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鱼龙符 > 136.第一百三十六章 黎明雪 再出招

136.第一百三十六章 黎明雪 再出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七煞王朝的侯爵楼船停在仙云宗的山门外。
北殷若水带着龙主和以定远侯为主的七煞王朝众人去到大殿。

因为事涉龙池, 海龙族和七煞王朝, 把大长老、宗主连同圣女一起惊动。

仙云宗最有权力的三人齐起走到龙主身边, 先围观了回头顶上长参珠和参叶的幼崽。

蛟龙见得多, 化蛟或化龙一半的妖兽也见过不少, 唯独头回见到头顶长参珠和叶子的幼龙。有些草精会特意修炼出龙形来吓唬人,但也只是徒有其形, 样子货而已, 可眼前这条,实打实的龙, 一身纯正的龙气, 流出来的是龙族宝血和肉参精的参血, 溢散的是精纯的天地元气。

龙主是大成境修为,没化仙, 还算是妖属, 身上有海龙腥味, 有妖气,没有仙气, 但她怀里的这条幼龙,那是半点妖气没沾, 淌出来的血和渗出来的灵气不含丝毫杂质。如果不是太小,实力太弱,按照其纯正的气息来说, 说是真龙都不为过。

大长老恍惚了下:吃了它, 指不定就能突破了。

这念头一闪而过, 飞快地让他抛到脑后去。这条龙,吃不起!养大点,让黎明雪去骗几滴血回来还是可以的。他坐回去,问黎明雪,“这孩子怎么伤成这样?怎么也是你的半个弟子,你怎么就让人把她打成这样了呢。”

黎明雪看过龙池,扭头对北殷若水说:“大师姐,还得辛苦您一趟,您带队,带上战舰,护送龙主和小池子去找翠仙姑。”

定远侯抱拳唤道:“明雪仙子。”

黎明雪看了眼定远侯,对北殷若水点点头,示意她和龙主先走,此事有她。

北殷若水与龙主她们当即离开正殿。

黎明雪扭头看向定远侯,说:“鱼龙符,参珠和参叶,都对得上。小幼龙与龙主之间的气息一脉相承,是亲母女。定远侯有异议?”

定远侯抱拳道:“此孽龙在我境内恶行做尽,黎民百姓死伤无数,还请仙云宗以苍生为念,主持公道。”

黎明雪竖起三根手指,问:“负伤的小幼崽可有我这三根手指粗?”

定远侯被噎了下,说:“没有。”

黎明雪又问:“她可曾在七煞王朝境内发过洪水,杀过一人?”

定远侯饶是想推脱“此事有待详查”都没脸对着一条刚破壳的幼崽说出这话,实在是它太小了,说它发洪水淹百姓,和说奶娃儿提大砍刀杀人一样不可信。他说道:“仙子有所不知,此幼龙是随龙母出行,同行的还有十几条龙族。幼龙尚小,未曾铸下大错,若是肯严加管教,使其将来不为祸,我等可以不追究。只是龙主,乃海龙族之主,她为罪魁祸首,却是放不得的。”定远侯行一大礼,说:“还请仙子看在我七煞王朝死去的无辜百姓的份上,容我等捉回孽龙,以祭亡者。”

黎明雪说:“你们七煞王朝与海龙族之间是怎么回事,大家心知肚明,就不要扯什么黎民百姓了。如果非要拿苍生大义说事,先把自己杀刚出壳的幼崽的事遮好了。有一事,我倒是想请教,如果今天龙主没有带着龙池逃到仙云宗,又正好遇到我大师姐巡边,不出意外的话,鱼龙符已经落到七煞王朝手里了吧?”

