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时代局限性
“全长超过八百毫米的枪支全部去掉!”
关飞思索了一下,发出第一道筛选命令。
唰!
一声轻响作为配音,眼前密密麻麻的枪械顿时少了一大半。
其中m16基本型及其后续版本,乃至延伸枪族,全都像泡影一般,一下绽裂开来,带着残影消失在眼前。
只剩下了一款突击型。
ak系列,包括后续的也少了一大半,只剩下折叠型和冲锋枪型号。
其他各国的枪械光团中,也一个个破裂,留下的都是折叠型、冲锋枪,以及无枪托设计。
还算保留大部分光团的,就只剩下中国自行研发生产的95式、95-1、95-2、03式,还相对密集地聚集成团。
这也难怪。
西方人肯定是设计适合西方体型的枪械,作为大战使用的突击步枪,他们会设计全尺寸版本。即便有折叠、伸缩枪托等版本,也是为了适应西方士兵在丛林中的战术要求。
这些折叠、伸缩、无枪托类型自动步枪,考虑的是在山地、丛林、城市作战时,快速出枪,不追求精准度。它们的用途比较受限,也不能靠一种枪打天下,还需配合其他武器、例如全枪托自动武器作战。
而中国要想装备适合东方人体型的武器,只能参考人家的设计思路,更多地还是要靠自己研发。所以最开始就从中国人身材、使用习惯、负重、作战用途进行设计,自然更符合条件。而且围绕一款核心枪型,设计出的枪族种类繁多、适应性更广。
关飞略微犹豫了一阵,还是从光团中取出几款外军枪械,试了一下。
以他从军数年的实际经验,这些枪的确大了一些,不过因为它们采用了较多复合材料,枪身并不算重。其人机功能考虑也比较充分,背负、射击时的手感体验不错。
中间威力弹后坐力较大,使用5。56小口径子弹则好很多。
在模拟靶场试射,其精准度,比起ak系列和军分区自用的五六式要高。但是在折叠形态下,由于不能很好地抵靠肩膀、腰部,基本无法实施精确攻击,只能进行概率射击,靠广布的弹幕攻击试图压制对手。要准确射击,还是只有打开折叠枪托以后,才能做到。
经过一番试用,关飞将外军枪械全部去除。
不是为国人设计的枪械,果然还是用着不习惯。考虑到武器的延续性,还是选择国产武器更好。
关飞看向了国产的03式和95系列。
03式其实也是折叠枪托,实际射击感觉枪口跳动比较厉害。而且枪托和枪管不在一条基准线,导致瞄准射击时影响到了射击精度,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习惯之后就好很多。
另外一个让关飞不大满意的,是03式为了缩短枪身长度,又要保证枪托尺寸,枪管的长度被缩短,兼之使用的又是小口径子弹。因而初速不够,射出的子弹感觉有点飘,命中精度和穿透力都不如m系列,穿透力比ak系列都有所降低。
而95式一上手,第一个感觉就是很轻。比03式轻了差不多三公斤、比m系、ak系就轻得更多,就算跟外军无托式步枪比起来,都要轻。关飞将其抵肩,无托步枪重心靠后的特点,立即就觉得枪械重量大部落在肩部,持枪的姿势感觉很舒服。
他一下就喜欢上了这种步枪。
头微微偏一下,枪身与瞄准觇孔成一条直线,不需要适应调整,几乎马上就可以指哪打哪。
实际射击精度,也要比03式强,对比m16a2,也有微弱优势。
而且由于是无托式设计,枪管长度达到了四十九点五公分,比03式长了足足五公分。一百米距离内,弹道非常平直,5。8毫米普通弹轻松击穿了一公分厚度的标准钢板。在700米极限射击距离,居然也击穿了零点三厘米标准钢板,可以发现其穿透力相当好。
以这个威力来说,在敌军装备四级及四级以上防护装备之前,九五式都能予敌相当杀伤。
关飞心中,已经大略偏向于这款枪型。
国外设计的同样有很多无托步枪,有些枪射击精度比九五式还高,但加工精度要求也极高,还为了减重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关飞不是做不出来,各种配方多得数不清。但高质量的复合材料,对原材料、生产线的要求也高得离谱,这不是军分区现在能办到的。
有些原材料可以从国外购买,但在这个时代,这些材料的价格相当高。光靠买的话,既不经济也不安全,很容易被对方切断外部供应渠道。
事实上九五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枪身外部工程材料也需要建设专门生产线。
可其生产原材料在国内就能大量购买,不用担心断货。
在有了真空电渣重熔炉之后,制造枪管、内部金属零件的能力也具备了、热处理设备也都齐全。不需要再建设更多配套生产线,就能实现批量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都大为降低。
不过九五式也不是没有缺点,相反,它有着无托步枪所固有的严重缺陷。
比如早期版本的弹匣采用塑料制造,强度低,无法实现空仓挂机。激烈战斗中,没有提示,战士很难发现是否还有子弹;
又比如导轨太高,射击时需要探起头,容易增加头部暴露风险;
最严重的是无托式步枪,抛壳窗距离战士的脸太近,滚烫的弹壳抛出时容易灼伤脸部,而发射后的硝烟也会干扰视线、对眼睛产生刺激,影响射击。
好在国内在这款步枪上投入了大量心血,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先后出了95-1、95-2改进型,大多数设计缺陷已被修正。像改为平顶导轨,减小暴露范围;加装皮卡丁尼战术导轨,以安装高精度瞄准镜及更多配件等等。
从实际用过95-2以后,关飞确定这种枪型已经非常成熟,完全挖掘出了设计潜力,各方面性能都非常满意。
特别是经十多年完善,九五式已经成为一个系列。从全尺寸自动步枪到短枪管突击步枪,再到弹鼓供弹的班用轻机枪,到弹链供弹、使用重型枪管的重机枪;配件从普通光学瞄准镜到红外夜视瞄准、发射榴弹、微型单兵导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枪族体系。
这省下了关飞很多精力。
但即便已经有了详尽的外观、零部件参数,他还是无法直接照样制造。
武器也是机械,一个机械,只知道外观尺寸、各零部件强度韧性等参数,就想制造出一样的东西,无异是做梦。
真要这么容易,国内的技术水平就不会不如国外了:再怎么被封锁,少量搞到一点样品,国内还是办得到,也是这样做的。
可拿到这些样品又能怎样呢?
