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乡村萝莉王芳芳
“啊!怎么回事,张小花,你的里面怎么有把剪刀?!”
“剪刀?我的里面怎么会有剪刀?啊,真的哎,你的鞭子,怎么断了啊!”
……
回到家里,父母和三姐、弟弟他们已经睡了,杨玉富躺在设在大门洞里的那个横柜上睡了一大觉。
醒来,杨玉富只见院子里空无一人,初夏的斜阳投在院子里,从倾斜度看已经是上午七点来钟了。
显然,父亲和三姐、弟弟,已经去麦子地里割麦子了。母亲则在外屋做早饭。
杨玉富跳下横柜,到了外屋,母亲看到儿子,道:“我和你爸爸以为你昨天夜里到外面睡大磨盘了,没想到那么晚才回来还是在家里睡的,早晨,又看到睡着的你脸色发白,就没有叫醒你。”
“嗯,昨天夜里,我和王凌他们玩捉迷藏了,玩到半夜,回来就睡到现在了。”杨玉富随口编了一句。
杨玉富摘下挂在水缸沿上的铜舀子,从水缸里舀出半舀子水,用这有着浓浓家乡水井味的水潄了口,又从摆在炕上的木箱里翻出一套自己的旧衣服,把昨天夜里汗湿的衣服换下来,然后独自出了院门。
脑子里记着上午全村人必然要喜洋洋地割麦子,杨玉富沿着田间小路,信步向“西南洼”走去。
父亲和三姐伺候的麦子地,就在“西南洼”。
在夏天太阳光的烈烈照射下,在夏风的热热吹佛下,麦子已彻底成熟,一眼望去,麦穗金黄,风过处,无边的麦田金浪翻滚。
杨玉富的仙力,还是有一定增产效果的,麦田虽不像肥沃土地上的小麦那样长得壮壮实实,却也密密匝匝,增加了麦粒的麦穗更是显得沉甸甸的了。
麦子成熟的麦田里,起得早的村民,已经开始收割了。
这时候的村里,是包田到户的操作方式,全村80多户,除了丧失了自主能力的五保户之外,几乎都承包了两亩地,全村盛壮男女劳动力,大概在100名左右,100人一齐挥镰割麦,这场面已经够壮观了。
杨玉富家的麦田,处在一望无际麦田的中央,三姐杨玉芳,身为村团支部书记,干起活来,颇有身先士卒的劲头,头上戴着黄白色麦秸杆编的大草帽,上身只穿一件粗布白褂子,下身是自己用董嫂给织的布做成的藏蓝色裤子,一条细皮腰带,把褂子扎在裤子里头。
由于三姐割麦子时大弯腰,两条辫子便下垂着,即使褪了色的红头绳,在太阳光下也格外醒目。
杨玉富看到,三姐的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汗珠子滴嗒滴嗒往下掉,她左手握着长把镰刀,右手的手腕上扎一条白色手绢,左手薅住一把麦子的同时,右手的镰刀已经到了麦子根上,“刷刷”声不断,节奏极快。
在戴家庄里,杨玉富的三姐是有名的割麦子快刀,百米长的麦垅,一气从这头割到那头,不带直腰的。
整片麦田里,村民们展开了无声的比赛,杨玉富的三姐冲在最前头,这使杨玉富感到自豪。
各家各户,青壮年人员在前面割麦子,老年和少年,在后面给麦子打捆,有的放“草腰子”(用草打的草绳),有的负责把横在地上的一把把麦子抱到一起,力气稍大的老年人,把麦子捆成结结实实、直径在半米左右的麦子捆,捆好后,麦穗朝上,用力往地上一戳,那麦子捆便稳稳地立住了。
一个个麦子捆,在割过的麦田里站成一排,这更给农民们带来收获的喜悦气氛。
杨玉富当初也参加过割麦子,而且在三姐的影响下,曾经是少年中的一把好手,重回少年时代的他,拿起镰刀试了试,觉得自己割麦子的动作生疏了,不过稍稍加了点仙力,这种劳动,还是轻而易举,当然,杨玉富不会冲到三姐的前面去。
挨着杨玉富家的麦田的另一块田地里,一个身材苗条、戴着草帽、穿着粉红小褂、黑色长裤衩的圆脸小姑娘,忽然吸引了杨玉富的眼睛。
小小年纪的她,正在专心地放“草腰子”,纤细的肩上,背了几十条一米多长的“草腰子”,一条一条地放,哪条放得不顺,她就弯腰把它捋顺。
她的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棕红色塑料鞋,鞋子前面的塑料条条,有几根断了,是她自己用红线缝上的。
她,就是今年十二岁的王芳芳。
王芳芳比杨玉富小3岁,在初级小学一至四年级的时候,杨玉富上四年级,王芳芳上一年级,村里总共也就二十多个学生,小学校只有两间房子,一间给年轻女老师办公,一间作为教室。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全部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
虽然年级不同,但是王芳芳和杨玉富却是同桌,杨玉富是学习模范,而王芳芳是讲卫生模范。
初级小学毕业后,杨玉富到设在另一个较大村子里的高级小学读书,而王芳芳只读到三年级,就缀学了。
倒不是她家里供不起她上学,而是这个全村最秀气的小姑娘,实在不愿读书了。
杨玉富记得,当年自己去上高级小学的头天晚上,王芳芳来到杨玉富的家里,把杨玉富叫到村东大湾坑边的老柳树下,把一个书包连同文具塞给杨玉富,嘴里轻轻地道:“都给你吧,我用不着这个了。”
说是一书包的文具,其实所有的东西,就是一个盖不上盖的铁皮铅笔盒,三个只剩下几页空白纸的用白线订在一起的学习本,还有一块只有花生米大小的橡皮,还有几支用了一半的铅笔。
当时,望着月光下王芳芳脸上那对闪闪的小星星,杨玉富知道,王芳芳这是不想读书了,杨玉富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轻轻地说了一个字:“嗯。”
那几样文具,杨玉富真的用上了。那块橡皮,杨玉富一直舍不得用完它,到了初中二年级缀学时才用完。
那几个学习本,一直放在杨玉富的书包里,每当他翻开它,看着纸张上王芳芳不好好做功课,却画了一些憋脚的小猫小狗,心里便不是滋味。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