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魄力和自信
没想到沈万三的这次西行,真的会为李唐王朝和李唐百姓带来这么多的好处。而且现在这些好处只是最表明、最明显的,之后还有多少好处,就看接下来他带回来的学者,有多少真本事了。
更重要的是,李唐王朝对这些人怎么对待和安排,这也决定了这些西方人能在李唐王朝做出什么贡献。众人商议到这个问题了,讨论的非常激烈,主要是两派观点。
人数比较多的,基本观点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建议把这些人集中管理,鉴于这些人中以学者为主,可以安排在科技部下,对口相应的研究机构,交流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争取做到学为我用,取长补短。
而另一派则认为这样是对沈万三答应人家的条件,进行了变相的削弱。而且也不是尊重人的应该表现,同时也显得李唐王朝防备他们的心理过重,这些都是伤人感情的错误行为。
他们建议,李唐王朝要对自己有自信,通过沈万三的经历,大家能明白,虽然西方有一些方面比李唐王朝发展的好,但是在绝大部分方面是比不上李唐王朝的。这个基本判断大家都是认可的。
所以朝廷完全没有必要对这些人有戒心,除了高级保密级别的领域,其他都可以让他们随意参观、学习交流。只有让他们见识到更多李唐发展的方方面面,才能对李唐王朝有个清晰真实的认知。
有了这些认识之后,他们才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参与到各自感兴趣的部门,发挥自己的特长,真正贡献自己的力量。
即使有些人会有保留,或者抱有其他龌蹉心里,这些都不可怕,只要我们给他们配备的人员,能从他们那里学到有用的知识,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而要想得到他们真心实意的帮助,得人心才是最关键的。除了这些手段之外,最重要的应该依靠中华文明的特点,求同存异,天下大同的精神,发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观积极心态,积极吸收外来文明的优点为我所用,最后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理念,同化他们的心理。
用我们的思想理念,文化认同来感化他们。短期达到宾至如归的目的,长期就是让他们自觉以作为一个李唐人为骄傲的目标。
两派争执不下,最后都看向龙座上的李世民。
李世民和魏徵互相看了一眼,交换了彼此的看法之后。李世民才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你们还记得佛教是什么时候出现在我们中原大地的吗?”
“我们中华文明历史上,不只有佛教这一个外来的文化,还有很多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习俗被我们吸收,等等这些外来文化,最后不都是被我们转变为以我为主,以外为辅的形式内容,被百姓所接受和认可嘛。”
“所以我们要有自信,不只是政治、军事、经济上的自信,文化上更要自信。沈万三说的情况还不明确吗?这个西方也有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可是传承到现在,真正不间断传承的一个都没有。这一点就证明了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文明的优点。”
“历史上,我们也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过,统治过一些地域。可是一旦我们缓过气来,从新收复这些失地以后,马上就接上了文化传承。这个惨痛的过程,还有个特点,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即使那些统治过我们的外族,他们最后反而学习了很多我们的文化特点为己用。甚至在他们统治的时期,也是以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和文明,甚至官僚体系来运作。”
“而这些入侵过我们的部落,事后都是最亲近我们中华文明的,这点从他们最愿意接受我们的一些习俗和生活方式,就能看出。”
“所以朕一直有个认知,我觉得我们中华文明最厉害之处,不是发达的政治制度或者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等硬实力,而是以经史子集,圣贤经典为代表的思想理念体系,这些软实力才是我们最厉害之处。”
“任何跟我们有过接触的人,他们最怕的就是接触学习到我们的文化思想。可是这点也是最难预防的,你总不能管百姓想什么吧,而事实也证明了,只要认真学习过我们的文化者,都会认同我们的理念。”
“即使他不会转变身份加入我们,也会是亲近我们的人,而我们所拥有的求同存异的思想就是为这点做的准备。不只是他们,在座的诸位爱卿,不也是对很多问题意见不一嘛,可是大家还是在一起为李唐百姓谋福啊。这并不矛盾。”
“所以朕觉得,这些西方人,准确的说是学者。我们应该待他们如亲友,好友,甚至是手足,敞开了让他们认识一个真正的李唐王朝。不用做任何的保留,这点自信和信心朕是绝对拥有的。”
“另外,即使他们不怀好意,他们又能从我们这里学到什么呢,即使学到了一些知识,等他们回到各自国家,转化为国家实力又要多长时间呢,即使这些国家有了实力想对我不利的时候,朕还有最后的保障,那就是我李唐王朝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朕保证不会让任何外部势力敢于挑战我们,破坏我李唐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更何况,我相信你们并不傻,他们能学到知识,你们就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吗?朕不信。”
“再者,难道我们就一直是原地踏步,从此不前了吗?现在我李唐王朝方方面面,哪天没有进步,他们想追也要看看我们之间到底谁的脚步更快。这方面,我更相信我李唐千千万万的百姓,他们创造财富改变自身发展的动力可是十足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在眼前,沈万三就是这些百姓中的代表,怎么是我们派去他们那里寻找探索新知识呢?为什么不是他们主动来我们这里呢?”