技术人员、科学家们里里外外,每一个部件都最精确地测量,记录其安装顺序,还拍照存底。可是哪怕复原出了图纸,没有合适的材料,不懂得每一个零部件的加工工艺,以及局部热处理、化学处理的工艺,只能造个样子货。
搞到国外的先进设备,充其量只能给本国科技发展指明一条路。证明这个研究方向正确,能够坚定研发决心、定向投入经费,同时外观和零部件机械结构也能帮国内科学家减少研发时间,仅此而已!
该做的实验,还是要做。
不做就不能掌握整个机械的设计参数。没有这些参数,哪怕百分之百复原了人家的东西,对方只要稍作修改,这边就抓瞎了——搞不懂啊,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没有公式、没有参数啊。
前期所有辛苦都是一场空,最后还是落后人家一步。
所以即便是仿制,也必须把人家的研究过程重复一遍,才能收集到完整的信息。碰到对方对其进行改进以后,我方也能马上根据收集的设计参数,明白这是为什么,到底有没有用。
真正把一项技术吃透之后,或许对方还没做出改进,而我方却可能后发先至,作出性能更优越的新产品。
这才是后发者的优势所在!
一味模仿、一味照抄,只能是损人又不利己,毫无意义。
不过关飞不准备再走一遍,因为这些数据都有。
有各种后世材料配方,只需要明白零件尺寸、各部位物理参数,很容易就能从中找出最佳组合。然后采用同样的设计、不同的材料,马上推出一款与之外形相同、内部也一样,却是用不同材料、加工工艺制造的同款产品。
而且因为他的材料不同,成本、制造难度、性能,可能比原版更具优势!
这就和美国搞到苏联的发动机,绝不会照着对方的制造工艺走,而是利用自己更加发达的制造技术、材料配方,加工出比苏联原品性能更加优异的发动机来,是一个道理。
这种事美国、苏联都做了不止一次。
但美国复制对方设备,只是为了明白其中设计方向,以帮助己方科学家开拓思路。苏联却是拿到对方的设备也做不出来,只能尝试研发出相同的材料、加工工艺,或者换用自己的材料,立足于本身的制造技术,进行仿制。
关飞现在,就是充当美国的角色,剖析了95-2型的全部尺寸数据、零部件参数之后,只是向生物副脑提出“拿出用军分区现有加工能力,二十年内材料配方,复制该款型号枪械的设计图及流程”即可。
只是一个指令,关飞眼前就立即出现了不计其数的设计图。
每种设计图都对原版的部分或全部零部件,采用军分区能够冶炼的材料进行替换。不同的替换方案,对原始设计都造成不同影响,性能或升或降,制造工艺或简单或复杂,不一而足。
关飞反复斟酌,最后终于选择了两个设计方案。
这两个方案,一个是综合性能最优异,但以军分区现在技术能力来说,制造要求过高,许多环节除非关飞亲自动手,否则绝无可能办到。从国内请八级工过来,倒是有可能少量手工制造,但效率什么的纯是奢望。一年时间能提供几十上百把,就是老师傅们卖力工作的最大成果了。
不过关飞也决定少量制作这种精品,提供给部队狙击手使用。
另外一款的性能只能说中规中矩,在所有设计方案中居于中下游水平。比之原版,部分数据还有所降低。
但它有个好处,就是完全可以依托军分区目前的技术能力,大批量制造,而且成本也不太高。计算过需要补充建设的生产线,按照只生产一万支为基数,单枪成本大概是两千人民币左右,枪管使用寿命四万发,基本与欧美枪械相当,不算好也不算差。
当然,比国内的枪管寿命要高出数倍,这是不用说的。
但这实在不值得高兴。
两千人民币,也差不多等于一千美元了,说起来比美军的m16还要贵。这个价格,像关飞这样有钱、部队规模又不大的势力还用得起,其他美、苏、中这些大国都不敢给所有部队都列装。
太贵了!
可关飞也没办法,在一个时代就要遵循一个时代的经济规律。这个时代材料进步还很慢,特种材料价格高企。就算是有真空电渣重熔炉,配方中所需的合金材料如果自己不投入生产线,从初级材料加工开始提取,就只能在这个时代通过购买解决。
偏偏这个时代技术还是太落后,材料生产成本也太高,想省钱也省不下来。
关飞叹口气。
这也就是所谓的时代局限性了,就算是有生物副脑辅助的他,也无可奈何,只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