定远侯的神情一沉,道:“仙子这话,在下不认。在进入仙云宗境内前,我等并不知这是龙池的转世重修之身。”

黎明雪说:“认不出龙,连南离九和无妄城、仙宝天星盘也都认不出。”她的目光凛然地看向定远侯,说:“南离九现在和你们的老战王打得稷州城夷为平地,七煞剑和天星盘,两大仙宝对决,把稷谷山脉都打崩了。”

她又说:“七煞王朝说是除孽龙,刚出世的幼龙可曾有作孽?一条不曾作孽的幼崽,身负鱼龙符,被以除孽龙的名义万里追杀,七煞王朝的第一人执七煞剑出。定远侯,你说的这话,问问天下人能不能信?”

定远侯怎么都不能认下七煞王朝为了夺鱼龙符才万里追杀龙族,惹得龙族水淹七煞王朝的事。他凛然说道:“明雪仙子不妨派人到七煞王朝去看看境内惨状。”

黎明雪凑近定远侯,话里透出森然的冷意:“还会更惨。”她深深地看了眼定远侯,“十条条归元境的龙族在七煞王朝境内自爆身亡,你竟然还想再杀龙主,你是真不想给境内苍生百姓留一条活路。”她缓步回到自己宗主宝座右下首的位置上坐下,冷然的目光看向定远侯,说:“你们七煞王朝与海龙族的恩怨,我们仙云宗不会插手,往日没有,今日不会,往后更加不会插手此事,此话,还请务必转达你们陛下。此为公。再就是论私,小池子是我一手养大的,她伤在你们手上的事,我也可以不追究,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没了亲娘。七煞王朝如果执意要追杀她们母女,我黎明雪一力奉陪到底。”她说完,当即派人把七煞王朝一行人送出去,特意说明要平安护送出境。

黎明雪等七煞王朝的人一走,立即把没来的长老堂的长老以及各宗掌事者都叫了来。她拿出地图,标上点,说:“龙主此次出行,共带有十六名龙卫,到现在,龙卫全部战死,确切地说,是自爆而死。”她说道:“目前有两个关键点,一,龙卫自爆时,并不是冲向人群和他们的高阶修士,而是他们镇水脉的大阵。其二,就是他们自爆的地点,选择的水脉大阵。”

在场众人顿时明白黎明雪的意思。都说风水龙脉,龙这种生物,天生汇聚风水气运。而风水气运这东西,往小里,影响居家安宁个人运气和福泽,往大了点说,甚至能左右国运,再往修仙宗派里讲,风水汇聚之地必是灵脉结汇之处,就算是产不出灵石矿或洞天福地,那也能成为一处供弟子们修炼的上好场所。

风水气运这东西,用好了,福泽后世子孙,用不好,那断子孙绝也不意外。

七煞王朝屠龙,夺其修为造化,然,物极必反!此次,怕是要被龙族所伤了。

有精通风水的长老上前仔细查看过七煞王朝的地图,以及水脉走向,和龙族选择自爆的地点,神情凛然,说道:“这几位水脉都是七煞王朝境内的主要水脉,并且,都直通海眼。”

黎明雪说:“据探子回报,龙族自爆前,引江海倒灌,瞬间万淹万里,龙族自爆后,滔天洪水刹时间褪得干干净净,留下满地被淹死的百姓和没能随洪水一起退回去的海兽鱼虾。各处海眼,洪水褪得快的,只用了一柱香时间,用得慢的,半个时辰。金长老,你对风水一途向来有研究,能说说,龙族此举会造成什么影响吗?”

金长老说:“有海眼的地方,其水脉不绝,气势长存,但海势汹涌,必须以镇海兽或者是风水大阵镇压,以防出现水患。龙这种生物,特别是海龙,驭水是其天生的本能,通常为镇海兽的首选。能镇之,必然能掌控之,其如双刃剑,镇好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反之……”他顿了下,说:“圣女,海眼能镇,就能封。风水能聚,就能散。能聚风水,方才能聚灵气,养灵脉,才能养得出修士宗派。我大胆推测,龙族此举,多半是要通过封海眼,绝水脉,以达到绝气脉,散灵脉的目的。此举太伤天和,必使天下苍生涂炭。那十六龙卫,走投无路之下,存必死之志,以自爆的方式绝其生机。十六龙卫以自身为祭,偿天和,其身已死,其势已成。七煞王朝这次……危矣。”

