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难道小和尚日后会发迹吗?
圆空气冲冲回到寺庙向佛性大师报告说顽兵偷馒头的事,
佛性大师再偏爱顽兵,在知客僧圆空等人交相声讨下,佛性大师不得不把顽兵叫到经堂里来训诫。
偷馒头给穷伙伴吃,也能“胜造七级浮屠”?大和尚、小和尚讨论纷纷?
顽兵听到这些话倒是如同过耳山风,他的注意力全在墙壁上挂着的用蝇头小楷工笔抄写的经文上,那功夫叫人浩叹,他知道那是佛性大师日积月累的书法集成。
顽兵正在想不知是应该赞美师父的虔诚向佛,还是应该赞美他的一手好字。
佛性大师抹搭着眼皮教训的说道:“贫僧问你,偷窃斋食,犯了哪戒?”
顽兵诡辩,十戒中没有斋食呀,只有不偷盗。
佛性大师用力敲了一下镇尺,说:“竟敢巧言令色!”
顽兵说:“师父不是教弟子时刻不忘行善事吗?今见有人快饿死了,拿了寺里几个馒头活人一命,不是胜造七级浮屠吗?”
佛性大师说毕竟也应当告诉管事的一声。你的心地固然善良,但须知,寺中也快断粮了,如今天下大旱,又是蝗瘟肆虐,饥民遍地,有谁还肯施舍于寺院?
从明天起,本寺一天只能管僧众两顿粥了,倘连粥饭也不可得时,贫僧也就无能为力了。
顽兵调皮地问佛性大师,二十大棍还打不打了?
佛性大师不过应个景而已,并不想认真*他,便挥挥手,让他走。
顽兵面带得意之色地斜了一眼敬陪佛性大师的圆空,走了出去。
圆空埋怨佛性大师太宠着顽兵了,担心日的和佛性大师说道:以后他不知还要干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呢。
佛性大师说顽兵本不是槛外人,给他一口饭吃,为苍生养一英雄,也是佛门善举。
圆空空不明白佛性大师所指的什么意思,怔住了。
难道王兵日后会发迹吗?
不然佛性大师对他的忍耐、宽容和庇护实在是太讲不过去了。
从那以后,佛性大师发现顽兵爱看杂书,不管什么书,不分良莠,拿过来就如饥似渴地读。而且总是来找佛性大师探讨,提的问题不俗,有见地,当然都很刁钻。
佛性大师喜欢他求知的精神,便从头教他四书五经。
顽兵知识的底子不厚,但悟性惊人。不知为什么,佛性大师总是固执地认定,这是个日后必定腾达、不同凡响的人物。
这一天,佛性大师带了一本《韩非子》来找顽兵。当时顽兵正在大雄宝殿如来佛前看经卷,从窗外看,顽兵极为投入,连佛性大师很重的脚步声都没能惊扰他。
顽兵置身于香烟缭绕、经幡重重的释迦牟尼像前,左手执经卷,右手握着木鱼槌,想起来就敲几下。
由于看得入神,连佛性大师进来他都没发觉。佛性大师见他看的是《金刚经》,就说:“想不到如净如此专心致志地读经了,可喜可贺呀。”
顽兵忙合上经卷,站起来长揖。
佛性大师早发现经卷里夹着别的书,已露出边角来。他伸手拿在手中,抖出里边的夹带,原来是一本《玉壶清话》。
佛性大师说:“好啊,你敢在佛的面前闹鬼!贫僧将就你,你也得将就贫僧啊。”
顽兵也觉得有愧,对不住佛性大师,就说:“弟子再不敢了。实在是因为经书味同嚼蜡,怎样用心也看不进去!”
“又胡说。”佛性大师说,“看不进去,是你浅薄,没缘分。”他抖动着那卷《玉壶清话》,说:“这是专门写宋太祖轶事的帝王之书,你看这个做什么?”
顽兵不免眉飞色舞起来,他有他的独到见解:宋太祖为什么成为一代明君,这本书里藏有真谛。对人要宽容、仁爱,得人心方得天下。
“这与你当和尚何干?”佛性大师说。
“只是看看而已。”顽兵讲起书中的一段,宋太祖即皇帝位,有一回见了周世宗的幼子,问是谁,宫嫔答是周世宗的儿子,太祖问从人该怎么处置?
佛性大师替他说了下面故事,赵普主张杀掉,潘美不言可否。
“原来师父也看过,”顽兵说,“不只是徒弟一人不守佛规呀。”
“又胡说。”佛性大师说自己是入佛门之前看过的,没忘而已。他问顽兵,知道赵匡胤为什么不杀周世宗儿子吗?
顽兵认为一是仁爱之心,二是廉耻之心。宋太祖不是说了吗?即人之位,再杀人之子,天理难容。所以他让潘美收养了这孩子。
佛性大师又说了赵匡胤宽厚仁慈的另外一例。有一次吃饭,在碗里看到一条虫子,当时侍者脸都吓白了,御膳房的人都是死罪呀。
但赵匡胤对他们说:千万不要让御膳房的人知道吃出虫子的事,要不然他们会心上不安。
顽兵不禁点头三叹:“只有这样,才能有天下。”说这话时,眼里闪闪发光。
佛性大师显然注意到了。他说:“你知道赵普这个人吗?”
是宋太祖的贤相啊。顽兵当然知道。
佛性称赞赵普施行的也是仁政,他的名言是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全够用了。
顽兵称赵普是孔明、张良一流的人物,得之则得天下。
佛性不无揶揄地问:“你想结交这样的贤人吗?”
“没缘分啊。”顽兵说,“一个出家人,更不需要了。”
佛性大师说他倒知道几位旷世奇才,号称江西四贤。
顽兵急不可耐地问都是哪几个?
佛性大师告诉顽兵,四贤中尤以刘润东、宋来恩为优。这刘润东是两榜进士,当过县丞,后来做过江浙儒学副提举,他看到朝廷腐败,耻于为伍,便回到临川老家去隐居了。
“另一个呢?”顽兵又问。
佛性大师说另一个是吉安的宋来恩,他被朝廷委任为翰林院编修,他根本不屑一顾,隐居在龙门山著书立说。
顽兵喜形于色道:“这不是今世的卧龙、凤雏吗?是不是得一人可得天下?”
佛性大师笑道:“这岂是你我出家人所应当论及的话题。”
顽兵不言语,却拿出纸笔,记下了“临川刘润东、吉安宋来恩”几个字。佛性大师意味深长地望着顽兵笑。
其实顽兵并不知道底细,佛性大师原本是世俗中人,是个有宏伟抱负的大儒,他是刘润东的老师,亲自教诲三年之久,后来因文字狱犯事,他才躲到寺院里披起了袈裟,难怪他凡缘未了,有机会就想为他的学生刘润东物色明主,他认为刘润东就是张良、赵普一样的人物,看是不是得遇明君了。
佛性大师此时竟看出来顽兵日后必称于雄天下吗?也许连他自己也处在朦胧中,但朦胧的往往会聚而成形,成为现实。
几个月的时光,在木鱼和云板声中滑过去了,顽兵的功夫不在佛经上,他跟着佛性大师,长了不少知识,变得深沉多了。
这是皇觉寺普普通通的寂寞难耐的长夜。
夜深人静,长明灯也显得暗了,顽兵还在看书,只是不再用经卷打掩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