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冲榜进行时【求推荐票】
高高在上的兰登书屋看中一本来自中国的科幻小说,这就相当于是要给这片科幻荒漠里添加一瓢水,在他们看来这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方甚至都不能开口拒绝。
一个中国科幻作家还能要求什么?能出版英文版的小说,那就是对作家最大的奖赏,想要更多的版税就得拿出更有价值的作品来。
秦军虽然自己也是中国人,但他却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对,一部中文科幻小说,想要出版英文,不做出点牺牲怎么可能。
从来都是兰登书屋开口拒绝别人主动投稿,很少出现自己递出橄榄枝被别人拒绝的事情,这原本只是商业上面的事情,但却触及到秦军心里的敏感地带。
作为一名出版商工作人员,很多外界有名的作家都得和颜悦色的对自己,英文版小说不是那么容易就出的。
而林翰这边也是满头雾水,兰登书屋真的是抱有诚意来寻求合作的吗?5万美元就想将那么多版权一起买下,虽然后期自己可以参与分成,但这比例也太低了,简直就是来施舍的。
《我,机器人》这部小说已经省去了出版社翻译的时间,其余类型的书籍还要找翻译,由原作者直接翻译的小说既准确又有宣传的噱头,怎么看都不止5万美元这个数字。
事实上,《I,Robot》这部小说从亚马逊拿到的电子销售分成远远不止5万美元,价格4.99美元一部,现在已经销售出了18万册。
按照林翰70%的分成比例,他可以拿到好几十万美元的收入,根本犯不着为了几万美元就将小说版权贱卖出去。
在亚马逊网络书店发布小说几乎是无成本的事情,而且林翰之前就撇开了出版社,自己以个人名义跟亚马逊签订了代理协议,这18万册的销量是实打实的,没有任何机构来帮忙注水。
国外图书的市场营销策略跟秘诀之一就是善于给新书“打榜”,这有点类似于音乐打榜那种,冲上排行榜去获得更大的知名度。
美国有专门做图书“打榜”业务的市场营销公司,他们与出版业内人士共同策划,想方设法让新书挤进畅销书榜。
一本新书在发布前如果能保证获得足够的预订订单,比如1万册就能登上《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5万册就能保证登上最大牌的畅销书榜——《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当然,这只是保证他们进入前一百名而已,并不能直接空降前十甚至更高。通过打榜制造的图书广告效益让更多的图书成为畅销书,而畅销书又具有极大的市场影响力。
出版商可以从畅销书中转去了利润,作者也从中获得了信誉跟声望,图书“打榜”市场营销公司生意非常红火,这样精彩纷呈的畅销书成为推动图书销售的巨大动力。
林翰曾经在这样大规模的宣传下也被坑过,一本叫The-Alchemist(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小说打出的旗号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蝉联240周冠军”,但阅读之后发现有些言过其实,这固然是一部经典,但总觉得好像差点什么。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可以给一本好书或者不好的书籍加冕桂冠,让读者们趋之若鹜。
甚至对作者而言,这样的排行榜也非常有趣,从出版公司到普罗大众都盯着这些排行榜。如果是一名虚构类作品的作者,上榜了之后就会收到源源不断的约稿邀请,甚至图书加印不断,还能带动以往老书的销量。
如果是现实类的小说作者,上榜之后就会被邀请参加各种演讲、培训、咨询,这个排行榜可以增加更高的曝光率与更高的声望。
回归正题,目前由于《I,Robot》并没有出英文实体版,所以无缘《华尔街日报》跟《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这既是出版商们的潜在商机,也是林翰错失的一个宣传阵地。
“兰登书屋的人是不是想捡漏呢?”
陈佳璇想了很久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可他们真的认真查询过亚马逊销量这些吗?明明现在经过口碑跟销量的双重检验后,《我,机器人》已经成为一个香饽饽才对。
林翰摆摆手,他将平板电脑拿过来,随手打开亚马逊美国版官网,然后说道:“不清楚那边是怎么想的。我现在通过亚马逊销售的英文版电子书收入就已经快超过国内了,要是真正宣传起来,销量肯定要增长的。”
“我计算过,凭借现在的销量,你可以在税后拿到50万美元收入!这也太高了吧,我们在国内辛辛苦苦吆喝,都才拿到几十万人民币的版税。”
这计算结果愈发坚定了陈佳璇的想法,她嘟嘟囔囔的说道:“既然电子版卖得这么好,英文出版权更不能随便卖出去,我们得好好策划一下,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出版社找到我们。”
兰登书屋跟企鹅集团联合起来固然是最大的,但此外也有很多竞争对手,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书,只要能赚钱,这些出版商就不会放过机会。
“希望其余出版商不要跟这样坑,太不划算了,用得着去争一个虚名吗,还是拿到手的钱最实惠。”
林翰在亚马逊的排行榜内认真搜寻了一番,他发现其实自己的书已经被亚马逊放在了小说推荐目录里面,因为小说卖得越多,亚马逊能收到的钱也越多,所以销量才能迅速涨到18万册。
目前亚马逊小说的总销量已经进入到百万时代,单本电子书累计销量破百万的书才能真正意义上被成为畅销,比如瑞典作家斯蒂格-拉森的三部曲《龙纹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和《直捣蜂巢的女孩》都进入到百万时代,还有美国惊悚推理小说天王詹姆斯-帕特森的《蜘蛛来了》、《死亡之吻》等系列小说都销量惊人。
现在《我,机器人》所在的新书销售榜上有很多书籍都在打榜,亚马逊基本上都是按照销量在排名,而且不管一个人买多少本都会计算在内,方便很多投机取巧的人进行操作。
月销量18万册,在新书销售榜上排名第8名,距离前面的销量差距并不大。排名第一的是《我们看不到的光明》(All-the-light-we-cannot-see),这本书一出来就被评论所广泛看好,甚至有望获得今年的普利策奖。
在小说销售榜上面,《我,机器人》就要逊色一些了,其余类型的书籍销量很高,甚至有好几十万的销量。但在科幻小说分类里面,它就要显得出类拔萃一些,直接攀上了科幻小说销售榜的第10名,仅次于那些科幻大师。
按理说,如此好的成绩应该能证明自己的潜力才对,但除了兰登书屋以外,竟然无人问津,而且兰登书屋的条件也如此苛刻。
“我们需要更高的销售排名,这样才有更多的出版商看到小说。”陈佳璇用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她开口说道:“要不然我们也去找那种专门的打榜公司?”
然而林翰摇了摇头,他笑着说道:“我觉得不用这么麻烦,直接跟亚马逊那边联系吧,说我们愿意加入促销的行列里面。进入打折促销里面,销量肯定会增长的。”
“原本就只有4.99美元,打折之后能有多少钱。”
“就算六折,也有2.99美元,就当是薄利多销吧,购买人数应该会增加才对,就看我们能冲到哪个位置去。”
**********************************
很多书友对上一章描写兰登书屋都表示不理解,可那就基本上是现实。出版社是老大,你们这些作者都是要靠我们吃饭的小虾米,作者菌曾经跟台湾繁体出版社联系过,对方口气比这还差。
甚至有朋友通过繁体出版审核后,给的价格还比不上他当月稿费的十分之一,完全就是为了梦想在出版,而不是为了赚钱。
出版社跟作者之间本应是互利互惠的关系,作者当真是弱势群体。推己及人,兰登书屋占据全球25%的出版市场,它们会特别看中一本科幻小说吗?最多是例行询问一下,广撒网,能捞到一条鱼算一条。
这种态度才应该是正常的,面对普通作者高高在上,面对畅销书作者就会换成另外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