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鬼马喜剧之王 > 第三百九十四章 左派电影的复兴?!

第三百九十四章 左派电影的复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许氏集团现在囊括了电影公司,经纪人公司,唱片公司,报纸,杂志,院线,电视台,艺校,录影带生产公司,冲印公司等等,是一条拥有完整产业链条,贯通上下游的传媒帝国。
规模如此庞大的传媒帝国,影响力比《星岛日报》、《明报》、佳艺,丽的,商业电台,香港电台等传媒都要强悍,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尤其现在还有着许贯武坐镇中央,传奇性的发家经历,以及慷慨大方的性格,让他聚拢了诸多人才为他所用。

梁淑仪,郑栋汉,麦佳,洪京宝,程龙,黄佰鸣,黄邴耀,钟景辉,刘天赐,邓伟雄……如此之多的人才也为他源源不断的制造着惊人的利益。让许贯武可以高枕无忧的享受生活。

习领导正是看中了许贯武此刻在香港惊人的影响力,所以想将他拉拢过来,然后利用他在香港,以及世界的影响力,来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添砖加瓦。

当然除了让他可以在内地修建影院之外,其实还提供了其他一些条件,不过那就涉及到国家的机密,不能够随意的说出来了。

……

又过了两天之后,陈思远,高濂两位电影公司副经理来看望许贯武。说是来看望,其实目的大家都已经清楚了。

许贯武在同老领导会面的时候,允诺提供左派电影公司五百万港币的资金,让他们可以尽快恢复正轨。

左派电影公司经过十年浩劫的冲击,原本的家底早就已经败光了。公司不能够拍摄新电影,原先只准放映内地拍的战争片,以及革命样板戏和纪录片,这些在香港基本上没有市场,所获得的票房勉强只够成本。可以说是困窘到了一定程度。

不过左派电影公司的骨干还在,无论编剧,导演。道具,灯光。摄影等等,都还留在公司里没有走掉。所缺乏的目前只是启动资金。

在香港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没钱基本上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没钱就没有办法开机,没有办法开机电影公司就没收入,电影公司没有收入就擎等着倒闭。

长城,凤凰,新联等属于内地政府支持的电影公司。本来可以向内地申请一笔资金的。但关键是内地现在同样外汇紧张,总共就那么一丁点儿的钱,这个部门也瞅着那个部门也想要,好钢总要先用在刀刃儿上。

优先采购的自然是先进技术。先进生产线等等,至于文化建设方面所需要的资金,那就只能暂时说抱歉了。

长城,凤凰,新联也都知道内地的难处。所以为了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只好发扬风格不再打扰政府。但是发扬风格归发扬风格,该解决的事情没有解决,大家回去还是要饿肚子的。

幸好这时候王社长想到了许贯武,而正好他的老领导就是习同志。而正好他又能老领导面前说得上话,而正好老领导要去粤东省做官,而正好他也重视舆论建设,所以他答应出面帮电影公司敲敲许贯武的竹杠。

习同志本来也没敢多敲,只是在谈话时稍微提了一句,在他看来能有个一两百万港币就不错了。但许贯武却一张口就说了个一千万港币,让领导也给吓了一跳。

一千万港币在当时的购买力,可以买一百万头百斤以上的活猪,可以满足神都市民一年的供给量;一千万港币是首都卫戍部队一年的军费;可以顶的上万人大厂一年的收益。

这么多的钱拿出来,许贯武眉头都不皱一下,这让习领导也不禁感叹,难怪邓公说要在香港边上搞经济示范区,只要有几个好像许贯武这样的富豪出马,就顶的上神都一年的工业产值了。

不过虽然许贯武愿意提供这么多的资金援助,但是习领导还是酌量砍掉了一半。身为大领导他自然之道钱并不是越多越好,心无厌足生祸患,香港那边本来煎熬惯了的,冷不丁一千万港币从天而降,究竟是福是祸就很难料。

再者许贯武的一千万港币也不是白拿的,势必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内地能否给出满意的回报,那就很难保证了。而如果无法给出令他满意的回报,势必也会心生不忿,到时候与内地离心离德,也就起不到拉拢团结的作用了。

所以为了长远的考虑,习领导帮他们砍到了五百万。其实五百万港币在当时也算蛮多的了。现在邵氏拍一部电影,平均成本只有五六十万而已。嘉禾的投资成本稍微高一点,也不过才七八十万。只有许氏的电影投资都在百万,个别电影甚至有两三百万,算是现在香港电影中的大片。

而香港其他小电影公司投资的更少,多数都是二三十万,三四十万就开机拍摄了。拍的电影质素又不高,画面也不好,演技也浮夸,在香港本地不能上映,只能外销到南洋一带去。那边的土著生冷不忌,什么电影都能吞得下。

