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赈灾之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马车碌碌行,豪华的车厢中,夏大娘满脸担忧的看着苏秀儿,从在钱塘县衙中,段简写了这首长短句之后,苏秀儿就再也难以保持往日高贵,典雅的风范,嘴里喃喃不断的吟诵着这首长短句,脸上的神情也时而欢喜,时而忧愁,更多的却是一种哀怜之感,如果反常的情况,夏大娘怎能不感到担心。
“哎,不愧是斗酒诗百篇的‘诗圣’,天下之大,文人雅士不知凡几,可能够写出如此佳作之人,恐怕也只有段郎君一人了,今日能够得到段郎君亲手赠予这首佳作,奴家就算是死了也能够瞑目了。”苏秀儿颇为伤感的叹息道。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圣主大业未成,怎能由此想法,先圣主的遗愿可还是历历在目呢?”听到苏秀儿的感叹,夏大娘大惊的说道。
“嘻嘻,夏大娘尽管放心,奴家也只是一时的感叹而已,不会将此事当真的,只是这段不凡确实不是一般人,虽然年纪轻轻,却心思诡诈,彷如究竟世事的老狐狸一般,想要从他手中得到好处,还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看着夏大娘焦急的神情,苏秀儿将手中蜀纸轻轻的卷起,放在案几上,淡淡的说道。
“圣主,既然这段不凡不是普通人,我们不如不要与他合作了,毕竟他是官府中人,即使和他一起除去了丁勉等贼人,恐怕也会留下不必要的麻烦。”夏大娘劝道。
“您就放心吧,这点奴家早就有了打算,他越是聪明,对我的利用就越大,我就是要利用他的聪明才智来帮我得到我想要的,至于将来,我会有办法对付他的。”一边说着,苏秀儿的眼中却露出一丝诡异的神情,脸上也带着几丝兴奋。
可惜的是,她的这种事情不仅没有消除夏大娘的疑心,反倒让夏大娘心中的担忧更是增添了几分。
“哎,圣主即使在聪慧,也之上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娘子而已,而段不凡这种有才又有能力之人,对于圣主这个年纪的小娘子来说,正是有致命的吸引力,如果任由他们在发展下去的话,说不定圣主真的会迷恋上这个段不凡,到时候万一那段不凡知道了圣主的身份,恐怕圣主和整个圣教都会有不必要的灾祸,所以,这是绝对不行的事情,我一定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以后一定要尽力阻止圣主和那段不凡见面才行,真的不行的话,就算搭上我这条老命,也要将那段不凡给斩杀,一了百了。”
看着又将桌子上那写着长短句的蜀纸打开,认真欣赏的夏大娘,心中暗暗下定决心道。
“郎君,这苏秀儿的话能够相信吗,还有,这个消息她究竟是怎么知道的,一个妓女,居然如此大胆,恐怕他的真实身份值得推敲呀!”
钱塘县衙后堂,段简等人都在这里,表情凝重的议论着苏秀儿带来的消息。
“不错,郎君,天道教派人前来暗杀您一事,到不用如何担心,只要有奴在郎君身边,一般的宵小之徒还真的不放在眼中,现在担心的就是那苏秀儿的话有几分真假,万一她是天道教派来的奸细,故意诱导我们上当,一边告诉我们有人要来暗杀您,另一边却做着其他准备,那样一来我们可就有些被动了。”乐不平也皱着眉头说道。
“哎呀,想这么多干什么,直接将那个小娘子抓起来,审问一番不就什么秘密都出来了吗,你说是不是,周兴。”段木有些不耐烦的吼道。
可惜的是,对于段木的意见,所有人都没有当回事,段简冷冷的看他一眼后,他也就识趣的躲在角落里,不敢在出声。
“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是某相信,苏秀儿的消息应该是真的,虽然不知道她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可从她主动前来告诉我们这个消息,就能够看出来,苏秀儿和天道教绝对有分歧,至于是不是敌人就不知道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既然她选择了和我们合作,那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至于将来的事情,以后再说吧,纸是永远保不住火的,她的目的早晚会暴漏出来的。”段简把玩着手中的请柬,冷冷的说道。
一边说着,段简脑子里苏秀儿那张亦喜亦嗔妩媚动人的俏丽也在瞬间浮现。
公元681年,大唐永隆二年。
这一年,就在段简刚刚到杭州担任钱塘县令,正在想办法实现自己大计的时候,大唐朝廷上面也是大事不断。
年初之时,突厥残部南下,入寇大唐,大将军裴行俭率军在北上,抗击突厥,到七月,大破突厥阿史那伏念,突厥遂平。同时薛延陀等率领五州四万多人前来归降,整个北方尽归大唐。
同月,李治可能感到自己命不长久,以黄门侍郎裴炎为侍中,黄门侍郎崔知温,中书侍郎薛元超并为中书令,同时以皇太子李显为监国。
随着皇太子李显监国开始,原本朝廷中天后武则天一家独大的局面瞬间改变,许多一直置身事外的朝臣,纷纷拥护李显,一时间,朝廷上面李家实力重新抬头,武家势力情况艰难,这种局面下,效忠于武则天的一群人心有不甘,一时间,朝廷上面暗流涌动。
如果仅仅是朝廷上面混乱也就罢了,今年天气比往年暖和,所以自从七月开始,整个河,南,河,北两地洪水肆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在加上整个河,南和河,北之地,算是整个大唐的另外一个粮仓,这两地洪水肆虐,导致整个北方粮食紧张,粮价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两倍,让无数百姓苦不堪言。
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
