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万美元
杰罗姆·比克斯比(jerome·bixby)可不是无名之辈,而是美国科幻界无可置疑的大拿,他从上世纪的四十年代末期就开始写短篇故事,后来出版的基本小说反响都很不错。而他在好莱坞的成绩更加亮眼,不少剧本作品被搬上过大荧幕或小银屏并取得了成功,自1966年开始的startrek系列电视剧,也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初代《星际奇航》,剧本就是这位老爷子操刀打造。
一位大拿级编剧写下的作品从来都不会便宜,不过老头子已经死去多年,而这个《地球来客》的剧本因为反基督的问题一直砸在他儿子的手里卖不出去,所以梁葆光接手的时候只花了五万美元就买断了全部版权,这绝对称得上是白菜价了。
大公司的评估人员害怕拍摄这部电影会引发教徒们的不满,受到舆论攻击甚至影响到公司的发展,毕竟在美国教会势力比驴象两党都大,他们看谁不顺眼谁就要倒霉。梁葆光的顾忌就要小很多了,他只是以个人身份玩票拍的,不会出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尴尬情况,而且这都已经2006年了,又不是中世纪那样的黑暗时代。
“hey我亲爱的paul,真是抱歉,在路上买了点吃的东西才过来,所以有点晚了。”几个人拿到剧本后还没来得及翻上几页,詹姆斯·金恩(james·kyn)就带着他的女朋友推门走了进来,这两个人也是哈佛的在职教授。虽然号称人文院神雕侠侣,但金恩自己长得太过老相,而他女朋友奥克姗娜·内维瑟拉娅(oksananeveselaya)有一张娃娃脸,明明年纪相差不大却总是被别人当成是老少配,没少挨调侃。
“嘿,老远就问道一股海鲜味,我还没到晚餐就已经开始了吗?”夸张的摩托轰鸣声在门口的路上戛然而止,然后屋里的所有人都听到了兰利·帕维(langley·pavey)标志性的大嗓门在前院响起。
“当然没有了,全都在等你呢,不过我们刚买的大龙虾都还活得好好的,你怎么能闻到海鲜味道?”奥克姗娜笑着拎起手上的袋子,展示给兰利看里面的龙虾。
“可别小看一个老维京的鼻子,坐在一百码外的船上我都能闻到海床上趴着的螃蟹。”兰利得意地捏了一下自己的胡子,其实他只是随便叫了一声,谁知道真的有海鲜,不过作为波士顿的特色没事,大龙虾出现在聚会上的频率还是很高的。
“得了吧,任谁来看我都比你更像个维京人,光看名字就知道。”詹姆斯·金恩的姓氏是kyn而不是king,这是个典型的维京拼法,而自称维京人的兰利·帕维的姓是pavey而非pavie,带着浓浓的英伦风情。
门口的三个人笑闹了一阵便走进了客厅,把衣服挂起来后挤到壁炉前取暖,冬天的波士顿绝对会让来自温暖地域的访客们印象深刻,每当人们抬头问上帝“你他么还敢再冷一点吗?”上帝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敢!”
梁葆光并没有因为后面三个人的迟到而不满,反而很开心地跟他们拥抱了一下打招呼,并主动接过奥克姗娜递来的袋子,“今天做一道盐焗大龙虾,你们就先看看剧本吧,等吃过饭再讨论。”
很多人都会乱吹美国人极端守时,只要迟到一秒钟就会丢工作丢学分丢人丢脸丢脑袋云云,事实上那只是正式场合的一种做派罢了。美国人在参加会餐之类的私人活动时都会晚一些到,一般关系越疏远就到得越迟,因为这是最起码的礼节。主人家定下的登门时间是相对于至亲来说的,疏远一些的人如果一早就到了,只会平添彼此的尴尬还得麻烦主人家分心照顾,让人家没法专心做聚会前的准备工作。当然了,迟到太久是不行的,并且要是出席婚礼或者葬礼的话迟到也不太合适,万一到得太晚,说不定人家已经往新人身上撒米或者往棺材板上撒土了。
“这剧本早就想要一见了,有你改过较之原作应该会有相当大的提升。”虽然每个人都是拿着phd的教授,但都没有看不起梁葆光的意思,术毕竟业有专攻嘛,而且梁葆光的知识水平大家早已有过了解。
因为组织行为学相较经济更应该被划到人类学里去,所以在座的是两位人类学教授,一位神学教授,一位生物学教授,一位教美术的艺术历史phd,一个化学教授,最后是梁葆光这个mba与map双修硕士,无一不是波士顿三大名校出来的,可谓整容强大。