“这种勇于开拓未知的精神,也是我们比他们强的地方,也是朕的信心之一。”
“我们拥有这么多的优势,何至于怕几十个学者,何况他们都是在自己国家不如意者。所以,朕决定”
“给这些学者李唐百姓的同等待遇,今后要是表现好,可以成为我李唐人,甚至拥有爵位。同时也给予他们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的时间也是给我们自己所留。利用这个时间,彼此熟悉,尽快把沈万三带回来的典籍和其他知识整理出来。”
“能出版的尽快出版,能利用的大胆尝试利用。之后根据彼此的考察,最后再决定他们的具体安排。”
“但是朕有个想法,那就是人尽其用,朕不介意这些人在朝廷任何部门任职。朕记得科技部的部长一直都是空缺,朕刚刚听沈万三所说,这个彼得.亚历山大很有学识,三个月后,如果没有什么异议,同时他的学问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朕就给他做这个科技部的部长又如何。”
“朕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只要是有真才实学并且能无私奉献给李唐王朝、李唐百姓的人,朕不管他是哪里人,是不是李唐人都无所谓,只要做到这两点,李唐王朝绝不负他,朕!李世民也绝不负他。”
听到李世民最后慷慨激昂的誓言,所有人都精神一震。这几年朝廷对人才求贤若渴的态度,天下人无不知晓,今天在座的各位部长或者副部长,有多少都是被朝廷的真心实意所打动,彼此都是心知肚明。
现在看来,朝廷对人才的渴求还没有满足,这个事情如果做成,将会对周边,甚至更远地方所有国家和部落的人才,产生怎样不可自拔的吸引力。
这个局面一旦形成,绝对会使李唐王朝的影响力,扩散到更遥远的地方。更会使得李唐王朝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就像刚刚圣上所说,一个国家的实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
吸引全天下所有人才为我所用,这两方面的实力都会有巨大的提升。那时李唐王朝才是真正的无敌于天下的盛世王朝,这不正是众人心目中期待已久的时代嘛。
李世民的这番言论不只是使那些谨慎小心、防备心里极重的大臣们转变了思想,更使沈万三第一次认识到李唐王朝当今圣上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这使他非常庆幸,能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遇到这样一位开明、有远见,更有强大自信和担当的圣明君王,以及一个廉洁高效的朝廷。这是自己的幸运,更是千千万万的李唐百姓的幸运,更是全天下百姓的幸运。
也许也是那些人的不幸,除了李唐人以外的人的不幸。冲着李世民的这个精气神,沈万三不相信,李唐王朝会一直这样保持现在这个局面下去。不说拥有全天下,最起码也要恢复大汉王朝的雄风吧。
看来自己有些决策要适当的改变一下了。
对于这些西方人的安置商议结束之后,众人开始了解这些人具体负责哪些学科,好提前安排对接的人手。沈万三捡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一介绍,李承乾适时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主要针对众人不太清楚的学科,给出建议。
魏徵作为最后一个问问题的人,结束了今天的对话,这也是魏徵唯一问的问题。
“沈万三,你在那么艰难的时候,既然遇到了李唐商队,为什么没有直接求助表明身份呢?”
“回首相大人,学生深知守密的重要性,那时也猜出了这些学者可能会给李唐朝廷和百姓带来的巨大价值。所以学生不敢赌人性。”
魏徵、李世民和众人听到这个答案,都非常欣慰的点头认可。同时在内心中都认定,这是一个将来必成大事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