“启禀天后娘娘,太子殿下,河,南与河,北之地,洪水肆虐,百姓流离失所,各地官府仓中的粮食已经相继告罄,许多地方的百姓已经开始肯吃树皮,草根了,如果朝廷再不想办法赈济的话,恐怕百姓真的要易子而食了,到时候,如果这些灾民被别有用心之辈利用的话,可就彻底来不及了。”御史大夫高智周出列上奏道。
听到高智周的上奏,坐在龙椅上的天后武则天并没有向往常一样直接开口询问众多朝官,而是转头向龙椅下面不远处的皇太子李显问道“太子,你身为监国,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自从李显被高宗李治确立为监国开始,原本只能在东宫整日读书学习的李显,终于能够堂而皇之的走上朝堂,接受百官朝贺,处理国家正事了。
这个位置如果换个时间的话,恐怕是所有太子最期待的位子,可对于李显来说,却是最痛苦的位置,不是因为这个位置不好,而是就算他身为监国太子,也摆脱不了龙椅上做着的那个女人,他的亲生母亲的影响力,这么多天以来,无论大事小情,虽然武则天看起来事事征询他的意见,可最后却都会借故将他的意见贬斥的一无是处,让他的威望处处遭受打击,李显也从一开始的满怀激情变得心灰意冷起来,处理起事务来,也显得颇为慵懒,让那些对他寄以厚望的朝臣大失所望。
听到武则天的问话,原本正在神游天外的李显慌忙回过神来,满脸惊恐的说道“这个这个此事重大,孩儿才疏学浅,还是由母后处理吧!”
李显此话一说,武则天的心中暗暗冷笑了一声,同时看着下面百官中许多朝臣轻轻摇头,或者无声叹息的样子,分外得意。
心中得意,武则天脸上却露出了怒容,冷哼道“哼,正是因为你才疏学浅,陛下才让你监国理事,望你早日成为合格的君王,没想到你却如此懒散,实在是岂有此理,今日回去之后,闭门思过,好好反省一番,省的将来成为隋炀帝那样的昏君。”
武则天此言分外严厉,即使是李显这种懦弱的心性,心中也忍不住升起了怒火,正当他想要言辞反驳之时,刚刚抬头,就看到武则天那双凤目中露出的闪闪寒光,心中的怒气猛的消散,化为了无边恐惧,急忙低头答应道。
成功将李显给打压了一番,武则天才转头看着大殿中的百官,厉声问道“诸位爱卿,现在河,南,河,北两地突发洪灾,百姓流离失所,诸位觉得应该怎么处理才好。”
按理来说,百姓遭灾,朝廷应该调拨粮食或者灾银进行救灾才是,可是让武则天和朝廷官员无奈的是,朝廷的粮仓居然没有粮食了,说起来可能让人不敢相信,这却是实情。
起因还是年初的那场长安断粮危机的后遗症,当时段简虽然发动群众,用精盐换粮食这一招让长安城躲过了一劫,可当时朝廷粮仓里面已经没有粮食了,都知道关中之地的粮食不够用,需要从外地调拨粮食才能够满足关中百姓的食用,如果接下来能够恢复平静的话,只要一段时间,朝廷就能够从别的地方调拨粮食将粮仓填满。
可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方大战没有停歇,占据高原的吐蕃却又向大唐发动了进攻,一时间,两头作战的大唐,不得不将用来填充粮仓的粮食分运两处,从而导致长安城的粮食不仅不多,反倒显得更加紧张起来。
现在河,南,河,北两地同时遭灾,朝廷粮仓中却一粒粮食都没有,也由不得武则天和官员无法可想了。
“启禀天后,朝廷无粮,江南却有粮,不如朝廷下旨,让江南之地调拨粮食运往灾区,以解燃眉之急”说话的是一个身着紫袍的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刚刚担任中书令的崔知温。
他的话刚刚出口,站在他身边的薛元超就无奈的苦笑道“崔中书,你可能不知道,江南之地确实有粮食,可淮河以北之地的运河河道,因为水量过大,无法行船,粮食根本就运不过来,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此言一出,百官顿时一片议论。
看着下面相互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百官,武则天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起来,毕竟,朝廷会有现在这种情况,多少和她有关,如果当初他不是因为一时的怒气和那些豪门大族交恶,也不会有长安城断粮的危机,如果当时粮仓不空的话,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一幕。
如果是别人的话,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缘故感到懊悔,可武则天是何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一代女皇,她又怎会承认是自己做错了,甚至于看着那些交头接耳的百官,她的心中反倒越发的恼怒了。
“混账,你们身为朝廷官员,拿着朝廷俸禄,吃着百姓血食,事到临头居然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本宫要你们何用,朝廷要你们又有何用,本宫就不相信,除了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之外,就没有一点办法,想,你们都给本宫好好想想,想出办法者,本宫重重有赏。”武则天猛的一拍案几,站起身子怒吼道。
一时间,在武则天的雌威下,文武百官一片惊恐,别说议论了,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就在百官尽皆惶恐不安之时,一个官员却施施然的从朝班中走出,躬身向武则天和李显行礼后,淡淡的说道“启禀天后娘娘,太子殿下,微臣有一法,可让灾民免于饿死。”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