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将军
<div id="book_text_content">
王公瑾大将军几日前不幸暴毙,实乃我朝损失。”天子严衡居于高堂之上,低沉的嗓音仿佛带着沉痛的情绪,缓缓言道,“王大将军此生为我朝沥尽心血,鞠躬尽瘁,乃是我朝当仁不让的贤良忠臣,顾此,朕决意追封其谥号为文正,并予以王室子弟的规格厚葬,众卿意下如何?”
丞相杜义洪率先展现了自己的态度:“臣以为王将军固然是我朝的忠贞贤臣,但若是以如此规模厚葬王将军还是过于优厚的待遇,怕是难掩悠悠众口,恐是有些不妥”
御史大夫安书垣也随即表明了自身的意见:“皇上,臣亦以为为王大将军举行级别高的厚葬并不合适,王大将军一生节俭,身后事更不宜大操大办。”
骠骑将军沈拓也附议道:“皇上,臣也以为两位大臣所言有理。”
朝堂上的众臣随即同声道:“请陛下予以王大将军俭葬!”
天子严衡:“既然如此,那就为王大将军的葬礼降等一级,以世家公子的规格施行葬典。”,“但是,”皇上又缓缓道,“大将军一职关系到我朝的国运安危,终是不能空缺,群臣可有良人相荐?”
“臣以为车骑将军张石身经百战,为戍边立下了赫赫战功,足以担当此重任。”丞相杜义洪相荐的人无疑是自身的心腹,得了这大将军一职,便相当于得到了军权,这可是最为至关重要的权利。
“臣以为骠骑将军沈拓征战无数,战绩显赫,理应更适合担此重职。”一向同丞相意见一致的御史大夫安书垣在相荐大将军人选时竟会出现分歧的状况。一时间,众臣也不知道自己应该附议哪边。但实际上,殿上的朝臣,丞相,御史大夫,甚至皇上都知道无论百官的言语倾向于哪一边也无法决定着什么,仅仅是形式而已。但如果百官们所说的话有了过失,后果仍是他们自身难以承受的,因此众臣在荐议沈拓或是张石之间犹豫不决。
殿上人们在悉悉索索地谈论着该是如何抉择时,太尉章太明起身上奏:“陛下,臣以为骠骑将军沈拓征战的次数较为繁多,所得到的历练也更为深泛,据此,臣附议沈拓担任大将军一职。”
殿上的一切仿若随着太尉的奏言截止而静止了一阵,连丞相和御史大夫在内的众人都没料想到一直称病避朝的章太尉居然在今日这种决议的早朝上露面,而且还发声支持骠骑将军,公然与炙手可热的丞相杜义洪相逆。
“其他卿家有如何看法?”打破诡异宁静的是高堂上的天子,他在催促群臣快些结束这种早已成定局的棋盘。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公之中,两位大人的共同决定当然就是群臣的决定,于是群臣众口附议除予沈拓大将军一职。
丞相杜义洪仍想开口驳论些什么,但朝堂之中,一人之口还是难敌众人,更何况御史大夫和太尉的意见也明显与自己相左,纵使他有千般不愿也只好忍过了。
“既然如此,那朕便顺应众议,除予沈拓大将军一职。”如此,天子严衡向天下人宣布了早已布好的一步棋。
<!--div class="center mgt12"></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