五百万港币如果省着点用,起码够拍十部电影的。如果从内地取景,找演员的话,那成本会更低。有了这笔钱,这些左派电影公司就可以重新招兵买马,拍电影,放电影,再拍电影,再放电影,以战养战,这五百万可以挺很长一段时间了。

……

陈思远,高濂还同许贯武谈了一些现在香港电影的形势,也说了说他们将来的打算。许贯武听了之后却有些无言,他惊讶地发现这两人的想法还停留在十年浩劫开始之前,对于香港电影目前的环境了解不深,还以为他们拿到钱之后,再拍电影的话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同。

对他们拥有如此乐观的心态,许贯武是表示欣赏的。不过对于他们的想法却并不苟同。香港电影现在的形势,已经与十年前有了根本的转变。

十年之前,香港电影还是黄梅调,七日鲜的时代。那时候香港电影工作者普遍缺乏经验,缺少资金,缺乏人才。所拍摄的电影大都粗制滥造,号称是七日鲜的电影,一部电影拍七天已经是罕见的大制作。

这种粗制滥造的七日鲜电影。自然比不上左派电影公司所出产的电影。因为左派电影公司人才济济,而且拍电影既舍得投资。有同样舍得花时间,所拍摄的国语片画面优美,剧情动人,而且无论男影星,还是女影星都是英俊潇洒,漂亮迷人,星味十足。

最知名的女演员如夏夣。更是把金镛老爷子都给俘虏了,当真可以算得上是魅力惊人。而且据说金镛武侠名著之中的女主角,就有很多是以夏夣女士为原型的,比如《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天龙八部》之中的王语嫣等等。

左派电影公司出产的电影也因此广受欢迎,不仅在香港取得票房佳绩,连南洋一带的院线也购买左派电音公司的电影,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左派电影公司当真是风光无限。将七日鲜的粤语片打的不成人形,如果不是楚原导演那部《七十二家房客》横空出世。香港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粤语电影的出现了。

但随后发生的十年浩劫,彻底将左派电影公司打入到深渊之中。公司内部所有员工通通撤回内地接受审查,所拍摄的电影需要严格的政审,院线只能放映革命样板戏。战争片与纪录片,结果搞得本来繁华一时的双南院线,成了猫不挠狗不叫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上座率不满一成,开门就是亏钱,左派电影公司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一场浩劫全都消耗光了。

资金消耗光了倒也不是什么难题,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是问题。

但关键是左派电影公司停业的太久,都已经与香港电影市场脱节了。在他们停业的这十年中,电懋,邵氏,嘉禾,许氏先后崛起,武侠片,功夫片,鬼马喜剧片,功夫喜剧片,都市动作片等等,大热的类型片都已经换了起码三代之多,可是这些左派电影人还以为自己出品的历史片,社会伦理片,家庭喜剧片会大受欢迎,不得不说这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香港人有很多都是从内地逃难过去的,所以他们自然对国内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大部分人也都会讲国语,所以看国语电影都没有问题。

但现在的电影观众多数都是香港本地出生或者长大的香港人,他们在身份认同上也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认为自己是内地人,只不过是逃难到这个地方。

身份认同产生的变化,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令如今的年青一代对于国语电影不再热衷,再加上现在粤语片制作精良,明星频出,对他们来说更加有吸引力。再加上熟悉的背景环境,市井俚语的运用,电影主旨的转变等等,也让他们产生了文化上面的认同,对国语电影自然就更疏离了。

五零六零年代的左派电影公司出产的电影,主旨都是导人向善,讲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工人阶级都是乐观向上的,资本家都是面向丑恶的,工人阶级是战无不胜的,资本家是迟早要关门倒闭的。

但是现在香港电影的主旨却是享乐为上,自由主义,主角不再是那么高大上,伟光正,好像品德高尚的圣人一般。而是也自私自利,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好銫叹风流图享受,不再大公无私,反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

这其实也是香港从质朴的农业社会,转型到竞争激烈的工业社会的反应。在商业社会之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势必是有些太理想化了,而且也得不到年青一代的认同。

如果现在左派电影公司再宣传这种思想,那肯定会被人笑话的。只是陈思远和高濂两个人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很一往情深的相信他们所拍摄的电影,一定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

对于他们这种天真无邪的想法,许贯武善意的提醒了几句,见没有什么效果,也只好不再去管这件事。相信他们再撞墙碰壁之后,会有一些新的想法。

……

陈思远和高濂随后拿了许贯武的签单,兴致勃勃的回去了。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干劲十足的样子,许贯武忽然觉得他们很可爱。这是一群有理想,有冲劲儿的电影人啊。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