者,乃得于玄而通于道也。心者虚中不昧,杳杳冥冥之中,存一真性。养和万物,蓄气于中,贯通于外,各得其宜,皆是玄妙的宗旨。如此行之,清静,外妄不生,内欲不动,去其意,灰其情,则小人不敢犯。

--纯阳真人

经典故事

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

汉末,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

当时,曹操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力量壮大,坐据朝廷;而孙权则拥兵自重,割据江东,汉室江山摇摇欲坠。

汉朝宗室刘备,当时在豫州,想光复汉室,但自己力量太弱小,一筹莫展。

此时,徐庶和司马徽向他推荐了隐居隆中的高人诸葛亮。说他既有学识,又有谋略,有宰相之才。但此人为人清高,一般人请不出来,建议刘备亲自登门拜访。

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襄阳的隆中(今襄樊市),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但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于是,刘备只好失望而归。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去隆中,这次诸葛亮出外云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来了又不见人,就催着刘备回营,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恳请他出山,帮自己挽救国家的危局。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怀着虔诚之心第三次到隆中去请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不想陪他去了。关羽说诸葛亮也许徒有虚名,张飞说这点小事何劳哥哥,我去把他绑来就行了。

刘备把张飞骂了一顿,坚持自己去,于是三人只好第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门前,已是中午。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不敢惊扰,就一直在外面等着诸葛亮醒来。

如此,才见着诸葛亮。

诸葛亮见刘备也非等闲之辈,两人就有相见恨晚之感,一时无话不谈。刘备请他出山,诸葛亮看他神情很是诚恳,就答应了。并且,在他自己,也感到遇到了一位知己,一个懂得自己的人,所以他在后来的《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是,诸葛亮给刘备分析天下大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宏伟战略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到诸葛亮这个大人才。从此,君臣相遇,默契联手,共同谱写了三国中一曲壮丽的诗篇。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刘备作为皇室子弟,能够做到三顾茅庐,正是他甘心"为下",谦下自处的表现,所以他最终能成就大业,成为一国之主。而诸葛亮呢,因为刘备的欣赏、信任和重用,也得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创造了自己的人生辉煌,成为一代贤相和智慧天才的代表。君臣"各得所欲",各有满足,互补共济,从而共同创造了一番不世的伟业。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