一名长老说:“七煞王朝有七煞剑,七煞剑汇聚龙气,其气势之盛,可是能与无妄城相比肩的杀兵。”

金长老说:“如果有七煞剑,确实能镇住风水气运,但是,七煞剑的煞气太盛,即便它镇下风水,其煞气,也非凡间生灵所能承受的。死难的生灵多了,怨气横生,再加上煞气滋养,必出妖孽。况且,如今七煞王朝境内还有南离九。南离九可是尸修,又有天星盘。虽然七煞剑的煞气能伤她,但是,其汇聚的龙气和煞气,对她来说,可是晋阶的至宝。她是尸修,已到半步尸祖的修为,一旦不成压制煞气,那可真是顷刻间沦为人间炼狱。”他说完,回到席间坐下。

黎明雪说:“以七煞王朝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想要重定风水并不难,慢慢休养,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她顿了下,说:“现在他们最大的危机,是雪上加霜。境内水脉尽遭重创,再加上一个南离九……龙池受伤,南离九能直接拼上老战王,说明老战王当时是在场的,南离九是死也不会放过他。老战王虽有七煞剑,可他竟毕年岁大了,并且,人的体魄再强,也比不过尸修。南离九,半步尸祖境,雷劈不死,把她的头砍了,都未必能砍死她,更何况,她还有天星盘。假设一下,如果七煞王朝的老战王战死,七煞剑易主,或者说是,暂时无主……七煞王朝将是一个什么势局,我们又能做什么?”

冯长老说:“圣女,南离九未必能拼死老战王,毕竟七煞剑之威,斩龙屠仙也不在话下。”

黎明雪说:“南离九的底线就是龙池,她就算是死,也会拼死老战王。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防止南离九制造尸修进入仙云宗境内,第二,准备应对七煞王朝的乱局。第三,我希望能够大幅度削减用在防备七煞王朝的开支预算。这么大一个宗门,到处都要花钱,一个七煞王煞每年要占用仙云宗整体开支的十分之一,仙云宗压力很大。”

宗主悄悄抽了抽嘴角。

黎明雪又说:“七煞王朝与海龙族的恩怨,我们仙云宗决不插手。可百姓苍生是无辜的,该救得救。”

大长老点头,“是这个道理。”他又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下一任的七煞剑主是谁,相信七煞王也会很上火。”

黎明雪扭头看向大长老:您想太多!七煞王朝的仙兵,再怎么也不会落到王族以外的人手上。不过七煞王上火是真的,只要剑主不是七煞王,王族必生内乱。

她决定再烧把火,说:“还有一事,想与诸位商议商议。如今天下十大宗派,太极宗灭门,星月宗的宗门基业被连根铲了,从宗主到门下弟子不知所踪。龙王宗只剩下一个龙池,玄女宫只剩下南离九,算是名存实亡。十大宗派,空悬其四,是不是该重定排名了?”龙王宗和玄女宫,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不在十大宗派之列。眼下太极宗和星月宗已经出局,这个节骨眼上,重定排名,针对的是七煞王朝。如果老战王死了,在新剑主起来前,有的是势力想挤占他们的排名,取而代之。七煞王朝只要失去十大名头,那就是向天下势力放出信号——七煞王朝不行了。

纵使有仙宝又如何,龙池还是鱼龙符呢,照样凄惨,谁都能过来抽几巴掌抡几下。

宗主瞥了眼他这蔫坏的小徒弟,说:“此事关系重大,还得广邀天下宗派共同商议。”

诸位长老纷纷发言:“宗主说的是,事涉十大宗派重定排名,得邀天下各宗派细细商议。”

黎明雪说:“那就先给天下各宗派先发帖子,邀请各宗派到仙云宗来商议个章程。”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