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态度的转变
当李青云来到马波涛办公室的时候,对方正在和人通着电话呢。
看到县委办主任莫如忠领着李青云走到门口,马波涛连忙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进来坐。
坐在办公室的客座沙发上,李青云默默的喝着工作人员送过来的香茗,一言不发。
马波涛虽然在打着电话,但是眼睛可是一直没有离开过李青云。
看着这个比自己年轻了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四平八稳的坐在那儿的样子,马波涛心里就是一阵感慨。
是啊,也就两三年前,这个年轻人不过才在官场上刚刚起步的新秀而已。
现在的他,已经是自己都要慎重对待的县委重要干部之一了。
这样的变化,让马波涛这个亲历者实在感慨。
对于马波涛心中想的事儿,李青云并不清楚。
他这会儿正默默打开手机,查看着刚刚收到的一条短信呢。
“我们快到了,还有二十分钟吧!”短信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句话罢了。
毫无疑问,这条短信肯定是夏冰清发来的了。
“嗯,我在县委这边等着了!”李青云平静了回了一条信息之后,重新将目光转到了自己面前的这杯香茗上。
另一边,马波涛电话也已经打完了。
搁下电话之后,这位马书记就捧着茶杯走过来,坐到了李青云的身边。
“青云,这次秦西师范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你真是功不可没啊。要是没有你在省城的奔走,人家这么牛的省重点大学,凭什么对咱们沙河县产生兴趣啊!”
马波涛现在和李青云的关系,还算融洽。
基本上涉及到了开发区的很多事情,马波涛都是不怎么过问的,任由李青云去折腾。
从这一点来看,马波涛的行事风格,从塬北县长的任上调任沙河县委书记之后,也是有一些变化的。
至少从表面上来看,这位县委书记现在的气量比之前是要大了不少。
面对马书记的赞扬,李青云当然是谦逊了几句。
二人聊了一会儿秦西师范大学的这个社会实践的事儿,李青云就趁机笑呵呵的开声道:“马书记,有件事儿,得事先和您汇报一声。”
马波涛微微一怔,旋即咧嘴笑道:“青云呐,有话就说。咱们之间,不需要有太多避讳啊!”
李青云闻言,连忙做出感动的神情,一五一十的将事情说了出来。
“马书记,是这么回事儿。下周六,二十二号,我在省城的一个大学同学结婚。我想先提前一天过去,万一有个什么事儿的,也好帮把手!”
听到这里,马波涛就大手一挥道:“哎,青云,这是应该的嘛,又有什么好汇报的。对了,你大学是在秦西大学上的吧?你这位老同学,无疑也是人中龙凤的了?”
李青云笑着开声道:“马书记,我这个同学,您也认识。就是‘贵人集团’的副总经理姚德志……”
听到“姚德志”这个名字,马波涛一下就恍然大悟起来。
他连连点头道:“原来是这位姚总,那青云你就更应该早点儿过去帮忙的了。”
马波涛一脸欣慰的说道:“想当初,青云你还在莲花乡的时候,这位姚公子可是帮了莲花乡,和咱们塬北县不少啊。”
似乎觉得自己这“咱们”二字有些毛病,马波涛就呵呵笑了笑道:“哎,在塬北县工作了这么多年,一时间还真改不了口啊!”
李青云做了一个了然的神情,微微颔首道:“马书记说的是,前些天我去莲花乡的时候,看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感慨万千啊。”
说起塬北县、莲花乡的事儿,这两个当初颇有罅隙的人,心中的那根刺倒好像渐渐消去了不少。
马波涛吐了个烟圈,扫了一眼李青云道:“青云啊。老实说,当初在塬北县的时候,我对你还是有些误会啊。总是觉得你在莲花乡的步子迈得太大,有些根基不稳……”
李青云微微一怔,不知道这位马书记到底想要说什么。
马波涛喟然一叹道:“所谓实践出真知,这话是一点儿没错啊。”
“现在看看莲花乡飞速发展起来的样子,证明了当初你的做法的正确性。在这个问题上,我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啊!”
李青云没想到这位马书记,既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当时就有些懵圈。
强行压制住心中的惊涛骇浪,李青云勉强笑了笑道:“马书记,您太客气了。说起来,当时我的做法也有不妥之处啊。”
李青云不无感慨的叹了口气道:“当初如果知道两年之后莲花乡能发展成这个样子,我一定打报告建议县委县政府,将那条二级公路扩建成一级公路……”
李青云说到这里,马波涛就连连点头道:“没错,这一点,后来我和县政府的同志们也意识到了。”
“要说现在的莲花乡,处处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交通上的迟滞,还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发展速度啊。”
马波涛的这话,李青云是完全赞同的。
其实,要说能力的话,马波涛可能比李占国还要更强一些。
很多时候,李青云想到的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点子,只要稍一提示,这位立刻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只是可惜,马波涛在用人上还是稍许自私了一些,有点儿任人唯亲。
这也是他主政塬北县的时候,虽然给下去的政策都不错,却一直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
说到底,在政治生活之中,“人”才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啊。
和马波涛聊了一会儿之前在塬北县工作上的一些事儿,李青云就感觉这位县委书记好像对自己的感官又有了些许的好转。
当然了,马波涛这个人城府很深,这样的变化是不是他故意流露出来的,实在难说。
以李青云现在的成熟度,也不可能轻易就相信了别人。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李青云一直是牢牢记在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