梁葆光最早跟约翰教授认识当然是在组织行为学的课上,不过有一次他们在波士顿中国城的古董店里巧遇了,当时梁葆光还称他为呢,不过在那里识破了店老板一口咬定为真品的假“明代鼻烟壶”,又谈了一下午文物与艺术之后两人的关系就变成了朋友,他用超强的专业知识狠狠地震撼了一下这个自我感觉很好的教授。
后来约翰又叫梁葆光陪着去玩了几次“捡漏”,熟悉起来还会叫上他一起去打球、钓鱼、玩玩桌游什么的,渐渐的他也就融入了教授们的这个小圈子。这次的电影计划只是源于一次喝醉后无聊的打赌,梁葆光料到了这个没多少人熟悉的故事,并认为他可以将这个故事做得让美国人接受,而神学教授芭芭拉则坚决表示不可能,后来他们七个人站成了两个阵营分不出胜负,最终只能决定将之拍成成品看看反响。
一言不合就拍电影,显然是非常儿戏的,不过既然决定做了,梁葆光就不会随便糊过去了事,足足做了一个学期的准备工作。当初几个教授表明让他一个人捣腾一个人赚钱的时候他还挺感激的,觉得这几个教授没占他便宜,乃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可真的开始准备后他才醒悟,拍电影真他么的烧钱。
那些说一部电影一万美元成本的,都是小学数学课光顾着摸前排妹子头发的学渣,连基础的乘法都不会。电影号称“24帧真理”,其实24帧只是保底,追求质量用30帧甚至48帧的导演大有人在,就以24帧算一部九十分钟的“缩水电影”也是5400秒,36帧胶卷售价两美元,不算剪辑损耗不算片头片尾不算ng重排,至少也要花掉7200美元。
拍摄场地找个后山的角落,演员全都义演不收钱,摄像机路边撞大运捡一个,照明用一捆手电筒凑合,录音拿最新款的音乐手机,两个鸡腿的盒饭去救济站领……脸皮再厚梁葆光也没办法用一万美元就把电影拍出来,实在太扯了。
光是一个剧本的版权就花掉梁葆光五万美元,还是人家脱不了手半卖半送塞过来的,后面租用摄像机的租金和瓦尔登湖旁拍摄用的小屋租金也都是他自费,掏完直接从小有资产变成了一穷二白,周末还得去小型场演奏赚点零花钱才能吃饭。若不是那一架拉镜头的斯坦尼康是兰利赞助,电影中将会出现的救护车与医护人员也由米歇尔找了朋友帮忙,他都准备把自己的650i卖掉换拍摄资金了。
就这样梁葆光还一直为道具发愁呢,电影中要用到一副“梵高的真迹”,不说以假乱真至少要有点梵高的意思才行,随便找一副铁定要穿帮的,可他找人定做这么一幅画要价最少的开口也是三百美金,简直抢劫。
“开头不行啊,你写的这个也太慢热了吧?照你的预算,电影一共就九十分钟时间,十分钟用来铺垫是不是太奢侈了啊?”兰利并不是主角,所以他才会有此一说,电影越慢进入正题他的戏份就越少。虽然不是专业的演员,需要靠戏份博知名度赚人气,但大家都是第一次拍电影,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拍电影,他当然希望多多露脸。
“反正除了对话就是对话,铺垫长一点观众才会有实感吧。”因为电影根本不考校演技,比起剧情来重点完全集中在众人的谈话内容上,所以如何创造一个合适的情景非常重要,米歇尔·赫兹菲尔德虽然不是专业人士,却也明白如何与可能的受众沟通,作为一个教人类学的哈佛教授,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关于克鲁马努人的设定真棒,前后串联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哪怕产生了bug也好解决。”詹姆斯·金恩赞许地点点头,就算他来做设定也不会做得更好了,梁葆光的眼光让他刮目相看,“就照推动故事吧。”
剧本没有太大的问题,吃完晚餐后众人抽出时间顺了一遍便直接定下了最终的版本,这样的题材想要尽善尽美几乎不可能,因为故事本身就是杜撰出来的,梁葆光拿出来的版本已经相当完备了,这样众人不得不高看他一眼。
“既然这样,那么明天我们就去瓦尔登湖拍摄吧,我在那边租了一个小屋用于拍摄,景致氛围都不错的。”梁葆光把二十面骰子收进了盒子,准备把这群打着修稿名义来玩桌游的无良教授赶走,“我的车子装不下太多东西,照明的灯具要你们帮忙载一下了,john你开的是皮卡,早点来我这里一趟吧。”
“没问题,等等……瓦尔登湖?”约翰·雷丁愣住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