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白首难帖经,一场定去留
不许赎帖!
这四个字仿佛当头一棒,把四下里全都给震懵了。而杜士仪正要进县廨,闻听此言只是微微一怔,照旧脚下从容地跨过了门槛入内。紧跟着,他只听得身后一时传来了喧然大哗,虽尚不曾有人敢当众质疑,但各种各样的抱怨声仍旧不绝于耳。
在这种情形下,那郭荃照旧沉着冷静地说道:“京兆府取解,素来是群英荟萃,重中之重,每年进士科及第,出自京兆府解送的往往占了两成以上,倘若连经义都不熟悉,说什么栋梁之才?”
他说着便陡然之间又提高了声音:“此议为京兆尹源公吩咐,若有异议者,今岁可以弃考!”
原来是源乾曜!杜士仪恍然大悟的同时,又听得之后的弃考二字,不禁哂然一笑。帖经虽难,但若是当科试官出题不刁钻,通过的可能性不小,毕竟,所考十条经义,并不要求全通,一般情形下,只要十通四便可顺利过关。而若是因为畏怯帖经而弃考,到时候传扬出去便是莫大的污点,来年再试哪怕准许以诗赋赎帖也未必能够考过,试问谁会这般不智?
果然,当他在前头一个差役的指引下,拐入左手边一个院子的时候,就只见后头待考的士子鱼贯而入,并没有因为郭荃一席话而弃考的。只是相比此前等候在门前时有些人的谈笑风生轻松写意,这会儿进来的人面上都流露出了几许沉重和不安,尤其是当三三两两进入那座四面都是廊柱无遮无拦,被辟为试场的大堂,按照各自的位子席地坐下之后,放眼看去皆是面沉如水的人,深深吸气的声音更比比皆是。
正如郭荃所说,京兆府取解,最为群英荟萃。那些偏远州县,举郭之内读书人都寻不到几个,而此刻偌大的堂上一张张地席上席地而坐的士子,约摸竟有二百余人。杜士仪的位子,便在极其居中的地方,此时此刻,见四座仍然有众多人在打量他,他可不想只被别人围观,索性大大方方冲着那些目光来处一一端详了过去。有人慌忙避开了他的目光,有人怒目以视,有人若无其事作鄙夷不屑状,也有人回以或善意或殷勤的微笑。
很快,他就在今日应考的举子之中,发现了唯一一个自己认识的人,正是杜文若。在他的审视下,杜文若回了他一个轻蔑的笑容,这才别过了头去。而这一幕,缓缓走到主位居高临下的郭荃看得清清楚楚。
三十有三而进士及第,守选三年,著作局校书郎四年,万年县尉两年,对于祖辈父辈都只是微末小官的郭荃来说,进士及第后九年升至万年县尉对他而言算得上是一个惊喜了!然而,主持万年县试看似好名头,实则却是再烫手不过的山芋。没有后援的他不能违逆那些王公大臣,各种请托关系更要一一撸平。而且,那位偏偏选择了万年县试的京兆杜十九郎,更是让他头疼得不单单是一丁点。
就这么些天,有公卿之家递条子让他务必将其黜落,但也有他更惹不起的权贵言说一定要让其在县试摘得魁首,夹在当中左右不是人的他无奈之下,最终破釜沉舟去走了源乾曜的门路,终于让这位京兆尹答应了自己的方案。
索性把这一次县试的难度加到最大,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
因而,他环视了众人一眼,又淡淡地说道:“今日第一场,帖经。第二场,试赋。第三场,策论。每场定去留,第一场帖经,经义出自九经,当场判卷,十通其六,方许留试第二场。若有异议者,我有言在先,京兆源大尹将会覆查所有试卷,若某有半点徇私之处,自取应得之罪!”
这十通其六四个字顿时让大堂中一片死寂。然而,郭荃已经把话说到了那样的地步,纵使有人心怀怨言,在此刻大闹试场的后果非同小可,因而所有人都紧紧闭上了嘴。眼看着那一卷卷看似一模一样的卷子逐个发了下来,在打开的一刹那,不少人都忍不住使劲吞了一口唾沫。而当杜士仪拿到那一卷纸时,他抬头看了一眼郭荃,见其竟是直勾勾盯着自己瞧,不禁微微一愣,随即才若有所思展开了那张纸。
看郭荃那踌躇两难,以及今日临场不许赎帖,又定十通其六,方许试第二场,只怕这位试官压力不小啊!
一条一条看完了那十条帖经,杜士仪并不急着答题,先往四下里扫了一眼其他人的表情。正如他所料,约摸大过半数的人都是咬牙切齿,而剩下的有的面露难色,有的攒眉苦思,镇定自若信心满满的只有寥寥数人。起初还能有心情对自己冷笑的杜文若,这会儿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的试卷,那表情仿佛是要择人而噬一般。
直到自己身前左右的人都尽收眼底,杜士仪这才将卷子反向拢成一卷,取了镇纸压了,随即便倒水取了墨锭在砚台中研墨,约摸觉得足够这一场答题所用,他便右手提笔蘸墨,左手拿起了那一卷已经拢压成形的试卷。
面对那十条帖经难倒一大片人的情景,郭荃面上淡定,心中却着实高兴不起来。年头月尾,孤经绝句,这并不是考官们刻意求难,而是帖经大多数帖三字,偶有考官去中间一句,但那些极其有名的经义句子,谁都答得上来,自然出题时不会用。尽管帖经加入进士科之后,也不过三十余年,但孤经绝句用的多了,现如今的题目自然越来越难出。
他自己当年蹉跎科场便是在帖经这一场连败三年,如今要是有办法,真心不想在这上头为难人。可是,据说杜士仪长于诗赋,他把这一场难度大大提高,也算对得起那两家的交待了。
而要是杜士仪真能稳稳当当过了这一关……
他一闪念抬头看去,却只见在近两百席应考士子之中,居中的杜士仪左手拢卷,右手提笔疾书,表情专注,时而停笔,待墨迹干后便立时稍稍移后再书,下笔几乎无有凝滞。他一时越看越是惊骇,当下假作巡场在各席之间溜达了一圈,很快就来到了杜士仪身后。而这一瞟,他便登时倒吸一口凉气。
自己出的题,他自己最清楚,杜士仪此刻所答,竟然已经是最后一题了!他今次所出十条帖经,由第一条开始到最后一条,从简到难,为的就是放过那些至少还比较通熟经义的人,最后两条纯粹是为难人的,根本没指望有人能够答上来,可没想到杜士仪竟然记得分毫不差!那可是春秋公羊传中截头去尾的一条!
每条帖三字,一共十条,对于杜士仪来说需要填入的不过区区三十字,因而他须臾就放下了笔。展开卷子重新核对了一遍自己的答案,和心中所记得的前后原文对比一番之后,他知道这一场定然绝对没有问题,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
以他如今的程度,绝对可以轻轻松松过明经科,然则明经及第需得守选七年,且远远不如进士科受到重视,而若由门荫出仕,只看叔父杜孚便可见一斑。他这个已经家道中落的所谓世家子弟要想做出一点事情,只有此刻这一条道可走!
而郭荃看到杜士仪答完之后展开卷子,扫了一眼那些答案,他就已然断定,这一场的结果已经铁板钉钉。
第一场十条帖经,究竟考多久全凭试官掌握。有的州县考一整天,而今次万年县试却只考一个时辰。当代表时辰已到的铜钹敲响时,面如死灰的人比比皆是。而此时此刻,郭荃看着那些收上来的卷子,当场大笔一挥定去留,须臾便只见旁边箩筐中的落卷堆如小山,而他案上留存的卷子却是寥寥无几。等到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到两刻钟一一判毕,他便以目示意身旁的小吏。那小吏立时上前一份一份拿起案上那些通过的卷子,高声诵读起了名字。
“京兆康成宗。十通其六。”
“京兆齐庭兰。十通其六。”
一连三四个“十通其六”之后,那小吏又拿起一份卷子,却是满脸的惊诧不可置信,竟是迟疑了片刻,方才使劲吞了一口唾沫,结结巴巴地念道:“京兆杜士仪,十条皆通。”
此话一出,焦急不安等着结果的士子们顿时呈现出了一片死一般的静寂。每年县试府试省试,也常常会有一两个过目不忘的天才能够轻轻松松度过那一关旁人畏之如虎的帖经,只不过,今天竟然被他们遇上了!既然有本事十条皆通,这家伙为什么不去考除了帖经其他都比进士科容易的明经科!
杜文若便是最最难以置信的那一个。尽管杜士仪从前确实颇有文名,纵使江郎才尽不过是因病所致,可也决不至于在嵩山呆了三年便脱胎换骨,连经史都能倒背如流。这绝不可能!当他自己十通其六的成绩最终宣布之时,心中五味杂陈的他竟是丝毫高兴不起来。
当这第一场最终确定只留下区区三十七人的时候,惨遭淘汰的士子中间,顿时有人高声叫道:“我看杜十九郎不过一刻钟便答了所有十题,而且是十条帖经全数皆过,哪有那般容易!”
见其他人亦是跃跃欲试,仿佛想要加入质疑的行列,郭荃一时面色铁青:“若是第二场第三场杂文策论不服,尽管质疑,然若对帖经结果不服,自己回去好好通读九经!来人,清场,若有落第者仍咆哮试场的,记名上奏,今后再不许应京兆府下辖所有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